孙太一:特朗普为什么寻求“休战”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2-03 08:59

孙太一

孙太一作者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助理教授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孙太一】

当地时间12月1日晚,正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G20峰会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就贸易战达成了休战共识,并有意在接下来的90天内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谈判,彻底终止贸易战。

特朗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愿意停止2019年1月新一轮的关税加征,而主动要求和解呢?这次和解对中方意味着什么?中美关系又将何去何从?这里试做分析。

美国经济减缓本身不是最大的原因

美国股市自10月以来出现了大幅的震荡,一度将2018年全年的涨幅全数削平,这除了美国业界对中美“贸易战”所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焦虑不安外,也同时伴随了美联储过快加息,以及持续增长的债务导致风险加大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使得不少人都觉得是不是金融危机的10年周期差不多到了,下一个危机即将来临?虽然诸如准确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的Leading Economics Index(LEI)指数确实显示了近半年来美国经济的第一次放缓,但未来几个月应该还是可能有减速的增长,更大的危机也许不会马上来临。

经济层面真正令特朗普担忧的是,加征了一系列关税之后,对华贸易逆差不降返升。美国9月对华物品贸易逆差增加了4.3%,经季节性调整后达到历史性最高的370亿美元。美国向中国进口增加了8%,而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则几乎未变。

整个第三季度,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从去年同期的930亿上升到了1060亿,哪怕计算一整年对华逆差,也同样比去年多出了10%。

事实上,特朗普也许已经开始注意到,中国进口商寻找美国物品的替代品也许比美国进口商寻找从中国进口的替代品更为容易——至少目前为止是这样。

对特朗普这个重商主义者(Mercantilist)来说,打贸易战本来就是为了缩减贸易逆差,现在越打逆差越大,他自然开始感到压力,希望调整策略,至少他会想换个更有效缩减贸易逆差的方式。

所以,虽然美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可能是特朗普想改弦更张的成因之一,但经济层面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对用提升关税缩小贸易逆差的方式产生了质疑。换言之,特朗普对自己“打法”的信心,有所动摇。

特朗普高度重视2020

对特朗普来说,经济上的考量不如政治上的形势来得揪心。中期选举共和党虽然保住了参议院,但不少民众对特朗普以及共和党整体的不满已经显现出来——参议院能保住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杰利蝾螈(通过划选区产生选举人票的优势)、民主党参议员席位改选较多等结构性优势。

这意味着如果特朗普再不调整,2020年恐怕失去的就不止是众议院了,自己的位子都有可能保不住。

而随着中期选举的落幕,一直潜水的穆勒通俄门调查又开始频繁爆料,包括特朗普的前私人律师科恩的反水在内,调查的形势很有可能进一步朝着特朗普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通俄门调查除了潜在会影响特朗普执政的正当性(当年的当选究竟是不是因为第三国的介入,才使他的选举人票才最终比较多),而且也会影响他自己能不能在现在的位子上坐稳。

虽然被弹劾依然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但是通俄门调查的升级会增加特朗普2020年败选,甚至不被共和党提名的可能性。美媒爆料称,特朗普近来开始经常私底下询问身边的幕僚们,副总统彭斯到底对他是不是真的忠心。虽然真假莫辨,但在2020年用彭斯取代特朗普,确实是共和党建制派潜在的选项之一。

因为内政上的后院失火,导致了特朗普不得不将与中国打“贸易战”降低优先级,甚至如果能够以一个能保全面子的方式解决,就寻求解决。我们不排除随着特朗普在内政上面临的挑战的加大,对华“贸易战”被进一步搁置的可能。

90天后有何变数

此次双方和解对中国来说自然是一个利好,至少在接下来的90天里,“贸易战”再次升级的可能性被基本排除,而双方如果谈判出现突破,甚至有可能从实质上扭转双边关系。

中方目前给出的条件几乎不能被视为让步。就特朗普提升关税而言,中方本来就可以完全不予理睬,因为关税这种工具使用后,实际上更大的作用是美国国内利益的再分配,对中方来说,反制提升关税也会对中国内部的利益进行一次再分配,但总体经济并不能获得好处。

当然,一开始有针对性的报复措施更多不是为了提升中国自身的经济,而是为了打击特朗普的要害从而迫使其就范。比如对美国大豆提升关税就是看重了美国中西部摇摆州选民的收益,使得特朗普因为会在乎他们的选票而受到压力。

但中国确实也需要大量的大豆。所以哪怕对大豆加征的关税完全取消,中国也不过是回到本来的进口状况,不会受什么影响。而接下去的谈判如果能够让双方都有降低关税及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成效的话,那也许双方都能获益。

有人或许担心,90天之后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使自己满意的情况,美方很有可能重新回到升级贸易战的老路上来。现在的状况实际上是又回到了几个月前,当时双方代表谈了一年多却都不想做出实质的让步,那我们又如何能够确信90天后有一方会做出实质的让步呢?

不过,这几个月的较量及其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前文已经指出,特朗普政府意识到加征关税的手段也许对缩减贸易逆差并不一定有效,所以要么双方注重实际,达成协议;要么美方试图寻找其他突破口。一些非关税壁垒,尤其是金融方面的动作也许会被提上日程。这种美国手段上的转变也许需要中方警惕提防。

值得指出的是,这次G20峰会特朗普政府在朝鲜问题上似乎已经完全接受了中朝此前使用的“半岛无核化”的概念,而非前几届美国政府所用的“朝鲜无核化”的立场。前者包括美国减小甚至退出在韩国的军事存在,而后者则是完全针对朝鲜的“缴械”。

自新加坡金特会以来,虽然朝鲜看上去并没有做出什么让步,但特朗普似乎因为形成了一套可以在推特或其他媒体上使用的说辞,而降低了与朝鲜的摩擦等级。

因为这个先例,我们也可以试问,同样在接下来的中美谈判中,是否可能让特朗普形成一套自己满意的说辞,但并不一定要让中方做实质让步?这种结果也许是一种更长时间冻结甚至终止“贸易战”的可能性。

展望后特朗普时代

在彭斯副总统做了对华政策的重要讲话后,不少人将其作为美国对华战略的重要调整,甚至是“新冷战”的开始。现在下这样的定论也许还为时过早,但对后特朗普时代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也应该早做筹谋。

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因为其并非由价值驱动,而且极为注重和中国领导人的私人关系,中美关系最坏的状况也能藕断丝连。

当初特朗普的参谋们想要仅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尤其是希望使用非关税壁垒和其他遏制措施向中国施压。但特朗普临时起意向多个国家同时发难,加征钢铁关税。当时有些观察人士还暗自庆幸,觉得仅仅是因为特朗普不懂得策略,居然全面开花,而不知道集中火力。

事后复盘,特朗普的决策可能有诸多因素,例如其早在当总统前,就流露出对德日等国的不满;特朗普重商主义色彩浓厚,“美国优先”的考量重于“遏制中国”;而特朗普不希望自己和中国领导人的关系搞坏,不希望中美完全对立,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华盛顿的圈内因为看到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而他们“希望中国朝着美国模式演进”的幻想破灭这个现实已经逐渐成为了共识,所以进一步遏制、打压中国的呼声也明显增强。

这次“贸易战”期间,主流政治圈子内既有管控分歧的主张,也有遏制中国的图谋。现在的情形仿佛是华盛顿的反华力量已经准备好集中向中方开火,而特朗普这个政治素人却站在这火力与中国之间,喊着话,挥着增加关税的大棒。

特朗普之后,没人能预知下一任总统、下一届政府手里拿着的是大棒还是炮弹,到时候不得不像往届总统一样,再次经历一个观察期、磨合期。特朗普任期内虽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始终波澜不惊,而中方不妨借助“贸易战”的解决,赶在后特朗普时代之前,让华盛顿的反华力量认识到破坏中美关系得不偿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轩甫
中美关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