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玠:中国模式其他国家学不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5-10-01 08:23

熊玠

熊玠作者

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

【尽管已经年近八旬,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熊玠仍旧活跃在知识界。熊教授一直致力于对中国发展、中美关系以及台海局势的研究,基于海外学者的身份,熊教授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1987年,熊教授曾和邓小平有过一次长谈,并约定十年之后的1997年在香港见面,但终因邓小平去世而抱憾终生。在习近平访美之前,由 熊教授主编的新书《习近平时代》曾登上了《纽约时报》,中文广告词即为“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让美国精英了解中国,增进中美 之间的交流。

熊教授1958年移居美国,1977年加入美国籍。先后担任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兼该校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国当代美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政治学会、国际问题研究协会、亚洲问题研究协会、国际法协会、中国问题研究协会会员。熊教授曾担任马英九在纽约大学的硕士导师,和美台上层关系颇深,与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有一定交往。

时值国庆,习主席又刚刚结束访美行程,观察者网对熊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谈谈中国崛起及中美关系。国庆期间,观察者网还将陆续推出几位专家学者的文章,以期从不同角度展现今日中国,敬请期待。】

熊玠教授的新书,讲述中国是第二次再起的国家,将被翻译成中文销售

观察者网:9月初,您主编的《习近平时代》曾经登上过《纽约时报》,引发了很大反响。能不能谈谈您编纂这本书的初衷,希望通过这本书传递出什么信息?

熊玠:本书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近来叫嚣高涨之声浪,加以回击与驳斥。并且有鉴于一派人散布对习主席的惑众中伤妖言,说他是另外一个毛泽东,甚至比毛泽东更可怕——原因是现今的中国比毛时代的中国更强盛,所以会比较更猖狂可怕。《习近平时代》一书的用意,是要将习近平与他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对中国未来发展之动向,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介绍,从而使世人能正确认识习近平的为人与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实意图与构想,其本质是和平而非是要侵略他人。

观察者网:长期以来您一直致力于中国发展研究,有学者将中国这种发展道路总结为“中国模式”。您认为“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熊玠:所谓“中国模式”说穿了就是两大点:第一就是中国人有将相反的事物(或原则/主义)拿来“和谐化”。孔子所说“和为贵”,西洋社会科学的祖师爷韦伯(Max Weber)认为是中国人的致命伤,因为他认为一个社会如果要有经济发展,必须能善于竞争,而“和”正好与竞争背道而驰。他因不懂中文,所以不知道中文的“和”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和化”(相当于矛盾的统一)。正是中国人有将相反的东西“和化”,所以邓小平的改革能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统一而发生彼此协作的作用,遂而产生1+1等于比2更大的成果。

第二,如用社会科学的用词,中国可以比作一个系统(system),   那么中国模式就是有一个“次系统”(subsystem),强大到它能推动全系统以一心一德的方式奔向一个预定的目标。而这个“次系统”就是中国共产党。所以中国模式,不是任何他国可以学去的。

观察者网:80年代末您和邓小平有一次长谈,那一次你们都谈了什么?能不能介绍下当时的情况?

熊玠:和邓公的交谈非常有趣,我们谈了大概有六个小时之久,还包括共进晚餐。邓小平接见我时,我跟他用四川话交谈。他说:“你的四川话,比我的还土!”在坐下时,他很客气地问我“可不可以请你坐我的左边?”我对他说:“可以,只要你不把我打成左派”,引他的哈哈大笑。

我们主要谈了两个方面:第一,天下大事。从世界谈起,到美苏关系、中苏关系、到美中关系。第二,国家大事,包括了两岸关系、以及如何使得被外界认为相对立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和化”(正如上述),而定名曰:发展“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中国的市场经济”。

观察者网:也是在您和邓小平长谈的同时期,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这对于以后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您怎么评价中国这些年来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和成就?

熊玠:这三十年的政经发展,完全没有超出或违背邓小平的预估:在他一代(即邓公这一代)的时间内要把“经济搞上去”;在下一代领导人(即江泽民)时期要开始把“文化搞上去”,所以199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庆祝孔子诞辰,从此孔子从大门回来了;再下一代领导人(即胡锦涛)时期,要把“政治搞上去”,所以胡锦涛开始提“政治民主”与“和谐社会”。在到习近平时代,所以就可以谈“全面发展”了,更要谈复兴中华,振兴传统文化与它的与时俱进。

在习近平访美之前,由熊教授主编的新书《习近平时代》曾登上了《纽约时报》

观察者网:关于习主次此次访美,您认为这项准备了半年多的访问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熊玠:最简单地说,习近平访美可能的效果是:增进美国人对中国与华人的信任;建立中美之间在地缘经济时代的“大国”关系。换句话说,不是以往地缘经济的零和游戏,而是如何彼此互补长短地照顾到双方与全世界的福祉,包括环保文明与经济安全之确保等等。

观察者网:近期在中美学术界都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感到不安,担心会失去对世界的领导权。您觉得美国之所以有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发展会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哪些挑战?

熊玠:美国是一个“福不知足、强不能安”的国家,所以对中国之兴起,特别感到不安。何况,自17世纪有国际社会以来,凡第一次崛起的国家一定是富有侵略或扩张习性。美国人不知中国不是第一次崛起,而是第二次复兴。中国第一次兴起是在一千多年的713-1820。它的GDP一直是世界第一,比全部欧洲加起来都多。稀奇的是,与别的第一次崛起的暴发户不一样,纵使在中国第一次起来也没有侵略他国,更不要提现在了。

观察者网:90年代以来,美国对中国一直执行“接触+遏制”(Engagement & Containment)的政策,基辛格在他最近出版的《世界新秩序》中则建议对中国采取“合作+平衡”(Cooperate & Balance)的政策。您认为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以应对中国崛起?

熊玠:美国应该向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教到要以大事小。而历史上的确如此,文王与葛均做到此点(请参考孟子书)。所以,中国崛起绝对不会与美国争霸。所以美国应该放心,可以与中国携手合作。

观察者网:您接触过不少美国政界和学界的重要人物,您觉得美国政界和学界对中国崛起以及中美关系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能不能举一两个人物?

熊玠:美国笃信“中国威胁论”以及对中国兴起不服气的人很多。在政界,譬如今日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的川普(Donald Trump)即其代表之一。学术界,有芝加哥大学的John Mearsheimer 教授,曾经主张要联盟日本把中国打下去。另外,有外交协会中国研究部主任的易名(Elizabeth Economy),还有出版过《中国威胁》(The China Threat)一书的Bill Gertz。

目前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关系。中美正处于地缘经济时代,不同于地缘政治时期的零和竞争关系,而是以经济密切合作、互补长短的方式,维护彼此的战略利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楚悦
美国 中国 中国威胁论 中国特色 中国崛起 中国模式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抵达塔布,马克龙总统夫妇机场迎接

习近平将抵达塔布,继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