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政明:高考改革最不需要的是“王安石变法”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6-07-24 09:35

闻政明

闻政明作者

时政观察者

首先声明,这篇文章可能会涉及到地域问题、高考问题,如果让你感到不适,请赶紧点页面右上角的×,但文章绝无恶意。其次,正琢磨着该如何给文章破题的时候,谢天谢地,有读者将郝金伦领导的这场教改比喻为王安石变法,顿时有种一针见血的意味,很微妙也很恰当。

正如王安石变法一样,郝金伦在河北涿鹿县推行的这场教学改革似乎也陷入一个改革“困境”:轰轰烈烈改革,但随着改革措施落实,同行者越来越少,最后有相关利益者抗议施压,终止改革。这不是郝金伦一个人碰到的问题,试问,放眼全中国的教学改革,哪次没有碰到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最终收场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其实,当河北涿鹿全面停止教改,教科局长辞职“抗议”这样的新闻一出来,大家都无需猜测读者的立场如何,就是两个极端,一方是努力声援郝金伦,题海战术摧毁思考创新、衡水模式毫无人性,另一方的回应概括起来就一句话“等你有孩子了,孩子去上学了再来说”。这反应在河北涿鹿教改事件中也无非如此,家长组团抗议,教科局长辞职;稍微有点不同的是,郝金伦在卸任前给众人呈现了一场激情澎湃、痛心疾首的演讲。

还可以用王安石来比较的是,他们的改革措施本身都存在着问题。如果去掉郝金伦演讲中的诗词典故,倒是可以了解一些关于事情来龙去脉的有效信息。

郝金伦与学生互动

改革是急就章,还是准备充分?

首先,从本次教改争论的“三疑三探”说起。所谓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理论上来说这些设想都非常美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习积极性等等;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还是有段距离的。实行不到位,这些设想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非常高,换句话说,在改革推行下去之时,教师和学生是否对这种学习模式有所准备?

就以第一步“设疑自探”为例,这是需要学生发散性地主动提问,或是教师依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设置问题,然后师生逐步探讨、归纳梳理问题,最终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中间还需要教师不断补充提问,但这个过程又要避免教师讲太满,以免落到“一言堂”的窠臼。学生“自探”是要求学生能有效地独立思考,在有限的时间内梳理归纳问题,掌握该学的知识。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际需要师生双方在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有一方偷工减料,都会导致课堂效率十分低下。

如果学生没做预习工作,那么问题从何提起,或者没有准备教师的提前设问,那么这种模式的前提就不存在。如果学生只是天马行空提出众多“无效”问题,教师该怎么办;既要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又要掌控课程的进度,管理学生有序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回到这节课学习目标上,这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大的考验,没有几年的培训和实战训练,基本是上不可能即刻上手,更何况从上手到做好还是有距离的。这需要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与敏捷的即时反应,还考验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与纪律的管理。如果教师无法协调好这些基本因素,那么一定是失败的。

从学生角度来说,据之前观察的学生情况来看(以沪杭地区的重点高中为例),能主动课前预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能做好教师以作业形式布置的课前预习的学生能达到一半以上就非常不错。其实能有这一半学生的保证,也足以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曾亲眼见证一位市重点语文教师较为成功地运用这种模式,但有几个先天条件:这个班级是学校的重点实验班,这是多年累积经验,学校整体环境的鼓励与配合。

这位教师要求学生在每一篇新课文学习之前,将自己对课文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老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总结归纳,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能引发讨论的问题,再对自己的备课内容进行调整。毫无疑问,这种方式在这个班级的运用非常有效,学生成绩也非常突出。但同样的方式,在她教的另一个班级——学生成绩、学习习惯相对较差,也很难有效推行这种教学模式。

对这位沿海一线城市重点高中的语文高级教师来说,这不是一场“即兴表演”,摸索过程非常漫长,与学生的默契培养要花极大的耐心和时间,自身的充电学习也非常重要,否则根本无法应对教学中的巨大信息量,换句话说,这对一位老师老说,相当于增加了非常大的工作量。

从抗议家长的一些话语中似乎也能了解到一点信息,比如他们认为老师讲的少,这个担忧也很正常。确实如此,一旦课堂秩序没有掌握好,势必会在学生散漫、毫无关联的问题中浪费掉一节课,还会影响整体教学进度,教师若无法及时补回,又会变成在考试前匆忙赶进度,完全打乱教学节奏,对学生也不是好事。

一个班级里面,总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协调这两者的需求就更成问题,准备充分学得快的学生也许早已等着更难的挑战,而学得慢的学生则还在纠结个别的问题,那么前者可能会有所抱怨,为什么要捆绑纠结在这些无效问题上,为什么老师不能讲些更深的知识点?还有,如果学习能力差、或者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没能积极参与到探讨中的话,似乎还给了这些学生顺理成章逃避课堂学习的借口。

在这样的教改模式中,郝金伦及他的同伴是否预设到了种种问题?只是一个急就章的照搬模式呢,还是做了充分调研、培训、试验与引导工作的,尤其对教改的重要承担者——教师队伍?如果没有,那么学生反映问题、家长反对是理所当然的,也无法过多指责家长。

这不是一个县的问题

下文有可能涉及地域问题,绝无恶意……

正如网友所言,任何改革都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区域的问题。郝金伦的这项教学改革只在河北涿鹿开展,而并非全河北省内推行,这必然会引起参与学生及家长的不安。当其他选手在既定正常跑道上行进的时候,自己忽然决定走另一条陌生小路,也不知道是捷径,还是死胡同。然而,在升大学面前,谁又愿意做别人的探路者呢?

从长远来看,起码我们不能否认郝金伦的初衷。河北高考目前采用全国卷,在河北乃至全国其他地方的竞争者们在忙着刷题、“升级打怪”、衡水中学完爆其他地区时,张家口高考就显得更加岌岌可危。别的学校在用考试检验一个阶段的学习效果,他们却不提倡过多考试,也不支持排名,在家长看来简直胡闹。

资料图

郝金伦在自己的辞职演讲中提到,为何你们看不到涿鹿一中的一本线人数明明提升了一倍。但这里的问题是,教改正式施行开始也就两年时间,一本数量的上升如何与教改直接联系起来,其中的因果关系并不必然;再者高三年级是否真的完全贯彻改革命令还是私下保持原有方式,仍有待说明。此外,也有网友提供信息称,这与大学录取率的提升也有关系。

河北涿鹿所推行的这种“三疑三探”模式是学习河南西峡县的教改。西峡县第一高中从2009年开始进行“三疑三探”模式改革,不过西峡县第一高中本身底子非常好,在2005年成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这就相当于是河南省重点高中。该学校高考成绩非常突出,究竟是“三疑三探”教改成全的,还是学校自身基础与此相辅相成,而成就了这一模式,都很难说。

何况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张家口作为一个紧邻北京的地方市,却有十个全国贫困县,这就很难改变一些既定事实。教学改革需要有巨大的财政投入,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改进,还有教师的长期学习培训、学校引进新师资等等。在当地基层教师工资都有可能拖欠的情况下,哪有这么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

有一位涿鹿当地的匿名网友认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但是改革也要量力而行,“三疑三探”教学方式本身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县委政府教育局也不会为了政绩,冒着耽搁一代人的风险硬上,谁当官也不想让后人戳脊梁,即使是贪官。单教改为什么失败呢,我分析2点,最重要一点是忽视了教育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毕竟是穷县,软硬件都有欠缺。第二,教育局、校长、老师、家长支持度不够,我们都习惯了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你一个郝局长说改就改?我能服你?孤军奋战,避免不了失败。我身边一些做老师的朋友,天天骂,天天抱怨,天天应付差事,拆台,并未全身心投入。失败的因素很多,但如果说郝仅仅是为了政绩,个人认为不是。”也有人称,“咱们的孩子总体水平一般,咱们的师资总体水平更一般,咱们的教育却想一步走到人前,多难啊这得。本质就不是家长反对“三疑三探”这回事,许多附属的事情也惹怒了家长……”

因此,反对教改肯定也有教师的声音。比如,在郝金伦的推动下,涿鹿县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对教师、教研员每学期进行一次专业课考试。考试的模式是给教师拿出一套新课标的题,或是教师都见过的题型考一次,看看教师阅读、写作能得多少分,高中、初中、小学都是如此;同时,教师的考试成绩在涿鹿教育信息网上公布。

相信我,以我曾经接触到巨大的教师团队样本来说,绝大部分肯定反对、至少是敷衍。大家不要误会这是老师懒惰或水平差,而是对大部分兢兢业业的老师来说,这种检测的意义不大,至少徒增工作量,有资历的老师更是如此,这种事情最终就是形式至上。正如上文中网友的措辞是“抱怨”、“应付差事”……再加上,如果还有行政手段强势干预的话,引起的反弹会更大。

但我们又很难批评这种做法,监督老师时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哪里错了。可两者之间如何“达到平衡”确实是个难题。

至于新闻采访中,涿鹿县委书记燕旺林称,全县全面停止“三疑三探”教学改革的原因比较复杂。当下我们只能单方面从郝金伦的辞职演讲中获取信息,因此复杂性究竟在哪里,也无法下判断。

这是一个“困境”

在这场改革中,谁对谁错很难说,改革初衷没有错,家长也没有错,但谁都不愿接受对方。郝金伦认为家长抗议是非专业人士干预专业人士的判断,然而家长也可以质问凭什么让孩子的前途为你的理想买单。

从教育本质来说,郝金伦这篇个人宣言值得表扬,他想要改变的问题是符合学生发展,但问题出在执行与落实,以及时间。教改是一项长期工程,如果一个改革者的预想中没有给改革足够的时间,那就不要怪被改革者不愿给你时间来证明改革结果,何况这个结果也许会影响自身利益。

教改可以有30年,但学生高中只有3年,教师的课可以上无数遍,可以在一遍一遍中不断打磨,但学生每节课只听一次。正如绝大部分网友所认为的,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做这样一场急就章的改革试验品,对他们来说能立竿见影考上理想的大学就是最好的。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地教育资源不足,还要和资源发达地区的学生比拼进入好大学,本来选择就不多,不提起精神战斗,怎么行?!

说到这里,大家不要急着骂高考,本文无意评论体制问题,但只想说一句话,高考可以算得上是目前最公平的一个制度,如果连高考都没了,你们能想象对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学生是种什么情况吗?

其实别总是一味批判做题不好、考试不好、排名不好,而是如何往好的方向上引导。以“题海战术”来说,学生当然要做题,这是保持思维方式和节奏的训练,关键是练习的方式要调整得当,教师精选精讲,学生举一反三,善于总结,以质取胜。即使是一线城市的高中生,也无法摆脱“刷题”的命运。

最后简单谈谈对郝金伦这篇“敢为天下先”的辞职演说的看法,教育改革需要激情与斗志,但也要细水长流与默默等待,教育改革应该是庞大而精细的布局,张弛有度;从这点来说,可能恰恰最不需要的是个人英雄式的悲情,最后引用一下光明网的标题:成也情怀,败也情怀,或许还可以改一下:成也情怀,败不止情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朱敏洁
河北 高中 教育局 辞职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有望实现沙伊复交后又一突破”

“5G、AI和棉花产业变革,帮新疆战胜美国制裁”

继续升级!威胁停学、惊现“狙击手”、学生占领行政楼

“中国制造2025已实现86%,证明美国制裁无效”

“不管枪支教育,却禁掉我谋生工具,这就是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