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靖:帝吧“野蛮人”都知道主动沟通,文明人只知道发射话语导弹?

来源:微信公众号“批判传播学”

2016-01-24 13:43

吴靖

吴靖作者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不出所料,这次帝吧远征FB事件又一次引发了国内舆论的意识形态内战。批判的一方毫无悬念地搬出“墙”、“集权”、“言论管制”、“腐败”、“阶级压迫”等等中国社会确实存在的各种问题,来嘲笑贴吧远征军是被洗脑的暴民和生活中不如意的贱民。

其中有一句最经典的评论是这样说的:“这样的人生,大概不需要智慧,不需要对智慧的渴望,更不需要建立一个普世的(比如说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方通行的)价值标准和认知框架——如果没有自由,那么建立这样迥异的认知框架,面对同胞的狂热意见时,只能徒增痛苦。最后你只有念叨那一句诗,‘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的同胞真的很丢人。’”

虽然最后一句话的逻辑不清晰,但基本观念是直白的:只要不信仰“普世价值”,就没有主体性、没有智慧、没有脑子,就丢人现眼。而无论远征的参与者们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体现了怎么样的自我意识、组织能力、协调性、自我反思的能力和有理有据有节向反对者解释和辩论的能力,都被淹没在小粉红、无脑青年、傻X的谩骂中。文明人就是这样来说服野蛮人的?更何况这群“野蛮人”昨天还因为创造了“草泥马”、追捧了“太子妃”和翻墙去追美剧而被吹捧为“新公民”和“草根的崛起”。

我没有想到“普世价值”、“文明和野蛮”、“自由和集权”是可以这样不加论辩而强加于人的,犹如上帝的律令,精英就是有权利和义务去“敲打”贱民,而不需要进入他者的场景去体察和理解人们行动的逻辑的?我不怀疑许多批评者和我一样,根本不上贴吧、不懂X一代的语言、不明白他们各种梗是什么意思,但这并不是不努力去了解和理解,去探寻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他们的欢喜和困惑的理由。尤其是有志于去构建面向未来的中国公民社会和政治共同体的知识精英们。

况且在这次事件之后,不少亲历者主动站出来说出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反思,既然“野蛮人”都知道要主动沟通,难道文明人只知道发射话语导弹?这和如今的国际秩序何其相似!难不成这就是许多人没有条分缕析地说明但是早觉得不言而喻的“普世价值”——“文明人”对“野蛮人”,“强者”对“弱者”毫无顾忌的侮辱和损害?精英的重上神坛和反攻倒算?

这样说来,如果非要说普世价值,20世纪以来全球草根进入历史、参与历史、塑造历史,所依据的最大的普世价值,就是“尊严的政治”、“平等的政治”,就是可以昂起头来说话而不必被骂为“暴民”的权利。如果不能理解人们对尊严的追求可以超越物质利益和理性计算,就无法理解历史的真正动力。这种“尊严政治”的历史,恰恰是新时期以来的学校教育为了配合改革开放和世界和平的国家方针被有意虚化和回避的。

而后冷战时代资本主义胜利者对于社会主义的失败者身份特征——专制、集权、残暴、非理性——又吊诡地被急于现代化的我们毫无甄别照单全收,当做启蒙的烛光。这种近乎自虐式的民族心理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和平、繁荣和自信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们完全没有这种情感结构,他们大都以平等和友善的心态去面对和接触外部世界,并没有那么多的落后情结、自卑情结或者怨恨情结,简单地骂他们的爱国主义是洗脑教育的结果只能是逞口舌之快,而忽视掉了对这个世界真实状态的认知,并体现出了“老年人”和“精英”们已经僵化的、一厢情愿的世界感知。

社交媒体上“帝吧出征”的表情包大军

那么,在这次参与贴吧远征的许多个体自述中,“尊严”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而且多出自于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者更加频繁地接触西方媒体的人群中,这又是从何而来呢?那恐怕是因为他们接触到的“西方”和“发达社会”与主流知识分子告诉他们的普世价值的、“文明的”西方是不一样的,令他们产生了心理落差和文化震惊。

比如一篇参与者在知乎上的回复说,“放轻松啊小天使们,这其实也正是我们娱乐精神的体现,我们网络文化的成型表现而已,我们不是要上纲上线,人家一口一个‘支那猪’,‘426’,‘南京大屠杀活该’,而我们拿出金馆长,尔康的鼻孔,wuli涛涛的法式蔑视应对,对方看了应该又气又好笑吧?我们说的是:‘宝宝不开心哦,嘿小丫头片子,那咱们来斗斗图吧。’”

另一位参与者在访谈中也提到“三立就是绿媒啊,只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是一副来玩的样子了,大家真正这样正面打起来反而没怎么骂了。绿营的人在大家大部分都是绿的时候,骂蓝的和大陆人就会很恶心,但是单独作战的时候反而更像普通人。前一段时间微博上也有一个绿营的和大陆人吵着吵着开始聊电视剧聊吃的了。”

还有匿名的网友评论,“不能客观一点吗?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翻墙过去你会发现台湾媒体报道基本都是胡乱报道,非常带有敌视,宣传大陆就是把大陆妖魔化,这就带来了台湾年轻人对于大陆缺乏了解以至于媒体怎么写他就认为是什么,缺乏对于世界宏观的了解。我们要发出声音,不管他们看不看,要为他们普及一些大陆文化。”

这些都至少说明发言者们是在充分的信息自由的环境下,而非被裁剪被选择的单一媒体环境中,超越了国内媒体的“统战思维”和“和谐世界”报道,直接深度接触和感受到了“文明世界”的媒体逻辑、文化水平,以及对自己所属族群和国家(社会主义)的偏见、敌意和不友好。他们本来也并非对社会主义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认同,平时也热衷于调侃自己的政治课和政治老师,并且可以脱口而出“市场的效率”、“个人优先于集体”等“改革共识”,但是突然遇到了这么不分青红皂白不加思辨不容反驳的对社会主义的攻击,他们反而意识到捍卫社会主义竟然和捍卫自己的尊严联系在了一起,但仍旧不失娱乐精神地向对方喊出“我就是喜欢你看不惯我,却不得不和我一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样子”。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和集体记忆(当然是非常模糊、混乱、未加理性梳理的情感),竟然在最充分接触和了解西方社会的人群中爆发,恐怕是许多知识精英始料未及的。而这种由墙外媒体所引发的中国青年的民族主义反弹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参见潘妮妮的文章《互联网传播中“自干五”的缘起与话语分析——“五毛”?“公民”?》)。

话语暴力如何塑造了暴力受害者的报复性自我认同,这是后殖民理论、批判种族理论都极其精妙认真地剖析过的。对于这个群体的某些血脉贲张、意气风发、局外人一时无法理解的亢奋情绪,可能需要进入这个群体的生活史、媒体消费史、社会交往史去进行同情式的解读和阐释,要去知道他们是谁、为什么而来、怎样来的、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都不是闭门造车地想象出一个封闭、愚昧、胆怯、受挫的贱民群体就可以了事的。

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年轻一代的网民们并非沉迷于剁手和后现代狂欢的行尸走肉,他们有对“认同”和“尊严”的追求,这怎么看都是社会之幸而不是灾难。如果不愿理会,那就不要理会,这个社会已经足够多元来容纳平行宇宙;但如果要评价、要判断,就要进入别人的语言,进入别人的语境,对这个并不算小众的群体进行认真地体察、剖析乃至批判。

从目前看到的几篇自述来看,很多人都是在自由主义和消费个人主义的主流共识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本来相信个体和个体利益是生活中最实在、最重要的东西,集体和团结的话语离他们很遥远并且是经常调侃的对象。但是出国留学和文化翻墙的经历却让他们感受到被强制标签化为一个群体的苦痛和自身尊严的碾压。

既然作为个体没有办法在“文明社会”获得平等和真诚的认同,而他们也比在国内的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文明社会”中以“身份”为标杆的冲突、暴力和压迫,媒体及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区隔,以及身份政治的风起云涌和千姿百态,他们也开始调用“国际通行”的技术手段、自我探寻被去政治化的教育埋葬的历史叙事和身份认同,发动起自我赋权的“身份政治”。

如果说他们的政治行为充满了幼稚、偏狭和无知,那不是因为他们的“政治”是天然“错误”和“野蛮”的,而是因为政治精英和话语精英并没有把他们当成严肃的政治共同体成员来进行争议和对话,而是轻蔑地把他们的行为当作小孩子的胡闹和狂欢,扫出政治高大上的领地。如果去政治化和官僚化的主流社会无法为年轻人提供更有意义的身份认同和政治运动的意义与方向,年轻人就只能从自身的经验中、从被动卷入的各种政治“分类”中去学习政治和进入政治,这也不是精英的蔑视和不屑就可以消灭的。但是这样的话,他们的“政治”就一定是混沌的、方向不明的和不可预测的。(《什么是原力觉醒?帝吧远征就是》)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虚心地去认识、阅读和了解。

责任编辑:陈轩甫
贴吧 帝吧 脸书 台独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