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一:打打谈谈,互相要价,成为中美关系的新节奏

来源:观察者网

2023-11-14 08:00

孙太一

孙太一作者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副教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孙太一】

在双方高官频繁的互访后,全球瞩目的中美元首会晤终于要在旧金山登场了。而这次会晤,从某种程度上也呈现出了中美竞争的新节奏,也很可能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双边关系定调。

从内政驱动到务实探索

拜登政府自上台以来,其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是由内政驱动的,在沙利文的主导下,政治上对拜登未来选情有利的事情一定要做,对民主党会有影响的事情则一定要避免,哪怕对美国总体上是有利的,也要以党派利益优先。

这就使得在处理中美关系上,白宫的决定往往不会优先考量中美关系的稳定,甚至美国总体的、长期的利益。而这一特点在年初的“气球事件”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前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后来不得不在退休前接受对话时低调表示中国的气球并没有收集情报。但中美关系因为对气球事件的处理方式而急剧下滑,这种情况已经很难再重置。

而当前,美方内政、外交驱动力的天平有了些许调整。俄乌战争以来,美俄之间在军控方面的合作已经出现大幅倒退。俄罗斯除了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外,几天前又正式退出1990年签署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当俄乌、中东同时处于战争中,拜登也获得了更多与中国沟通并保持关系稳定的政治资本——因为美国可能很难在自身内部问题重重的情况下同时应对俄乌、中东、亚太三场危机。所以,稳住亚太,与中方默契地、务实地探索平衡点,便成了可能。

在巴以冲突上,力挺以色列已让拜登选情告急。拜登承诺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以色列及其人民。但是,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行动已造成8000多人死亡,其中四分之一以上是儿童,拜登的反应激起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裔美国人的愤怒。这场冲突爆发后由阿拉伯裔美国人研究所(Arab American Institute)进行的首次对全美阿拉伯裔美国人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7%的阿拉伯裔美国人选民表示将在2024年投票支持拜登,而在2020年时有59%。

阿拉伯裔美国人选民对拜登的支持率骤降(图源:网络)

在2020年大选中,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佐治亚州等州阿拉伯裔选民的选票对拜登胜选极其关键,失去他们的支持,拜登恐怕很难在这些州胜出,这将给拜登竞选连任的整个选情带来很大打击。核心摇摆州密西根州的阿拉伯裔选民比例尤其高,这可能是拜登及其团队在作出无条件力挺以色列的决定时所没有考虑到的。也因为此,拜登政府很希望看到中方能出面调停,帮助缓和局势。

贸易方面,因为担心遭到特朗普的攻击,怕被竞争对手抓到把柄,拜登一直不敢对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但不对中国削减贸易壁垒,就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将被迫继续承担通胀带来的种种后果,最终帐还是要算到拜登和民主党头上。美国的通胀水平虽然在最近几个月有所下降,但依旧远高于2%的目标。而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不断加息,终将对经济产生沉重地拖拽。当然,拜登政府也并不认为在当前停止贸易战是合适的。

美国马上又将面临新一轮的政府停摆。虽然新议长提出了一项向民主党示好的“两步走”方案,并未大幅削减开支,该方案也得到了一些民主党议员的支持,但拜登政府却坚持认为这次停摆如果发生且拖得久,对拜登连任是有利的,因为之前克林顿、奥巴马等都在连任选举前遇到过类似情况——选民更多认为是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无序才导致的停摆。

所以,接下来美国高层内部同样存在持续动荡的可能性,拜登政府也急需亚太地区能被稳住,不能再分散精力。这也为其对华外交上的务实创造了条件。

以低预期来共同筑底

中美在最近一年的感知和期望都有了些许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双方的期望值正在开始变得逐渐一致,华盛顿和北京都不再对关系迅速取得突破或显著改善抱有虚幻的希望。两国领导人——虽然是各自出于各自的原因——也都看到了将紧张局势限制在当前水平、避免让其恶化的好处。所以,降低期望值,以避免摩擦和冲突为主,以维持住沟通交流的管道为辅,便是当前更为“务实”操作的具体体现。

很多人问我,中美关系是不是因为最近频繁的高官互动以及即将到来的元首互访,就彻底缓和、甚至要马上改善了?我觉得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过早。有一些专家学者用“止跌企稳”以及“斗而不破”来形容中美关系,都是对当前状态很好的形容。

“止跌企稳”意味着双方关系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抑制,关系趋于稳定,这是宏观层面的;“斗而不破”则意味着双方在一些具体领域,尤其是高科技领域,依旧有不可谋和的分歧,但双方都不希望个别领域的分歧造成实际的摩擦和冲突,这是具体操作层面的。

在具体微观操作上,中美在会谈前的一系列接触也展现出双方都有对维持好关系的诉求。经济和金融领域分别建立了工作组,也在线上及旧金山的线下已经分别进行了一轮磋商。

在军事领域,核军备双边磋商也在近日举行,这是自奥巴马时代以来双方首次就军控议题进行磋商。在美方看来,如果通过加强沟通和接触可以了解关于中国核力量的更多信息,尤其是武器的数量和规格。同时双方如果能在导弹试射之前,提前知会对方,且不对另一方进行危险行为,那对中美关系的稳定、乃至全球大环境的结构性稳定都是能有帮助的。

而在交流领域,双方民间的互动已经开始升温,航班也在稳步恢复中。另外,中方利用美方当前的需求,也借由迟迟不确认会晤消息进行了要价,迫使美方在诸如香港代表团参会等议题上做出了一定妥协。

9月19日,在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开园仪式现场,来宾在体验挑拣咖啡生豆。当日,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江苏昆山落成投产。(图源:新华社)

当然,美方仍旧在高科技领域咄咄逼人,中美之间也仍是一个打打谈谈的状态。无论是“止跌企稳”还是“斗而不破”,都不意味着关系的缓和。一方面,接下来的元首会晤可能是拜登这一任期内最后一次与中方首脑线下会晤的机会了。另一方面,伴随着美国大选的一定是政客们对中国的各种指责、诋毁的言论,一些寻求连任的议员也很可能陆续抛出对华强硬的法案,以争取选票。

所以,在有限的领域里继续探索合作,让已有的各种工作组及沟通渠道发挥作用,并在有争议的领域求同存异,将是十分必要的。中美当前共同筑底,避免关系进一步下滑是有足够的运作空间的,能否让关系反弹仍需要更大的契机、更强的意愿以及更为持续的努力。

从去风险到健康竞争

拜登政府最开始想要的是与中国“脱钩”,尤其是要从供应链的多元化开始,让美国乃至一众盟友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结果这样的方式遭到了很多盟友的质疑,一些与中国经贸关系较深的国家直接公开反对以“脱钩”来定义相关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为了能够继续团结盟友与伙伴,美国将话语从“脱钩”改为了“去风险”。

但实际上,“去风险”的实际关注点依旧是中美之间——通过沟通让意外不要发生,让摩擦不要升级。而最近,美国的操作越来越从“去风险”转变为在第三方竞争影响力——也就是说不直接和中国有太多的正面竞争,而是将比赛的赛场挪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比如,美方注意到中国正在努力深化与中东地区的防务和外交关系,并计划在阿曼建造一座军事设施。于是,拜登政府最近多次就此议题听取了情报部门的汇报,并着手推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应对。但这样针对第三方的、在其他地区的应对,无论如何大力度,在美方眼里都不会直接对中国造成冲击——大不了大家比拼谁的军事设施造得更先进,更能投射实力。事实上,在斯里兰卡,因为中国已经在营运港口,美国也计划斥资5.53亿美元与中国竞争,在科伦坡港建设大型码头。

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宣布,将为印度和斯里兰卡共同开发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西集装箱码头提供5.53亿美元融资。@视觉中国

而美国推出新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也是在这些区域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竞争。在美国眼里,这样的竞争是健康且比直接与中国摩擦风险更低的。中美之间可以比赛谁能更好地更可持续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并促进发展。当然,美方会继续推动“债务陷进”相关的话语以削弱中国项目的吸引力,而中方则会看到美方陆续推出计划的同时,没有足够真金白银实际支持让项目落地的情况。

值得指出的是,这样的在第三方领域竞争的情况并非一定是激烈而零和的。沙利文最近就撰文表示,他不得不承认,能让伊朗和沙特和解,这个事情只有中国能做,美国做不到,因为美国没有伊朗这边的资源——而且美方也认为这符合美国的利益,只是中国显然因此获得了很多国家的好感。所以,竞争中所带来的积极因素的外溢是可能让中美同时受益,因而让竞争本身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变得健康的。

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可以向世界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两个竞争中的超级大国依旧可以稳定住双边关系,依旧可以有效地管控分歧、维持稳定的方式,以及依旧可以有长期的、全方位的沟通渠道。耶伦在为元首会晤做铺垫的讲话中,也提到了她认为的指导中美关系的三项原则:优先考虑国家安全和捍卫人权,促进健康、公平的对华经济关系,以及与中国合作解决全球问题。这些都是在面临美国国内极大压力的情况下,为中美竞争的新节奏所作的脚注。

当然,以上提到的“务实探索”“共同筑底”“健康竞争”的新节奏究竟能维持多久,在多大程度上会受到明年台湾地区选举和美国自身选举的影响,“激烈的外交”能否走出重复的旋律,引领双边关系进入新的篇章,都还是未知数。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周子怡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黄循财宣誓就任新加坡第四任总理

“杰出但不突出”?为什么选他接班李显龙

中方是否对美国产品加征新关税?外交部回应

“别学美国对华这种‘坏主意’”

“我对俄中经济关系的宏伟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