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实:医保带量采购意味着什么?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1-14 08:23

徐实

徐实作者

资深生物制药专家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实】

近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正式开始操作,方案确认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4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西安、大连、成都、厦门这7个副省级城市开展医保带量采购。

据《人民日报》12月10日报道,国家组织“4+7”城市医保带量采购的拟中选结果,与试点城市去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药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到96%。看来低药价时代可能真要来了,“看病贵”、“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望得到迅速化解。

“医保带量采购”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因为这一新政不仅会重塑医药市场的生态,更将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在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这算是数一数二的、真正惠及民生的大手笔。接下来,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新政在各方面的重大意义。

有些媒体甚至称“药企恐慌”

医保带量采购意味着,将医保药品目录制定、医保支付价的确定和药品采购价的谈判三者合一。这极大地增加了国家力量在医药领域的话语权,打破了对自由市场和庸俗经济学的迷信。

从医药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医保在中国几乎扮演了单一支付方的角色,承担了药品的最大的采购数量。按照正常的逻辑,医保理应对药品定价具有最大的话语权。

然而长期以来,药品定价权分散于多个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发改委审批一部分药价,各省也自行举办药品招投标。这种状况造成的客观结果就是,作为单一支付方的医保根本掌握不了药品的招标采购,也无从制约医疗,只能被动支付,以致年关将近之时,许多地方的医保资金池都面临透支的风险。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新成立的国家医保局将所有与支付方相关的权限收归一体,统一行使谈判权。医保带量采购的新政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同一组别只选取一种药品。

这意味着,对于拥有同样有效成分和剂型的药物,医院和医生不再拥有选择品牌的权力,而应当遵循医保局的选择。此举将直接改变医生和医院的行为,斩断原先的灰色利益输送,并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

站在医院和病患的立场上看,这倒真是一种有意义的供给侧改革。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同一种有效成分,被药企贴上不同的商标,就变成了不同的药品。一堆花里胡哨、让病人眼花缭乱药名,说穿了不过是奥美拉唑A,奥美拉唑B,奥美拉唑C……试问这一堆“马甲”的意义何在?从经济学意义上说,这基本属于过剩的、无效的供给。至于具体选择哪个“马甲”开药,当时可就是医药和医生说了算。

各种奥美拉唑

于是乎,国内各仿制药企业都供养了庞大的医药代表销售团队,对各大医院进行“全覆盖”;有些规模较大的三甲医院,甚至用多个医药代表覆盖。

很多医药代表毫无科学素养,平日里以各种形式向医院大小领导提供好处乃至贿赂,营造庞大的灰色利益链。早在2008年前后,许多医药代表就可以靠着吃吃喝喝与利益输送,轻松拿到30万元以上的年薪。

试问医药代表何德何能,能够拿到比医药行业科研人员高几倍的收入?羊毛出在羊身上,医药代表送给医院和医生的好处,最终还不是由病人以药费的形式买单?药物价格居高不下,许多病人视医院为畏途,也正是这一时期的事情。

医保带量采购将重塑医药市场的生态:医院、医生不再能够随心所欲地选择药物的品牌,仿制药企业也就没必要找他们求爷爷告奶奶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没法中标医保带量采购,药企将不得不在提高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下真功夫;如此一来,不仅灰色利益链自动瓦解,仿制药企业也会主动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可谓一石二鸟。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其实还留了后手——既要逼出医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也要保障医药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

如前所述,医保带量采购中,同一组别只选取一种药品,也就是说只有一家药企能中标。假如试点推广到全国,这家药企顺利拿下各省市的带量采购投标,其他药企可能会因为销售渠道急剧萎缩而停止正常这一药品;中标药企从此将形成对市场的垄断。

垄断将大大增加中标药企的话语权,并不利于医保作为支付方开展未来的带量采购——如果垄断者坐地起价,医保又当如何?因此,作为支付方推动价格改革的有力工具,目前的带量采购方式只采购了同一类药品60-70%的市场份额,而预留出30-40%的份额。

医保带量采购只取60-70%市场份额,迫使各家药企之间进入博弈,最终起到降价的作用;同时又不消灭竞争,防止一家独大坐地起价。带量采购所确定的药价,未来将作为医保支付价的主要参考。

虽然从理论上说,未被纳入带量采购的药品还可以自由定价;然而一旦中标药品确定了医保支付价,其他30-40%的市场份额还是会按照带量采购的价格来获得医保支付。这也意味着,无论药企是否参加谈判,是否愿意降价,最后的医保支付价格都是一致的。

如此一来,医保带量采购的中标药企虽然主动降低了单价,但可以通过放量获得市场份额。而未参与带量采购的药企,不仅医保支付价格受到影响,还要支付高昂的市场营销费用,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都会被新政急剧压缩——若想保住产品线,最后只得参加医保带量采购,这就为医保掌握谈判主动权铺平了道路。

因此,医保带量采购的新政可以总结为“权力集中,大道至简;保障竞争,借力打力”。执行下去的效果,堪称当代版的“杯酒释兵权”——让医药行业内原有的利益集团纷纷自行解除武装、让利于民。虽然新政最终呈现的结果是药价下降,但形成相对合理的医保支付价则是意义重大的长效机制。

医保带量采购另一方面的重要意义是提升仿制药的质量。医保带量采购建立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基础之上,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仿制药必须与原创研发的药物具有同等疗效,而疗效打折的“山寨产品”是不可能被接纳的。只有质量控制最好、性价比最高的药物有可能中标。

对于某些不上不下的仿制药企业来说,新政令他们备感郁闷——只要生产质量不是当代一流的水平,在投标中便毫无胜算,从前盲目扩大的生产线,现在反而成为一种负资产。

医保带量采购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仿制药的薄利化。在首轮拟中标的结果中,治疗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恩替卡韦,一片的价格已不到一元钱。对于我国近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一年只要花不到300元,就足以让血液里的活病毒浓度低到测不出来的程度,新政对于维护公众健康显然有重大意义。

从供应商方面来说,只有大型药企才能在薄利化的商业环境下生存,因为依靠巨大出货量带来的边际成本降低实现盈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可以预见的是,以仿制药为主营业务的中小型药企,将以较快的速度退出医药行业——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在迅速提高,使得要技术没技术、要管理没管理的他们无利可图,或被并购,或直接关门。

档次不够高的仿制药企业退出医药行业,对行业整体生态而言反而是大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多数私人资本是短视的、急功近利的,没必要讳言这一点。对“挣快钱”感兴趣的投资者是压倒性多数,否则孙正义这样著名的长线投资者不会显得鹤立鸡群。

医药行业泥沙俱下之时,市场必然呈现“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早在2000年前后,当时随便做个质量不算多好的仿制药,只要能通过灰色利益链打通销售渠道,药厂就能轻松“挣快钱”——以致毫无技术背景的土豪、农民企业家都敢砸钱开药厂。既然“挣快钱”这么容易,那谁还愿意冒风险、付辛苦去搞真正的创新药物研发呢?真正胸怀抱负的创新者反而被当成了“傻子”。

现今医药行业的大名人李革,1999年回国的初衷是创办一家做原创性新药研发的药企。可是他在当时“挣快钱”的行业生态下很难拿到投资,不得已开办了药明康德,从为药厂提供外包研发服务的琐碎打杂开始。后来药明康德在外包研发领域做到了行业第一,完成了充裕的资本积累,2017年以后收购了多家美国企业,总归是“不忘初心”、回归了做原创性新药研发的理想。

医保带量采购的新政,使得医药行业的门槛迅速提高,“挣快钱”的机会现已完全消失。随着许多仿制药企业退出历史舞台,更多投资将转而流向创新药项目,充足的经费支持会帮助中国的新药研发很快更上一个台阶,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轩甫
高价药 医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