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靖:中国抗疫保经济,美国放水拖疫情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3-16 07:44

吴靖

吴靖作者

香港中文大学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系助理教授

【3月15日,美联储紧急宣布降息100个基点至0-0.25%的水平,并宣布启动了一项规模达7000亿美元的规模扩大宽松计划。但当日,美国股指期货依旧暴跌超过4%。

就美国股灾的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香港中文大学吴靖教授。吴教授在回国从事运营与金融、公司网络方向的学术研究之前,曾在纽约的德意志银行担任量化股票分析师。】

观察者网:疫情蔓延叠加石油谈判破裂,诱发长期位于高位的美股连续暴跌,您认为美股的前景如何?美国目前有哪些救市的工具?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吴靖:美国股市在过去的一周出现了两次熔断,其中3月12日的第二次熔断股市下跌了10%左右。但是按历史标准衡量,整个美股市场仍不算便宜。如果看美股的估值,目前标普指数(S&P500)市销率比长期的中位数高出了一个标准差。其它常见的市盈率等估值也同样反映出美股本身就需要一轮大调整,油价暴跌和疫情蔓延只是提供了一个触发的契机。

关于美股的前景,虽然标普指数从今年最高点的3386点跌到了上周最低的2480点,蒸发了差不多27%。并且在上周五回涨收市于2711点,但我们估计还有更多下行空间。原因是在于,目前市场存在明显的负面反馈循环:资产市场下跌导致财务状况趋紧、财务状况趋紧导致经济疲软、经济疲软导致资产市场下跌。只有当这个负面反馈循环被彻底打断才会结束,美股市场才真正到达最低点,因此接下来几周标普指数应该是不断下跌探底的过程。

美国投行的量化研报也普遍预期标普指数会跌到更低位,比如高盛的研报预期会到2400点。但如果美国抑制疫情的措施不够主动有效造成疫情扩散,或者如果美国确诊数字急剧增加造成恐慌,或者如果美国被迫采取类似封城的措施,让投资者意识到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远比之前预计更大,标普指数的底部可能会显著低于2400点。

我个人觉得这三个“如果”都有变为现实的风险——特朗普对待疫情态度一直轻描淡写,美国的疾控中心承认检测能力不够有新冠被当做流感,过去一周金融中心纽约不断有大投行出现确诊病例——所以美股的底部可能不止目前的跌30%,打五折不是没可能,金融中心纽约封城也不是没可能。

如何打断这个负面反馈循环呢?有两个潜在可能性,一个是美国的疫情感染率达到峰值,另一个是美国政府通过非常庞大的千亿美元规模的直接财政刺激计划。两个方案中,前者需要美国社会能积极面对疫情、治疗患者,尽快使峰值出现;后者需要国会两党通力合作。但在美国的体制下,美国是不愿意走类似中国的基建项目这种最有效的刺激计划的,同时两党合作在大选年也会更加微妙和复杂。

美国最喜欢用的是货币政策刺激,但是在美国现行低利率的前提下,继续放宽货币政策收效可能不佳。而在之前美国政府乐观态度和过去一周美国确诊病例急剧增加的矛盾信息下,突然用猛药甚至可能会起到负面效果,造成市场恐慌。而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美联储众望所归重新降息到零利率,并重新启动量化宽松,开始购买资产——上一次这么做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雷曼时刻。

观察者网:现在美国的防疫措施正在升级,与欧洲间停航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意大利也已经全国封城,这对欧美实体经济会有何影响?在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方面,中国目前有什么经验或教训可供参考?

吴靖:3月11日晚上,特朗普禁止了美国与欧洲之间的旅行,期限30天。这个突发的单方面宣布市场是很不欢迎的,因此3月12日美股就出现了近期第二次暴跌熔断,促进美股继续探底。

实体经济方面,这首先会打击欧美的航空业,可能会导致侧重跨大西洋航班的航空公司出现破产保护申请,因为飞机的租金和停放费用、员工薪酬都要不断燃烧航空公司的现金流,而旅行限制让现金流的来源断裂。比如美联航2019年中总营收中16%是欧美航线,加拿大航空2019年总营收中欧美航线则占到了26%。

但其实受影响的可能比这些份额更大,因为美国的国内旅行需求会降低,同时很多去欧洲的航线都在英国伦敦转机,所以会间接导致英美航线营收大大降低。关于疫情对其它经济板块的影响,可以参考我在观察者上的另一篇文章《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以及全球产业链的冲击》。

中国可供各国参考的最大的经验,其实就是欧美掌握的疫情信息远远多于1月和2月我们国家所拥有的。朋友圈有一个段子,叫做中国先做考题,并把答案给美国看,然后美国收到同样的试题。但欧美的社会运作制度不一样,政府如果强制性颁布行政命令,崇尚个人自由主义的西方社会很多人会不习惯,直到他们看到后果严重才会遵照执行。从下图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全球疫情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世界范围内的疫情确实刚刚开始。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恢复经济的同时,必须严防境外疫情的输入。

蓝线为中国(除开湖北省)现存案例数,绿线为全世界(除开中国)现存案例数,红线为美国现存案例数,数据来源: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措施也有很多讨论,我援引一些他们自己的观点:美国媒体认可洗手、保持距离、不要碰脸,但对戴口罩和消毒液洗手讨论含糊——有的媒体认为只有病人才需要戴口罩,甚至还有的媒体说消毒液洗手伤害皮肤——当然这可能和美国市场上口罩和消毒液不够有关,不愿意引发恐慌。

另外,中国对人员流动实行了跟踪,因此能迅速摸清传染关系,这个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恐怕很难执行。

最后,面对疫情和经济的平衡关系,目前美国媒体普遍讨论的是因为美国拥有中国抗击病毒更多知识和经验,因此类似中国封城的严格限制措施在美国应该尽量避免。美国社会一方面对企业运转等经济活动停滞存在考量,一方面也提及到许多孤立生活在家里的人会发展出的心理问题。

总体而言,各国确实“自有国情在此”,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有所不同,但在一些情况下,中国的经验未必得到应有的重视,政治化或双重标准的舆论可能在其中起到了负面作用。

观察者网:石油谈判破裂也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沙特与俄罗斯都不愿意降价,以免份额被美国抢占,但美国页岩油气企业也在承受油价与股市的双重压力,石油博弈最终会如何收场?

吴靖: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三年多来,他们一直在协调石油生产,合作定价。但是3月第一周,俄罗斯和沙特未能就减产达成一致,导致原油期货价格一天闪崩31%,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因此,国际油价在2月中国需求萎缩的基础上,更加雪上加霜。

2016年美国页岩油和沙特争夺市场,导致油价跌到26美元一桶。这一次的矛盾冲突显然更大,只要沙特和俄罗斯没有一方改变立场,油价有可能会继续探底甚至低于26美元。原油市场需求端的弹性比较低,因此供给量变化对价格影响较大。

目前似乎没有迹象看到石油博弈会近期收场。虽然石油和天然气产值约占俄罗斯GDP的30%,但俄罗斯宣称做好了长期低油价的准备;而沙特面临的是财政赤字和最近刚刚上市的沙特阿美股东损失的双重压力。同时,成本最高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也会受到影响,美国政界甚至出现谴责沙特的声音。

中国作为原油最大进口国,看直接影响的话,低油价对经济是有利的,但中国的获利空间有可能会受到中美贸易战第一阶段协议中有关购买美国能源计划的约束。

观察者网:除了石油外,许多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大幅下降,连黄金都从高点跳水。未来发生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有多大?黄金的避险功能还存在吗?有没有其他市场更能发挥避险作用?

吴靖:3月12日美股第二次熔断,我们看到黄金价格都在下跌。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现象,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个可能是有的投资者需要追加保证金和降低风险而被迫出售各种资产持有头寸;另一个可能是市场极度恐慌,导致除开现金以外的资产都被抛售,因此黄金只不过是在极端市场混乱下的另一种被出售资产而已。

反映市场极度恐慌的另一个现象是美国国债,由于大量资金涌入,10年以内期限的美国国债收益率均跌破1%。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现象。

观察者网:中国经济正在重新启动,如何克服这样的外部环境?是否有可能利用完备的制造业优势成为世界抗疫的“兵工厂”,在这场“世界战疫”中,强化自己的地位?

吴靖:世卫组织已经把新冠疫情定义为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的应对,而不仅仅是让地方和国家独自应对。然而,当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受到了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挑战。国家和地区不断分裂,国际组织的领导角色在减弱。面对病毒疫情这种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全球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方法,而是各个国家各自孤军作战。

这和全球最主要的两个大国:美国和中国当下的关系有关。中美的矛盾又来自于美国实行的“美国优先”的民族主义,当下主要是体现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如果美国的民族主义不被理性和责任约束,可能会变得更危险,从简单的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成有侵略性的单边主义。上周特朗普关于疫情的全国电视讲话里继续沿用“美国优先”的理念,甩锅中国,还在未沟通前提下单方面隔绝欧洲。

对比过去两周美国政府的作为,可以看出中国的优势是拥有一个高效且负责任的政府。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虽然美国的全民动员慢热,美国的大学和企业等民间力量还是有一定活力,而且带有社区自组织的概念,一旦动员起来可以迅速分担很多政府的职责和压力。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美国接下来会如何应对疫情,需要几周到达峰值。面对中美社会组织方式之间的差异,应该保持沉着冷静,如有可能适合本国国情的措施、政策,也可取长补短。西方世界也应该放下自己制度下的偏见,面对疫情临头,停止对中国抗疫的吹毛求疵,适合自己国家就诚心借鉴。

随着中国的经济活动复苏,我们也得关注国内各种的经济冲击和产业链的挑战,提防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受到贸易战和疫情的双重打击。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规避风险的,不管是人为的贸易战还是自然所为的疫情,一定程度都让国际资本看到了分散中国制造业风险的需要。尽管这次中国表现突出,但不能排除部分资本在评估未来布局时,产生“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心态。当然,供应链在短期内很难迅速迁移,但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地位,我们不能过于乐观,还是需要积极应对可能的变化(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全球供应链的重塑,并未朝着特朗普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同时,中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虽然随着中国产业升级,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一个大国保持实体经济的强壮和工业体系的完整,对于国家安全非常重要,这样在关键时刻才能不受制于人。

中国最近帮助意大利、伊朗等国家战疫,接下来应该会尽能力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这是大国负责的做法。新冠病毒不会是人类最后一次大规模传染病,也许是重新让各个国家走到一起的契机。没有什么比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和生计更重要,这类有意义的国际行动有助于在不断分裂的世界中重新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信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新冠病毒肺炎 美股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