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攻愚:Open RAN之死——华为中兴不战而胜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7-18 10:27

心智观察所

心智观察所作者

以心智观察新质

潘攻愚

潘攻愚作者

心智观察所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潘攻愚】

“过去几个月,这里的每个人都会认为华为和中兴已经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公平地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

就在德国执政联盟宣布该国主要5G电信运营商在2026年底前从其核心网络移除华为的部件后,爱立信CEO鲍毅康(Börje Ekholm)发表了上述感言。也许一组坚实的数据能证明鲍毅康的判断并非是一种矫揉造作的官方辞令:

爱立信在全球5G无线接入网络(RAN)设备中的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25.7%下降到2023年的24.3%,诺基亚上涨了1.7个百分点,为19.5%,而领头羊则是华为——31.3%。若单独计算云服务商在5G商用RAN的市场份额,华为中兴占据前三中的两席。如下图:

与此同时,在一个看似不为人知的角落,轰轰烈烈存活了四年的Open RAN计划(开放式无线接入网)默默地宣告了自身的寿终正寝。

它的死亡可以从“生理性”、“社会性”两个角度来看。

生理性,即Open RAN从整个RAN价值链中不断萎缩,六年来不升反降。

社会性,即Open RAN体系所标榜的自由开放生态始终未能达到所谓的目标。

数据显示,全球排名的前五的无线设备供应商的份额集中度越来越高,昭示着Open RAN其实走向了它的反面,正在变得越来越封闭,再加上全球几家头部运营商在Open RAN资本支出的连年下降,如果连最喜欢推行Open RAN的运营商们都对Open RAN变得意兴阑珊,那么今天对Open RAN下死亡证明其实并不为过。

何为Open RAN?曾经的美好畅想

谈及Open RAN这个若隐若现组织的存在初衷,必须要追溯到古老的2G/3G时代。

在前4G时代,无线接入网包含了基站和管理基站的控制器两个网元。到了4G、5G时代,控制器消失,基站可以直接连接核心网。

基站作为单独的网元,“暗藏”了运营商和网络设备商几乎所有的利益勾兑。

2G/3G时代的基站完全就是一个黑盒子,它包含了电源,基带,收发机,射频等硬件,以及运行这些硬件的配套软件。至于这些软硬件是如何融合的,以及硬件有哪些模块组成,大型运营商采购时其实完全不用操心,也无需知道黑盒子里到底有一只兔子还是一只狐狸,打包购买就行。如果出了问题,有华为、中兴的销售和工程师负责。大家各取所需,彼此安好。

但是进入到4G/5G时代,随着对数据传输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需求,一个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这个基站的黑盒子被分成了BBU(基带处理单元)和RRU(射频拉远单元),中间由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连接。由此可见,这个黑盒基站至少被分成了三块,BBU、RRU和相关的接口——它的设备集成度相比3G时代降低了。

通信设备商的世界和半导体设备、EDA厂商等生态有些类似,就是随着技术路线演进的逐渐透明化,资本支出的高涨和下游客户对碎片化供应的排斥,这个圈子变得原来越小,直至集中至四五家头部公司,形成了联手通吃的准垄断局面,这在客观上降低了运营商们的议价权。他们苦“3个3理论”久矣!(5G RAN的高成本——3倍于4G的基站数量,3倍于4G的基站能耗,3倍于4G的基站价格)。

传统RAN方案和Open RAN的区别

毕竟,设备商们虽然内部也很卷,但面对运营商,他们非常乐于提供一体化的打包解决方案。

通信技术从3G迁移到4G、5G的过程中,众多运营商们感受到命运的齿轮好像在朝着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转动。他们在思考,能否分开采购BBU、RRU和相关软件?

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电信设备软硬件一体化、接口高度集成化的“黑盒子”式架构,从而使运营商能够采用来自不同供应商的软件、通用硬件以实现模块化混合组网,不仅可以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还能提升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于是,2018年,美国AT&T等运营商牵头成立了O-RAN联盟,当时,中兴通讯,中国移动,联想等都是O-RAN联盟的积极参与者。

客观地讲,O-RAN联盟的成立,符合“软件定义X”的ICT行业大趋势。在5G时代,传统的BBU又进一步拆分成了无线电单元(RU)、分布单元(DU)和集中单元(CU),运营商的选择更多,网络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加。

中兴通讯、诺基亚等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当初也加入了这个联盟,原因也是看到了拿下一些中小运营商大单的机会,而且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带来的开放接口便利,互通有无,优化自身的软硬件协同方案。

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愿景突然遭遇到风高浪急的地缘政治冲击。随着华为、中兴在全球无线接入网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刺激了美国监管部门的焦虑感。2019年之后,中兴、华为接连受到美国相关“科技-政治”审查部门的严酷打击,后者甚至在2020年遭遇全球商业史上罕见的“一国VS一公司”的全面供应链的切断。

2020年5月5日,在美国五角大楼的扶持之下,由31家全球技术公司组成的Open RAN政策联盟正式宣告成立。五角大楼在官方公告中彻底撕去了伪装,以所谓“开放性5G”的理念要把华为和中兴排除在“软件定义RAN”技术共同体之外,Open RAN被涂抹上了浓重的地缘政治色彩。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驱动力,希望打造一条可控供应链和生态链。我们不妨对比一下O-RAN和Open RAN联盟的加入者名单,后者这个圈子,已经找不到任何中国运营商和设备商的身影。

两个联盟的名单对比,后者已无中企

如果说,仅凭第一批签署者名单没有中国厂商就断定Open RAN是美国“小院高墙”的具象化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下面这个事实则实锤Open RAN就是美国国防部和商务部排斥华为和中兴的工具。

2021年8月,诺基亚突然宣布暂停在Open RAN联盟内的活动,给出的理由是公司法律团队判断,来自美国的处罚风险太高,无法继续在行业联盟内部开展工作。诺基亚已经意识到,公司上下游合作伙伴中有不少中国企业,比如上海金卓科技、超算企业Phytium(数字飞腾)等,已经陆续进入到美国划定的“实体清单”内,虽然这些中企未必是Open RAN联盟成员,但和其他联盟内成员都有商业上的合作关系,“实体清单”的大棒随时可能挥舞下来。诺基亚宣布暂时退出Open RAN联盟,一则明哲保身,一则给其他竞争对手如爱立信等“上眼药”。

如果说O-RAN尚有八分在商言商的味道,那么Open RAN则一分都不到,以党同伐异取向为上。

Open RAN的成立就意味着死亡

Open RAN联盟四年来长期萎靡不振,今天如行尸走肉一般,其实也超出了行业内大多数人的预料。

那么,Open RAN为何没有达到当初O-RAN所冀求的无线电单元(RU)、分布单元(DU)和集中单元(CU)及其软件开放解耦,基站白盒化,降低准入者门槛,形成运营商和设备商互惠互利的理想目的?

早在2020下半年,半推半就加入Open RAN联盟的爱立信就发表多篇技术文章和白皮书,阐述Open RAN技术的不成熟和潜在风险。比如,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传统RAN部署方式下,DU和RU来自同一厂家,DU和RU之间的前传接口由单厂家实现。而O-RAN采用7-2x开放前传接口,O-DU和O-RU可以来自不同的厂家,这就意味着O-DU不能完全控制O-RU,软硬件解耦增加了对信任链的威胁,以及开源代码增加了漏洞的暴露等其他安全隐患。

不妨把爱立信的担忧说得更清楚一些:Open RAN就技术层面本身来讲也并不成熟,运营商和设备商都无法驾驭,双方都长期处在“无能”状态下,以至于无法用市场催熟的手段加速运行,最后只能在无能且无力的状态下给自己钉上了棺材盖。

首先,参与Open-RAN的运营商的无能。

在Open RAN技术架构下,运营商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既是Open RAN的产品经理,同时还扮演集成者的角色,来集成不同供应商不同的方案和IP。

换言之,他们不但是负责烹饪的大厨,还要负责亲自去菜市场采购。Open RAN理论上把商铺上所有摊位都打开,可以让选购者任意自由挑选性价比最高的食材。问题是,如果做出来的饭菜有问题,谁来负责?能否追溯到某一家摊位的原材质量?抑或是食材没问题,是厨师的厨艺不过关?这就不好找背锅人了。如前所述,在传统的RAN架构下,由某一家设备商负责打包所有的软硬件集成方案,方案提供方和背锅方是同一个,反而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有限封闭,权责明确;自由开放,互相甩锅。这么多年来,ICT行业的各个赛道经常会出现这种局面,个中原因发人深省。

其次,参与Open RAN的设备商的无能。

Open RAN架构明确指定,RU、DU和CU单元之间的接口允许运营商组合匹配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单元。接口是开放的,而且美其名曰通用接口。但从一开始,但每个单元上运行的硬件和软件仍然属设备供应商特有。ASIC即专用定制芯片能提供最佳的性价比,迄今为止一直是大型设备供应商的首选,但ASIC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和专业知识。

在RU、DU和CU网元模组的架构过程中,诺基亚再次充当了吃螃蟹的小丑。为了提前抢占市场,诺基亚采用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解决方案搞DU和RU。相比ASIC,FPGA由于现场可编程性,所以灵活度和通用度高,特别适合算法迭代快的应用场景。但FPGA的总资金投入其实远高于ASIC,诺基亚虽然通过后期再编程可以提前上市,抢占赛道一时爽,但后期的迭代维护让他们苦不堪言,2021年之后不得不放弃FPGA再次改换ASIC方案。

在基站设备领域,往往会出现一步踩空步步落后的局面,诺基亚的失误让华为、中兴在美国制裁之下,市场份额和客户数量依然不断攀升。诺基亚退出Open RAN的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看到联盟成员各个心怀鬼胎,前景黯淡。

结语 Open RAN依然离不开华为

华为和中兴冷眼旁观,拂袖而坐,Open RAN便轰然倒下。

外媒还纷纷指出,另一大赢家是三星电子。主要原因是三星电子虽然加入了联盟,但从一开始便密谋独吞某一家运营商的硬软件集成方案,当时还是“太子”的李在镕出狱后第一件事便是直飞美国,拿下了Verizon 5G RAN基站大单。三星反其道而行之成为联盟内的最大赢家,恰恰说明了Open RAN的底层逻辑是走不通的。

即便是硬往下走,Open RAN依然无法剥离华为。

网元及其管理软件是一个整体,通过专有接口这样一个“脐带”与母体连接。让另一个参与者可以更新和控制华为的RAN并非不可能,但华为必须向该方开放其接口互联技术。虽然管理Open RAN软件的费用只占5G网络总资本支出的1%,几乎占不到任何运营成本,但由于华为掌握着接口互联IP,只要华为不授权其IP协议,那么替代者将会继续被挡在门外,不得不重新设计一套RU、DU和CU互联方案。

Open RAN背后的主要推手——五角大楼,也许到现在不太明白在5G无线接入网领域必须要秉承“利己者生,利他者久”的原则。以开放之名,行封闭之实而速朽,Open RAN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武守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人开眼了,多年反华宣传破功”

“东盟有谁?”“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民主党人忍不了了

尹锡悦,终于抓到了

“中俄关系是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

“形势十分严峻”,洛杉矶奥运会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