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低?对比美国数据来说话

来源:观察者网

2013-01-31 00:00

王韬

王韬作者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从事国际贸易

比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内需比美国更优

谈论刺激内需,最直观的部分,就是老百姓买东西,中国真的很低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即居民消费中的商品消费部分)占GDP的比重,2008年占GDP的35.3%。但这只是国际通行的消费比重计算中的一部分,并非全部的消费占GDP比重。

如果硬要拿它作为内需的指标来比,那么就该拿出相同口径对比: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8万亿美元,当年美国GDP为14.36万亿美元,则美国2008年的该部分消费占GDP比重,仅仅是31.1%!

是中国的35.3%高,还是美国的31.1%高?!那当然是中国更高。这说明中国老百姓买东西的内需更强,购买力更大。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R),每年以两位数增长。过去十年来,一直高于中国GDP增幅,更大大高于美国的增幅,占GDP的比重也比美国更大。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中国比美国财富分配更平等,一般老百姓的商品消费能力更强。

有人问,2008年美国刚刚经历金融海啸,消费比例是不是有些偏低?我们来看看近几年的商品零售消费,美国仍不如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中国分别为2009年36.8%、2010年39.4%、2011年38.3%;而美国,仅为2009年29 %(4.09/14.12)、2010年29.8%(4.36/14.62)、2011年31.3%(4.7/15)(括号内数字的单位,均为万亿美元)。比例实在不高。

2012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万亿大关,达到了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又一次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0%。而美国仍在32%左右的低位徘徊。

从绝对额来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赶上三分之二个美国,这比中国官方GDP统计额与美国GDP的绝对差距还要小得多。中国内需的强劲程度,显然远超过“一般观点”的认知。

这里附带提一句,医疗消费当然不在商品消费之中,作为GDP中消费的重量级板块,中国确实不如美国的医疗消费多,但这显然是好事。

美国是全世界所有中等以上收入国家中医疗价格最贵、服务效能最差的国家。美国的医疗消费占GDP的比重,过去几年一直稳居17%。这还是因为奥巴马总统投入注意力在医疗改革,所以医疗价格没有像之前那样快速上涨。近10年来,被迫宣告个人破产的美国人中,七成以上的破产原因是因为天价医疗费账单。

中国医疗消费占GDP的比重在5%上下浮动,仅此一项就比美国总消费占比少了10%。但无论中国医疗有多少问题,应该没人认为中国的改革方向是“让中国医疗越贵越好”吧。

应当与相似的高速增长国家比较投资消费占比,而非与特例的美国去比

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就是:“中国有大问题,消费只占GDP的35%,而美国占71%以上。”

笔者在多个大学的访谈闲聊中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商科类大学教师,都受到此组“35%VS71%”数字影响。受影响人群的比例,在这些大学的经管学院里占据压倒性优势,其中不乏拥有教授、硕导等头衔的资深教职人员。就算有少数人感觉这组数字有些不对头,但在整体氛围中也很难出声。但这个数字确实是很有问题的。

这组数字在被掐头去尾之前,确实出自国家统计局官方,但且不说原来的上下文都消失了,即便本是指“总消费中的居民消费”也被断章取义了。某些著名经济学家对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有时候坚决不信,有时候却又全盘相信,评判标准仅在于所发布的数字是不是有利于用来作为指责“中国经济有问题、中国政府有问题”的弹药。

这就足以让人有兴趣去剖析这组数字背后的秘密。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不仅是军事和政治上的世界霸主,也是经济和货币上的超级大块头,她的情况是特殊的,适合作为标杆吗?

在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前的近20年时间里,从整体趋势看,除美国以外,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居民消费比重都有所下滑,只有美国大幅上升。

即便同为发达国家,长期贸易顺差的国家也不和长期贸易逆差的美国类似,法国从59%下降到56%,德国从58%下降到56%,只有美国是从67%上升到71%。反倒是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法国德国的比重都猛升到接近美国,但他们自己可没觉得这是好事。

从更远一些的历史来看,在经济起飞前的低速增长期,韩国和马来西亚的这一比例分别为 74%和63%。而进入经济起飞后的快速经济成长期,这一比例反而一路下降,降到了60%和45%,分别降低了14%和18%。而中国以国家统计局数字来看,仅仅降低了11%(从46%降到35%),比他们还降得少呢。何况统计局严重少算了居民的住房消费等一系列消费,中国消费比重实际上大大高于官方数字,所以实际降低的还没那么多。

这里比较有趣的是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在其抨击“国富民穷”、主张“消灭国资”的言论中,有一些数字,与众多著名经济学家们相比,显得有些卓尔不群:在陈志武的言论中,中国的消费比例是民间消费占GDP的36%,政府和国企的消费占GDP的30%。

这就有趣了,倘若陈志武先生的数字是正确的话,那么中国的消费比例是36%+30%=66%,属于健康状态,不存在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注意:按国际标准SNA,消费一般是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企业部分也算进居民消费。而陈志武先生身为美国经济学家,却把国有企业扔进了政府那边,是否合理,读者可以自行判断。统计局官方数字中包括国企在内的居民消费是35%,政府消费是14%,合计48%,此数值有一点结构失衡。但下文会提到,若纠正统计局失误,实际比例是45%-50%+15%≈60%-65%,在总的消费占比上与陈志武的66%接近。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大部分年份的消费率都在60%-70%之间波动。而自8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的消费一直占GDP的大约60%,他们都迈入了发达国家的门槛。若消费比例是66%而非48%,具有相似消费率的中国经济,怎么可能算失衡和不可持续呢?对于仍处于赶超阶段、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而言,这分明是一个正常的也是比较理想的消费比例。

更进一步推论,这说明中国的政府二次分配和国企经济,恰恰是保护了中国没有出现消费过低、结构失衡,进而拉动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大功臣,至于中国的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内部比例如何,美国可不在乎。照此道理,陈志武先生作为一个美国经济学家,应该鼓吹“加强国资”,而不是“消灭国资”。

统计局令中国消费率大幅低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并不是整个消费占GDP的比重,还需包括娱乐、文化、医疗、教育等服务消费,房屋装修、房租和虚拟房租住房消费等多个部分。

在统计局官方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比重:中国商品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部总消费的比重,居然高达80%!

 
    中国除商品消费以外的所有各种消费,加起来才占20%,其中租房消费才占0.5%(全部住房消费占7.9%),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全国人民都是购物狂强迫症吗?就算都是购物狂强迫症,那房租终归是免不了的。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房租一般要占一个普通工作者三分之一左右的月收入,自住房虚拟租金也相应水涨船高,怎么可能那么少呢?


居住消费由租金、房屋维修保养及水电煤气等支出构成,其中租金又包括租客支付的实际租金以及房产所有者自住的虚拟租金。理论上,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应该等于住在自有房屋中的居民,要在租房市场中租住相似面积房屋所需要支付的租金额。

举例来说,2002年一个人在一个省会城市购买了一间单价3000元的120平方米的房子用于自住,当时租住同样的房屋,租金水平是500元/月,那么在统计GDP的时候,他们的虚拟房租、总收入、总消费都要要加上这500*12=6000元。

但中国统计局顽固不改,虽然明知虚拟房租项下可能出现偏差,但却依然继续沿用以替代计算的办法,而非使用“市场租金”。“虚拟折旧”是以建造成本乘以一个固定的折旧率(城镇住房2%、农村住房3%)作为粗略的估计。

在这套房子十年前刚刚购买的时候,可能以“虚拟折旧”替代计算出的虚拟房租,和“市场租金平均价格”计算出的虚拟房租相差还不太大。但十年后房价飙升涨到了好几万,市场租金也涨了至少10倍,从500元/月涨到了5000元/月。但在统计局的数据里,他的虚拟房租消费还是500*12=6000元,而没有调整为5000*12=60000元,那就差的太多了。

若以上海为例,近郊的一个小单间每月租金也得1500元,而内环内一整套建面120平方米的房屋,每月租金则高达大约13000元。按西方国家的通行算法,许多人都会“被收入”了如此一笔巨额收入,顿时“被跨入”高收入阶层。中国人目前或许难以理解这种事情,但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正确认识到那些所谓西方高收入中国低收入的实质内在。

当然,这个例子里的涨幅只能代入到大城市,但即便是小城镇或是农村,租房价格在过去十年也有相当幅度上涨,尽管涨幅比大城市小很多。所以中国的租金和虚拟租金等住房消费,实际上远远大于统计局官方数据,中国的居民消费被过度低估了。

过去十年来,消费如此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飞快增长,但是消费占GDP的比率在统计数据中反而逐年下降,一大原因就在于此。

虚拟租金大大低估这一点,已经有很多经济学家指出过,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国家统计局对此也有认识,甚至在2009年12月,国家统计局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就自己刊文指出了这一点。但是在实际统计中并没有做出相应调整,以至于2011年和2012年中如此大的房租暴涨,居然没有在统计中得到体现。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复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决策科学系主任朱天,在其合著的文章中指出“若正确计算虚拟租金,则2009年的中国居住消费可能占到GDP的11%或者更多。”

考虑到2011年和2012年中房租价格的大幅上涨,虚拟租金也将水涨船高,2012年的中国的居住消费占GDP比率,还应进一步调高。

此外,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不能涵盖由公司付费的私人消费,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各种从公关交际到员工福利在内的私人消费,私企还要包括企业所有者全家人的私人消费,几乎任何可以开发票的消费开支,都绞尽脑汁的列支为成本,打入公司账目,于是变成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或是投资支出。这种避税的做法,也因此让中国的消费被低估了,而投资被高估了。

因此中国真实的消费率应该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10到15个百分点,达到GDP的60-65%,其中居民消费占比为45%-50%,都处于健康状态。有趣的是,这在总的消费率数值上,与著名美国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的66%,竟然有些不谋而合了。

中国靠着和日韩相似的这种消费率60-65%的经济结构,已经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变成为了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目前拥有这样一个正常的也是比较理想的消费比例。担忧中国“内需不足、消费率过低、投资过度”,显然有些杞人忧天了,更无须吃药做手术。

为什么不相信自己能继续高速增长,成为下一个高收入国家呢?我们不可妄自菲薄!

相关链接:

谁说中国消费率太低?

责任编辑:张苗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俄联合声明重量级要点,不只有图们江出海口

首付、利率双降!央行打出重磅组合拳

《联合声明》多次点名美国及其盟友,俄专家这样说

习近平同普京在中南海小范围会晤

上万字!中俄联合声明全文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