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郝柏村离世,国民党抗日叙事在台湾的终结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4-02 07:37

王睿

王睿作者

台湾时事观察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睿】

郝柏村是具有中华民族意识的撤台国民党军官,他的离世也意味中国国民党民族意识遗留的消亡。近日郝龙斌竞选国民党主席时,虽以“一中各表”的逻辑来解释“九二共识”,但他仍然败选的事实,就是一个证明。

然而,国民党民族意识遗留与台湾本土的中华民族意识有别;后者自1895年的抗日台胞以来,经蒋渭水而至陈明忠等人,一脉相系。其中,抗日叙事是两者的共同话语;但前者参杂了较多的反共元素,以及不完整、不彻底的反殖意识。

郝柏村常以“抗战老兵”自称,从政治角度来看,他对国民党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台湾宣扬抗日叙事。因为,“台湾光复”是国民党政权统治台湾的合法性来源,抗日叙事能强化国民党在台湾的历史正当性。

未能整合台湾的抗日叙事

不过,郝柏村并未兼顾台湾本土的抗日人物,作为国民党当权派,他甚至站在本土抗日派的对立面。他的反共元素和弱化的反殖意识,使得两者的抗日叙事无法整合成共同的历史和政治资源,从而被亲日恋殖的“台独派”坐收渔利。因此,若从历史辩证的角度看,郝柏村孜孜不倦的抗日叙事,竟成为反动色彩的悲剧。

以2005年的抗日叙事为例,原预定出席香港举办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型展览”,郝柏村曾准备了一篇《缅怀抗战 回复历史真相》的讲稿。这篇《缅怀抗战》大约1700字,其特征是只有“八年抗战”的思考格局,而且侧重国共两党的“抗战比赛”,乃至侧重蒋介石为抗战的领导中心。

1958年蒋介石视察金门时,郝柏村陪同(资料图)

比如该文强调抗战八年是“蒋委员长领导的”、“是透过蒋委员长不屈不挠的意志”、是“蒋委员长抗战到底的坚强意志”、……等等,共计13处之多;而提到“全凭中华民族的精神”、“数千万军民的牺牲”、“全体中国人民”,仅有3处。又说国军阵亡的将领有211名,其中上将8名,中将45名,少将158名;而共军只有1至2名少将阵亡。据此,郝柏村认为国军的牺牲当为共军的百倍以上,且绝大部分的日军主力是国军面对的。

且不论国民党军的派系复杂关系,国军在对日抗战中的牺牲是受到中共高层承认的事实;现在台湾电视频道谈国军抗战的全部总和,还不如一家CCTV那么多。而对于牺牲人数的强调,结果却可能和郝柏村欲扶正蒋介石历史地位的意图相反,就像特朗普不好拿新冠疫情下的医护死亡人数来当成自己的“政绩”。

《缅怀抗战》提到当年4月连战大陆行的“破冰之旅”,郝柏村借此呼吁国共两党“恢复抗战历史的真相”,带有前述鲜明的叙事意图。但郝柏村却无视或不知那次“破冰之旅”,是陈明忠于同年2月27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呼吁连战解决二二八悲剧的历史根源、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苦心孤诣所致。而陈明忠认为,二二八悲剧的元凶是日本帝国主义。

在台湾,抗日叙事虽是中华民族意识者的共同话语,却囿于内战格局而无法整合、无法形成反帝反殖主流力量,以致坐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派生的代理人支配台湾,身为国民党当权派的郝柏村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事实上,为了反共内战,蒋介石曾经引入日本军阀的力量,郝柏村也曾经是日军“白团”的学员。

从棋子到弃子的悲剧

蒋经国离世后,李登辉执掌权柄的最大疑虑就是台湾军方,但在内战、冷战格局制约下,这个问题很快获得解决。美国方面只消以停止出售军备相要挟,台湾军方高层便立即转向效忠李登辉。

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限制美国对台军售,后来郝柏村努力突破了这项限制,并重建美台军事交流制度,影响至今。时任蒋经国副手的李登辉观察入微,洞悉郝柏村亲美反共的意识形态,两人一拍即合,“肝胆相照”。在继任蒋经国职位后,李登辉拔擢郝为“国防部长”、“行政院长”,最终达成卸除郝柏村军职的目的。

后来的陈水扁有样学样,起用军人出身的唐飞组织行政部门,再把这个“绊脚石”一并移除。

郝柏村不谙政治权术,不敌台湾新兴资产阶级在美国扶持下,全面接管蒋系政军经特权力的浪潮。他成了李系国民党处理旧国民党人马的棋子,而最终被李系开除党籍,成为弃子。他的悲剧,是他的政治限制使然,映照着“中华民国”叙事在台湾的命运。

舆论称郝柏村以反台独为终生职志,这话要看怎么理解。任职“行政院长”时,郝柏村说“中华民国万岁”,说自己“爱台湾,更爱大陆”,又说过“中华民国的国军不保卫台独”。听众很难理解的是,国军既没消灭“台独”,又要保卫“中华民国”台澎金马,则如何可能“不保卫台独”?

郝柏村的主观认同与客观局势的落差,让他自己悲愤莫名。他的中国人认同既不见容于“台独”,也让他麾下的大多数台军避而远之。

正如他自己所说:“没有反共戒严,哪来台湾民主?”抗日叙事固为岛上中华民族意识的体现,但反共戒严却是分化、弱化中华民族力量整合的法器,并衍生出以反共民主为包装的“台独”势力和思维,《反渗透法》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人们由此理解,从杨逵到陈明忠这一脉中华民族意识的台湾人,会遭受迫害、曲解或遗忘的原因。

郝柏村离世,也终结了一个时代。图片来源:联合报

抗日战场的全面性

2015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台北远见天下出版《郝柏村重返抗日战场》一书。从《序言》看来,“八年对日抗战”仍然是郝柏村的叙事基调,“蒋委员长的领导”仍然是郝柏村的叙事意图。

2014年,郝柏村以95岁高龄三次重返抗日战场,首先是以重庆为出发点的“华中行”,其次是以芦沟桥为首站的“华北行”,再则是以崑仑关为起点的“华南行”。可以想见,抗日叙事确实是郝柏村的生命衷肠,这比起1949年撤台又移居海外的许多国民党人要忠贞得多。

只不过,从更大的世局和历史视野来看,近代日本国策改为以侵华为方针,始于1868年即位的明治睦仁。郝柏村推崇吴相湘教授编著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使人联想第一次中日战争。从1894年到1945年不到半个世纪内,两次中日战争都是近代日本侵华国策的体现。其中,第二次中日战争始于日本利用中国各军系内战、张学良入关助阵之机,而不是始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之后。

郝柏村的重返战场与抗日叙事忽略了马占山、吉鸿昌与冯玉祥等人的自发抗战,也忽略了杨靖宇、赵尚志等人的独立抗战,那时蒋介石还未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一时期,台湾的抗日组织经过日殖当局的大清洗之后,台湾人将面临更苛酷严峻的皇民化统治。有志之士意识到,唯有投入祖国大陆的抗战,才能真正解放台湾的殖民地桎梏。

因此,不分党派和地域的全民族对日抗战,才是最终胜利与光复台湾的保证。然而,郝柏村的抗日史观容易使人陷入党派之争,容易成为台湾“反共义士”的口实,也容易忘却七七事变以前的日军作为和抗日历史。今天一般的台湾学生,已经说不出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八女投江或抗日七君子的故事。

换句话说,郝柏村的抗日叙事欠完整也欠彻底。而今后多数台湾人的抗日记忆与民族意识,也难以倚赖不全的或断层的抗日叙事来恢复。

最后的历史定评

虽说台湾人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断层,并不是郝柏村的抗日叙事所为,但郝柏村的抗日叙事却和多数台湾人的断层意识一样,同是被中国内战格局扭曲的产物。两者的不同处,在于郝柏村不用“中国打压台湾”或者“中共不正视中华民国”这类政治术语。

或许见过世面的郝柏村愿意面对一个客观存在,即所谓“打压中华民国”,其实是近现代主权国家体系决定的格局;正如陈明忠所说,1971年以前的台湾当局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吗?这或许就是郝柏村只争抗日话语权,而不掺和台湾加入联合国组织之类的口水战的原因。

郝柏村晚年希望两岸和解与和平,获得许多人的肯定,这也是他最后的历史定评。至于他对蒋介石个人的崇拜与好评,其是非已有中外学者的诸多研究可供参照。他的一家之言,对照曾与蒋介石称兄道弟的李宗仁和冯玉祥等人的回忆录,颇值得后人玩味。

【补记】

四月一日愚人节,台湾报纸刊出施明德呼吁蔡英文当局褒扬郝柏村的谈话(施明德赞郝柏村“真正中华民国派将军”,《联合报》,2020年4月1日,A6版。),前台独派主席与前中华民国派将军惺惺相惜的往事跃然纸上。施明德相信,郝柏村能接受“中华民国台湾”的历史脉络和结果,明白“中华民国”与台湾分割不开的命运。

施明德的赞语,证明并强化30年前郝柏村说“国军不保卫台独”的悖论性。无论郝柏村是否同意施明德的恭维,在他自己抗日叙事开篇提到的中华民族,已经距离“后真相”的大脑越来越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台湾 抗日战争 郝柏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