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越南制造业:民众只能自己扛,频繁跨行跳槽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7-28 07:25

吴威

吴威作者

跨国公司经理人

【导读】 越南与疫情共存后,生产已基本恢复,但有人炒作吹捧,甚至借此贬低中国制造业。 作为越南某工厂的管理者,作者认为越南“与病毒共存”只是因为他们“根本别无选择”。有的员工“转阴后感觉体力下降、身体不如以前,还有多种不适的症状”,民众虽然心态平静,但其实“没有被体系保护得很好”。“人员流动频繁也造成在岗位深耕的人较少……跳槽时对跨行业完全没顾忌”,这也会影响越南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观察者网:在谈越南工厂的情况前,想先问问中国国内4、5月份这波疫情对你们华东工厂的生产有哪些影响?你们是如何顺利应对相关困扰的?

吴威:我们临近上海的昆山工厂的一线员工包括操作工、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等都是在厂里吃住,不能离厂回家。行政管理人员在家办公,每天远程沟通协调生产。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物料进口和成品出口受阻。物料进口的流程很慢,有的物料等几周也出不来,另外进口消杀也需要额外时间。没有物料就没法生产,有的产品只能停产了。我们当时曾尝试走其他城市机场清关,比如通过北京、天津、杭州等。

总体来讲,保持耐心持续沟通协调,密切关注最新动向,我们能做的事只有这些。

封控期间很多物流公司都不接单了,有的头部快递能接单,但也不能发车来工厂提货,因为特殊时期有条件外出开车送货的司机很有限。我们曾高价租用专车直接送货到国际快递公司的仓库,同城短途送一趟货的价格比去北京的机票还贵。

观察者网:这波长达两个月的严格管控一定程度上给不少企业特别是外企带来不小的顾虑。你们企业原有的发展规划是否有因此而改变?

吴威:公司宣布了明年的新计划,改变了全球工厂布局。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原因:首先是美国针对中国的关税问题,其次是公司高层预计无论疫情如何发展,越南都不会再次封控。

中国大中城市人口多、密度大,严格防疫至关重要,否则生命健康层面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大家都明白,管控疫情和开工吃饭要两手抓才行。我们做工厂的最怕停线,成千上万的员工和家庭都在等着供养,我们背后还有几百上千家供货商盼着送货收款。

制造业解决千万人的就业,直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希望今后政府的封控措施能够多考虑支持制造业运作的重要意义。工厂有订单就尽量要运转起来,供应链的每个商户都动起来,才有商品和资金的正常流动。员工上班能出货,有收入才有购买力,才能通过纳税和消费去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个庞大复杂的经济体系要运转,需要制造业来承担类似造血、输血的功能。

观察者网:有新闻报道,不少管理层的外籍人士的居留意愿,或外企高管们的来华意愿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能否和我们分享下您经历或了解到的情况是怎样的?

吴威:入境隔离要求最近降低到7+3天。我们公司在中国大陆已没有长居的外籍人士;我们公司目前的这些国内业务,都是中国经理人直接管理然后向海外总部汇报。

疫情这3年多,我没见有任何来中国大陆的外籍同事或老板,合作工厂也没有外籍出差人员来华。来华商务旅游这类业务已降至冰点。

不过人虽然不来,开会沟通还是可以照样远程进行;有一些新产品投资的进度肯定多少会受影响,但是并不影响现有的项目在中国照常运转。

疫情期间公司员工出差到其他国家地区的也很少,主要是做新品引入的工程师,毕竟他们必须去现场解决问题。

总部高层去过越南工厂拜访,因为那边不要求隔离,也没有健康码。美、越现在都是病毒共存派,基本没把这出差的风险当回事。公司要我出差,我打算先拖几个月再说——出差大体是安全的,回来大概率是没事的,但如果个人有选择权,谁会选择去做那不确定的0.1%呢?

观察者网:从去年10月至今,你们越南工厂的生产进展如何?

吴威:之前严重的时候,1个办公室4个员工中就有3个新冠确诊。患者各自回家隔离,大概一个月多后检测转阴了就来公司上班。他们对待疫情的心态是愈发平静了,因为感染再转阴的案例实在太多了。但在疫情初期,大家非常恐惧。

胡志明市对于新冠轻症没有医疗干预措施。患者确认阳性后回家自行隔离,多休息、多喝热水、吃维生素,大概过了4周后多数人核酸检测会有转阴结果。很多越南同事就是这样过来的,大家都恢复如常上班了,因此生产也基本恢复了。

目前,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自然转阴痊愈是常态,尤其三针疫苗之后基本没重症案例发生。但这其中有很多个体的不确定性,有的转阴后感觉体力下降、身体不如以前,还有多种不适的症状。

大家都知道疫情会继续,反复恶化的可能依旧存在,但是开工吃饭对于越南员工而言是第一大事。不开工吃什么?好多员工还在胡志明租着房呢,人在异乡谋生压力山大。即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有员工每天来上班。

资料图来源:越通社

从越南同事接种被多国禁止的阿斯利康疫苗,到后续新冠患者的自助自救过程,我看到越南民众很皮实的一面。他们没有被体系保护得很好,主要靠自己生生扛过来。

有的核心员工在感染新冠后在家隔离依然坚持工作,直到完全恢复后才告诉我。20多岁的年轻人面对生命未来的不确定,对病毒的极大恐惧,没有医疗救助,没有心理辅导,轮到谁都可能崩溃;而他们无论是情绪控制还是工作品质都毫无异常,继续保持优质的专业输出,这些都让我很感慨。

越南工厂每周都汇报最新的疫情数据。胡志明的疫情拐点发生在4月。3月份每周新增病例从2000多降到1700左右;进入4月,每周新增病例继续减少到600左右;4月底骤然下降到70例以下,之后逐步递减,目前每周仅新增20多个。我们约一万员工的工厂能够正常运营,工业园区里的其他工厂也是类似情况。

疫情发展是个动态过程,相信未来无论发生什么起伏,他们都会按现在“与病毒共存”的方式扛下去,根本原因还是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越南现在无所畏惧,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必须开工发货才能让工厂保持运转,持续生产才能创造新价值,也只有这样才有资源去补给医疗卫生等公共部门。

观察者网:对于当下越南工厂的生产,您有哪些困扰或担忧么?

吴威:我们的担忧主要是针对成本和团队稳定性。参与越南制造的外资项目多了,各方面的成本都会提高,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越南工厂获取进口物料的成本在持续增加,因为越南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大量物料,国际运费涨得厉害,中越这条热门线路的报价会持续上涨。

人员流动频繁也造成在岗位深耕的人较少,很多年轻人一边做一边观望。比如,在我们收到的简历中,接近四成的申请人在新岗位不到一年。不少人去新公司不到半年又开始申请新工作,而且他们跳槽时对跨行业完全没顾忌。我们要求申请人的履历和电子类制造业相关,结果收到的简历近一半来自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物流仓储、网络销售等。

跳槽被很多人认定是涨薪的最佳方式,而不是持续提升专业经验和技能。这样的结果大概率是员工输出的品质不稳定,一旦有问题就需要很多管理介入。这也正是很多越南制造项目面对的问题,好像一路总是颠颠簸簸,很难走上一个稳定的轨道。

我们生产项目算人员比较稳定的,上半年一位明星员工离职,因为他感觉在这里已做到最好没上升空间了。让人意外的是两个多月后,他居然联系我说很想回来工作,对比了一下还是觉得我们这里更好。希望我们这个团队能持续保持这样的吸引力吧。

(若想对“越南制造”有更多了解,可阅读吴威前几篇采访。欲继续探讨,也可联系作者邮箱projectww@aliyun.com。)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疫情 中国 越南 制造业 供应链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