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良:全球去美元风潮下,人民币国际化该如何作为?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1-09 07:45

王英良

王英良作者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博士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英良】

全球“去美元化”正像一场民族国家自发自觉的“避险运动”风起云涌。

据伊朗官方通讯社1月2日报道,伊朗银行计划将引入卢布、土耳其里拉、印度卢比和阿联酋迪拉姆等货币纳入新外汇系统,以减少美元限制伊朗央行的国际结算。此前,伊朗已经将人民币和欧元、阿联酋迪拉姆并列为其三大外汇货币。据伊朗金融论坛报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伊朗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资产占比已经达到21%。

12月22日,彭博社发表题为《突然每个人都在寻找美元的替代品》的文章,文章指出,苦于美元的过于强势和美元武器化威胁,很多亚洲经济体正在尝试去美元化,如孟加拉、哈萨克斯坦和老挝都在与中国协商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印度也宣称要推动卢比国际化,并且和阿联酋开启了双边支付机制,此外,印度还在模仿SWIFT开发自己的支付系统等等。

各国对美元的反叛,首先源自于美元霸权以及美元已成为地缘政治的工具。2022年2月,美国采取冻结外汇储备的办法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让不少国家感受到了全球美元货币体制下的威胁。

与之关联的客观事实是,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价值以及美元资产的实际吸引力已经下降。在今年初,美元在国际支付结算业务中占比持续下降;各国无需SWIFT的结算系统如雨后春笋一样被投入使用;全球数字货币方兴未艾。由于与中东国家结构性矛盾激化,美元的石油之“锚”已经出现动摇,黄金在各国央行政策的分量陡然增加;美国面临金融危机和全球疫情爆发时,美联储肆然采取大规模量化宽松(QE)政策,推动通胀和美元资产泡沫向全球蔓延;在美国采取紧缩政策遏制通胀时,又给金融体系脆弱的经济体造成金融动荡。

美元作为各国外汇储备的比例在逐渐下降

美元的信用近年来已经受到了极大地削弱,今年以来全球出现密集减持美元国债风潮:2022年,日本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9月所持美国国债环比减少796亿美元,持仓降至约1.1万亿美元。截至2022年9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9336亿美元,环比下降382亿美元,创2010年6月以来新低。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且理性的选择

美元是美国的法定货币,在二战后取代了英镑成为全球主导货币,美元就成为了美国霸权与实力的一个政治符号,这种符号以及实际功能随着美国综合国力以及具体国家间竞争关系变化而出现变动。目前看,美元与美国霸权呈现出相互加持、相互推动的螺旋,美元虽然一家独大,但全球货币围绕美元而展开的分化运动始终伴随,在全球货币市场中始终存在“去美元化”的现象。

目前的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就是美元体系下的全球化。在金融结构方面,货币的国际地位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尺,在全球各大地区,无论是从贸易计价、大宗结算,还是从外汇交易或从外汇储备角度来看,美元都扮演着主导性货币的角色。美国视中国为霸权“挑战国”,并定义这种挑战是全方位的,货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