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陈品:民进党要埋葬“蒋家王朝”,国民党:用不用帮忙?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15 07:07

许陈品

许陈品作者

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许陈品】

民进党执政一年半多,政绩不见起色,政策花样倒是不少。就在劳工团体和在野党坚决反对放宽“一例一休”与“工时账户”的抗争无效,绿营挟席次优势、强渡关山通过《劳动基准法(修正案)》。也许是借追杀某历史人物与特定党派以转移焦点,本月初,台湾立法机构又在绿营的主导下三读通过了《促进转型正义条例》(简称《促转条例))。未来将由台湾当局行政机构下设“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推动所谓的“转型正义”,该委员会设委员9人,由台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提名,“立法机构”行使同意权后任命。

选择性的“期间限定”

《促转条例》有所谓的四大任务:“开放政治档案”、“清除威权象征及保存不义遗址”、“平复司法不法、还原历史真相并促进社会和解”及“处理不当党产”,并且第一条第一项明文定义:“威权统治时期违反自由民主宪政秩序之不法行为与结果,其转型正义相关处理事宜,依本条例规划、推动之”。而这个“威权统治时期”,是指台湾光复后至1992年(从1945年8月15日起,至1992年11月6日止)来完成所谓的“转型正义”。

首先,仔细推敲时间断限后笔者发现,台湾从荷兰人、西班牙人殖民统治开始,抗暴起义不断,包括在《马关条约》生效后取得台湾统治权的日本帝国,其殖民期间台湾人民武装抗日的史迹可歌可泣,该条例却选择性的无视荷、西、日殖民统治带给台湾人民的伤痛(例如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的“慰安妇”),不想从昔日帝国主义剥削身上讨回正义,反而只针对国民党统治时期,立法的初衷就值得怀疑。甚至还以对日本等殖民者“求偿不易”为理由,拒绝向其请求赔偿,只能说是柿子捡软的捏,这种“转型正义”称得上是正义吗?

再看《促转条例》的其他任务。随着时间推移、历史人物逐渐故去,许多档案到了年限就该开放给社会大众查阅,所以“开放政治档案”也不会成为问题。“处理不当党产”,是要清退国民党过去借行政优势取得各种经济上的资源与特权,诸如土地、建物所有权。

然而,反对阵营不分青红皂白,以“矫枉必须过正”的激进态度,把某些国民党在“威权统治时期”、合法合理取得的资产全部当作“非法”,只因为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辩称要以“归还人民”的名义全数充公,此种“抄家”作法实有混淆视听之嫌。既然是历史问题,何不寻求专业的历史学者主导研究、实事求是,待厘清之后再来清退也不迟。

以今非古的清除“威权”象征

至于“清除威权象征及保存不义遗址”,更是引起社会大众一片哗然。以笔者的母校政治大学为例,蒋介石作为第一任校长,虽未实际负责校务,但政大之办学方向、目的乃由他所规划,对政大建校实有极大助益,且蒋带领政大师生(当时称中央政治学校)历经北伐、抗战等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事件,于抗战建国时期为中国培育众多优秀人才,所以至今校园中仍树立两座蒋的铜像,以资纪念,至于1949年国民党政权播迁至台湾,蒋介石运用“戒严”体制限制人权与民主自由的发展,此乃后话。

2014年2月28日晚,政大图书馆内蒋介石铜像遭泼漆破坏

然而,如今却有部分政大学生发起“移除蒋公铜像运动”,宣称“戒严”时期蒋的多项政策造成台湾人民伤痛,将铜像撤出校园是台湾当局为过去的错误之弥补方式。如果一个大学标榜学术自由,而蒋又是存在争议的历史人物,其功过本就值得接受社会公评,哪能单纯只看他施政的错误,便全盘否定他对台湾的贡献?况且,蒋兴办政治大学与他在台湾的施政完全是两回事,岂能混为一谈?

全台湾最大的蒋介石坐像。这尊坐像原先竖在高雄文化中心。1996年被民进党阿扁的南方势力大卸117块,被台湾同胞戏称为“五马分尸”

“不义遗址”与中正纪念堂的拆迁?

就在《促转条例》三读通过前夕,台湾“国家人权博物馆筹备处”公布了“白色恐怖不义遗址”初步调查结果,称全台目前有45处的“不义遗址”亟待进行改造、保存,作为给后代子孙的警惕。综观这些“不义遗址”,多是看守所、监狱、刑场等,多数为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用来严刑逼供、关押政治犯的场所,其中制造了不少冤狱。

例如已故作家柏杨(代表作:《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在1968年翻译了《大力水手》漫画讽刺蒋介石父子在台湾岛上还要继续当“总统”等“称孤道寡”行为,遭以“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逮捕并判刑12年,前后关押在台北“景美看守所”(今景美人权文化园区)、台东县绿岛感训监狱(绿洲山庄,今绿岛人权文化园区)。

由于当时的“双战体系”(台湾已故作家陈映真提出,指台湾当时处在冷战体系、国共内战的国内外局势),台湾属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大陆等)处于军事对抗状态,“反共”、“巩固领导中心”成为最高指导思想,抨击蒋氏专制独裁政权、主张社会主义、呼吁言论自由、组织集会游行等,皆会导致身陷囹圄,诸如此类故事不胜枚举。所以关于《促转条例》中提到“保存不义遗址”,是在提醒社会大众,台湾政治发展史上曾有过如此黑暗、惨无人道的时期,实有其必要性。

1968年,作家柏杨翻译的《大力水手》漫画

全台“不义遗址”地图

台湾政治事件受难者枪决年份统计表

至于“中正纪念堂”的存废问题,反对阵营的态度向来是欲除之而后快。1975年蒋介石逝世,1980年“中正纪念堂”落成开放,原先是作为“纪念伟大领袖”、持续“政治造神”,以维护国民党执政的正当性;当台湾民主化之后,同样的建筑,今人对蒋介石已不对其抱持“偶像崇拜”的态度,反而是将他还原为历史人物、客观评价之。反对者称只有拆除纪念堂,所谓的“转型正义”才算彻底。

然而,存留“中正纪念堂”,完全不会使参观民众对蒋有如过去“奉若神明”,反而可如实反映“戒严”时期台湾人民接受到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育。思想中的纪念堂早已随着现代公民教育拆除了,现实中存在的纪念堂难道还那么重要吗?就算拆除,这段历史也不会随之消失,作为反面典型的“蒋介石崇拜”,仍旧被记载在台湾历史中重要的一页。

中正纪念堂

中正纪念堂前的门楼中央原为“大中至正”,后被民进党政府拆除改为“自由广场”

国民党的反击只是随之起舞?!

除了拆除“中正纪念堂”的争议再起,全台与蒋介石相关的道路、学校,也有可能因《促转条例》第五条第一项:“出现于公共建筑或场所之纪念或缅怀威权统治者之象征,应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处置之”而被迫改名。

据统计,全台湾有196条中正路、19条介寿路(纪念蒋介石六十大寿,故名介寿),以及共计34所学校取名中正,包括4所幼儿园、18所小学、7所初中、3所高中职、1所军校(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以及1所大学(中正大学)。倘若为了消灭“中正”,上述道路、学校将面临更名,与其相关的地址、毕业证书、身分证件、房产证等文书都要变更,势必造成全台民众的不便。

过去陈水扁执政期间为了“去中国化”,各种机构更名所浪费的公帑粗估也超过新台币2亿元。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尽管台湾行政机构已经出面否认,但前科累累的民进党当局,蔡英文就职将满半年时称“劳工是心中最软的一块”言犹在耳,但后续表现的手段却是“修恶《劳基法》”,如今的政治承诺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针对《促转条例》的立法,国民党主席吴敦义表示:“只要合适,国民党不反对,但转型正义的时间应该扩及日据时期,范围必须纳入原住民族、慰安妇及金马地区等。”面对政敌几乎毫无道理的政治追杀,国民党的回击居然是和民进党讨价还价!就像是明代罪犯要被凌迟处死时,还在和刽子手商量先从哪里下刀,或原定割三千刀、能不能改成只割一千五百刀般的荒唐。

国民党甚至还天真地声明:“条例的执行不应该由执政当局一手包办,应该由司法机关独立调查,维持《促转条例》的中立客观。”当民进党已经“全面执政”一年半,整个情治、调查体系都在其掌控之中,要翻出国民党所有过去的黑历史做为呈堂证供简直易如反掌。寄希望于所谓能够进行“独立调查”的司法机关,无异只是与虎谋皮。

《促转条例》,可说是期盼能阶段性地将台湾历史作出一个官方的定性。然而,攸关台湾过去漫长历史的评价,条例制定之前,总计只召开了5场公听会,之后被搁置近1年,直到今年4、5月间才进行两场政党协商,且这两场协商根本没有取得共识,立法机构三次临时会都没有将此案纳入讨论,最后却在12月初火速通过,其中的峰回路转,奇迹式的立法过程,恐怕也只有民进党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综观上述所说,《促转条例》的立法过程粗糙、缺乏社会大众共识、追杀特定政党等种种缺陷,更加突显这是台湾执政当局运用“全面执政”优势,欲借所谓“转型正义”之名、抢占道德至高点,一举铲除政敌的技俩,最终只会促进民进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罢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台湾 民进党 国民党 蒋介石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31.5公斤,中国航天员带回“太空特产”

“中国有望实现沙伊复交后又一突破”

“5G、AI和棉花产业变革,帮新疆战胜美国制裁”

继续升级!威胁停学、惊现“狙击手”、学生占领行政楼

“中国制造2025已实现86%,证明美国制裁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