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台湾地方选举后,绿营的希望在蓝营,蓝营的希望在……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2-03 07:55

王睿

王睿作者

台湾时事观察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睿】

无论选前如何激情地支持或攻讦、如何地赞同或反对,台湾“九合一选举”过后,第二天社会基本恢复常态,偶见三两成群的人们还低声地聊选情而已。不服选举结果的人,也走上选举无效诉讼之路,而不是走上街头运动。至于低级、下作和诅咒的言语,或见于网络自媒体上,但大众媒体则维持对选举结果的检讨或主张。

民主表现与权力傲慢的尾声?

虽然选举制度并不能保证政府质量,但选举文化可反映民众和政府的质量。比如10项公投绑选举的实施,让这次投票出现程序紊乱、排队久候、民怨四起的情形,甚至在陈其迈宣布败选时的前10分钟,高雄凤山竟还有人未投完票。有台湾媒体视这次选务为“民主之耻”,要求选委会主委陈英钤下台负责。[1]

但在另一方面,除了选民自身的克制外,胜败双方的候选人,多数在第一时间面对选举结果,或对选民表达谢意,或呼吁支持者共同支持新当选人,从而助益社会稳定。特别是新北市长和高雄市长的当选人在竞选过程中,坚持不向对手口出恶言的表率,更对选举文化起到风行草偃的作用。

当然,一如预期,“惊世奥步”还不会在本次选举中出现,这也保证了民众对选举制度的尊重。可是,民众的尊重,似乎没换来台湾当局的悔改迹象。民进党秘书长虽为败选请辞,但他却将这次挫败归咎于绿营的选举策略失误。

而请辞党主席的蔡英文则解释为:“我们努力不够”;“要虚心接受人民更高的要求”;“不能让民进党停下脚步”;“‘国家’正走在正确的方向上,现在‘国民’对民进党设下了更严格的标准,民进党虚心接受,深刻检讨,要努力用更高的标准来自我要求,来回应‘国民’的期待。……。对的事,还是要继续做,再多的伤痕、再多的艰难,‘国家’都必须向前,民进党有责任守住台湾的未来。”[2]可见,当局并不面对这次选举结果的意义,多数选民诉求的是民进党不要卡住台湾的未来。

败选后,蔡英文在中央党部发表讲话,并当场请辞党主席

台湾的未来从历史借镜,就是自1895年以来的变局导致两岸分断,负伤的中华民族一块一块接回被外力割据或宰制的肢体。30年后闻一多创作包括台湾在内的《七子之歌》,正是这种复原未竟的历史写照。

从这样的视野来看,绿营卡住自己和台湾的主因是其两岸政策,其他因素是次要的、衍生的或派生的。至于两岸社会或民间的相互歧见、陌生、错位与误会,是上述分断历史的必然过程,但都有高瞻远瞩的领袖或能人克难迎上,试图结束这种悲哀。只不过,有些人坚持站在历史进程的对立面,曲解民意以美妆自身,其劣质在于绑缚民众当成加剧对立的工具。

就这次选后当局的表态看来,对于政府质量的改革,民众选举还是相当被动的制度。相较于此,国台办在台湾选举日的隔天发言,就主动呼应台湾多数选民的愿望,积极迎对“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台湾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3]但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回到这次台湾选举的结果和内容来看,还是有些值得注意的矛盾。

是蓝绿体制还是柯文哲胜选?

以台湾选委会公布的县市“议员”当选数据为例,民进党238席,国民党394席,无党派234席,三者鼎足而立,其他党派者共计才46席。由此看来,似乎超党派具有问鼎资格,印证了“无色觉醒”之说。但总比数是计算全台湾的说法,若回归到各县市内部来看,则仍然是蓝绿体制的世界。因此,台湾选举成为服务于蓝绿体制的制度,目前仍难以改变。

众所周知,即便在蓝绿体制下,岛上仍存在台湾省政府、福建省政府和台湾省“议会”的编制及预算。也就是说,台湾至今“冻省”而未“废省”,只不过没有省长的派任或选举。在这样的条件下,当选台湾地区领导的人除蔡英文以外,都具有台北市长的行政经验。而这次虽是无党籍的柯文哲当选台北市长,但“市议员”63席当中,国民党29席、民进党19席、亲民党3席、时代力量3席、新党2席、无党籍7席、社会民主党1席。

在台北市长无党籍,而“市议员”泛蓝34席、泛绿22席、其他8席的政治生态下,柯文哲施政虽可利用蓝绿矛盾,但也势必受制于蓝绿矛盾而难有作为。有人认为蓝营在“市议会”席多势众,柯的弹性或投机惯性将使他倒向蓝营,台北市政和建设将比“议会”换届之前要有更多进展。这种看法成立的条件,是柯别想图谋2020年的“大选”,因为蓝营“议员”一方面会推助台北市政及两岸城市交流,但也会负责看守柯文哲的“冒进”。也就是说,若倒向蓝营,则柯文哲自身的发展必受蓝营的支配。

但是,若绿营中央孤注一掷,想拱柯文哲代选2020──毕竟绿营的地方明星已被蓝营通杀,仅存的郑文灿或黄伟哲等人并不是台北市长,且才能、资历或新闻性还不如柯,其他老绿男女则纷纷过气。若在蔡英文无望连任,赖清德无能堪任,且恐惧蓝营胜选后将回报“转型正义”之仇,或迫于“国共合谋清算台独要犯”的未来焦虑下,这种政治纵横的可能性自然不低──打不赢蓝营,起码别让蓝营胜出掌权,以换得闪避政治清算的最不坏结果。

那么,柯文哲或因此不惜激化蓝绿矛盾,导致台北市政建设停滞、倒退,也要倒向绿营?

毕竟绿营已无条件支配柯文哲,反而还可能成为柯的政治资本。但这就要看未来一年,绿营中央怎么布局,台海及太平洋两岸的形势如何变化,还有柯自己的盘算。可以肯定的一点预测是,柯文哲很清楚大陆的底线、实力与台湾的变化,因此他即便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选择和绿营合作,这种合作也必然是有限的;甚至不排除柯会在合作过程与结果自动折扣,而让绿营在事后吞下这个苦果的可能。

“高雄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再看高雄市。“高雄现象”固然有韩国瑜个人能力和特色的因素,但本质上还是两岸关系由分断走向合一的历史进程使然。

韩国瑜26日在凤山区造势吸引至少3万人

“统独”的说法,只是一种通俗化了的政治语言;今日台湾并非被外国割据,只是被外国及其内应装置所宰制。换句话说,根据上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条约和决议案,“台湾问题”在二战后已是中国人的家务事;这并不因为外人来干涉家务事,家人就成了外人。大陆当局提出“两岸一家亲”的说法,或是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与处理两岸关系,从而不再陷入上世纪在外力支配下的“以华制华”的被动处境。

然而韩国瑜与蓝营的胜选,是否能让台湾呼应这种历史的召唤?台湾内部以选举民主为表现方式的蓝绿体制,是横向移植西方模式与价值的既成事实;这种体制容易造成为胜选而不择手段,包括抛却政治伦理和历史正义。韩国瑜会拒绝、能拒绝这种异化吗?

这次当选高雄市议员的66席当中,国民党33席、民进党25席、时代力量2席、亲民党1席、台联1席、无党团结联盟2席、无党籍2席。泛蓝过半,泛绿也有28席,其他则是4席,其蓝绿体制的表现与台北市无甚差别;差别只是高雄市长当选人韩国瑜为蓝营。那么,高雄市政和建设的推进,从此将在“九二共识”下称心如意?恐怕也不尽然。

蓝绿体制其实是一种内耗而垄断的体制:由于内耗,而没有口径一致宣布“台独”的可能;因为垄断,也没有过渡到两岸体制的准备。许多人厌恶马英九说的“不统不独”,其实他只是抖出蓝绿体制的实情,那并非是什么主张,因为它毫无前景可言。韩国瑜在11月19日的高雄辩论会上说出“九二共识”,惹得蓝绿一惊一喜——或喜于冠上“中共同路人”,或惊于现出“票房毒药”[4]——这就反映蓝绿体制的固有态度。

所以,虽然许多人欢喜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纷纷为高雄市民点赞,甚至有人想“移居高雄”;但也不能无视“法院认证的嫖客”,一样能当选高雄“市议员”的事实,“王子复仇记”岂不是蓝绿体制在高雄政坛的一出大戏?今后的韩国瑜,能否助推蓝绿体制往两岸体制移动?或他只是又一个胜选的马英九高雄版?仍有待观察。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评估是,选举热潮就像热开水,它很快就会冷却。韩国瑜是不是个善用民意而谋全局的能人?只有一年的时间让他回答,而蔡英文已是个前例。“九二共识”只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个正解,它不是谋一域、谋一时之利的遮羞布而已。无论蓝绿是否承认“九二共识”,他们都经历败选与胜选,这两番起落就说明政治基础和原则不像教科书那样,可以任人摆布。

也就是说,“不分蓝绿,用人唯才”,这话虽然听起来动人,但蓝人绿才若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就不管用,用了就说明韩国瑜将重蹈马英九的覆辙。

“九二共识”与时俱进?

何况,韩国瑜所谓“人进货出发大财”,其立足点在于两岸开放交流。而大陆当局经过马英九时期的教训,再鉴于今日台湾处境与两岸对比,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自然不可能无甄别地对台开放交流。

从前述国台办的发言看来,大陆当局应不再容许模糊化、空洞化的“九二共识”,而必然随时势的发展和战略进程,指出“九二共识”相应的具体化、核心化的内容。一般选民或许没有太多的意识形态执念,只是因为生活不好才寄希望于“韩流”;但韩国瑜与蓝营可说是因为“九二共识”而胜选,在其政见需要大陆成全才能落实的条件下,他没有拒绝大陆甄别的筹码。

换句话说,蓝营所谓“民生经济牌”,说到底还是绿营不愿面对的两岸关系。而掌握两岸关系与民生经济主导权的大陆当局,今后甄别的标准或已不再是蓝绿,而是其逐步清晰界定的“九二共识”。这是将内耗与垄断的台湾蓝绿体制,导向两岸一中体制的必然步骤——也就是说,不再区别蓝绿,而是变化蓝绿,让蓝绿竞相攀比“九二共识”。在这种方针下,大陆可能在蓝营中区别台中与高雄,也可以在绿营中分化桃园与台南。

比如准台中市长卢秀燕要争取恢复东亚青运会的主办权,由于没有“正名”的问题,又可促进两岸青年运动交流,这种互利双赢的事情,估计会大方的水到渠成。而面对急于改善“又老又穷的高雄市”的韩国瑜,大陆顺水推舟不难;但“九二共识”的具体要求,或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九二共识”能在南台湾落地,是变化蓝绿体制的重要里程。而民生经济好转,使韩国瑜兑现政治承诺,市长与市民反悔“九二共识”进阶的可能性就不高。

在“九二共识”软硬互用的影响下,其他蓝营县市见到台中与高雄的表率,自然竞相效仿,唯恐落后,这就避免了“一视同仁”下的混水摸鱼。

至于仅存的绿营县市,恐怕更加吃味,想又不说,但大陆当局有可能采取“重南轻北”的策略来对应。这是因为,南部已有高雄市为中心,可当作施力的抓手,力道外溢其南边的屏东县和北边的台南嘉义地区,来影响这两边的农业县市并非难事。而北台湾的情况较不同,基隆市、桃园市和新竹市孤绿于群蓝县市之中,自有周边的蓝营县市来感化他们。


基隆市、桃园市和新竹市孤绿于群蓝县市之中

但此时桃园市却可能自陷于停滞。停滞,是因为桃园市拥有较大机场,交通和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人口成长也是台湾最高的地区。加上邻近台北首府,郑文灿又是绿营的明日希望,因而直接受到政策优遇。但恰恰是绿营的身份和特殊待遇,使得桃园市不可能忤逆绿营中央的意志与大陆交流,从而决定它原地踏步的命运。因此,郑文灿呼吁北京不附加政治前提、不分蓝绿的两岸交流,[5]勿宁看作是替绿营当局传声的作态。

既然改变不了这“公主的身子丫环的命”,郑文灿就只能作为分化南北绿营的打击对象;而台南市长黄伟哲或是在这样的策略布局下,竟成为“九二共识”的受惠者?其实台南市是台湾岛上最早接受华夏教化的地区,古迹不少,古风犹存。但既然要搞西式民主选举,蓝营为何不推派嘴皮功夫了得、又有更高知名度的谢龙介来参选古都市长?这固是不得其解的后话,但蓝营收服不了的台南市会不会自动承认“九二共识”,却是谁也无法排除的可能。

“公投”代“大选”?

绿营败选后,值得注意的是“英赖菊”三角体制纹风不动,蔡英文则说“真正需要改变的人是我自己”。[6]赖清德不率员总辞以备选2020,陈菊也不南下高雄去布桩辅选2020,这棋面颇有可看性。唯蔡英文和绿营坐以待毙是不可能的选项——多数选民希望蔡英文改变体制和政策,而不是改变她自己,难道那是她走向偏锋的预警?

未来一年,如果不承认“九二共识”,又不可能将政绩逆转,绿营如何能在2020大选取胜?说来吊诡的是,绿营的希望在蓝营,而蓝营的希望在大陆,这还真是“两岸一家亲”的政治逻辑。正因为这个逻辑,台湾当局要蓝营县市做不出成绩、有愧选民付托,只消在两岸政策上更倒退就行了。其办法,就是“公投”。

“公投”的议题不可能被绿营设定为“九二共识”,而是被装扮成“国家安全”,才能牵制(或侧援)蓝营。

现在看来,绿营要选2020的胜算很低,除了与柯文哲合作以牵制蓝营这一步之外,就是继续炒作“公投绑大选”,而且蓝营一定跟牌。奏不奏效不要紧,要紧的是巩固蓝绿体制,《公民投票法》就是蓝绿合作的产物。其第16条说:“当‘国家’遭受外力威胁,致‘国家主权’有改变之虞,‘总统’得经行政院院会之决议,就攸关‘国家安全’事项,交付公民投票。”这字字句句,意有所指,显然是为巩固蓝绿体制而来。

除了“国家安全”,还可能有“历史课纲”,可能有独派团体不甘铩羽的“台湾正名”……由于“公投”提案、联署和通过的门槛相当低,且“逢选必投”的作业惯性,让2020年的“公投”操作势在必行。况且,若制造“外力威胁国家安全”的议题,提前举行“公投”表决以停止大选、并赋予台湾当局应变特定事项的特殊权力,岂不是“合法的奥步”?

“台独”倒逼美国推助“武统”?

当然,美国介入和“惊世奥步”的演出,仍然是预期中的变量。至于台湾安全部门指出大陆以网络媒介假讯息、假新闻干扰选举,[7]反而引起人们质疑台湾当局连“中国网军”都打不过,又如何能对抗中国人民解放军?

原来有人期待美国军舰来台海助选,没想到里根号航母开去香港漫游,此前对美国花的大把银子全打了水漂。在绿营上下愁对败选结局的当晚,美舰官兵却在香港欢度感恩节,岂是“也同欢乐也同愁”?事实上,就美国今后的利益来说,与其推助“台独”,还不如推助“武统”。

若推助“台独”,不但从台湾的回扣太少,甚至还是负资产,单就得罪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便知。反过来看,若推助“武统”,并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国际法、国际舆论和形象上比推助“台独”更具正当性,且不破坏中美经贸关系,反而可趁机更新或占据较有利的战略型态与位置,平衡一下中国崛起的势头。况且,推助“武统”的同时,并不妨碍他另一手军售台湾,饱赚一笔外快。

更重要的是,即便推助“台独”,最终的局面可能还是“武统”,而且没有上述的收益。这点常识,特朗普自然明白。所以说,美国与其推助“台独”,还不如推助“武统”。

一旦大陆实施“武统”,台湾自然没有蓝绿体制可言;那么,眼下蓝营胜选,将意味两岸会走向“和统”,而蓝绿体制得以保全?好像对,也不全对。说对,是因为“和统”为大陆当局三复斯言的政策,至今未改。《告台湾同胞书》已四十年,与大陆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步,走到今天的发展势头来看,“和统”自是大陆当局的首选。但同时,那或是美国收益最小的结果。

说不对,是因为“不统不独”的蓝绿体制与上述的发展势头不对盘。因此,在“和统”的前提下,变化而不是消灭蓝绿体制,就成了最可能的选项。

具体办法,就是一定程度地打击蓝绿体制的垄断性,同时又一定程度地保留蓝绿体制的内耗性。由于内耗,它出不了大才,也闹不了笑话以外的大事,李马扁蔡已证明这种规律;又因为垄断,才能保证前述的内耗效果,使台湾的政治水平处在民主选举的制约下,至多是创造个“亚洲第一”的同婚岛。所以说,变化而不是消灭蓝绿体制,是“一定程度”而不是“极端程度”的作为。

“九二共识”与“发大财”

吴敦义或许看出这类变化的可能,所以在蓝营胜选的当晚就重申“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这是以党主席之姿给蓝营准县市长们画底线的意思。然而,那种“九二共识”已恼怒大陆朝野,还曾让蓝营选输绿营,致有后来被绿营爆打党产的教训。且不说大陆是否认同“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新任的蓝营县市长们还会遵旨照办吗?如果吴敦义只是用以试探自己代表蓝营竞选2020的可能,这答案就不只是关乎他个人的,而是关乎整个蓝营的命运。

话说回来,“利者,义之和也。”“拼经济”固是选举语言,也是待兑现的政治承诺;但凡贤能的政治人物不只是帮民众“发大财”,还应该教育民众“九二共识”之义。一个满口“发财赚钱”的蓝营市长,与一个满腔“转型正义”的绿营高官,恐怕差别不大。

[1]〈中选会是民主之耻〉,《联合报》,2018年11月25日,A2版。

[2]〈辞党主席蔡:民主给民进党上了一课〉,《自由时报》,2018年11月25日,A2版。

[3]〈国台办回应选举:欢迎参与两岸城市交流〉,《旺报》,2018年11月26日,A6版。

[4]〈韩国瑜的九二共识〉,《联合报》,2018年11月26日,A14版。

[5]〈郑文灿:台多元两岸交流勿分蓝绿〉,《旺报》,2018年11月28日,A5版。

[6]〈赖、菊续留任内阁将改组蔡:需改变的人是我〉,《自由时报》,2018年11月27日,A1版。

[7]〈国安局长证实︰中国以假讯息影响选举〉,《自由时报》,2018年11月27日,A2版。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周雪莹
台湾 国民党 民进党 蓝绿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

急了?韩媒感叹“从中国来的人少了,包裹多了”

持续强降雨已致广东4人死亡,仍有10人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