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周毅恩:必须向“第四大排放国”下重手
来源:观察者网
2024-12-22 09:35
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路径有哪些?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可再生能源。但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代码同样和减排大业强相关。日前,Greenie Web低碳环保公司创始人周毅恩走进心智观察所,阐述了这一新兴市场的底层商业逻辑和未来发展规划。
心智观察所:毅恩你好,请介绍一下你们公司的主要项目和计划?
周毅恩:我们的主营业务是通过软件设计,把普通代码变成低碳代码。每一行代码都是流量,所以你可以想象你的手机、电脑里的流量都会传到哪里?它们最终会传到数据中心里的一个服务器。而这个服务器是特别耗电的,我们可以预先去算一下这一行代码用了多少电。
心智观察所:我们想要减少我们所消耗的电量,就需要减少数据的流量,对吗?
周毅恩:不只是流量,还要考虑代码的逻辑性。它的框架有时候也有低碳的,也有高碳的。所以我们的核心就是我们研究是不是有多余代码,还有这类代码的逻辑性是否可以改一改,在CPU和GPU上保持同样的效率能否用少一点电。
心智观察所:这是一个很新的东西。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讲,当你提到某一个代码,或者说当你提到数据的话,这个东西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没有厚度,也没有重量。但是我做了一下研究,2020年全球互联网数据一共有64个zeta byte,就是60万亿个Gigabyte。这个东西讲起来还是很抽象,能换算成为多少的碳排放,你有没有一个可以换算的公式?
周毅恩:2019年,一个在巴黎的非盈利组织他们做了这一块的研究,代码的碳排放跟整个航空行业是一样的,是3.7%。3.7%听起来特别少,但整个航空行业也就是3.7%。而那是2019年,但我们要理解2020年当时是疫情,没有很多飞机在空中飞行。但我们在家里用电脑,所以网络碳排放就增加了,同时也就超越了航空行业。
电子邮件的碳排放量往往会被低估(@8milliontrees.com)
心智观察所:现在是后疫情时代,国际航班得到恢复了。是不是它的碳排放占比又少了一些?
周毅恩:很多人在疫情时候是第一次使用网络,比如一些年迈者。因为他们必须用他们的手机来订一些食物等东西。他们的习惯在疫情后还是会保留,这仍然会增加在网络这一块的碳排放,其实没有下降的特别多。
心智观察所:我之前读过一个报道,关于ChatGPT,开发这个模型所需要的电,相当于一个小市镇的整个耗电量。
周毅恩:是的,一个叫Mozilla的机构对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做过一次研究,比如网络、微信等等,如果它是一个国家,它的碳排放是世界第四。第一是美国,然后是中国和印度,它会是第四个大的“碳排放国”。
这能让我们了解网络对环境的伤害。很多人觉得代码摸不到、看不到,而且想卖电子产品的人会跟您说你发邮件会比较省纸,节约能源,但他没有跟您说另一方面数据其实也是有碳排放的。在二三十年前的非电子时代,它们的碳排放是被预算所控制的。
比如预算有100块,我只能有100张纸,但现在如果我发一个邮件,其实是免费的,我或我的公司可能一天内发100万个电邮。
我们普通的公司在一年内发的电子邮件,是可能会超过1000万的,而现在这个成本几乎为零——之前有一个研究,说每个邮箱发出的邮件是五克的二氧化碳。没有图片,没有视频,什么都没有只有纯文字的邮件就是5克,当你加一个图片,就涨了10倍是50克。
所以每一年我们电子邮件的数量可能会有一万亿。虽然没有人真正调查其中有多少是垃圾广告。但就光看自己的经历,会发现之前收到的广告比真正要读的邮件是要多的。
心智观察所:现在貌似还有专门的公司替你做这个事情。你要雇一个公司,他去帮你去退订垃圾邮件,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周毅恩:这其实涉及到几个部分,一部分是算法,一部分是用多长时间。算法的话,最用电的、最高碳排放的其实是比特币,其中需要很大的库房,装了很多服务器在里面,24个小时一直在挖比特币,耗电特别多,碳排放特别高。
第二部分又包含几个点。一个是短视频,之前的视频其实是比较长的,可能是我们看的B站或者其他的,是半个小时时长。现在一些短视频,几秒钟的反复播放一直刷,其实每一次刷新都是在新启动,所以会比同样时间的一个长视频耗电更多;另一个部分是AI。特别是像ChatGPT之类的耗电特别多。目前他们的数据量是特别大,耗电特别多,因为需要特别明确的算法。
心智观察所:两大趋势,一个社交媒体,一个AI,他们都是用电大户。这个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成为了碳排放的罪魁祸首。所以像您的解决方案平台叫做Greenie web。那么Greenie web所能解决的这些东西,大概能解决多少用电比例的减碳?
周毅恩:我们实验之后,一些可以公开的结果显示能减到97.25%,电能减到差不多45%。
其实现在很多公司的系统和网站是30年前开始做的,他们没有怎么考虑过以后的问题。每次有新的人或者新的外包公司,就直接建在之前的上面架构,不考虑以前的东西,所以我们发现其实有一些公司的系统大部分是没怎么整理过的。
心智观察所:就是所谓的遗留代码(legacy code)。
周毅恩:是的,我们能减的数据比我们减的电的比例是有差别的。有的时候这些代码本来在他的公司内是无法使用的,所以也没有传什么流量。我们从小处开始,从一个非常大的系统的比较大的模块开始,即从某一个最低风险、最不重要的那一块开始,一点一点的修改。所以这个过程其实是比较长的。
如果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系统,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比如说有一部分代码输入我们的软件,然后再把它输出成低碳代码,不是整个系统的一次性翻新,如果那个部分是比较低风险部分,大部分东西一看就是可以换的,当然也会考虑到信息安全,公司的核心技术有时候就不会给到我们。但我们这个软件是个线下软件,也可以理解为像微软的Word或者Photoshop 。
心智观察所:所以说你这个就好像是个减肥药一样,或者瘦身针,有的地方可以打,有的地方不能打,需要遵医嘱使用。
周毅恩:其实很多领域都可以使用的,我们在这一块其实也有做服务。教很多公司怎么弄低碳代码,虽然碰不了他们的核心代码,但是我们能教他们程序员怎么自己去弄一下核心代码。
心智观察所:是有一个案例减少了97.5%?这个企业是如何做到的?
周毅恩:这是一个海洋企业,他们主要做的是海洋的超波音检测。他们公司网站是提供信息的,内网也是比较旧,可能是在1990年代就做的,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公司,到现在还在使用,没有更新过。
所以我们发现很多东西不但落后,也是会造成数据碳排放很高。所以我们改的时候,就发现很多数据其实能弄掉或者逻辑性换掉。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第一家公司是个海洋公司,而不是一个网络公司?答案其实特别简单。我们在非网络的行业里会有很多顾客。因为从企业的角度上看,做这种电子上的减碳不会影响他们的主业,对他们的生意影响比较小。
心智观察所:就是纯成本缩减,不涉及到他们赚钱的这一部分。
周毅恩:有一些很多是来自非常难减碳的行业,比如航空行业。要么买新的一个飞机,要么在飞机上减餐,减少托运,不开空调,他们能做的可能是额外的事情,这跟海洋公司是一样的。
心智观察所:所以要做点什么,就只能在数字方面考虑。我在看你们的网站介绍的时候,如果是一个4K超高清的图片,保留这张图片在网上就会产生很多碳排放,每次调用都会产生。通过你们这个软件瘦身之后,它所产生的碳排放会减少很多。
周毅恩:一个8K和4K的图片跟一个普通HD的图片,他们下载所需要的流量不同。4K跟HD中间有一个我们所说的“甜蜜点”,流量比4K少,但我们的眼睛来看分不出是不是4K或者少于4K。其实有很多4K的图片需要非常大的屏幕才能真正的享受它。如果我们用手机,而大部分的手机其实是看不了4K的。
我觉得我们要治本,不要去治标。如果服务器10岁或者15岁了,那换一个新的,这其实是能省的,但我觉得这个是治标。因为他们的流量还是特别大。如果流量特别多,那服务器你换了几次,还是会有那么多电需要使用的。如果我们在最开始的那一部分做减碳,把流量减少,把这个代码改掉,那我觉得整个过程都有好处。我们做低碳代码的时候,不但能省流量,也省电,也省碳排,三个都省。
数据中心恐怖的用电量(@IEA)
心智观察所:现在整个互联网产业都在转型,现在很多新的内容生产出来是以视频的形式,不是以文本的形式,总体来讲产生碳排放的趋势,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曲线?
周毅恩:我觉得从文字到视频是一个不太好的趋势,因为它的流量会增加,而且使用的时间会更长。因为如果我们读几篇文章可能就有点闷了,就会去做别的。而现在我们坐在咖啡店能一直刷视频。可能五年前,短视频还没那么火的时候,想看一个文章就看一下,之后就去做别的了。一篇文章跟一个视频,流量的差别就特别大。
心智观察所:这是数字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方面。像以前可能某一个小公司自己有一个机房,放着自己的服务器,疯狂的耗电。那现在把我们的内通上了某个云端服务器,对耗电量有什么改变吗?
周毅恩:这是一个特别危险的趋势。因为之前他们需要付电费,会有动力想办法省一点。现在他的想法就是随他去,电费反正不是我给。这些云端服务是有几种所谓的套餐,他们的服务会有几个模式,其中一块是你用多少,你支付多少。从这个方面来看,虽然那个公司可能不会太关心省电,但他们为了省流量,省钱,他们会想办法就让它好一些,但也有很多公司是包月包年,无限流量,他可能不太在乎电费。所以我觉得这是比较危险的。
心智观察所:所以有这两种付费模式,一个是根据时间,自然月或者自然年的套餐,还有一种是使用多少就付多少,那会不会提供这种云服务的公司希望你用多一点?
周毅恩:如果使用更多一点,支付就会更多。服务商们肯定会想让你使用多一点、但企业那块爆流量特别大。那种无限流量服务,固定价格然后用多少流量,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您不怎么看流量的时候,尤其是之后你和他们续约不再提供这种模式的时候,会对公司的风险特别高。也就是说,他们一旦不给您无限流量,要改到另一个模式,但您当时因为已经产生了这样的使用习惯了。就像我们之前不怎么点外卖的,但我点习惯了,没有优惠也还是会点的。
我们觉得如果现在还有这种模式的合同,他们续约的时候,在近五年内很多会变成第一种按实际用量付费。
我们还没看到这个趋势,但我们预测会有这个变化。因为对这些云公司来说,他们有时候所使用的流量会特别多,所以如果他们继续这样,可能他们的成本不会高于收入,因为这些流量所耗的电真的特别多。如果我们看比特币,也就能很明确的看到,一个算法能用的那些电是多少。
心智观察所:你们现在有什么主要的的客户吗?
周毅恩:我们的盈利模式其实是你省多少,我们就拿一部分。所以如果您没有省,那我们一分钱都不拿。这个模式会保证几方面内容。第一,我们的产品会高质量,我们会保证它是对您有好处的,如果您不省,我们就不拿什么。
从一个回本角度来看,是百分之百的。因为成本是没有的,也不需要花一毛钱来购买这个软件。我们也有另一个方向,就是服务。服务那一块是有成本的,比如说教程序员怎么做低碳代码,那就是一个收培训费的模式,或者如果他们想让我们做一个战略——针对目前的整个网站或者整个系统哪块地方产生多少二氧化碳,那么他们内部能做什么。这部分算是以一个咨询公司模式来提供服务。
心智观察所:什么样的公司最愿意采购这样的服务?
周毅恩:其实没有一个特别的类型或者特别的行业。每个行业可能有两三家比较大型的公司。
他们会有这部分的预算,有这个必要,因为他们的流量可能会挺大的,要么是网站、APP流量或者内网。
还有,他们公司想在这一块做更新,比如说想把现有的系统改一改,或者要造新的系统。
因为我们的服务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就是把已经拥有的代码进行修改,另一个是从零开始,比如他们要做一个新的系统,无论是小系统,还是大系统,可以以低碳代码为主。其实步骤特别简单,他们用以前的方式来做他们的系统,但他们的系统还没上线之前,就放在我们的软件里。
心智观察所:类似于你纠正它的语法错误?就像是word会显示拼写错误。
周毅恩:对,是这个意思。如果从一个大角度来说,有一些东西他们可以比较注意的。但最终软件也会参与到整个过程。
心智观察所:你们这个公司开展了多久的业务了?
周毅恩:我们是2021年注册的。但我是从09年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算是个业余爱好。
心智观察所:当时还是个中学生?
周毅恩:是,当时是刚开始学代码的时候,原本是我的一个小秘密,但现在成了公开的秘密。我本来是想做跟环保有关的一些工作,但新加坡市场本来是比较小的。
2009年很多人还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那种的工作更少。当时又恰好学了代码,我想使用代码做一些关于环保的事情;第二,也是因为当时很多人说数字化会把全部东西都变得更环保。我就觉得非常美好,但又感觉是不是太理想了,是不是还有公众忽略的部分。我自己研究的时候,就重点关注数字碳排放这类事情。
当时很多人对数字化的这个概念想的很美好,但是我的想法是,虽然我们赞成大部分数字化的理论。但是他们其实也有一块没有关注到。数字碳排放关系到耗电问题。当时我是断断续续的做这个部分,算是业余爱好。
2021年成立公司是因为我发现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很多人在那个时候开始说ESG,要减碳;当时就差不多也是2021年国内提出了“双碳”的概念,设立了2030年和2060年的总目标;第二个趋势,是从我的角度上觉得人工智能可能会有一个突破。那其实就恰好猜对对了,因为2022年12月Chat GPT就上线了。
心智观察所:使用你们这个服务的或者买你们这个软件的,一般都是大的公司吗?
周毅恩:是的。其实中小企业里面,他们的创始人或者CEO也有对环保比较感兴趣的。但可能对他们来说,预算的费用可能会不太一样。
我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都有顾客,在国内也有顾客。你可能会很惊讶,我们在国内的第一个顾客来自教育行业。对他们来说,我们这个业务的实用性是比较大的。
心智观察所:这个我有感受。因为我的孩子要上那种远程的视频课,我家的流量宽带其实还行,但却很卡。然后我就觉得是不是跟服务器有关系。
周毅恩:是的,电商或者远程教育如果他们的产品是以低碳代码为主,流量会更少。电商领域,很多卖家或是买家,他们在的地方不是在城市中心。如果我们用低碳代码的话,能让他们的网速也跑起来,也能跟在市中心的人一样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机会。如果我们去问卖家一件事情,要是他的所在地的网络不太好,比较基础性的,那他就及时回复不了,我就可能会去找另一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其实是让更多享受到了网络的好处。
心智观察所:所以节省成本可能是一个方面。大的企业才能够意识到会有比较大的成本缩减。需要让人家知道,如果没有代码优化,你就会损失很多潜在的商业机会。
周毅恩:我觉得当我们保护环境和减碳的时候,一开始能省电和省流量,但最终是能省钱,很多人把ESG看作一个要花钱的项目,但其实如果我们以一个比较大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省的钱会高于所花的钱,不是一个纯粹是花钱种树的项目。
今年7月,上海数据交易所碳板块正式发布上线
心智观察所:因为很多人提到ESG,就说我们拨了这笔预算,觉得相当于买一个美名。
周毅恩:把ESG看作PR的一件事情其实是不对的,低碳代码符合它的商业逻辑。跟可能是现在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种树是有点不一样,因为你种了那棵树之后可能不属于您,他的果子可能也是别人摘的。但如果您做低碳代码,省下的电和钱都是你的。
我们现在夏天能感受到天气会变得特别热,如果我们去南方可能下雨更多。对一个企业来说,这些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是制造行业,有很多下暴雨或者类似的极端天气,生产场地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是个全数字的互联网公司,其实也是会被洪水影响的。
我们现在有一个“卡点”,是我们整个世界所能生产出的电,会看到一些地方,因为可能是水不足,那能生产的电就少了,有些地方他们就会停电。
不止停我们现在的居民用电,也可能停工业用电,包括数据中心的电。我们预测在十年内,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的话,电的需求会大大的高于所能提供的电。
那个时候停电,就可能是停数据中心的,可能是做娱乐的数据中心,可能就是我们最基础的网络,比如搜索引擎。政府部门这些可能会保留的,但社交平台等可能会停,所以对这些网络公司是会有影响的,但只是现在还是将来的问题。对企业来说,世界气候变化最终也会影响到利润。不是像一些农场企业,直接淹水或者是像数据中心被停电,不是这么直接,但还会有影响。
心智观察所:就有句话叫做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就是说,你可能现在还没有感觉到,但总会感觉到的。
周毅恩:而且我们内部预测这个过程会挺快的。可能五年内,如果电力真的不足的话,一些数据中心就是可能会被分配,可能只是做娱乐的数据中心就会暂时停电。
我们未来的业务增长没有想针对某一个行业。我会考虑国家政府和公益性的,就不是全利润导向。说到底是政府有社会责任,而且我们就跟很多政府谈这件事,他们也都非常关注这件事情。政府关注的信息安全是比较大的事情,而且政府也是想要做点什么的,而且预算那部分也是有的。
我们可能和政府合作来说,比较多的是以服务性为第一个落地步骤——即培训和战略那一块,产品那一块,我觉得可能性也有的,但是可能要在不太敏感的部分,比如宣传和体育。
心智观察所:不涉及居民的个人信息的部分。那和政府合作已经开始了吗?
周毅恩:我们下半年会有一个公开的消息,但公开的不是在国内,虽然国内也是比较重视这一块。但我觉得国内的政府非常看重数据安全。而且我们是一家外企,所以说我们还得多沟通一下。
以半导体为例,如果一个芯片是24个小时都用来做一些实验,那可能在两三年内就会不太好。芯片会发热,热的时候芯片其中的结构会难以承受,导致两三年后就要换。但等两三年之后要换的时候可能买不到了。
那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如果用低碳代码,第一,还是可以计算很多内容,但用的电少,所以不会那么热,使用寿命会长一点。或者如果按正常来说,能增加现在所使用的量,可能现在能做10个内容的以后能做12个。
第二,未来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国家会建自己的数据中心。考虑到信息安全,不想让自己的核心信息或者自己国家的公司的信息在另一个国家的数据中心,很多公司可能为了这个情况需要在很多地方设置自己的数据中心,或者在很多地方去租用云端服务或者服务器。把同样的信息可能放在几个地方,为了符合当地政策要求可以继续经营。因此这会造成越来越多的用电需求,而且我们要考虑到的就是,要把人类最基础使用的设备变多,而且所使用的时间更长。
心智观察所: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的绿色环保能源向更多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等?
周毅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我觉得现在所使用的流量的增加会大于我们所能节约的。好像是今年刚出了一个报告,国内人均所使用的电,已经超越了欧洲人均所使用的电。因为不少中国人有两台电脑,两个手机,可能有两个智能手表,所以已经超越了。那如果我们以这个趋势来看,就算使用清洁能源,但还是会不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太阳能板、风能等等不是特别靠谱。
因为全球暖化的原因,我们发现有的地方,之前可能下雨比较少,现在下雨比较多了或者云也多了,这些会使发电效率产生变化。但烧煤所拥有的电是不变的。
无论在热的地方烧或者冷的地方,能用的电还是一样的。因为全球变暖,气候发生改变,对太阳能源、风能或者别的清洁能源可能都会有挺大的影响。
心智观察所:整体来看,我们的人类的能源前景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耗电量会往上走,所以各界对你们的业务也会有更多需要。
周毅恩:今年来看,还是很多国家在造新的烧炭或者烧油的发电厂。因为成本可能比较低也比较靠谱。
很多人不太知道低碳代码所带来的好处,很多人就觉得全是减碳。其实低碳代码能让您的网站加速变得更快。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减碳其实跟医学是有相关的。因为人类的眼睛看些动漫特别快,但特别耗电。同样的清晰度但能省下碳是挺多的。也就是说,不是速度越快越好,往往哪怕帧率高一倍,我们肉眼也分不出。
恰好我也有医学背景,那我做的就是数字方面和减碳方面的交叉应用。比如说一个网站是针对70岁或者80岁的老人,他们的眼睛和我们是有区别的,他们眼睛看的速度相对更慢一些,所以我们可以把速度调得更慢一些,
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他们能省电和碳消耗也会很多,甚至他们做一点点的改变都会很多。因为有很多人在使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