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双11镜头下的快递小哥每天奔波,人生似乎也加速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1-10 19:10

王一鸣

王一鸣作者

科技互联网资深从业人士

【观察者网TMT报道 文/王一鸣、王可蓉、陈燕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接受了“11.11”这个电商人造的节日,时间一到,狂欢起来,购好物,买好货;但对于另一批人来说,“双11”是他们的战斗日。在这一天,他们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劳动,早起晚归甚至通宵达旦,只为坐在电脑前的剁手党能够有更好的购物体验。

2017年11.11前后,观察者网特派员走访城市快递点、电商村、物流公司,采访商贩,试图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快递员、电商人、物流分拣员的真实状态。

本文为第一篇,讲述一位魔都快递员的故事。据国家邮政局预测,今年“11.11”期间(从11月11日至11月16日)全行业的快递处理总量将超15亿件,人员投入方面可能要超过300万人。

11月9日,上海。

早上6点,32岁的配送员邹迪匆匆起床,简单的洗漱之后,在隔壁的小摊上买上两个饼,然后急吼吼地赶往快递站点,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邹迪是京东董家渡站点17名配送员中的一员,他换上红色的工作服时,同事们陆陆续续赶来。7点不到,三辆货车便来到站点——11月以来,货物的数量已经大大增加,早上货车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了。

邹迪和同事们迅速开始卸货,然后根据不同的配送目的地把货物装上各自的电动车,虽然运货的依维柯面包车看起来并不大,但把塞得满满当当的快递卸下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同样,装车的技术含量更高,你需要对目的地了如指掌,然后按照体积和送货的先后顺序给每件快递在电动车上找到个好位置,这样才不会在送货时,走上冤枉路。

17个配送员已经马不停蹄地卸货装车,但卸完所有的货物时,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当邹迪驾驶电动车出门时,时间已是接近8点半。

“今天出来晚了,不好送了”,邹迪一脸懊恼,董家渡站点位于上海的传统老城厢地区,辖区内居民区多,办公楼少,配送时间一旦晚于8点,就很难在家中找到人。

骑上电动车,加足了马力,邹迪熟练地穿梭在车辆之间,在车流中就像一叶快速前进的小舟,让人有种惊心动魄的感觉,邹迪挺喜欢这种感觉,每天在目的地之间奔波,人生似乎也加速了。

送完这一趟,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半小时,邹迪迅速再赶回站点,已是10点;第二拨货车已经在站点等着了,邹迪又开始卸货、分拣、装车、送货,三次送完已经是下午一点。

邹迪并没有时间去吃个午饭,因为下午的那车已经等在那里了,“平时我还是吃午饭的”,邹迪笑着说,“但是临近11.11货物比较多,我今天也觉得不太饿,午饭就不吃了”。

此时距离11.11开始还有38小时。

对于配送员来说,天气是对配送影响最大的因素,“天气不好送货会耽误啊”,邹迪表示。好在9号这天天公作美,是个晴天。

除天气之外,片区特点对配送员也很重要,一般来说,辖区所为商业区的配送员比较幸福。商业区企业多,而企业的件一般都不会太重,同时商务楼都有电梯;但是跑居民区的配送员就不行了,各种电器,饮用水是让人痛苦的,而邹迪就属于后者,不过他对现状并没有什么不满,“现在这个片区好多了,新居民区多,以前那个片区都是老房子”,6层的楼房没有电梯,要背着全部的快递上上下下,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当天邹迪的运气不太好,运送的货物几乎都是整箱的瓶装水,一车货物的重量加起来超过了150公斤,在老城区的大楼之间,要把这样货物一件件送完,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当他吃上第二顿饭的时候时已经是下午6点,在此之前,他送了5车货,电动车的电瓶电量已不足,他不得不赶回家换电瓶,而他也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能有时间扒上几口饭。但一天工作并没有结束,吃完饭,他还要继续赶往站点,因为晚上还有一车货物要送来。

晚上的货根据情况,一般能送的当天送掉,送不完的还要留到第二天再送。在这些做完之后,一般是夜间8点半,邹迪就可以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自己家,做做家务,陪陪妻子,然后睡觉,如此循环往复。

这样的时间表并不适用于11.11后的那几天。“11.11期间一般都要送到晚上10点”,邹迪笑着说。是啊,晚上10点,确实不能再晚了,“这个点后居民一般都休息了,我们不好再上门送了,居民也会不开心的”。

此时距离11.11开始还有27小时。

配送员一般都是按照每天派送的单数结钱,多劳多得,而11.11无疑会是单数爆表的一天。对于这个问题,面对跟随了将近一天的观察者网特派员,邹迪坦言,“人每天能送的件数总归是有个限制,多的话人就累得受不了”。

然而这无疑是个奢望,邹迪平时每天要送上百件快递,但这个数字在11.11期间大大增加,按照常规,11.11后的送货了甚至可以达到平时的两倍。很明显,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11.11,除了站点本身的快递员,达达众包也赶来配合京东的配送工作。

尽管很累,邹迪却对这份工作很感到满意,“忙是忙了一点,但是这份工作收入不错”,他从事这一份工作并不久,2年前才刚刚加入这一行业。虽然这份工作日晒雨淋、同时还要承担交通、快件损失等风险,但他同样获益良多。

送货途中,就有路过的居民热情的招呼他。“那是我以前片区的一个客户,他问我为什么很久没有去给他们送货了,怎么都等不到我”,邹迪话语中有些自豪又有些不好意思,“我只好回答他我现在不送你那个片区了”。

当然,邹迪并非在工作中没有受到过委屈,不过让他说个具体的事例,扭捏半天他也不愿意讲出来,“配送员受委屈么,总是有的,有时正好配上客户不开心,被当出气包也是常有的,没什么好讲的,绝大多数客户还是很好的”。

邹迪和妻子都在上海工作,一双子女都交给老家的父母抚养,每月薪水除去寄给父母的那份、扣除房租生活费,留给自己的就不多了,“可能我和我老婆开销都比较大吧”,邹迪笑笑,“我把剩下的钱都一点点存起来了”。

谈到未来,邹迪的理想是可以拿这些存款做些小买卖,“人生总得闯荡一番,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总要试一试嘛”,邹迪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

邹迪一天的工作是中国无数配送员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了300万个像邹迪一样的配送员,中国的电商发展才得以高速发展,领先全球。

配送员是中国最新的行业之一,也是最辛苦的行业之一,今年4月, 每年一度的五一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京东的80后配送员宋学文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再次体现了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和肯定。

今年11.11,让我们再次感谢配送员的辛勤付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一鸣
双11 天猫双11 天猫 快递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指控好比说中餐菜单能监视食客,笑话”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