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冰:“棋盘上的战争”还是“茶壶中的风暴”?

来源:“北京对话Beijing Club”微信公众号

2024-11-06 13:59

吴冰冰

吴冰冰作者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

Club提要: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接受“北京对话”专访,就中东局势最新变化发表看法。

吴冰冰指出,以色列采取的是“消灭”对手的策略,而伊朗则坚持“长期消耗+发展”策略。当前中东局势就像是一场“茶壶中的风暴”,虽然局部冲突激烈,但整体局势仍保持“微妙的平衡”。

对于巴以问题长期解决方案,吴冰冰认为,依赖军事手段是不可行的,应通过政治途径和手段来解决。他指出,中国在中东地区所做出的努力,不仅着眼于解决当前冲突,更立足于推动整个地区长期和平与稳定。

韩桦(左)和吴冰冰(右) (图源:北京对话)

韩桦:您刚刚从中东地区回来,您如何评价当地整体局势?巴以冲突是否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中国能否在当前局势下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吴冰冰:中东地区实际上受到影响的范围还是有限的,包括加沙地带、巴勒斯坦、黎巴嫩,并不是说整个中东地区都受到影响,所以我们看到阿联酋、沙特,包括埃及这些国家还在正常地运行。10月26日凌晨,以色列针对伊朗采取的打击行动,当时正好我的航班从阿联酋起飞,没有受任何影响,整个机场正常运转。这就说明,虽然局部冲突很激烈,但整个中东的大格局下,冲突的规模和范围还是有限的。很多中国学者讲,当前中东局势就像是一场“茶壶中的风暴”,虽然在冲突地区很激烈,但在整体的中东局势来看,整个地区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动荡。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到很多国家,包括海湾国家和北非国家,都可以畅通无阻地去旅行,甚至伊朗也是如此。

关于加沙的冲突,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尽管他们设定了较高的军事目标,如消灭哈马斯、解救所有人质并解除对自身的威胁,但实际行动中,目标已开始更为集中。现在,以色列主要聚焦在两条走廊,一条是费城走廊,它是隔离加沙地带与埃及的区域,以往是由埃及和巴勒斯坦联合控制,而以色列担心物资通过西奈半岛进入加沙,因此打算重新控制这个走廊。另一条是纳扎里姆走廊,它将加沙分为南北两段,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以色列的军事重点已转向对两条走廊的控制,而非全面掌握加沙。

对以色列来说,它进入到了一种比较低烈度但是持续作战的状态。以色列的重心自9月以来转向黎巴嫩,尽管采取了空中打击和定点清除行动,但地面进展相对缓慢。从黎巴嫩的角度来看,以色列的目标并非消灭真主党,而是确保以色列北部居民的安全,因为真主党的火箭威胁使得以色列北部约12万居民无法在家居住,导致大量人口迁移。所以,以色列在黎巴嫩设定的目标是为了保护国内的安全,而非在黎巴嫩实现完全的军事胜利。虽然以色列的行动有所升级,但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比如法国和美国对黎巴嫩局势的关注,都不希望冲突扩大至整个黎巴嫩。虽然有升级的倾向,但其烈度和强度是受到限制的,因为一旦冲突蔓延,将会涉及到更广泛的问题,包括与叙利亚和伊朗相关的问题。

当前巴以冲突的长期解决,仅仅依靠军事手段是不行的。所有的军事行动最终都需要一个政治解决方案,军事手段本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中国主张政治解决,既然要政治解决,就要坐下来谈。我们从去年沙特和伊朗的和解中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中国在中东外交中的斡旋角色越来越明显。

在我们看来,中国的立场很明确,就是通过斡旋达成政治解决,推动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中东的冲突不仅局限于加沙地带,在苏丹、也门等地也存在冲突和挑战。如果不将这些冲突降级,并找到一个政治解决的途径,和平稳定还是会受到威胁。因此,中国在中东的努力不仅仅是应对当前的巴以冲突,而是为了整个地区的长期稳定。

从我在中东的访问来看,很多当地人士对中国的角色充满期待。去年沙特与伊朗的和解,不仅缓解了他们之间的紧张局势,也减少了整个地区的焦点冲突,给了当地人一个希望,让他们相信冲突是可以缓和的。如果没有这个和解,人们可能会对和平的期望降低,对未来的信心也会减弱。中国的角色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目前的中东局势下。

沙特伊朗和解 (图源:路透社)

韩桦:您觉得下一个政治解决巴以冲突的时间点将在何时?

吴冰冰:我想现在的挑战在于,以色列有它的国内政治的诉求。因为即便是在去年10月7日之前,以色列国内的政治矛盾就已经非常尖锐,那时候每个周末都会有上百万人的游行,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司法改革措施表达不满。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以色列国内政治的压力影响着他们在地区的政策选择。

实际上,冲突在进行中,国内的很多问题就暂时被淡化了。如果冲突平息下来,国内政治的问题可能又会冒出来。因此,不仅要看到美国和地区的因素,还要注意到以色列国内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局势的影响很大,目前还没到解决的那个时间点。以色列政府通过战争缓解了国内的压力,所以目前看,现政府还有(战争)需求。


费城走廊位于埃及边境,内塔尼亚胡声称只有以色列才能控制该过境点,以阻止哈马斯将其俘虏偷运出加沙或将武器和其他违禁品走私进来。(图源:路透社)

韩桦:那美国对战争的态度呢?以色列购买了那么多的武器,这对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来说,是不是一种刺激?他们也许不希望那么快推动政治解决,有这个考虑吗?

吴冰冰: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其实是通过允许以色列购买美国的军火来实现的,但用的还是美国的军事援助资金。这是一部分。另一部分是美国在以色列有前置的武器储备,以色列可以直接使用,甚至可以调动其他地区的武器储备。从这个角度来看,以色列更多是一个消耗方。而对美国来说,这也成为了一个国内的军事项目,它可以增加产出。

韩桦:这样就激活了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对吗?

吴冰冰:是的,其实对美国来说,不仅如此,美国还受益于其他阿拉伯国家对其武器的需求。通过外国的资金购买美国的军火,这样美国国内的军工产业就得以保持活力。


沙特外相访问伊朗(图源:新华网)

韩桦:那在阿拉伯国家中,比如沙特,在这次金砖峰会上表现得非常低调,和他们申请加入金砖的身份不太一致。这是否与沙特对美国武器的需求相关?

吴冰冰:中东的局势非常复杂,沙特在也门的表现,显示出其国防能力和国家安全维护能力的相对薄弱。他们面对以色列和伊朗,必须考虑如何维护自己的安全。而这不仅仅是买多少军火的问题,还需要形成自己独立的安全能力。就目前来看,沙特仍然需要外部的安全支持,而能够提供这种全面支持的国家还是美国。

沙特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历史悠久,因此他们对美国有很高的期待。去年我们看到沙特与美国之间一直在讨论签订一个防御协定,甚至希望将双方的关系从伙伴关系提升到类似韩国和日本那样的盟友关系。沙特希望美国能够为其提供更充分的安全保障,甚至是保护。

韩桦:国家安全问题确实很关键。您提到中东地区局势,小范围内冲突比较激烈,但大范围内相对稳定。这是一种默契吗?

吴冰冰:对于中东局势,我们可以看到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对以色列和加沙的冲突、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冲突,以及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采取了旁观的立场。虽然他们表态谴责,比如这次以色列对伊朗的打击,沙特和阿联酋都表示谴责,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海湾国家与伊朗之间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不允许以色列利用他们的领空进行打击,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冲突中选择了立场。海湾国家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从政府的角度保持了一种中立和旁观的态度,这种态度决定了他们并没有深度介入到冲突中。

韩桦:所以说,虽然局部冲突激烈,但整体局势依然保持稳定?

吴冰冰:是的,从目前来看,这些国家仍然在按照各自的方式推进正常事务,没有因为局部冲突而完全改变他们的外交或安全策略。这也是为什么中东局势在局部冲突之外,能够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韩桦:伊朗在当前巴以冲突中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在中东的影响力又是怎样的?

吴冰冰:从伊朗的角度讲,它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长期相持阶段的消耗,因为伊朗不可能消灭以色列,同样以色列也不可能消灭伊朗。因此,伊朗的态度很明确,它不是想通过一两次的军事行动来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地对以色列发起攻击,而是采取一种长期抵抗的策略。作为抵抗轴心,伊朗在周边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合作,比如真主党和哈马斯直接参与冲突,伊拉克和胡塞武装则通过他们各自的方式对以色列进行袭扰或攻击。然而,伊朗自身避免与以色列发生大规模的直接军事对抗。

伊朗的策略是提供装备和顾问支持,而不是直接参战。过去十几年间,尽管伊朗在叙利亚有军事存在,但它一直保持克制,没有直接参与到全面战争中。即使以色列在4月1日攻击了伊朗驻大马士革的领事馆,伊朗的回应也是克制的,避免导致局势的进一步加剧和升级。

总体上,伊朗的策略是保持低成本的消耗模式,避免高昂的战争开支。与以色列的技术优势和情报优势相比,伊朗通过低成本的无人机和导弹武器来进行消耗,以此推高以色列的防御成本因此,从伊朗的角度,它希望维持这种长期相持状态,而不把整个地区拖入大规模冲突。

韩桦:既然采取了这种低成本消耗的策略,您认为伊朗的国家战略是什么?

吴冰冰:伊朗的战略主要体现在“抵抗”这一点上,抵抗是伊朗在地区内的一种品牌(战略定位),代表其对美国霸权的反对,以及对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的反对。这两个目标非常明确。同时,伊朗在周边和全球南方也有一个清晰的战略,主要包括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的维护,以及在全球南方的合作,例如对中亚国家的重视,与海湾国家的合作缓和,以及对中国和俄罗斯的重视。伊朗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非洲和拉美的合作关系不断提升,这些战略目标相互匹配,形成了整体的国家战略。

韩桦:这应该是一个并行的战略,对吧?

吴冰冰:没错。伊朗一方面坚持抵抗,另一方面也在寻求发展。抵抗并不意味着纯粹的冲突,它也是一种策略。比如在核问题和制裁问题上,伊朗会与西方国家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调。这种高度灵活的策略,有助于伊朗在地区内扩大影响力。

韩桦:现在沙特与伊朗计划在红海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包括埃及也有意加入。您能确认这一消息吗?美西方对此会有怎样的应对?

吴冰冰:根据目前的报道,法新社提到沙特与伊朗实际上在阿曼湾进行了联合演习,而不是红海。红海因为胡塞武装的存在,相对更加敏感。阿曼湾的演习更关注波斯湾及霍尔木兹海峡的通道安全问题。对于沙特和伊朗来说,这是一种互信建设的步骤。通过这种方式,双方不仅能增加互信,还能降低波斯湾沿岸的安全冲突。这也是双方关系缓和的重要转折点。

尽管沙特和伊朗之间长期存在竞争关系,但达成互信仍然是双方的目标。沙特方面也认识到,在构建经济发展和2030愿景的背景下,必须要有一个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因此,沙特必须在伊朗问题上采取一些主动的外交行动,而不能完全依赖美国的保障。

韩桦:所以,这也是通过军演来加强军事实力的一种做法吗?

吴冰冰:没错。沙特必须主动提升自身的安全能力,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外部的依赖,也有助于自身实力的提高。

韩桦:沙特的这种态度是否也代表了海湾国家的整体立场?比如阿联酋对这些冲突的态度又如何?

吴冰冰:在以色列于10月26日对伊朗发动袭击后,阿联酋公开谴责了以色列。这也反映了海湾国家与伊朗之间的共识,即不允许以色列利用他们的领空。这不仅是单个国家的立场,而是整个海湾国家的诉求。


以军轰炸杰巴利耶地区一所学校。 (图源:新华社)

韩桦:所以说,海湾国家之间有一定的共识?

吴冰冰:是的。一个和平稳定的海湾地区对阿拉伯国家和伊朗都有利。因此,围绕这些共识,各方之间的互动可能会增加。例如,我们看到10月1日后,伊朗外长访问了卡塔尔,并与沙特外长进行了会晤。卡塔尔的态度相对更加开放,沙特也在做更多的外交努力。尽管各国的步调有所不同,有的更加主动,有的则稍显跟随,但整体上他们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默契。

韩桦:那么,海湾国家之间的这些互动和平衡会对整个加沙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吴冰冰:现在关于加沙停火的谈判,阿拉伯国家的主要参与方是卡塔尔和埃及。在卡塔尔,谈判主要由美方、以色列、卡塔尔和埃及主导,而众多阿拉伯国家实际上没有参与进来。国家越多,推动的力量越大,但同时这也带来了不同的声音,有时可能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

韩桦:阿拉伯国家在推动停火方面有分歧吗?

吴冰冰:在加沙问题上,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停火和人道主义援助。从这个角度看,阿拉伯国家内部并没有大的分歧。主要的障碍在于以色列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阿拉伯国家的加入会强化推动停火的力量。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落实“两国方案”是解决中东问题唯一可行出路。 (图源:澎湃新闻)

韩桦:下一步政治解决,阿拉伯国家能发挥什么作用吗?

吴冰冰:政治解决的难度在于,目前找不到一个战后时代的加沙解决方案。以色列在过去一年的冲突中,对“两国方案”的意愿更弱了。要改变以色列的意愿,现在看来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阿拉伯国家也没有明确的操作方案。如果以色列方面没有明确的建国方案,特别是对加沙地区的治理方案不明确,阿拉伯国家深度介入的可能性也不大。

韩桦: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该从哪里开始?

吴冰冰:以色列方面,没有明确的走向巴勒斯坦建国的可操作性方案。对于巴勒斯坦来说,除“两国方案”之外,没有其他现实的解决方案。然而,目前的情感对立和国内政治问题,使得推动“两国方案”的可能性非常小。

韩桦:巴以冲突及外溢风险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有多大?

吴冰冰:目前来看,这次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是有限的。虽然一开始可能有人担心油价上涨,但以色列并没有像它声称的那样打击伊朗的石油设施,国际油价反而有下跌的趋势。因此,这次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韩桦:“冲突影响有限”听起来是好事,但这是否也会让各方对停止军事冲突、推动政治解决的紧迫感减弱?

吴冰冰:确实,如果冲突的延续对全球经济利益没有显著影响,各方可能就不那么紧迫地推动政治解决。虽然对一些红海沿岸国家的影响会更大,但沙特等主要国家目前并未表现出深度介入的积极态度。

韩桦:这种态度是否意味着,深度的政治参与并不一定有利于保护经济利益?

吴冰冰:是的。像沙特这些国家,如果过度参与政治和安全事务,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比如,国际社会的集体努力,包括联合国和美国的多次尝试,都未能推动以色列停火。这让各国在评估自身参与的效果时,也会更加谨慎。

韩桦:那该如何评估各方的参与和影响呢?

吴冰冰: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认知上的分歧。以色列方面仍将消灭哈马斯作为目标,并且试图削弱真主党。因此,它依然选择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我们认为,军事解决本身不是一个长久的解决方案,这种认知的差异是当前局势的主要障碍。

当地时间9月1日,停火谈判陷入混乱,特拉维夫数十万人游行冲击以色列。(图源:新华网)

韩桦:对全球经济的长期影响是否也会有限?

吴冰冰:我们看到大宗商品的价格,尤其是石油的价格,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尽管红海运输路线对于欧洲和全球石油供应占有重要地位,但替代性的方案也存在。因此,整体影响是有限的。

韩桦:媒体上很多对巴以冲突的报道,对以色列和美国的地区和国际声誉有多大影响?

吴冰冰:从情感上讲,大家对大量平民的伤亡有同情心,对这种大规模的杀伤行为有反感。在中国,很多老百姓可能并不了解中东问题,甚至不知道巴勒斯坦具体在哪里,但通过社交媒体和官方媒体,看到平民遭受的苦难,这种情感的共鸣是人性的一部分。全球南方国家同样存在这样的情感反应。

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也有游行示威和反对的声音,经常可以看到针对西方政治家的批评。

韩桦:情感似乎会随着时间淡化,甚至有点麻木。对此,国际社会做了什么?

吴冰冰:确实,情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但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仍在做出努力。例如,南非针对以色列的行动在国际法院有诉讼,非常积极。针对德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也有相关的诉讼和司法咨询。所以,只要这个问题存在,就会激发出一些行动,不可能完全被忽视。

韩桦:中国能否为推动中东地区长期稳定发挥更大作用?

吴冰冰:我们要量力而行,顺势而为。中东问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既然这么多国家花了这么长时间、想了这么多办法都没解决,我们就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应积极参与,但也不能期待一次参与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积累历史经验和知识,尤其是在新的情况下,进行更多的人才投入,比如大量外交官的培养等。

我们不仅需要为中东问题储备人才和力量,也要为其他地区的潜在冲突做好准备。例如,拉美、亚太地区以及非洲的问题都是我们未来可能面对的。因此,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的储备和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


巴勒斯坦各派在京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 (图源:外交部网站)

韩桦:智库学者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吗?

吴冰冰:是的。智库学者可以围绕现有的冲突进行基础性的研究,为未来做长期的人才储备。比如,“北京对话”这样的活动,能够把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头脑风暴和人际交往,形成新的想法,建立新的关联,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郭涵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又签合作大单!巴西:对华贸易已超美欧总和

“袭击将至?”乌克兰全民恐慌…

习近平同卢拉会谈:这是中巴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拜登批了:鲁莽的竟是我自己

这份“反华”报告果然来了,中方严厉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