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愚:小小手机,为何成为军队管理的大难题?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9-26 08:49

王若愚

王若愚作者

自由撰稿人,香港问题观察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若愚】

据媒体报道,东部战区陆军海防某旅在首届军营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中,以战士陈某某违规使用手机造成失泄密问题为例,警示官兵“管好手机、不闯红灯、不越红线”。该名战士因违规使用手机造成失泄密问题,遭受降衔处分,提前退出现役。

战士陈某某深刻忏悔(图自“东部战区”)

网友们围绕这条新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部分人认同“保密就是保打赢,泄密就会打不赢”,作为军人应该严格遵守纪律,违反纪律理应受到处分。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影视剧里军人都是可以自由使用手机的,为何现实中军人不能使用手机,那他们如何与家人亲朋联络?还有的认为,普通战士即使泄密,也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不应受到降衔、提前退役这样的严重处分。

不得不说,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体新器官”的当下,官兵个人使用手机的自由、与社会保持接触的愿望,和部队保守军事秘密、实施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之间,构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据笔者一位刚转业的同学介绍,他们单位近几年遭受处分的官兵中,约三分之一是由于违规使用手机。

如何管好用好手机,成为当前部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手机成为失泄密的重要渠道

手机在方便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成为情报收集窃取的重要来源,堪称潜伏在每个人身边的“间谍”。不止是对于解放军,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军队,都受到手机管理的困扰。手机失管失控轻则造成失泄密,重则导致人员伤亡、战斗失败等惨重后果。在笔者看来,手机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导致失泄密问题:

一是因粗心大意导致被动泄密。

包括一些部队人员在与家人联系时,不小心谈论到涉密事宜、拍摄到部队的武器装备,在运用一些带有定位功能的软件时不小心泄露营区——特别是秘密基地——的坐标,在与网友交流时暴露军人身份,以及在手机中讨论涉密事项等。

这次受到处分的李某某,就是因为头脑中缺少“保密弦”导致泄密的。经调查核实,他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多次向家人和朋友谈论军事秘密、发送涉军照片,并在手游平台暴露军人身份。

这方面的典型案例,还有健身设备定位追踪公司“斯特拉瓦实验室”通过分析全球热力图,可以清晰地分辨美军在阿富汗、吉布提和叙利亚等地的秘密军事基地。

台湾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军官劳乃成,带台湾女艺人李蒨蓉等一行亲友前往修护厂房参观,让李蒨蓉等人坐进机密等级相当高的AH-64E阿帕奇直升机驾驶舱模拟驾驶,并违反台军信息安全规定,让李蒨蓉拍照。后来,李蒨蓉在网上秀出图片,造成泄密问题。

李蒨蓉曝光阿帕奇直升机驾驶舱(图自台媒)

此外,手机还可以在植入木马病毒后,被敌对方情报人员进行远程控制,操控摄像头进行拍摄,运用听筒进行窃听,并实时分享坐标。因此,即便是使用人已非常小心,甚至把手机关机,但也可能因携带手机进入涉密场所造成泄密。

二是在网络上被敌特分子勾连卖密。

主要是一些境外情报人员,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以“寻找恋人”、“有偿收集内部信息”、“邀请特约撰稿人”等名义,勾连那些在网络上暴露军人身份的人员,在持续加价之后,诱导他们出卖军事秘密来换取报酬。

此外,也有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主动联络境外情报人员卖密。相对于被动泄密,主动泄密性质更为恶劣,遭受的处罚也更为严厉,一般都要判处有期徒刑,严重的会判死刑。

三是因手机泄露定位而被“斩首”。

2020年1月3日凌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少将,乘坐飞机抵达巴格达国际机场,刚刚坐上换乘汽车,就遭受到了美军无人机的定点袭击,3枚导弹精准命中其车辆。虽然他十分谨慎,使用的是老式诺基亚手机,但依然被美军精确定位追踪。

1996年4月22日凌晨4时,前车臣“总统”杜达耶夫在旷野打卫星电话时,被俄罗斯特别行动小组侦破,后者迅即通过GPS锁定了杜达耶夫的位置,俄军战斗机即刻向目标发射两枚自动定位的空对地导弹,杜达耶夫顿时化为灰烬。之后,车臣反政府武装的几个头头,也因用手机通信泄露位置,同样毙命于俄罗斯导弹。

本·拉登的助手阿布·巴耶达赫,也是因为使用手机暴露了藏身之地而落网。

四是因手机泄密曝光军事行动、危害军事安全。

这方面,俄罗斯军队的教训十分惨重。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因俄军内务部队一名旅长使用手机指挥战斗时发生泄密,致使敌军掌握了行军路线并预先设伏,重创了俄军。

2014年乌克兰危机时,国际舆论一直怀疑俄罗斯正规军进入乌克兰秘密作战,但是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后来,俄军一名军人自拍照在网络走红,据分析拍摄地为乌克兰,西方国家以此为确凿证据,随即对俄实施大规模制裁。虽然俄军事法庭对这名军人进行严厉惩罚,但造成的损失却难以弥补。

俄罗斯军人自拍照,被分析出拍摄于乌克兰,最终坑了国家(图自外媒)

考虑到智能手机对军事机密造成极大的冲击,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军队都对官兵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严格控制。

如俄罗斯军队规定,军人一律不允许使用智能手机,而是只能用简单的按键手机。

美军在一线作战的官兵只允许使用特殊定制的智能手机,在网络、系统构架、加密方法、软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禁止安装使用中、俄等国家的APP。2019年11月,美军陆军学员司令部宣布,禁止学员在穿着军服时使用TikTok,声称该软件处理用户信息的方式“令人担忧”。

“戴着镣铐起舞”

我军由于实施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对社会上先进的技术和运用的接纳,总是会有“慢一拍”的现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部队一度对战士穿皮鞋、戴手表、听收音机等方面,管控十分严格。

手机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应用之后,部队一开始也是采取“封禁”的政策。2002年颁布的《内务条令》规定:“除工作需要并经师(旅)以上单位首长批准外,军人不得使用移动电话、寻呼机等通信工具。”

解放军报等军队媒体多次公开发表警示性文章,诸如《戒除新兵手机依赖症防范泄密》等。军营之内,《小心你的手机》、《无形的黑手》等内部宣传警示教育片也轮番播出。

手机进军营,一个班战士坐在一起上网成为常见的场景。(图自中国军网)

直到2015年7月,原四总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军队人员在课外活动时间、休息日、节假日等个人支配的时间,可以使用手机(含智能手机),可以通过个人移动终端或者军营网吧使用互联网。具体办法由师旅级单位结合实际制定。”这才打开了军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关卡。

据2016年4月《解放军报》的一篇报道,在智能手机正式被放行前,陆军第16集团军某旅向官兵发放1800份调查问卷,想不到,对“你最期盼的事儿是什么”的回答,“用智能手机上网”占了98.6%,在你对“互联网进军营怎么看”一题中,官兵齐刷刷地点了赞。这说明,当时官兵对开放使用智能手机的愿望已十分急切,使用手机已成为大家的普遍心声。

如前文所述,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辅助进行作战行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失泄密隐患和安全风险。在开放使用智能手机5年多时间内,很多部队都在探索能够兼顾保密需要和个性化需求的手机管理模式。

这方面,军队媒体进行了很多报道,综合分析大概有这么几种方式:

一是通过安装管控软件,对手机操作进行监管。

如第79集团军某旅与地方企业合作,成功研发出一款“安全卫士”防失泄密手机软件,安装到每名官兵的手机上。这款软件通过后台操作终端,不仅能对敏感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屏蔽,还能够过滤和阻止访问一些非法网站,确保不良信息进不来、涉军信息出不去。

二是禁止手机的某些功能,从源头上杜绝失泄密的可能。

如某集团军对战士的智能手机,通过禁用摄像头、GPS等功能,防止照片、位置信息的产生,通过禁用USB、蓝牙、SD卡等功能,防止信息泄露。这样一来,手机只具备打电话、查网页等基本功能,信息基本上是“单向流动”。

很多单位对官兵个人的智能手机进行统一管理,课余时间集中使用(图自《解放军报》)

三是限定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其他时间统一保管。

如规定只有在休息日时才能使用手机,使用时必须在宿舍等场所集体进行,相互之间也是一种监督约束。在会议室等重要场所外设置手机保管柜,禁止将手机带入涉密场所。

由于军人使用手机受到监管较严格,不像地方老百姓那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戴着镣铐起舞”,享受的是有限度的“自由”。

“机外机”、“卡外卡”缘何难以杜绝

实施集中统一管理的前提,是对官兵的手机进行统一登记、统一管理。《内务条令》规定:军人使用移动电话,实行实名制管理。旅(团)级以上单位应当对使用人员的姓名、部职别、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品牌型号等进行登记备案,“不使用时,通常集中保管”。

但这次受处分的战士陈某某,使用的是“机外机”、“卡外卡”,即在实名登记的手机和卡号之外,他私下购买了另外一部手机和卡,多次在训练执勤期间偷偷摸摸使用,这样一来部队就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上网行为也存在失管失控的危险。

《解放军报》曾刊发文章,对战士的“第二部手机”问题进行讨论。笔者询问那位刚转业的同学,为何有这些军人,明知使用“机外机”、“卡外卡”会遭受处分,影响个人成长进步,甚至会成为一生的污点,居然还在偷偷摸摸使用呢?这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吗?

据同学分析,主要有这么几种原因:

一是考虑到个人隐私。

军人使用手机,很多是为了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与亲人交流,特别是因为外出不便,与爱人或追求对象交流只能靠视频。虽然部队明确表示管控软件只过滤涉军敏感信息,但仍有少数人有一种被监视的不适感,担心个人隐私会被联合开发的地方公司所掌握。

另外,有些人想在视频时聊一些亲密或不适合公开的话题,但在集体场所又总感觉“放不开”。所以有些人偷偷摸摸使用第二部手机,就是为了有更多的隐私空间。

二是想着随时随地使用手机。

有些游戏瘾比较大的人,感到每周只能用几次手机比较不尽兴,不如自己偷偷购买一部手机,只要没人注意就拿出来“吃鸡”过过瘾。这些人少不了和管理者玩起猫鼠游戏,在厕所水箱、垃圾桶底部等地方藏匿手机。据同学介绍,他甚至有一次发现,有人在营区大树下挖坑埋手机,改造蓄电池来充电。

人手一机已经不是梦想,但使用还是受到了限制。(图自中国军网)

三是追求更舒适的用网体验。

部队一般统一使用某个通讯公司的手机号,在同一时间内集中使用手机,这就造成了瞬间用户流量需求猛增,有时网络就会变得比较差,游戏和视频会卡顿。有的用第二部手机,就是为了能够一个人享受“信息高速公路”。

四是为了办事方便。

一些单位对账内手机封禁了定位、拍照等功能,在营区内还感觉不到什么不便,但一旦出营门办事,就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

有一次,同学去郊区办事,单位公车有事先回去了,办完事他想叫个网约车,因为开不了定位而无法使用,后来借用地方人员的手机才叫到了车。有的高级士官与厂家进行联系、咨询技术问题,因能用手机时厂家都下班了,有时只能给人家微信留言。此外,类似叫外卖、网购等需求,都受到了限制。

五是不排除个别人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例如进行网贷,满足个人高消费的需求;陷入网赌,被骗取大量金钱,等等。

正是由于种种合理或者非合理的诉求,“第二部手机”问题屡禁不绝,成为部队管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有的甚至会滋生失泄密、网赌网贷等严重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

寻找集体利益与个人诉求之间的平衡点

笔者的那位同学谈道,加强手机管理应该贯彻宽严相济、堵疏结合的原则,既满足部队管理的特殊要求,又能兼顾到个人的多样化要求。他建议:

一是研发军用版手机,配发全军官兵,实现24小时使用。

通过加密等手段,既可作为训练、学习的工具,如用于辅助计算射击诸元、呼叫火力支援,在上教育课时可现场查阅资料、播放视频、对授课情况进行打分点评;又能够满足个人社交、通讯、娱乐等需求,让手机成为官兵有力有效的工具、助手,而非严密防范、封禁的“对手”。

一些国外军队把智能手机作为重要的作战辅助工具(图自Soldier Systems)

二是改变当前由各单位自行联合地方企业研制管控软件、造成“烟囱林立”的模式,研发全军统一的手机监管软件,通过分级限定权限的方式,使之能够符合各级管控手机的要求,又兼顾到官兵保护个人隐私等诉求。

三是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研发虚拟地址、虚拟号码等手段,在保证部队军事秘密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官兵网络购物、呼叫网约车、叫外卖、分享定位等方面需求。

四是保障官兵正当的用网权限。

正如一些基层官兵吐槽的那样,现在部队新媒体宣传十分火热,无论是公众号、视频号还是抖音,都有大量关于军营生活的图片与视频,有的还挺诙谐幽默。但一些单位在查验手机时,却明确要求手机中不得存储个人军装照,不得点赞或关注军事类公众号,让5G手机去功能化,活生生变成“2G板砖”。

在一个军事类公众号关于手机管理的文章下,基层官兵纷纷吐槽(截图自“一号哨位”)

应当改变当前“一刀切”、“一禁了之”的做法,列出相对详细的“正面清单”,明确哪些行为可做,哪些行为不可做,让大家用起手机来不再有后顾之忧。

五是正确看待官兵在网络游戏、社会交际等方面的诉求,在搞好教育引导、让官兵知道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干的前提下,对他们打游戏、谈朋友等行为一般不作干涉,并鼓励他们运用手机、军网资源等发展个人爱好,为以后退役后与社会无缝对接打下基础。

(参考资料:解放军报、中国军网、“一号哨位”等相关新闻报道和言论评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部队 中国军队 手机 泄密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