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笛:台湾劳工的怒吼,不只是为了七天假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2-11 08:37

王晓笛

王晓笛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晓笛】

台湾围绕《劳动基准法》(简称“劳基法”)持续一年多的争议,总算在12月6日尘埃落定。被诸多劳工团体诟病的“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日”,在当日被“立法院”三读正式通过。尽管在“立法院”青岛东路一侧示威的劳工团体,一度冲击“立法院”,并向院内投放烟雾弹和播撒冥纸表示不满,但在优势警力的阻挡下,也只能沮丧地接受木已成舟的事实,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劳团抗争运动最终悲壮收场。

劳工团体在抗议现场

台湾人怎么就过劳了

在很多人看来,台湾社会福利好,人们生活轻松愉悦,大叔大婶没事出去赏花,晒太阳。然而与这些相伴随的,却是台湾劳工工时过长的争议。据台湾劳动主管部门统计,台湾工时比日本多50天,比德国多90天。近年来屡发的疑似过劳死事件,也让劳动者人心惶惶,降低工时的要求也此起彼伏。

为什么会出现“过劳死”?这还要从现有(变之前了)的劳基法说起。原本劳基法规定,劳工每两周要工作84小时,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和公务员不同的是,劳基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劳工每周要休息两天。有些单位会安排员工和公务员放假同步,但还有一些单位会采取“变换工时”的办法,剥削劳工。

怎么样变换工时?假设笛哥就是资本家,笛哥会想,劳基法规定两周上够84小时就可以,那么我可以缩减每天员工正常上班时间,没事再让他们“爱岗敬业”一下,每天再多待几个时辰,这样可以保障单位天天运转,何乐而不为。

这样的安排劳工自然是不愿意的,在长期的抗争下,马英九当局在去年宣布将更改单周为40小时工时,以统一全台周休二日的目标。

但这一举动遭到了资方的反对,因为减少工时,也就是减少企业的生产率,特别是在台湾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甚至迫使企业出走,长远来看对台湾经济更加不利。因此出于平衡资方利益,劳动主管部门同时将19个“国定假日”,缩减为12个,被拿走的7天就是所谓的“砍七天假”。

在修法之前,很多企业还是会给予劳工每周休息两日的待遇,但这并不是因为资本家的施舍,羊毛出在羊身上,原有的劳基法给予资本家挪移假日的权力。之前提到,劳工每两周要工作84个工时,如果按照正常的排班和休息,那么每两周就会多出4个小时,那就上不了完整的两个休息日。所以员工每周两天假,是7个“国假日”顶出来的,也因此对很多人而言,这七个“国假日”一直是“只纪念,不放假”的概念。

对劳工而言,改单周40小时之后,就可以恢复七天假应有的地位,因为台湾劳工“国定假日”和特休假本就比较少,再砍没有道理。况且,在改革之后,虽然每周工时降低,但也同时增加了8个小时的加班上限时间,这让劳工非常没有安全感。

抗议现场,警力森严

斗争继续:一例一休

因为砍七天假的事,国民党和劳工结下了梁子。彼时处在选举关键期的蔡英文表示“若损害劳工利益,不会砍假”,并在公开场合强调,会给劳工“实质性的周休二日”。这话虽然和她在FB上发文称“劳工假太多”的立场有点不符,但在整个社会反国民党的氛围里,还是成功争取到了劳工团体的支持。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本号称劳工好朋友的民进党,提出了鸡肋的“一例一休”,同时仍旧要砍掉七天假日,并以特休假来作为补偿,美其名曰设计“弹性工时”。

所谓一例一休,是指周休二日的形式,即一天例假一天休息日。例假是雷打不动的假期,除非天灾人祸,任何人无权取消。如果因不可抗力,要上班,劳工不仅能够得到双倍的薪水,还可享受补假一次的待遇。休息日则是劳资双方协商之后可以不享受的假期,虽然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补贴,但并没有例假上班高,并且不能够补假。

虽然“一例一休”看上去是实现了周休二日的目标,但同民进党之前许诺的“实质性周休二日”是缩水的。既然有一天是休息日,那么资本家就可以合理地要求员工加班,至于加班费,虽然新办法有了相应提高,但由于配套措施没有跟进,老板能不能给出这个加班费,始终是一个问号。台湾虽然拥有号称发达的公民社会,但工会组织力量薄弱,关键时刻没有办法遏制资方的无理行为。因此劳团一直希望,周休二日能以“两个例假”的形式在法律上保证下来,因此对民进党多有期待。

不可否认,照顾劳工权益,反对国民党砍假,曾被作为民进党“选举”中的政治支票而开给劳工团体,但推行的政策和之前提出的“实质性周休二日”差太远,且又继续延续国民党的砍假政策,至于特休假,工作的人都知道,休假可望不可即,因此劳工团体感受到了欺骗。

于是从几个月前,劳工团体便在“立法院”中山南路一侧长期驻点,甚至开展绝食活动以示抗议。面对劳团的汹汹气势,蔡英文一方面落泪表示,推动法案是“有史以来最痛苦的事情”,另一方面又指示尽快落实和通过。而提出砍掉七天假日的国民党,在成为在野党后,伙同时代力量,成为了支持劳工的重要力量。


在“总统”的命令之下,“立法院”全面开工,甚至出现了劳基法草案一例一休在社福及卫环委员会,未经审查,一分钟通过送至党团协商的高效率,被社会批评为严重的黑箱。在12月2日,众多劳团包围在“立法院”,抗议劳基法表决。场外,劳团痛打民进党总召柯建铭。在场内,国民党霸占主席台,阻挠议事,致使当天的表决被迫延宕至12月6日。

为了确保劳基法能够在6日顺利通过,民进党在明面上起诉殴打柯建铭的22名劳团人员(尽管柯建民自己表示不予起诉),私下里则对劳团成员亲友恐吓和威胁,迫使部分劳团成员退出抗议。在成功削减抗议人数后,民进党又在6日当天,在“立法院”四周部署优势警力,将赶来进行最后抗议的劳团成员紧紧包围在人墙之内。

现场的一位社运资深人士向笔者感叹,三十年前国民党在台湾搞“白色恐怖”,而现在民进党正在台湾掀起一场“绿色恐怖”。

为了争取权益,劳工们搭凉棚打起了持久战

劳工为什么会失败

劳工的失败是民进党在台面和台下施加压力的结果,但也是由于这个议题并没有得到全体劳工的关注,没有形成广泛合力。全台劳工大约有800万,并不是全部劳工没有享受周休二日。因为种种原因而享受周休二日的劳工有大约450万,他们并没有另外350万人对工时和假期的敏感。因此,劳工的抗议从一开始就缺乏广泛性,抗议的劳工也会面临其他群体的不解和压力,也就自然失去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当然,强制增修劳基法中的条款,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台湾整体经济形势的不景气。正如笔者在前文所说的那样,台湾经济不景气,企业生存艰难,很多企业需要只能无奈地采取压榨员工的方式,维持企业生存。保护劳工权益自然是正确的决定,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时机却并不显得成熟。当下台湾的问题,在于如何提振经济,企业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劳工工时调整也自然水到渠成。

蔡英文之所以如此执着于“一例一休”,并不是因为她本人真的热爱劳工,而是因为“百日新政”之后,自身声望急剧下降,她欲借此机会提振民进党士气,也希望快速通过后带来的成果能成为下次选举的政治业绩。当然这样过急地推动,也自然忽视了配套措施的跟进,白纸黑字虽然写得漂亮,但能否落实却也是另一码事。

尽管蔡英文侥幸渡过了一劫,但谁又能否认,不久后就会有某个团体拿着蔡英文的空头支票跑来兴师问罪。至少在笔者看来,已经生产出2017年历的厂家,应该会要在凯达格兰大道上走一遭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台湾 台湾政治 劳工 抗议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上万字!中俄联合声明全文发布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习近平举行仪式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

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