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微记:谈香港,请不要乱用“sovereignty(主权)”

来源:外宣微记

2019-07-31 07:55

文刀

文刀作者

外宣微记:细读外媒,戏说中外,评天下可评之事

【文/文刀】

最近香港比较乱,国内外媒体频繁发声,各方频繁表态。

细读外媒,发现有些外国政要的表态很不严谨,比如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女士。

上个月,佩洛西说,如果修例通过,美国会或将重新评估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是否仍拥有高度自治。外交部对此回应称,中方要求美方客观公正看待香港特区政府依法修例,谨言慎行,停止以任何形式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

其实,佩洛西的声明中还有一句,更值得批判和警惕。她说,香港人走上街头是为了“捍卫主权(defend their sovereignty)”。

佩洛西滥用“sovereignty”一词其实就有点颠倒黑白的意思了。

香港有“自治(autonomy)”但绝无“主权(sovereignty)”,香港的“主权”在中国,这早已是公认的。

美国国务院网站关于“美港关系”的文件开宗明义地指出:

In 1997, China resumed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ending more than 150 years of British colonial rule.

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长达150多年的殖民统治。

如图:

这句英文其实很有来头,在1984年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英文文本中就是这样写的。

这句英文也很有讲究,主要体现在“exercise of sovereignty”。

读外媒会发现,近期不少新闻稿把“exercise”省略,写作“resume sovereignty over HK”。但是,各位要清楚,在法律意义上,这样写是不严谨的。保留“exercise”有政治和法律考量。

新中国成立时,明确拒绝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把香港割让出去的《南京条约》自然包括在内。不承认《南京条约》就是不承认割让香港的合法性,只不过由于英国事实上的占领,中国暂时无法行使主权罢了。但是,主权不可分割的态度是不言自明的。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暂时拿英国没办法,但不承认英国对香港拥有主权的态度还是要有的。在历史遗留问题面前,有时候态度往往比解决问题的方案更重要。

坚持主权在我是一回事,而真正恢复行使主权是另一回事,省去“exercise”看似文字简洁,但已背离政治文本的真意。

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意味着香港的“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但香港在经济和立法上享有高度的自治。

香港的法律体系是英美法系(判例法系),与内地的大陆法系不同。美国有部法律叫《美国-香港政策法案(1992)》,该法规定,允许美国政府在经贸问题上把香港视为一个与中国大陆不同的非主权实体(non-sovereign entity)。这是香港在经贸问题上保持特殊性的一个表现。

但是,香港的“特殊性”绝不代表香港自身拥有“主权(sovereignty)”。愿意看到香港享有“主权”的是“港独”势力以及一些居心叵测的外国人。

当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西方列强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效仿英国来华“觅食”。在孱弱的清王朝这块大肥肉面前,西方列强哪能按奈住叨一口的冲动?这段历史还需国人谨记。

从古至今,妖由人兴。在香港问题上,兴风作浪的除了外国人,也少不了中国人。早在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谈话时就预言,在香港制造混乱的“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

1982年9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双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会谈。

中国历史上虽有“华夷之辨”,但“华夷之辨”从来不在血统,而在教化,因此中国罕见美国式种族歧视。唐朝陈黯在《华心》一文中说:

“苟以地言之,则有华夷也;以教言之,有华夷乎?夫华夷者辩在乎心,辩心在察其趣向。有生于中州而行戾乎礼义,是形华而心夷也;生于夷域而行合乎礼义,是形夷而心华也。”

如今,香港有些人大概就是“形华而心夷”了吧!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外宣微记”,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香港 美国外交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指控好比说中餐菜单能监视食客,笑话”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