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5-20 07:45

王睿

王睿作者

台湾时事观察者

520前,关于蔡英文如何表态“九二共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其实想想看,如果蔡英文今天说“支持两岸统一”,没人会相信她的话;那么她是否说、怎么说“九二共识”,也就无关相信与否。既然如此,各方还这么关注蔡说些什么,等于给她一个表演的机会;这场表演事关她的政治前途,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聚合自己的演说张力,她自然不会在事前松口。

但这也无妨,政治之所以让人失望常由于它的心口不一,台湾选民几乎是在政治人物的欺骗中认识政治的。就这个意义来说,“台独”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毋宁是政治信心危机的反映,所以它夹杂不少看似悲壮的冲动,而以对岛内外政治秩序的冲撞来体现,这反而逆伤台北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条件。

年初蔡英文虽然获得大选胜利,但未必代表民意

再说,固然蔡英文是以56.12%的得票率拿下台湾未来4年的执政权,但她同时也是台湾历次大选中最低投票率(66.3%)的胜选者,有633万成年选民放弃这次投票。而既然蔡只是以27.3%的民意支持度上台,那么她的诉求对象就难以局限在一群还不到3成的台湾民意中。这正是选举民主制的吊诡处:“新民意”胜出者,既无法代表多数民意,也无法回应多数民意。蔡演说所诉求的范围远大于选举民意,甚至不惜背离选举民意;这种选后背离民意的现象,已在包括台湾的全球范围内得到实践证明。换言之,蔡演说不(只)是为了满足“新民意”的要求,更要紧的是应付华府、东京和北京。这是她闪避“一中原则”,却又不得不面对“一中原则”,而导致含糊其辞的根本原因。

在许多台湾人眼中,大陆是“一党专政”,而蔡的任何措辞或转向,都可以轻易被“中国打压”这个公式合理化;却没有想过大陆体制本身就是回应民意的结果,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民意被选举体制稀释或背离的情形。

更重要的是,大陆对台湾的地缘引力,构成台北历任执政者的政治压力,无论台北执政者是经由什么体制产生。这说明两岸问题根本不受岛内选举的制约,于是惯以选举民主制思考问题的人,就很容易被对立和丑化大陆的宣传所影响。同时,岛内不同立场的人或政党,也轻易被这种片面的民主体制所制约,而成为异己者污名化的对象;于是后者自动限缩能量,而难以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洪秀柱就是个例子。如此一来,台湾社会经过旨在“去蒋化”的民主转型后,形成执政者代表的民意日趋萎缩,而体现的民意日趋保守、甚至偏激的现象,这尤其表现在台北的两岸政策上。

在今天回顾两岸关系,发现一种对比情形:即表面上两岸由军事对抗走向和平交流,但同胞意识却由认同走向淡化或疏离。这种两岸民间“异族化”的意识主要发生在台湾单方面,比较二战后的两韩和两德,就显得很特别,因为不曾有过“去德国化”或“去韩国化”作为任何单方面的政治方法。

这或许能从地缘政治来找到解释。在欧洲方面,维持政治地盘割裂、中心弱小、周边大国相互制衡,是实践大西洋彼端——美国的最大利益。“马歇尔计划”是叫欧洲复兴以防止苏联势力蔓延,可没叫欧洲统一强大以至排挤美国在欧洲的利益。苏联既倒,英法德三强鼎立总比法国独霸欧陆、甚或欧陆统一的格局要好,华府自然不反对两德统一,遑论“去德国化”,好歹可以让德国“过剩”的国力消耗在内部差异的整合上。反之,分裂的德国将是东西两方不同宗教、种族、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地缘温床,一旦问题恶化,必然耗损甚或失去华府经营欧洲的战略利益。然而,美国霸权在欧洲还是遭到不一般的挑战。

蔡英文“访美”

随着苏联集团的瓦解,“北约东扩”的确伸张了美系地盘,但十年后的极端伊斯兰恐攻和接踵而至的难民问题,又深化欧洲各国的从属自觉与省悟。伦敦当前出现历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长,其实是这种地缘意义的体现。从这个层面来看,近年来欧洲大国拉结中国以对冲“穆斯林化”的压力,除了眼前的经济需求,还有着文明因素上的需要。也就是说,欧洲正尝试中国作为调和“文明冲突”的可能,毕竟中华文明是当今人类三大文明体系中相对有包容性的。如此来看涵盖三大文明的欧亚大陆,说当代中国是“文明型大国的崛起”,就有着全球地缘经济、政治和文明的深刻意义。

在东亚朝鲜半岛方面,北韩除了不很成熟的核武以外,综合实力远不如南韩;如果不是中俄为防御美系势力压境的战略需要而容许它的存在,朝鲜半岛的统一也不会悬宕到今天。但另一方面,一旦美国在西太平洋阻却中国崛起的战略成本高于战略收益,且形成不可逆转之势,华府必然寻求北京的战略和解与合作。前阵子的美韩联合军演规模是不小,萨德系统也声势浩大,但首尔本身也有地缘利益的考量,唯“去韩国化”不在考量之列。历史证明,过去的日本和当今的美国,都没能在东北亚的地盘上做到“去韩国化”。

长远来看,朝鲜半岛的统一最有利于韩国政经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跃升。但首尔倚赖远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来和近在眼前而背后有中俄的平壤对抗下去,那种美好愿景就不可能达到,反而可能落个两头空──毕竟华府出卖盟友的纪录已史迹斑斑。反之,如果首尔取得北京谅解或暗助,实际摆脱美系势力牵绊,进而主导朝鲜半岛的统一,则必然由于地缘因素而得到中方支应,成为牵制日本的东亚大国。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考虑,首尔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现实上,“中韩自贸区”这块干货比TPP管用得多;反观台湾因为两岸服贸受阻而空望TPP大饼的窘境,可知岛上仇韩抵陆的氛围,其实是政治博弈的产物。

日本是全亚洲唯一参加二战法西斯轴心的国家,且战后并没有像德国那样悔过自新,并在战前侵略中国的领土上不依不饶。也就是说,日本的战后路线决定它难以融入“亚洲命运共同体”。从地缘上看,由于中国崛起,日本在东亚的地位不但不如中国,还可能被韩国取代。在东京当局的思考下,与其承认历史罪行而影响“国民信念”和“国际形象”,不如充当华府在西太平洋的打手和反中先锋。如此既可在美系世界体系中巩固身价,又可在华府掩护下兔脱历史责任的承担,“新安保法”就是这种地缘政治思考的产物。当然,这前提得是美国顶住它的西太平洋体系;其次,东京还有“南向政策”。

台湾位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东界,但由于两岸政治对立,由于日台间的历史因素,台北作为“一个中国”内的政治实体,却走向从属日本的“脱亚化”路线。美国在亚太的帮凶不少,台北算一个,这是2010年8月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台北中研院的讲法。蔡英文的演说再模糊,也不会溢出这个政治范畴。为了抓住东京的眼球,表现日台同属战后沦落人的悲情,他们既不愿在“一个中国”下自居政治二货,同时也明白美国是个不靠谱的主。于是,为了想象中的政治图景和眼前的政治利益,两造借“反中”以联盟自保,也就是自然的事。上世纪最后十年,台北的“戒急用忍”,正是为了阻却两岸经贸交流损及日本的利益。

本世纪以来,因为美国反恐布局的需要,大陆抓紧发展机遇;到了2010年,中国整体经济能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制造业和发电总量还成为全球第一。然而就从那年起,美国启动“亚太再平衡”;日本在钓鱼台列屿附近扣押大陆渔船,也发生在那年9月。其后就是东京企图将钓鱼岛“国有化”、日美联合夺岛军演、《日美安保条约》扩及钓鱼岛、《日台渔业协议》对冲大陆保钓压力、抓扣台湾渔船对马政府示威、李登辉和蔡英文接连密访安倍晋三、台湾“东圣吉16号”渔船遭日本官方勒赎、还有未来可能发生的“借道台湾”以攻略南海等等。这一系列相关连的事件,无非说明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东京与两岸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说明所谓“台湾民意”的无济于事。

整个欧亚大陆上曾经对台湾起到影响的,最早是中国大陆。以后经过欧洲葡、西、荷等国与大陆的几番博弈后,举世确认“两岸一中”,去年11月两岸领导人就向全球重申过这个共识。然而日本作为亚洲岛国,其“脱亚化”实际是以称霸亚洲为目的。这种看似悖论的政治目的,缘于东京已过时的欧洲殖民主义思维,来指导自己在亚洲的未来蓝图。那么,作为东亚的中流砥柱,中国只能直面日本的企图。而地缘实力远不如中国的日本,必然由于历史、地理和政治的条件,首选台湾作为打击中国的策应;中国也同样基于上述条件,加上经济与国防的需要,而坚决反击进犯或利用台湾的外力。换句话说,台湾陷入中日之间近乎“死斗”的局势,这反而成为台北在夹缝中模稜两可的机会。但总言之,两岸六十余年没有实现统一的因素远非“台独”,而是国际地缘政治以及“和平统一”作为首选方案使然。

2015年9月,蔡英文“访日”时,日本国政府外交部副部长、首相安倍的弟弟岸信夫(上图与蔡英文共同拿书的男士)全程陪同蔡英文的日本行程

过去台北在“一中各表”下维持政治实体还勉为其难,但随着中外实力在前述欧亚地缘板块上的移易,台北政治实体产生了权力焦虑,从而激化(或被煽起)“台独”冲动,各种貌似“一中”的理论和主张也纷纷出笼。然而,岛内认同迷失,政治民情脆弱,经济疲软,军心涣散,民粹主义高涨,军法荡然无存,甚至发生军官招待赏玩营区武器和称病逃役的情形——作为政治实体的条件比两蒋威权时代还差得多,则如何叫一个三成民意当选人去抗衡大陆?既然如此,作为台北的权力层峰,或者向北京投诚示好,或者更加强化外援结构,别无选择。而既然拉结美日已是台北多年来的套路,不曾因为“民主转型”或“政党轮替”有过任何改变,那么蔡英文自然也管不了“台湾民意”,后者照例只能作为一种政治修辞和借口。在地缘关系上,在政治基因里,在美国的战略模糊下,决定了蔡政府将以东京作为她的救世主。

如此一来,东京的“南向政策”指涉台湾,而师承东京的蔡记“新南向政策”又指涉东南亚,两相比对,都不外乎针对中国的意图。若以菲律宾指代东南亚,则“日台菲连线”恰恰是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地缘布建之一;黄岩岛争议是菲律宾挑起的,但挑起南海争议的绝不只是菲律宾。蔡不顾及台湾的服务业已成黄昏优势,也不顾及台湾经营东南亚市场的条件不足,执意要把台湾青年引向东南亚去的原因何在?难道不是以台北对南海立场的退却,意图换取某些东盟国家呼应她的“新南向政策”?从东京“南向”到南海的路径来看,难免唤起人们对上世纪“大东亚共荣圈”的历史记忆,而台湾始终是东亚变局的开端。一旦日本由开端而坐大,则必然引起美国重新介入东亚,或者说更有理由不离开东亚。只要能搅黄东亚局势,台北政治实体的图景就仍有摆放空间。

尽管台北明白自己是美国为遏制中国所支配的工具,但借由拉结东京所形成的地缘政治引力,或也能间接反支配华府造势撑持自己的存在。这样看来,绿营的政要民代率皆反对或禁声于冲之鸟礁的护渔行动,本质上就出于这种地缘政治的考虑。过去人们形容陈水扁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这两句话其实还不经意道出台北政体的地缘条件。反面来看,即使在“天下大乱”中没捞到什么好处,最后仍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也不超出“维持两岸现状”的原先估计,那么蔡英文何不乐于冒个险呢?她怎能放过这个表现自己“有所作为”的520演说呢?只要权力在手,什么时候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一中”,对蔡英文而言都是利多于弊的话,她又有什么理由在520当天表演“弃械投诚”?结论是,那天观众只能看到“一中原则如何解套”之类的命题作文而已。

当然,蔡的估计是存在变量的。“日台菲连线”的第一个地缘关节在钓鱼岛,只要日台联盟关系破产,蔡就没戏或只能变脸,而这将取决于大陆在保钓行动上的进展。以大陆在当今欧亚板块上所形成的地缘合力来看,蔡的520作文成本显然过高,但横竖是由她所管不了“台湾民意”埋单。

传闻中的东京“与台湾关系法”,或筹划中的台北“国防产业”,是否在点亮台湾前,先点着台湾?许多观众希望蔡别玩火。为了抓住东京的眼球,何忍燃烧台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台湾 蔡英文 日本 美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