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实:“从中国回来后,我再也不相信美国主流媒体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21 07:04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实】
近年来,中国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在美国求学和工作的中国人,都能感受到祖国强大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最近几年,带着一身本领回国发展的技术人才也越来越多,尚在美国的人才也多在瞄着国内的机会。然而许多美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却仍处于较为朴素的认知阶段,甚至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之间摇摆不定、存在严重的认知分裂。这种粗糙且非健康的认识往往让身在美国的华侨们啼笑皆非,但这也反映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对外宣传尚不足以让美国民众产生对中国的客观认识,公共外交任重道远。
我国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早些年因为受制于物质条件而显得薄弱。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低收入国家,难以在这些领域投入大量资源。我国外宣工作的早期尝试,应该算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以及央视英文频道的电视节目。现在很少有美国人以短波广播作为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英语广播就不作讨论了。把中国新闻编排成英语节目播放出去,其实几乎没有宣传效果。
究其原因,这种新闻形式与美国民众的文化习惯不甚相符。美国社会长期受到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学的范畴,都存在对政府的不信任、认为强大的政府必然妨碍公民权利。所以,即使美国政府的一些官方宣传也会在美国社会遭遇抵触情绪,奥巴马医改就曾被骂得狗血喷头。美国历史上没有儒家道统,也不曾出现毛泽东时代那样拥有极高威望的政府,所以美国民众对于官方宣传往往抱有一定程度的疑虑心理。把中国的官方新闻硬搬到美国来,自然收效甚微。
后来,外宣工作也开始尝试一些新形式。例如,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成为2011年的一条新闻。国家形象宣传片应当一分为二的来看,一方面,“有”确实比“没有”要好,至少它将美国主流媒体编织的“偏见之幕”撕开一条缝,让一些美国民众对中国多少产生一点好奇心;另一方面,它的作用实在有限,因为宣传片并不贴近生活,受众会怀疑这是选择性地剪辑中国最为光鲜亮丽的一面。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
再后来,又有许多文艺团体陆续赴美演出,从梅葆玖等京剧名角到宋祖英等歌唱家的演唱会,我都曾去捧场。客观地说,这类文艺演出对华侨华人群体有一点点效果,但是对美国主流社会几乎没有影响力。而且,举办文艺演出的投入不菲,从商业角度来说连成本都很难收回来。所以,近年来中国官方文艺团体赴美演出有减少的趋势。
而且,无论是播放宣传片,还是举办文艺演出,传播形式都存在缺乏连贯性。昙花一现,过后人们也就忘了。反观CNN等美国主流媒体,其强项就在于其宣传的连贯性。他们在对国内外不少重要事件的报道上时而强行创造“新闻场”,时而用暗箭掩护明枪打擦边球,皆是他们的惯常手段。被“通俄门”等一系列谣言缠身的特朗普总统就恨不得把CNN手撕了。
想钓鱼,就得先弄清鱼想吃什么。搞宣传,就该先了解受众的特点和喜好。仍以CNN为例,该机构习惯游走在新闻媒体伦理所许可的边缘地带,深谙诱导受众的修辞之术,这让一些政治分辨力较差的美国民众也被动地成为了“受害者”,不少常看CNN的美国观众连美国的北约盟友也不放在眼里。然而,在外宣工作中直接去挑战这种观念,倒真不是明智的做法。“美国之音”几十年如一日地宣传“中国政治制度非常落后”,又有多少效果呢?
美国民众深受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对意识形态争论大多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但是他们特别在乎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这其实是外宣工作最有价值的切入点:应当真实地介绍中国社会建设的具体成就,以及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迅速改善。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经济发展停滞,两极分化加剧,而普通民众的生活没有改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正面宣传中国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就很容易引起美国民众的共鸣,使他们对中国产生好感乃至认同。
我曾与许多美国民众广泛交流与中国相关的话题,根据我的经验,美国民众最感兴趣的民生领域包括以下这些:
教育资源
谈到中国的高等教育,我的美国朋友都对中国表示钦佩。他们羡慕的是,在中国读顶尖大学不至于给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也不会背负一屁股学生贷款;更不会出现顶尖高校因为学生家贫就不予录取的状况。
中国大学的性能价格比远高于同等美国大学。例如,清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大致对等。清华大学每年学费5000元,食宿费用约8000元;斯坦福大学每年学费4.8万美元,食宿费用至少2万美元。在本科学到的东西差不多的前提下,读斯坦福大学的成本是读清华大学的35.6倍。
在许多国人整日鼓吹“美国教育就是好”的时候,许多美国民众反而羡慕中国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以及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2016年美国高校毕业生平均背负37172美元的学生贷款【1】,“读书致贫”的现象愈发突出。
每当我说起这些,美国朋友都纷纷表示,美国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的方式是错误的。他们认为高昂的大学学费使得美国年轻人很难实现翻盘、阶级固化越演越烈,而中国比较公平的高等教育却能够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长此以往美国的发展将受到负面影响。
男女平等
国内某些天天追美剧的年轻人产生了对美国社会过于美好的想象。事实上,美国的男女平等程度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男女同工不同酬在美国职场是常见现象,只不过资产阶级的管理学发明了所谓的“秘密薪酬制度”和“个性化薪酬制度”,巧妙地掩盖了这一现象,秘密薪酬制度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防止劳动者集体维权。而在中国,至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不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让美国民众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中国男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勤劳。早在我读博士的时候,每当我聊起烹饪,我的美国朋友都感到非常惊奇。通过进一步交流,我得知在传统的美国家庭中,男人一般不下厨房。光是“很多中国男人在家做饭”这一事实,就已经让美国女性朋友们惊讶不已。后来我又向她们解释,古代中国其实是男尊女卑,因为中国经历了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实现了远超亚洲其他国家的男女平等;中国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世界最高,在家庭中也很有地位。美国女性朋友们纷纷表示,头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牛逼的执政党,回头要好好跟男朋友/老公讲一讲。其实,生活细节远比照本宣科的政治宣传更有感染力。
对于广大中国家庭来说,大老爷们下厨做个饭是稀松平常的事,疼老婆的男人才有水平。然而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观念其实是20世纪中国革命成功之后,才被“植入”中国社会的。中国的男女平等程度远超其他亚洲国家,甚至让美国女性也感到羡慕和惊讶。
医疗保障
美国的医疗技术确实比中国先进,例如癌症病人的存活率比中国高很多。但是美国医疗体系的费效比并不高,治小病尤其贵。随便动个小手术就花上千美元,在美国算是常事;救护车和急诊都是天价。
而且,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与中国的医保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医保账户里的钱是自己的,放在需要的时候用于支付医疗费用。而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并非储蓄性的个人帐户,不仅每月要交保费,医药费还要另算。这样算下来,如果购买不算太差的商业医疗保险(例如雇主与保险公司谈下来的PPO医疗保险),就算没生病,每人每年也要给保险公司至少“纳贡”1800~2000美元,这样才能获得保险公司偿付医疗费用的起码资格。
美国民众对本国医疗体制谈不上满意,而对中国普惠性的医疗保障表示赞许。当得知中国城市的人均寿命与美国城市相近时,他们就对中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其实也代表了美国人的实用主义思维:他们要先知道结果,然后才会对原因感兴趣。
社会治安
许多著名的美国大城市,治安状况其实真不怎么样。入夜的洛杉矶、西雅图,小商店纷纷关门歇业,就是因为不想被底层无业游民骚扰;比如费城、底特律、巴尔的摩等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几十年来一直是困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顽疾。随便放几个关于中国的视频,展示一下中国城市丰富的夜生活,美国朋友就会大大地感慨一番:中国的社会治理水平实在太高了,严格禁枪、暴力犯罪率极低,以致女孩子晚上可以单独出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自2016年美国大选以后,美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下降趋势非常明显。有趣的是,无论特朗普还是希拉里的支持者,对美国主流媒体都表现出极大的失望。
特朗普支持者:你们总说我们家老大选不上,天天编一堆子虚乌有的段子埋汰人。结果怎么样?咱们家老大选上了,你们竟然还在天天胡说八道!
希拉里支持者:你们整天鼓吹形势大好、特朗普必败,然后出现了石破天惊的选举结果。要不是你们隐瞒了实情,民主党的选举策略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失误。真是一帮大忽悠!
美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逐渐式微,正为中国的对外宣传创造了良机。因此,今后的外宣工作,应突出强调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进步、在社会治理上的成就,以及中国普通百姓不断改善的生活。此外还应该将不断蓬勃发展的自媒体整合到外宣工作中来,例如邀请在中国的美国人讲讲在中国的经历和奇遇,做成视频发布在各种平台上,这样的信息传递更接地气。
虽然很多美国民众被CNN等美国主流媒体蒙蔽,但是也有例外——但凡去过中国的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普遍极好,而且对美国主流媒体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我在此讲几个有趣的案例。
我的博士导师曾担任南加州大学药学院的执行院长。她在美国应该算是社会地位较高、眼界比较开阔的人士。即便如此,2010年去了一趟中国之后,回来以后还是大发一番感慨:“我以为所有的共产主义国家都存在物资匮乏、买东西需要排队。结果在上海、南京等城市,我看到遍地都是超市和饭馆,晚上各条街道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中国太繁华了,城市发达的程度远超我的想象,我长久以来的观念被彻底颠覆了。”
我还认识一位做理发师的美国大姐。她赶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去了趟中国。当时她的很多朋友不理解,甚至担心她“到共产主义中国探险”会导致有去无回,但大姐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险之旅”。以下是她的原话:
“我在中国天天吃得像个皇帝!西安的小吃实在太好吃了。我和旅行团一起吃得很好,可是还觉得不过瘾。于是我付给导游一些小费,让她帮我多买一些外卖,这样我晚上在宾馆里就可以尽情品尝。”
“以前美国媒体整天说中国饿殍遍野,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可是我去了5、6个中国城市,发现遍地都是丰富而美好的食物,看到的都是普通人的笑脸。中国人对外国游客非常友好,让我觉得这次旅行极为美好,我在有生之年一定还要再去中国看看”
“从中国回来之后,我认定美国主流媒体撒谎成性、整日捏造偏见性的报道,我再也不相信他们对外国的报导了”。
而最不容易对中国产生偏见的,其实是经常和中国人打交道的美国企业人士。办企业最讲究实事求是,如果对中国社会的认知与客观实际有偏差,这些美国人在中国根本赚不到钱、更待不下去。反过来说,能和中国企业做好生意、与中国人打好交道的美国企业人士,对中国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例如,曾有芝加哥的资深律师向我谈到,中国的司法环境放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中等水平。司法透明度虽然低于北欧和西欧国家,但并不比美国差多少,比俄罗斯则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也许国家应该鼓励国旅、青旅等旅游行业的国企在美国多推广一些中国旅行项目。让美国游客花钱到中国吃喝玩乐,不仅能为中国创造一些GDP,而且很可能收到额外的宣传效果。就让这些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回去之后痛痛快快地打美国主流媒体的脸。此外,还可以在中国多举办一些高端科学会议、商务论坛之类的活动,既有助于增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培养更多公共外交的手段。
参考文献:
【1】https://studentloanhero.com/student-loan-debt-statistics/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