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雨:从抱怨“网课怎么上”到“好想继续上网课”,我心情复杂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9-03 07:45

小小雨

小小雨作者

上海高中教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小小雨】

9月1日,“神兽”归笼日还是如期而至。

虽然身为老师,但面对开学,心情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学习生活终于开始恢复正常状态,从冷冰冰的电脑屏幕正式回归生气满满的校园,忧的是又要回到每天朝七晚五的“鸡娃”生活,而且除了教学之外的各种日常防疫工作和学生活动也不能松懈。

于是,内心不禁开始感叹,从总是抱怨“网课可怎么上”到如今“好想继续上网课”。老师、学生、家长,心情都是有些复杂的。

正常开学后,“后疫情时代”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对学校来说,防疫日常措施仍不得有丝毫松懈,测温、消毒、上报,连假期中班主任也无法完全休息,要关心每一个学生每天的测温情况。一整套制式流程,时间久了,学生、老师和家长熟悉了,也就习惯了。

相比之下,若回顾2020年上半年,作为奋战在中学教育一线的教师,从年初开始,接触到的最高频新词汇无疑是“停课不停学”。疫情时代,对教育业影响最深远的就是网课。如果说老师的日常工作因为防疫而变得更加繁杂琐碎,但真正的考验还是教学手段的革新,尤其是对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师而言。

上海中小学开学

停课,真的能“不停学”吗?

对于教师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不停学”=“不停地学”。

不得不说,“停课不停学”的几个月来,老师们的信息技术化水平简直突飞猛进。一个个都进化为“某不知名三线主播”。首先,肯定是学技术,微校、空中课堂、钉钉平台、腾讯课堂、classin,迅速成了大家电脑、手机中运用最为频繁的程序。但令人“头大”的是,不同学段,甚至不同年级,用的网课平台都不同,如果是“跨头”上课的老师,必须先学会熟练地操作各大平台。

常常听到老教师们半开玩笑地调侃:都快退休了,原本连怎么和身在国外的子女视频都懒得研究,现在却还要戴着老花镜去学习“连麦”“举手”“禁言”“禁止送花”等各种网课平台的不同功能和操作方法,为了防止遗忘,还要拿小本子工工整整地记好,真是应验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

当然,更要调整的是心理上的适应,抱怨归抱怨,网课时代就这样浩浩荡荡地来了,既来之,则安之,教师群体从来就是这样一群“急先锋”,兢兢业业的老师们都早早地做好了PPT,调试好了话筒,在线上满怀激情地等待孩子们“进入直播间并为你点了个赞”。只是,开摄像头这种事情就免了吧,哈哈。

对于学生来说,线上教学的效果也许是一个“?”。

老师们一定不会忘记,“神兽归笼”后第一次测验的“惨烈”场景,也不禁回忆起网课期间某些同学的表现:“XX妈妈,今天他没有来上网课,是什么原因?”“我们都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过头了。”“XX,刚才在课上点名你回答问题,你怎么没有声音?”“老师,我这里信号不太好。”“老师,我的电脑没有麦克风。”只有一线教师才会明白,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对话绝不仅仅是网络段子,而是每天都在真实发生的。少了老师天天在耳边身后的盯人战术和斗智斗勇,学生是否能做到自律、自控、自觉?一个字,难。从此,一句话开始流行:网课学得好,才是真的好。

至于学生对网课的真正态度如何,也许教育部门可以考虑设计问卷调研一下。我曾在优秀干部面试中抽样调查过“更喜欢线上还是线下教学”,大部分学生还是倾向选择面对面,能与老师同学直接交流的线下学习。但我想,出生、成长于信息时代的“00后”、“10后”们,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适应飞快,比我们想象中更能乐在其中,这可能就是“代沟”吧。

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长期居家生活却带来了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

在师生都开始慢慢接受和适应网课的同时,“不停学”对家庭教育提出的挑战确有些令人措手不及,“居家期间学生心理健康”亮起了红灯,甚至上升为比教学质量更为严峻的问题。究其原委,主要有二:亲子沟通不顺畅,以及学生因人际交往缺失而形成的“孤独感”。亲子之间,所有的孩子都曾经“嫌弃”过自己的家长啰嗦,居家的几个月,这种“啰嗦”被放大无限倍,“学习和游戏的比重”也再次上升为家庭矛盾中的第一位,电脑、手机这些信息化设备是网课必备,这个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很难消弭的,毕竟孩子自制力都有限,家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这道题,似乎很难有正确的答案。

“孤独感”也是00们后常用来形容自己的词语,还有些孩子会用“表面热闹,但内心孤独”这种超越年龄、极富成熟感的句子感叹自己的学习生活。回忆起陈默老师一篇文章所分析的00后孩子其他特征,包括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对话语权要求很高、现实感很弱等,这些特点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积累起来,难免进入到爆发期,如何应对?我想,家长和老师都要补补心理学的课。

当然,居家生活大部分时候还是相对其乐融融的,家务、运动、读书,都成为亲子沟通的良方,学校也会在线上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学生们多交流。比如,在家庭书房的活动中,孩子和家长共读《鼠疫》,对学生认识现实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的感想如下:本次居家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了一本很应景的小说——法国作家加缪的《鼠疫》。本书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阿赫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如今,我们更应该宣扬“战疫情从我做起,严防控人人有责”的态度,负担起相应的责任,做好我们该做的。

持续三个月的网课时代暂时落下帷幕,重回校园后一切都似乎恢复正常。日常教学和防疫,仍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不过有了网课经历,学校在教学上也开始想方设法开发更多依托信息化平台的课程和作业模式,推广“无纸化”“网络化”。但是,网络化教学对于网课期间因批改作业而视力直线下降的老师们来说,可能并不是“喜报”。另外,学生活动要重启,大型集会活动似乎正悄悄开始“复苏”,过去的一些现场实体活动也有以网络形式开展的趋势,比如线上的微课、微论坛、云班会等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无论如何,就形式而言,网课作为疫情时代的新生事物,总会慢慢融入到大众的学习生活之中,它是与时俱进的,给了学生、教师更多的选择和空间,但前提是他们要有充分的时间去做选择,而不是简单地被课内学业占满。如果说老师们在网课期间最大的烦恼,其实还是作业的反馈形式,尤其是主课老师,每天对着电脑或手机屏幕批改几个小时的作业,真的是一种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负担,也许只能期待科技足够发达能解决这个问题。

“停课不停学”是老师、学生、家长共同面临的一次严峻挑战,我们跨过去了,它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一些生活学习习惯。我想,“不停学”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和期许。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朱敏洁
疫情 开学 网课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