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蔡英文只是美国“黑箱”里的小角色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6-09 07:59

王睿

王睿作者

台湾时事观察者

6月9日,蔡英文将结束自己的“美国之行”。和之前的预期不同,似乎蔡此行并没有引发太大关注,连每天的媒体报道也半冷不热,只是例行公事地帮蔡刷下“存在感”。当然蓝营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从头到尾都在紧盯蔡为何“要到美国去交卷子”?国民党目前人气最高的洪秀柱也质问蔡英文“连维持现状都说不清,到底能在美国人面前说什么”。

其实洪秀柱不明白,这正是蔡英文此前操作成功的地方。保持台美间的政治交易处于“黑箱”状态,让不明就里的各色选民在岛内升高质问以帮她造势,等站到美国的新闻台上亮出黑箱里的底牌,便可顺势收编已被热炒的选情。机敏善变的蔡英文会从台湾选举政治的历史汲取教训,凡不顾美方立场和利益的自说自话,必然自讨没趣,李登辉和陈水扁都是前车之鉴。像马英九那样维持两岸“三不”现状,默默认真地对美军购,就能在一盘中美棋局中立足。自台湾选举政治以来,两岸关系最佳时刻是在马任内,蔡当然不会拒绝这份政治遗产;说不清的“维持两岸现状”,就是她上缴的遗产税。

李登辉力挺为他撰写“两国论”的蔡英文,声称两岸状况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台湾就是台湾,大陆就是大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持好就是维持现状云云。还说关于南海和钓岛议题,“台湾该怎么做,身为一个‘总统’要有决定”;但他又说这些事情不是待在台湾就可以决定,“蔡英文此行可和美国交换意见,这样做是对的”。李、蔡宣称台湾“主权独立”,但其实台湾该怎么做,二人都不得不“和美国交换意见”。2005年10月,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美”,在阿拉斯加演说:“台湾是站在面对中国专制政权的第一道防线;……对美国而言,民主台湾的存在,代表民主在亚太地区扩展的存在,更是美国在亚太安全与利益的基石。”到了纽约,李公开否认“九二共识”;到了华盛顿,李又主张为台湾“独立”正名。美国国务院随之声明“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隔天连日本外相也说“日本政府一贯不支持台独”。

蔡英文出席美国智库早餐会

1995年6月,美国仍就北京学运对中国大陆实施“制裁”时,花了大把公关费得到美国同意以“私人身份”到访的李登辉在康奈尔大学发表演说,强调民意代表的改选及“总统”、“副总统”的直选等“现阶段宪政改革的完成”。李说:“我们认为,现今的国际关系不能只限于传统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正式动作。……有人说我们不可能打破外交上的孤立,但是我们会尽全力‘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本人确信,这个世界终将了解,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是一个友善且具实力的发展伙伴。只有从上述角度观察‘中华民国’在台湾近来经经济、政治与社会之发展,才能在后冷战和后共产主义的世界潮流中给予我国定位,也才能为迈向21世纪的亚太及世局发展,提出新的方向。”

这事立即引起台海关系紧张,更严重的是中美关系紧张,大陆导弹演习和美国航母舰队在台海附近摆出架势。不过,美方也因此展开对华政策大辩论,从而改采现实主义的中美合作战略,克林顿重申美国恪守中美间的三个联合公报与一个中国政策。1998年,克林顿带着一家人和1200名团员访问大陆,他在上海公开宣示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来年,李登辉和蔡英文的“两国论”出台,其后还有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登场。2004年10月,时任国务卿的鲍威尔在北京说美国的政策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既不是独立的国家,也不享有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台美关系陷入1979年以来的最低潮。在李登辉所说的“后冷战和后共产主义的世界潮流”下,陆美关系却蒸蒸日上,克林顿访陆团的阵容是尼克松访陆团的4倍。而在新世纪陈水扁坑蒙台湾期间,也是小布什透支美国的时期,台美同步衰败,大陆则成功把握战略机遇期全面兴起。

由上述历史可以看出一种规律,在蔡英文此次访美前10年和前20年,台湾都有人想拉拢美国为“台独”背书,但每次白花银子不说,还换来美国更向一个中国靠拢的声明。这说明太平洋事务究竟需要中美合作来解决,而不可能以中美对抗为良方;因此“台独”的周旋空间越小,亚太的和平希望就越大。蓝营学人陈一新对此看得明白,他认为没有“九二共识”,就没有目前两岸与台美的现状。陈说:“马的台美与两岸政策是双轮车,可以行稳致远;蔡的台美与两岸政策却只是全面倒向美国的独轮车,不仅危险,且易于翻覆,让台、美、中三位乘客都受伤。”说马政府任内最成功的两项成就是台美关系与两岸关系,这话没错,但也不全对。陈不明白或装不明白的是,马政府那两轮是逆向转的,靠着一手赚大陆一手送美国的方式在维持平衡现状。其结果却是原地空耗,台湾日益在幻觉里萧条与边缘化,不论TPP或“一带一路”都与台湾擦身而过,而马政府却忙不迭地嚷着两边都一定要加入。“台独”(或“独台”)的悖论在于它的生存土壤赖于中美对抗,但中美对抗导致的亚太动荡又将毁灭台独,这反映出台湾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工具性与局限性。

现在蔡英文既走靠美路线,又提在“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推动两岸关系,这是台湾政治人物标准的选举语言。台湾选民只能在这种选举体制内转悠,而无从在高于选举之上的政治正当性施力,这就让岛内政客以操作胜选为上,而非以争取正当性为必要,台湾的政经论述与发展因此受限于选举。例如陆委会主委夏立言说“‘中华民国总统’是由台湾2300万人决定”、“依照‘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条例,两岸定位是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一中’就是‘中华民国’,政府并未接受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云云。蓝营版九“二共识”强调“一中各表”,人尽皆知;但问题出在既然依“宪法”规定台海两岸是“一中两区”,为何“中华民国总统”只能由一区决定?或者问题出在一区决定的“中华民国总统”具不具备“宪法”上“一中两区”的正当性?解释“宪法”无法解决岛内选举与国际认知脱节的问题,于是“修宪”、“制宪”成为台湾蓝绿当道欲迎还拒的政治焦虑。今年2月初,李登辉在“立法院“演讲《“宪改”是台湾唯一的路》。上世纪90年代曾经主导6次“修宪”而偏向“超级总统制”的李登辉,为何在这会儿却主张转向“内阁制”?又为何蓝绿政客皆拿香跟拜?

其实台湾“宪改”(无论“修宪”或“制宪”)就跟访美一样,是服务于选举政治的配套。李登辉曾闹腾将“两国论”入宪,遭到陆美合力反对而作罢;陈水扁利用台海热潮以“新中间路线”胜选,然后再祭出“一边一国论”和“公投制宪论”等,又挨了陆美几顿骂而作收。马英九不在“宪改”上动手脚,两岸关系相对平稳,但也受制于美国因素而以固化现状的“三不”政策定位。蔡英文一方面对美国说将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下推动两岸关系,另一方面则推助如李登辉主张的以“公投修宪”绑明年大选。李登辉主张降低“立委”“修宪”门坎,并降低投票年龄至18岁。他肯定去年台北学运是改变台湾政治的希望,正因为去年的学运世代成长于李登辉以来亲日反中的教育环境,他们是20多年前李登辉精心培育的成果。这些年轻人学会选举、学会到美国求助、学会垄断“台湾人民”,别说他们不能成事,那正是李、蔡师徒要他们成的事。有了这种“选举”和“宪改”文化,加上直选“总统”保留国防、外交和两岸政策的权力,即使建立“国会”监督的机制,“内阁制”还是顺了面子又保留里子的事情。届时“中华民国宪法”“一中两区”的困扰,未必是蓝绿政客理不顺、说不通的心病了。

蔡英文在美国企业研究所演讲

然而,美方这次提高规格会见蔡英文,其国务院官员照例对外重申了“一中政策”,这意味着蔡英文在和美方官员的闭门会谈中对两岸关系表了态,尽管这“黑箱密谈”是双方事先存在的默契。美方会指点蔡英文哪些密谈内容可在返台后发表,以作为选举造势用;蔡也知道美方会透露哪些密谈内容给北京,但却不知道北京掌握了多少密谈内容。蔡自知访美只是打选举牌,美国打的却是台湾牌,她只是个大黑箱内的小角色。访美服务于选举,选举服务于美国亚太战略,这个逻辑没有“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的可能,直到台海统一(或岛上“宪法”修正条文说的“国家”统一)。有人说美国借机要蔡在南海议题上选边站,这其实在两年前的东海议题上就有前例可循,后者曾被岛内媒体报导为“兵推钓岛冲突 台湾联美日抗中”。

翻看地图,可知美国是东海与南海议题的遥远第三方,而台湾正位于这两片海域的交接点上,自然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最佳前沿。若台湾自居联美抗中的伙伴(或棋子),则台北在这两片海域声张主权,不啻为美国对华战略作嫁衣裳,或者说那种流于形式的“主权”声张正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一部份。由此可以理解美国《与台湾关系法》和《八一七公报》之类的矛盾存在,其本质是出于美国对台海问题的战略模糊,后者实际等于马政府式的维持现状政策。蓝营质问蔡英文什么是“维持两岸现状”,不过是要她俯首肯定蓝营两岸政策的选举语言罢了。但美国既然战略模糊,自然也不希望台北把两岸政策讲得太清楚,蓝营所谓“一中就是中华民国”的论述并未获得美国承认;美国一再重申的是和北京之间的三个联合公报及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对台海两岸实施双边遏制和战略模糊的产物。就这个意义而言,蔡英文的模糊表述反而是一种清醒甚或诚实。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美国一中政策的历史背景,正是在冷战后期建构起来的中美战略合作。换言之,一旦中美之间在本世纪找到新的或更大的合作基础,美国必然对台海问题缩手,这是中美合作基础的关键部分。从东海说事到南海,美国宣称以60%的海军力量摆开架势,却始终只在唆使亚太小弟们对兴起的中国试身手;当美国确认“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势不可挡而不如与人为善时,就会从反面证明台北拒绝中美合作的存在,才是威胁亚太和平的根源之一。当然,台北本身没有这种存在实力,这是美国在台海两岸进行双边遏制所导致的安全困境使然。美国希望台海维持不统不独的现状,作为它和平解决两岸问题的最高原则,以获取美国在这区域的最大利益,台北当然对此无不奉旨遵从。但美国一手不断接纳独派人物访美,另一手又紧握一个中国政策,这是它肢解全球各洲各国的惯技,却无法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反而加剧台海关系的紧张。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危机就是个警讯,本世纪初台湾分离主义的张狂和大陆《反分裂国家法》的问世更是明证。

从大陆的角度来看,要保卫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权益,就没有理由在东南缘海之间容许外国霸权存放一个内应装置,台湾因此是全中国的核心权益。这种认识自清代后期就已开始,所以清廷锐意经营台湾,使其成为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驱。日后因为地缘关系,无论台海问题的解决方式为何,台湾势必仍为中国经济与海防建设的前沿,而这前提在于两岸政治对立的完全解决。正如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所说:“台湾若不同中国大陆协商达成全面的正式关系,就永远不可能获得持久的安全。”美国的战略模糊与双边遏制除了反映它自身无力跨洋干涉中国内政的事实外,对台军售不但平衡不了两岸军力,反而因为军备竞赛而威胁台海安全,这将违背美国希望台海两岸问题和平解决的宗旨。美国在意的是“和平”,而不在乎“解决”,事实上它已无法主导台海两岸关系的最终解决,而大陆则有充分的条件、实力和使命感完成台海统一。就这个意义来看,两岸问题是否和平解决取决于台北的态度。则蔡英文联美制中的“军事合作”就说明了“维持两岸现状”的脆弱性,也因此说明她对台海安全的威胁性。

现在估计蔡英文返台后可以炒作的议题就是“访美成果”,尽管美国的战略模糊决定它不会对蔡英文有什么积极承诺。明年若蔡胜选将不会根本改变马英九的两岸路线,尽管“维持两岸现状”会在她手中证明是一厢情愿。“宪改”将是蔡英文对岛内选民进一步自我吹嘘的材料,但她胜选必然缩水,败选才会越鸣越放。美国联台制中的战略层级将会日趋香港化,而配合外力和选举需要,蔡若胜选还将会推翻马政府对中学课纲的微调,让18岁投票的台湾公民成为她网罗下的顺民。日本已把手伸到菲律宾,它途经的台湾将在“和平倡议”的欢歌中箪食壶浆。这样看起来,洪秀柱的选战就不只是“两个女人的战争”那么简单了。

责任编辑:小婷
台湾 台湾选举 蔡英文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抵达塔布,马克龙总统夫妇机场迎接

习近平将抵达塔布,继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