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哭银联的网联 将带领第三方支付走向何处?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8-07 09:10

吴蒙蒙

吴蒙蒙作者

财经观察者 法律学人

这两天,滴滴收购Uber、恒大入股万科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忽略了另一个财经大新闻——央行近日已原则上通过了成立网联平台整体方案的框架,计划今年年底建成。

此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金融界都炸开了锅。

有人形容,此举像是“央妈”给长子银联生了一个二胎弟弟,银联的心都要碎了。

也有人说,马云曾允诺“如果政府需要,立刻把支付宝上交国家”的话要一语成谶了,马云一定伤心坏了。

还有人说,目前第三方支付的良好用户体验很可能不复存在,消费者会不开心。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网联?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能量?在第三方支付监管方面进行利益平衡真的这么难吗?

网联是什么?

在财新的报道中,将“网联”解释为独立于现有银行间支付清算机构的新平台。

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网联只是一个清算平台,类似于银行间的大小额清算系统,并不做支付业务,也不发卡。入股方只有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不入股,银联亦不参与。

(以下为硬科普时间,如不需要补充相关知识,请跳至下一个小标题继续阅读)

觉得上面这句话有点抽象?那我们先以“中国银联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为例来弄清楚,在现实中,“支付-清算-结算”这一过程是怎样运转的。

目前,我国主要以及主流的“支付-清算-结算”过程是四方模式。

这四方分别是卡组织、发卡行、收单行和商户。

商户和在与消费者进行交易之后,透过卡组织,将这一讯息传达给发卡行和收单行,在卡组织完成清算之后,央行将这笔交易的款项从发卡行的准备金账户划拨至收单行的准备金账户,这笔交易才算正式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卡组织可以掌握此笔交易的信息,银行和央行也可以掌握此笔交易的信息。

我国的卡组织就是银联。

当然,如果发卡行和收单行是同一家银行,事情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只要从消费者的账户划拨至商户的账户即可,不用由卡组织进行跨行清算,也不用走央行的准备金账户。

在这种四方模式下,央行在最顶端,对各个银行进行着监管,各个银行又联结着众多商户和消费者,从而形成一种金字塔结构。至于银联,更像是一个央行派出的钦差大臣一样,清算的事情由它来做。

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颠覆了这一运转模式。

支付宝于2004年成立。支付宝并不是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但虚拟账户很可能是它开创的,用户可以在支付宝开立账户,在里面存钱。根据监管要求,这些钱受到高度监管,支付宝要把它存管到银行。

于是,传统的“银行-央行”二级账户体系,变成了三级,即多了一级虚拟账户(即用户在支付公司开立的账户)。虚拟账户用于互联网小额支付,让大家快乐地网购,带来很大便利,起初并无大的问题。

后来,支付宝跟很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在各行开有账户。于是,它就具备了跨行清算的功能。

比如,我用支付宝做一次跨行转账,从建行向收款人(可以是自己)的农行汇款。那么,只要从我的建行卡转到支付宝开在建行的账户,然后支付宝再把它存在农行的钱,汇至收款人的农行账户上。以此,支付宝用两笔同行转账,"模拟"了一次跨行汇款,用不着央行的清算账户。

这样就形成了金融监管上的盲区,使银行、央行、银联都无法掌握具体交易信息,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给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数据分析等央行的各项金融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起初,第三方支付的体量还不大,每笔交易的额度也都很小,所以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没有那么迫在眉睫。

但后来,方便又便宜的第三方支付发展实在是太迅猛了,份额不断增加,体量不断壮大,央行觉得不能不管这个自由发展的“野兽”了,于是网联就在这样情形下产生了。

网联如何运作?

根据目前披露出来的消息,我们可以初步揣测出网联的一个基本架构。

网联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破除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绕过银联等支付清算系统直接与银行对接的情形,也就是说网联是要作为一个中介,一头对接各个第三方支付平台,另一头对接各银行。

今年7月1日起实行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也做出了这样的要求。

这样一来,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跨行交易的时候,就由网联承担跨行清算业务。

当然,和银联系统一样,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同行交易的时候,不涉及银行清算,也就不用网联参与了。

此举让网联掌握了较为详尽的客户交易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同样为央行所获取,用于其各项金融工作的开展。

此外,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还需在网联内设立备付金账户,由网联来对用户储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备付金进行集中管存。

至于网联的参与主体,据媒体报道,网联股东应该均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而将银行、银联都排除在外。

比较理想的状态网联保持中立,不受第三方支付巨头干扰,实现资源共享。

谁高兴?谁不高兴?

建立网联,最高兴的肯定当属央行了,毕竟,央行担心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支付是金融最基础的环节,中国支付领域传统的正规军是银行体系。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之后,在银行体系之外开辟了新的资金通道,但是监管机构监控不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资金流向,这为赌博、贩毒、洗钱等犯罪活动留下了资金腾挪空间。

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协助赌博,央视早在2010年6月就做过相关报道。

苏州警方在“乐天堂”开设赌场案中,抓获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钱”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梅某。经查,梅某与境外赌博集团勾结,协助境外赌博集团流转资金30余亿元。

此案中,除了“快钱”以外,北京首信、收汇宝、易宝、云网、环迅支付、财付通、网汇通等十余家第三方支付平台也牵涉其中。

据警方透露,当时参赌人员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凑赌资的手法非常简单,就像上文中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进行跨行转账一样,只需随便设立一个购买商品的名目,把赌资从银行卡中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再进行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间的转移,然后开设赌场的一方就可以通过银行账户顺利收钱了。

事实上,明面上的商品购买根本不存在,或者实际价值非常之低,完全不可能与参赌人员所支付的价款相匹配。

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贩毒也是同样的原理。

所以,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监管层必然要将这些资金纳入监管范围。

但问题在于,此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格局。

在此前央行批准的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中,前20家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这20家千方百计绕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让中国银联的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显。

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了线上支付70%的市场份额,从跨行清算笔数来看,支付宝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线上跨行清算机构。

如果网联根据上文中推测的模式进行运转,央行所担心的直接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但是,除了央行以外,好像也没谁会高兴了。

首先来看支付宝和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巨头。

以支付宝为例,先讲一个小故事。

据网易科技报道,2004年,马云曾去拜见刚成立两年的中国银联高层,他想找后者解决淘宝网上的支付问题,基本想法是接入银联,这样就可以和所有银行都接上了。

可是,这个想法并没有实现。后来《中国新闻周刊》引用知情人的话报道称,事实上,刚刚创立两年的中国银联“自己还没有在互联网上和银行打通呢”。

之后,2004年12月,支付宝在杭州成立,马云开始和银行一家家谈判,支付宝与各个银行直接连接。此后成立的许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线上都采用了和银行直连的方式。

所以,看出来了吗?

支付宝有今天都是一家银行一家银行谈下来的,银行渠道代表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市场竞争力(对接的银行越多,可覆盖的用户越多),而网联一出,这些优势渠道一切白费,全部充公,支付宝、财付通相比于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渠道上的优势完全没有了。

而且,第三方支付平台全部被收编到一个鱼龙混杂的大池塘里,巨头们就像贵公子搬家到了贫民窟,一切重新开始,这让巨头们怎么高兴得起来。

所以,开头所说的,接入网联就等于马云把一砖一瓦搭建好的支付宝上交国家,一点都不夸张。

既然大家都回到同一起跑线了,那么小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该开心了吧?

毕竟在从前他们市场份额小,议价能力弱,谈不下来那么多的银行,也拿不到很好的价格,现在渠道问题被网联完全解决了,他们也可以向行业巨头发起猛攻了吧?

其实不然。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据各方消息称,网联建立,股东最多不超过50家,而央行至今已经批准了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就算这过程中有被吊销牌照的,有自己破产的,有跑路的,那剩下的还有一大批。

对于这些小鱼小虾来说,网联不把他们收编进去的话他们必死无疑啊,以前还能在大海里挣扎挣扎,说不定哪天就时来运转,一飞冲天了呢,现在只有死路一条。

就算被纳入网联系统,小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是会不开心,因为网联的中立性在他们看来真的很难保证啊。

过去,他们可以创新,可以试验,可以摸索,现在全要按照巨头的意愿来行事,一不小心就会在网联系统内被巨头打压得血肉模糊。这就是个人自由意志和他人强加意志的区别,你是小型第三方支付平台你会怎么选?

再来看看最惨的银联。

在互联网支付等移动支付手段的冲击下,卡介质式微,银联的财路被斩断了一大片。这网联一成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是要有组织、有纪律、规模化、全武装地对抗银联了。

过去,银联还可以仗着自己被央行“特许”的身份来耀武扬威,结果网联一来,反而是被监管层承认并扶持了。

而且,一直以来,银联其实就想把所有的线上银行卡支付业务划进自己的势力范围,网联一出,这个想法正式宣告落空。

就像央妈给家里买来一堆玩具,银联本来以为都是自己的,结果没想到,央妈给银联生了一个二胎弟弟,这些玩具都是给这个二胎弟弟准备的。不仅如此,央妈还希望银联能和弟弟分享自己的玩具,你说银联这样能高兴得起来吗?

更何况,银联和即将到来的网联都同时做线上线下的业务,虽然银联的重点在线下,网联的重点在线上,但是彼此都觊觎着对方口中的肥肉,而且并不打算握手言和,当然,央行或许是以制衡为目的,也不想让两家握手言和。这样一来,两者就是实打实的竞争对手了。

再说银行,乍一看,感觉银行没有被搅进这个乱局中去,应该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仔细一想,银行可能也不太高兴。

首先,网联是排除银行入股的,这就说明,银行在网联中是没有话语权的,在第三方支付这个蛋糕中是没有办法直接分一杯羹的。

虽然,网联的存在会把银行缺失的那块交易信息给补回来,也省去了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家一家对接的麻烦。

但监管是有成本的,而羊毛又出在羊身上,之前与支付宝、财付通一家一家谈好的手续费全部没有了。

以后的情况会是,官方,也即央行,派网联来与银行谈手续费,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价格。同理,原来只属于银行的手续费要被网联拿走一部分,甚至是不小的一部分。

网联到来,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用户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虽然,央行派网联出来监管,这个行业会更加规范,第三方支付可能会更安全。

但是,在此前自由竞争的环境下,各个第三方支付平台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提高自身技术,提升用户体验。网联成立后,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不高兴或者利润越来越薄的话,在技术方面和用户体验方面的进步可能会越来越缓慢,甚至,在央行的主导下,将多家参差不齐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技术糅合到一起,技术和用户体验有可能还会走下坡路。

另一方面,在各家支付平台被收编的同时,人才流失,技术不完全交出也是很有可能的。如果这样的话,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会不会就此掉头向下也不好说,毕竟它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方便是确确实实看得见摸得着的。

仔细想想,民心向着第三方支付平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想想看,十几年前,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没出现的时候,通过互联网购物是种怎样的体验。

首先,消费者要用电脑拍下自己想买的东西,然后抄好商家的地址邮编等联系方式去邮局汇款,等到商家收到汇款后,再通过邮局把商品寄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至少一周,边远地区甚至会长达一个多月。

后来,支付宝出现了,并带动了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才会有现在“五秒下单支付,半天送货上门”的良好购物体验。

也许会有人说,各个银行开通的网上支付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但大家摸着良心说,网上支付的用户体验到底怎么样?就笔者的体验来说,银行的支付工具都是有实体硬件的,需要借助电脑完成支付,还需要下载众多控件,按时去银行网点续期或激活,并顾及系统不兼容等问题。一旦实体硬件丢失,所造成的麻烦相比第三方支付工具会更为巨大。

所以,第三方支付平台无论是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提高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方面,都是非常大的功臣。尤其是对我国的金融创新起到了不可比拟的巨大作用。

监管第三方支付就这么难吗?

网联一出,基本上把上下游和邻居全部得罪了个遍,难道解决第三方支付的问题就这么难吗?

事实上,真的很难。

首先,从第三方支付的现状来看,已经到了不得不监管的地步了。除了上文提到的赌博、洗钱、贩毒,以及金融调控政策的风险以外,收编以前的整个第三方支付还是处在一个灰色地带,很多重要环节都不受国家管控,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金融风险。

没问题则罢,如果有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巨大,比如2015年夏天股灾的罪魁祸首——场外配资。

而创新不够的银联又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多年的交手中交恶,所以将整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纳入银联的管理系统也不现实。

此外,最难的事情莫过于网联在成立后保持作为一个清算平台的中立性。

以银联为例,四大行在其中的能量非常之大,网联很有可能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这个机构就很难良性发展,就像目前银联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样。

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网联”必须是会员制、资源共享、中立的。如果不能坚持中立,就没有人愿意玩;应由会员推举代表组成理事会来保证独立性,由理事会一事一议。“如果由某一家或某两家垄断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来主导这个平台,大家都会‘用脚投票’,因为这涉及数据的安全性,而系统稳定性又如何能保证?”

有媒体报道,为保持中立性,监管层内部还在就网联到底是实行“两地两中心”,还是“三地三中心”的方案进行讨论。

所谓的“三地三中心”,是指建立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分处理中心。网联平台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成立,在北京建一个总中心,可以同时监控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中心的数据。三个分处理中心将公开招标。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通过接入上述三个分处理中心的任意一个,从而加入“网联”。

所谓的“两地两中心”,是指建立上海、深圳各建一个分处理两个中心,这两个中心公开招标。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通过接入这两个中心,从而接入“网联”。与上述方案相同,“网联”还将在北京建一个总中心,同时监控上海、深圳两个中心的数据。

有关专家告诉网易科技:“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有支付宝和财付通两个巨头,如果建成‘两地两中心’,很有可能这两个中心被实力雄厚的两巨头中标,在实质上难免使得互联网巨头垄断了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其他机构未必愿意接入。如果强制他们接入,等于制造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如果最后形成了由互联网巨头垄断的格局,监管机构将非常被动。”他认为,建立“网联”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得监管机构可以监控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流向,从而防范系统性风险。如果掌握在互联网巨头手里,由于商业利益的存在,有可能会掩盖一些资金流向,使得监管机构无法看到完全真实的资金流动。

不管怎么说,网联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从目前所披露出来的运作模式看,国内外还没有先例,希望这一次的制度创新可以成功。

毕竟,第三方支付对中国的金融创新功不可没,正是它,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带领着中国金融大步向前,使中国金融得到全世界的刮目相看。此外,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少不了第三方平台此前的铺路和背后的支持。

所以,我国整个金融行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都十分关注网联的表现,希望网联的降临既能堵住监管漏洞,避免发生金融风险,又能促进第三方支付继续创新发展。

对于网联的表现,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财经微信guanchacaijing,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娅坤
互联网+ 互联网治理 支付宝 网上支付 清算 金融机构 国家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 金融制度 金融体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