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实:某些西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崛起,怎么办?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2-09 08:47

徐实

徐实作者

资深生物制药专家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实】

最近一年多时间里,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某些西方国家的不友好:

美国特朗普政府掀起的贸易摩擦尚未休兵,就连临时的“停战协议”能否得到履行都是未知数。

澳大利亚政府拒绝华为公司参与本国5G网络建设,许多政客甚至鼓吹“中国间谍威胁论”。

加拿大当局非法拘禁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甚至加方自己都承认,孟晚舟并未违反其国内法。

为了遏制中国,如今各种手段全都使出来了,连道德的遮羞布都不想要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仅在2017-2018短短两年间,美国单方面撕毁的条约就包括:1987年签署的《中程导弹条约》;《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涉及国际法院管辖问题的议定书;2015年签署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美国并不是什么守规矩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附庸国又能好到哪里去?

某些西方国家目睹中国国泰民安便如坐针毡,他们就是见不得中国好,因为中国崛起意味着世界格局的重大转变,使得他们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支配力量相对下降。

经济格局的巨变

为什么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感到如芒在背?要搞清楚这点,得先知道这些国家是怎么富起来的。

二战结束后,西方列强依靠掠夺殖民地的“旧帝国体系”走向瓦解,但是很快建立起一套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广大发展中国家虽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经济上极其困顿,生产力普遍不发达,需要进口制造业产品,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产品。发达国家一方面从发展中国家廉价获取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另一方面利用技术门槛构成的市场垄断,高价销售制造业产品。

超额利润的本质是不等价交换,即制造业产品的售价远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举个例子,在中国市场上,2000年前后进口心脏支架价位高达8万元以上,而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6280元【1】。一个心脏支架顶普通百姓几年的收入了,可是心脏支架的制造成本才多少?0.5 g的金属材料,就算加工工艺复杂些,价格也不应该在云端。不过这并非个案——回想2000年前后,滚筒洗衣机、微波炉、乃至手机都算奢侈品,令普通消费者感到囊中羞涩。

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带来的超额利润,养肥了跨国企业,更支撑起了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使得他们享受了几十年“岁月静好”。每个西方小资的“岁月静好”,都有一堆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加班狗”在苦苦支撑。也正是因为超额利润的存在,冷战结束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主要西方国家一个劲儿推动全球化——有越多国家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便有越多的廉价“加班狗”来支撑“岁月静好”。

最近几年,西方国家不怎么敢提“全球化”了,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他们再难有“岁月静好”。中国的经济增长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今的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强国。中国不仅顺利完成了大多数制造业产品的进口替代,而且正在向高端制造业发起冲击。

来自“中国制造”强有力的竞争,消灭了西方企业的超额利润。国产心脏支架刚问世,进口心脏支架的价格立刻被“腰斩”。家用电器已经普遍实现国产化,不仅把松下电器等传统外国品牌打得满地找牙,还能大量出口、占领国际市场。而且,国产化的家用电器价格非常亲民,说滚筒洗衣机是奢侈品如同笑话。曾经一时出尽风头的苹果公司,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持续下降,2018年第三季度在中国销量仅居第五位——拿消费品当奢侈品的路线,在中国已经走不通了。与此同时,中国大陆销量前10的手机品牌中,7个是国产品牌【2】。

从哈佛大学贸易数据库的中国出口结构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从2001到2016年,中国出口净额增长了4.8倍,出口比例更是出现了巨大变化

中国市场不再是西方企业随意捞钱的地方。以技术为依托的中国企业还在积极“走出去”,争夺世界市场。华为的通信设备不仅在亚非国家攻城掠地,更进一步打入了欧洲市场,近年来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欧美跨国公司的营收已经开始受到中国企业的强烈冲击。例如,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2018年华为已反超爱立信,成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排名第四的中兴则把排名第五的三星挤兑到了只有3%的市场份额。

在世界分工体系中,居于产业生态链顶端的将不再只有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将与他们并驾齐驱。中国企业只要开始制造某种产品,就会以强大的产能将这种产品变成“白菜价”,各种家用电器就是最好的例子。此消彼长,西方企业凭借技术门槛和垄断地位获取的超额利润自然消失。

失去了超额利润,那么西方国家现有的福利体系还能维持下去吗?法国的“黄马甲”恐怕已经给出了答案。西方企业的利润率下降,工资水平难以提升,减少了福利体系的税收基础,老龄化却让福利体系的支出迅速增加,诸多西方国家均陷入债务经济的泥潭中。正因为如此,某些西方国家看到“中国制造2025”便感到如芒在背。西方国家凭借国际贸易不等价交换获取超额利润的好日子即将到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无法持续下去。这,便是他们难以直视中国的根本原因。

政治话语权的较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使中国保持温和谨慎,中国的成功崛起照样会动摇西方国家长期把持的政治话语体系。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从政府到学界一直坚持一种论调,即西方政治经济制度是人类文明的唯一模板,不接受这个模板的国家一定会完蛋。西方国家动辄以这种“政治正确”去指责、裹挟、恫吓广大发展中国家。当然,这不过是为了维护西方国家的海外利益罢了。策动科索沃独立、肢解南联盟、掺合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等种种劣行,就不一一详述了。

西方国家尚不敢对强大的中国舞刀弄枪,但是对中国的指责自冷战结束后从未停止:今天抱怨中国“政府干预经济”,“不满足市场经济的条件”;明天责难中国“拒绝进行政治改革”。总而言之,只要中国政府坚持维护本国利益、不肯屈从于外部势力,他们便总要用“政治正确”来敲打中国,并复述一万次“历史终结论”——不接受西方制度的国家定要完蛋。

造化弄人,中国没完蛋,“历史终结论”倒是先完蛋了。目睹诸多西方国家的内忧外患,最先提出“历史终结论”的弗朗西斯·福山不得不承认,自己原先的观点存在不完备之处,西方的民主也会出现倒退,也有不完善的地方【3】。

崛起的中国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依托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照样可以从低收入国家变成高收入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并不是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可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成功,将使西方国家的政治话语体系不攻自破——“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葵花宝典》,你们还是自己留着用吧!

柬埔寨首相洪森,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都已不屑于按照西方国家的指挥棒行事;与中国有经贸合作的非洲国家,如南非、马里、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国,均对西方国家渲染的“中国威胁论”嗤之以鼻。可以预见的是,冷战后西方势力范围最大化的格局,将盛极而衰。而西方政治话语体系的动摇和瓦解,将使得西方国家难以再凭借道德制高点展开对外干涉。这样一来,他们的心里哪还会痛快?

中国的明智策略

某些西方国家确实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但世道如此,中国总要有明智的应对策略。可以简要总结为以下几个要点:

1)放弃幻想,不回避、不畏惧斗争。

某些人认为中国只要做出妥协和让步,就可以将与主要西方国家的关系维持在世纪之交的那种水平,这是一厢情愿的痴人说梦——就算中国不想出头,只要中国做到了改变世界分工体系这一件事情,也会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进而消灭西方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取的超额利润,间接导致其社会福利体系走向瓦解。中国在出口结构中,高端制造业产品占了大头。中国高端制造业取得的每一步成就,都会带来国际市场份额的改变,等于从他们现有的饭碗里面直接夹肉吃。

中国不想主动惹事,不代表别人不会上门找茬。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摩擦方兴未艾,又将5G通信市场政治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阴招只多不少,中国举国上下需做长期打算。回避斗争或者放弃斗争,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利益损失。

中国的产业升级不会就此停步,西方国家也不会瞬间倒掉,这两方面客观条件决定了中国将面临长期的斗争。压根就不存在“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一步换几十年太平”这样的事情。

2)掌握尺度,斗而不破。

别人给我们找茬,我们不能不接招;但是要将这种斗争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不能影响中国发展的大格局。

苏联曾片面强调军备竞赛,20世纪80年代时军费一度超过美国,也超出了国力能够承担的限度。在拥有相互摧毁能力的前提下,核大国之间无法爆发全面战争——宣战等于选择同归于尽。苏联制造比北约多几倍的坦克大炮纯属浪费,钢铁洪流压根没机会拿出去用。核大国虽不能从外部推翻,却能从内部崩溃,苏联解体便是例证。

斗争要讲究方法。首先,不应主动挑起武装冲突,斗破脑袋无战略利益可言。其次,不能往“新冷战”的方向发展,斗归斗,生意还是要做,应继续扩大对外经贸,继续从海外市场赚钱。第三,斗争的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而时间在我们这一边——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普遍限于停滞,而中国仍有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即使打成平手,对中国实质上仍然有利。

3)设法分化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并非铁板一块,并非在大小事务上死心塌地跟着美国走。对于西方国家,应按照几种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A)沉沦国度: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捷克等中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债台高筑,内忧成堆,自顾不暇,没有兴趣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这些国家已经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中国发展高端制造业并不会进一步恶化他们的处境。

B)富裕小国:如丹麦、挪威、荷兰、奥地利等体量小的发达国家。中国并不会对这些国家构成安全威胁,而他们也不可能从与中国的对抗中获取任何好处。

C)殷实之邦:如德国、韩国,这些国家有较强制造业基础,经济体量可观——因此他们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并非与美国处处保持一致。。

上述几类国家都值得积极争取。沉沦国度可能现在就有求于中国,例如,西班牙将中国作为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恐已难舍难分;富裕小国资源禀赋有限,不可能建立高度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而更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和中国形成互补,例如挪威在华推销三文鱼等海产。因此,对于沉沦国度和富裕小国,只要中国坚持扩大经贸往来,适当给些小恩小惠,倒是不难稳住他们。

特朗普抛弃了前几任美国政府稳健的外交路线,使得美国与殷实之邦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这恰恰为中国外交提供了良机。例如,中国在协调朝鲜半岛南北对话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掌握了与韩国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才能“拿得住”韩国。但是,积极争取的期望值必须合理:这些西方国家与中国存在着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上的差异,而与美国并不存在这种差异。因此,积极争取的最好结果,就是让这些国家在中美冲突中保持中立,不致被绑上“反华战车”。如此一来,中国需要应对的便只有美国及其少数仆从国、附庸国。

4)广交朋友,合纵连横。

中国既不搞殖民扩张,也不粗暴干涉别国内政,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并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况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居多。中国应当发扬优良传统,在发展中国家中广交朋友,深化合作。在与中国扩大往来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也会产生自己的利益考量,这样一来,G7国家就难以把自己的意志强行包装成“国际社会共识”。

即便某些西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崛起,那又如何?中国没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屹立5000年的文明自当有城府和气度。当年匈奴也不愿意看到汉朝崛起,总想捣点乱,结果怎么样呢?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qgndtjgb/200203/t20020331_30014.html

【2】观察者网:https://m.guancha.cn/internation/2019_01_06_485856.shtml

【3】观察者网:https://m.guancha.cn/FuLangXiSi-FuShan/2017_02_14_394116.shtml

责任编辑:小婷
中国崛起 中国发展 发展中国家 西方国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