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实:除了中餐、中医药,我们还能对外介绍什么

来源:观察者网

2019-11-01 07:35

徐实

徐实作者

资深生物制药专家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实】

2019年10月18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8》。从调查报告的内容,可谓发人深思。

本次调查选取了全球22个国家,涵盖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不同区域的公民。访问样本共计11000个,每个国家500个样本,覆盖当地18-65岁居民,分布符合各国基本情况。海外受访者认为,中餐(55%)、中医药(50%)、武术(46%)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三个方面。发达国家受访者倾向于选择中餐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而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中医药和武术的选择比例更高。

但在我看来,海外受访者将中餐、中医药、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其实是个让人担忧的现象。这个结果反映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存在严重误区,以致外国民众并不了解当代中国最有价值的事物。有几方面的问题显而易见:

1)中餐、中医药、武术都可以看作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而新中国巨大的工业成就被忽视了。

2)中餐、中医药、武术,都不是价值观的载体,无法帮助中国实现价值观的输出,帮助外界了解当下的中国。

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往往只得其表不得精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化输出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一谈文化输出,第一反应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到国外去。中餐、中医药、武术,自然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但有个问题却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即使让外国民众喜欢上中餐,他们就一定会热爱中国吗?从我在美国加州的长期实际观察来看,即便是经常去吃中餐的美国民众,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了解仍然很少。这并不奇怪——换个角度想想,国内那些喜欢炫耀喝法国红酒的“小资”,又有几个说得清戴高乐将军的生平?

文化输出的关键在于把握受众的心理。实话实说,光强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不会有效赢得外国民众尊重。19世纪的中国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没有收获尊重,还屡次被迫割地赔款。时下的叙利亚、伊拉克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是显然没有得到西方人最起码的尊重。西方文明的底层思维其实是崇拜强者,你得先让他们佩服你、崇拜你,而后他们才会有兴趣来了解你。问题就在这里了:以农业文明的元素作为文化输出的主要内容,很容易让外国民众误以为中国还是一个“传统压倒一切”的农业国,误以为中国人思维保守、与现代社会有差距,这又怎么可能使外国人佩服和崇拜中国呢?

显然,中国的文化输出需要新思路。首先,中国的文化输出应有明确目的。文化输出的意义,绝不应停留在“让中国电影去国外电影节拿个奖”这么低下的层次,“讨好别人”的思想坚决要不得。文化输出的终极目的,是让别国民众对中国产生向往,并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利益。

而新中国70年发展取得的成就,足以成为今天中国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在笔者看来,要培养外国民众对中国的向往,中国的对外文化输出可以把握两个要点:输出工业文化,输出价值观。

怎样输出工业文化

输出工业文化,意味着文化输出的内容要真实反映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当外国民众意识到这些成就让他们难以望其项背,他们才会真正佩服和崇拜中国。近代中国作为农业国,积贫积弱,饱受摧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终于将中国从农业国变成了世界上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而很多思维僵化的知识分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巨变对人民、对国家的伟大意义。

当然,中国确实有许多工业化的成就值得树碑立传:

中国仅用了10年时间,就从无到有、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

中国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国性输电网络,并且将特高压输电投入使用。

中国建立了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用户最多的4G移动通信网络和光纤通讯网络。

中国建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技术兵器的生产能力基本满足国防需要。

由于工业化的反哺效应,中国的人均GDP从2000年的959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9770美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输出工业文化,倒是有些现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一是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例如,央视制作的《大国重器》,将高端制造业打造成中国的名片,这就是个很好的范例。为中国各大城市和城市群拍摄系列纪录片,也会是个很好的主意——系列纪录片应侧重于介绍各地的产业结构,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例如,可以介绍杭州的电商和大数据,南京的化工和生物制药,重庆的电子制造业,长春的汽车工业,等等。将描绘中国工业文明的优秀纪录片推向国外,不仅有利于营造强大而积极的国家形象,还有可能为各个产业、各大城市吸引到来自国外的投资和订单,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其二是制作反映当代中国风貌的影视作品。韩国算是一个有趣的先例:影视作品中描绘的韩国,远比现实中的韩国更有吸引力。《釜山行》、《孤胆特工》、《晚秋》等卖座电影将韩国描绘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度,所以才会在亚洲形成“韩流”、培养出一票“韩粉”。韩国人喜欢高调,有五分本事,能说十分故事;咱们中国人讲究谦虚谨慎,有十分本事,说七分故事,这总不为过吧?

但是这七分故事,必须是好故事。用于文化输出的影视作品,首先必须摆脱《红高粱》、《夜宴》、《十面埋伏》这类“农业文明叙事”,包括以少男少女感情为题材的“青春小电影”,同样很难反映时代风貌。适合文化输出的影视作品,应当勇于展示当代中国的工业化社会,以及当代中国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例如,《中国机长》反映了中国民航人作为一个整体的过硬素质和职业精神;《烈火英雄》反映了消防官兵英勇无畏捍卫人民利益、捍卫工业化成果的崇高品质。

除了精彩的故事内容之外,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平本身就能反映中国的工业实力。现代影视艺术本质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所有特技效果都依赖于国家的工业实力。没有发达的数码科技,就没有《流浪地球》中空间站和冰封地表的宏大场景。这种视觉冲击效果和强大的表现力,是农业文明孕育出的传统戏剧所不能比拟的。中国影视作品的精良制作,将为中国的文化输出提供充沛的武器弹药。所以,需要将文化产业放在战略的高度加以认真建设,绝不能对其放任自流。

怎样输出价值观

从输出工业文化到输出价值观,其实是一种递进关系。输出工业文化,是为了让外国民众客观认识到中国的强大,进而产生佩服和崇拜的心理,这就为输出价值观打开了一扇门。如前文所说,输出价值观的目的是让受众认同中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更加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

美国是在价值观输出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国家。美国的拿手好戏,就是将好莱坞变成高效的政治工具,通过影视作品的成功市场营销来输出价值观,而且还有经济利益可图。影视作品之所以能被用作输出价值观的高效载体,与其多方面属性有关:

1)传播迅速:一般人可能需要一周、甚至几周才能读完长篇小说。而看完一部电影只需要2-3个小时。

2)感官体验好:影视作品带来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能够给受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许多人都能很容易地记下影视作品中的经典情节甚至对白。

3)市场渗透率高:印数10万册以上的图书已算畅销书,绝大多数图书的销量远低于这个水平。而对影视作品而言,放在中国这个人口基数下,上千万观影人次是不难达到的目标。2016年上映的《魔兽》,观影人次达4000万;《湄公河行动》的观影人次也有3000万。

美国影视作品传递价值观的方式说来也简单,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八个字:美化自己,丑化对手。例如,《第一滴血3》将美国特种兵兰博塑造成为自由而战的无敌英雄,而苏联军官则是残暴而愚蠢的草包。更有甚者,哈里森.福特在《空军一号》中饰演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美国总统,在忠心耿耿的随员的协助下,挫败了共产主义者通过绑架美国总统来复辟苏联的计划。但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美国人描绘出来的罢了。

在价值观输出这方面,中国既要积极学习美国,又要有自己的创新。需要学习的地方,是充分利用影视作品作为价值观输出的载体。总琢磨着去国外拿奖的“大腕儿导演”当休矣,视艺术造诣为粪土的“流量小鲜肉”当休矣。文化产业是一个具备正外部性的战略产业,需要顶层的战略规划,而不能由任性的私人资本主导。

需要创新的地方,则是用于输出的价值观的内涵。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热衷于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所以其影视作品往往传递“人权高于主权”的价值观,如1997年上映的《和平缔造者》(The Peacemaker);《独立日》、《天地大冲撞》这类影视作品,干脆就是鼓吹美国拯救世界,其他国家连打杂都不配。中国的影视作品当然不可以照搬以上这些东西,而应该输出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例如:

1)自强不息,人定胜天:《我的左手》算及格水平,这一领域应该能够出现更好的作品。

2)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烈火英雄》体现了消防官兵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3)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横空出世》《我和我的祖国》都算佳品。能够在关键时刻上下一心、高度团结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并不多见。

4)崇尚和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流浪地球》已经将这种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与前期预测不同,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大获赞

文化输出的必要前提是文化自信。中国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因为受到20世纪8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读者》体”在一段时期内的流行就是上述现象的真实反映。这类文体的特点是:对某些人或某些国家的事例进行夸大甚至捏造,最后提出一个智商堪忧的中心论点;只需更换人名、国名、地名就能“克隆”出另一篇文章,成本极低。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中国的年轻一代成长于经济快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的时代,反而没有不必要的思想包袱。他们中许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出国旅游、学习或工作,眼界比前一代人更加开阔。也正因为如此,年轻一代其实是当今中国文化自信程度最高的群体。2019年国庆阅兵的配乐,因为大气磅礴、充满自信受到全国上下一致好评,而作曲团队都是80后、90后——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中国的年轻一代,必将成为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绝对主力。

责任编辑:小婷
文化传播 中国故事 工业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