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马克之冠:如果我们输了,他们说的假话就会成为事实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2-10 08:05

托卡马克之冠

托卡马克之冠作者

不首先使用种族歧视

【文/ 托卡马克之冠】

胡编乱造

为了配合英国的反华宣传,BBC最近跳得有点高。

一段“重返武汉”的视频,昏暗、摇晃的镜头下,只有略显颓丧的小店老板、货物积压的漆黑仓库,看不到疫情过后早已回归正常的热闹生活。

还有BBC最喜欢挖掘的“老段子”——新疆。

2月7日,BBC发布了一篇“中国新疆‘再教育营’中妇女遭系统性强奸和酷刑”的文章,看标题够惊悚吧。这篇报道甚至被英国议会下院部分议员拿来作为佐证,呼吁尽快通过一项禁止与犯有种族灭绝罪的国家达成贸易协议的法律草案。

好一个里应外合!

在这篇报道里,BBC一如既往地把新疆描绘成是一个“没有人权”的地方,还引用了新疆当地民众“催人泪下、触目惊心”的亲身故事。

真有那么惊悚?

其实早在2月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就讲了BBC以往报道故事的真实版本:

2020年7月17日,BBC“新闻之夜”栏目采访了一位名叫早木热·达吾提(Zumrat Dawut)的维吾尔族女子。

此人爆料其各种所谓“证词”,

但事实是,这个人编造了太多谎言;

她自称曾被“关押在‘再教育营’”,

但事实上,她从未在教培中心学习过;

她自称曾被“强制绝育”、“摘除子宫”,

但事实上,她于2013年3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生第三个孩子时,自己在分娩志愿同意书上签字,表示同意剖宫产、要结扎,随后在医院做了剖宫产和结扎手术,根本没有被绝育,更没有被摘除子宫;

她还声称其年迈的父亲数次遭到新疆当局的“拘押和调查”,不久前去世,死因不明,

但事实上,她的父亲一直同其子女正常生活,从未被调查或拘押,于2019年10月12日因心脏病去世。她的三哥和五哥都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澄清。

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郑国恩(Adrian Zenz),我想大家都不陌生。郑国恩是美国于1983年成立的极右翼组织——“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基金会”的成员。这个人热衷于炮制涉疆谣言,诽谤中国。他发表的有关报告和言论,早已被事实证明是虚假信息。他在报告当中捏造了一个将违法生育者送入教培中心的所谓“墨玉名单”。

但事实上,这个名单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墨玉县当地街道的居民,过着正常的生活。只有极个别受到宗教极端思想蛊惑、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才依法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培训。

郑国恩还在他的报告中,把新疆正常招录民警,猜测是为所谓“拘留运动”做准备;把深受新疆各族群众欢迎的“访惠聚”工作,想象成是“拘留运动”的“决策基础”;把充分保障儿童上学的寄宿制学校和学前教育,臆想成是“拘留运动”的“兜底保障”;把少数民族群众自主自愿到外地就业,无端地猜测为“强迫劳动”。

郑国恩(资料图/Bloomberg)

近些年一直有人批评中国搞什么“战狼外交”,对外太强硬。但试想下,如果我们保持沉默,任由BBC们描绘,那么这些胡编乱造的烂话都会成为事实,越描越黑,外界对中国的负面印象就会越来越固化,那个时候我们讲再多“但事实上”,恐怕都无济于事。

所以我们不能输。

攻势宣传

他们会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游戏、学术报告、纪实文学、诗集、回忆录、纪念碑、纪念馆、雕塑、教科书、访谈节目等所有你想得到想不到的传媒形式,把他们扣在我们头上的屎盆子固定下来。

对于能够在战区熟练开设白头盔电影制片厂的西方百万漕工而言,要做出相关文宣材料跟玩似的。

这种以复杂且成体系的传媒载体,通过商业化方式炮制文化产品,对敌对国家或政治力量系统性地泼脏水扣屎盆子,并以垄断发声渠道,套取超额利润,获取政治优势的行为叫做攻势宣传。

攻势宣传肇始于与BBC同宗同源的伦敦舰队街报业集团。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那段纷争扰攘的时代,云集于伦敦舰队街的报纸企业是那个年代的假新闻大户,他们摇唇鼓舌,造谣生事,盘弄是非,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利用根植于英帝国霸权的英语世界话语优势为地区热点问题火上浇油,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系列严重国际冲突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

例如1884年,地质学家在位于今天南非的布尔人国家德兰士瓦共和国发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矿,这令英国殖民者极其眼红。

1894年,英国南非矿业公司的高级职员詹森博士带领600名南非公司雇佣兵及几挺机枪,试图远征德兰士瓦,推翻其总统保罗斯·克鲁格的政权。

但事与愿违,1896年1月,詹森博士的武装被克鲁格总统的警察部队包围,双方展开交火,詹森博士的武装中有134人被击毙,其余所有人(包括詹森博士在内)全部被俘。

德皇威廉二世向德兰士瓦总统克鲁格拍发电报,祝贺他仅靠自身的力量就击退了入侵的殖民者,保卫了主权,捍卫了独立。

此事令英国当局大丢脸面,但由于远征德兰士瓦这事在明面上依然属于非英帝国官方的民间行为,时任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本打算冷处理——

詹森及其同伙被释放回英国,英国法院随便给他判了个“企图对友好国家进行军事远征”的罪名,然后象征性地关了几个月就释放了,在约翰内斯堡准备发动暴乱的英国殖民团伙“外侨改革委员会”也发起行动,但被当地警察镇压,首领被德兰士瓦法庭判处死刑,后来在英国的强烈抗议下,被改为15年监禁,每人罚款两万五千英镑了事。

本来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舰队街的报纸们不肯消停,他们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煽动英国公众的情绪,制造全社会的恐慌,把局势形容得像是德国第二天就要和英国开战一样。

大名鼎鼎的《泰晤士报》声称,德国对德兰士瓦共和国捍卫主权的祝贺是对英国的严重挑衅和巨大侮辱,英格兰绝不会退让半步,也绝不会屈服于这种侮辱云云……我们今天很难想象当年英国人是怎么觍颜说出这种话来的,但他们确实就是这么说了。

这一系列煽动行为起到了效果,英国民众上街打砸德国店铺,破坏德国商品,袭击德国商船水手。

英国公众的情绪被彻底煽动起来后,英国政府只能转为强硬对待此事。英国首先向德国强力施压,舰队前往北海示威,迫使德皇向维多利亚女皇(他俩是外孙和外婆的关系)写信讨饶,另一方面,英帝国开始动员舰队和陆军,并在五年后发动了残酷至极的第二次布尔战争。

在战争中,英帝国派遣到当地的军队规模甚至超过了布尔人的人口总量。为了彻底摧毁布尔人的游击战抵抗,英帝国首创了集中营以关押布尔人的老弱妇孺,并以类似于冈村宁次在抗战中于华北实行的所谓“铁壁合围”策略进行残酷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最终彻底毁灭了德兰士瓦共和国这个布尔人国家。

英布战争地图(资料图/《世界历史地图集》)

文明癌症

英国对我国新疆政策的攻击,不过是推己及人,把他们当年自己造的孽,捏成屎盆子扣在我们头上。

屎盆子固定下来之后,相关的形而上学就开始了,中国人会被描述为具有某种劣根性的族群,这种劣根性是屎盆子的直接思想来源。为了消灭这种劣根性,大概率会对失败后的中国人进行全方位的奴化教育,然后以某种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简单来说,只要看一看苏联解体后,西方百万漕工是怎么把玩苏联死尸的,然后再想想当代西方传媒文宣的技术和水平,相比较苏联刚解体那会进步了多少,把苏联的下场同比例放大,就可以大致推演出假如我们失败后的舆论待遇。

另外按照他们的一贯德性,如果我们失败了,他们打着所谓“多元化”“保护地方文化”的旗号,以西方经学体系为掩护,在新疆地区引入宗教极端主义,摧毁当地的现代化成果和社会基础,乃至于在当地复辟中世纪社会和建立宗教神权制度,也是完全可以预料的基本操作。届时,现在他们嘴里胡编乱造的那些事情,就真的有可能发生在新疆地区。

而他们通过导致他人的失败再次自证了自己的成功后,就可以满怀优越地举着高脚杯,举办他们那些以避税为目的的“慈善晚会”,来假惺惺地关心、捐助这些他们一手制造的“失败地区”,宾客尽欢,一团和气。

敌对国家败亡后,无视事实,开动文宣机器,通过亵渎其死尸,玩弄其残骸,以此给自身的政治合法性和制度优越性装点门面,这种近乎于有些变态的政治恋尸癖,是当代西方政治文明的一种癌症,也是近代以来人类政治伦理日渐沦丧的根源之一。

因为政治合法性无法通过有效治理获取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扒高踩低,通过把其它政治形式踩在脚下,成为政上政来自证合法性,并以此维系统治——毕竟只要其他人都不合法,那我自然就合法了。

这种顽疾,他们不肯治,需要我们帮他们治。

因此,无论是为了治好这种人类文明的癌症,还是为了保护新疆不被妖魔化,无论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政治声誉,还是为了阻止他们嘴里的那些事真的发生在新疆,我们决不能失败。

我们,决不能失败。

(本文为托卡马克之冠对知乎提问“如何看待BBC在无证据的情况下,称「大量维吾尔族女性遭到了集体性侵和酷刑」?”的回答,经作者修订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BBC BBC记者 中国 英国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