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开战一年,俄罗斯武器采购会出现“孔雀东南飞”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2-26 09:33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当俄乌冲突进入第二个年头时,各方媒体鼓噪的“周年攻势”并未出现。对于都在积蓄力量的俄乌双方来说,战场外的政治需求,终究需要服从战场上的军事规律。这也得以让我们的目光,暂时超越在巴赫穆特和阿特木斯克这些战线上一城一地的得失,看一看本周战场之外的那些“文攻武卫”。
黄圈内是“瓦格纳”集群在阿特木斯克地区的进展,图片来源及翻译@蜗牛柯基
本周五,波兰承诺的14辆豹2A4中的前4辆运抵乌克兰,其他欧洲国家也借此机会“表忠心”,再次承诺或追加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豹2坦克。不过这些“忠心”当不了饭吃,去年12月乌克兰陆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在接受《经济学人》对话时就表示,他需要“300辆坦克、600-700辆步兵战车和500门榴弹炮”以恢复战前实控线,而当前西方的援乌力度短期内远达不到这一规模。
因此,在上周日落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西方国家联盟已经不加掩饰地开展反俄战争动员,连一句官样文章般的“和平”都难开尊口,而是把尽可能向乌克兰输送各种武器作为“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方案,一时间慕尼黑再次成了阴谋家和军火贩子们的乐园。
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为首的一小撮人,更是以己度人地抛出“中国可能将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的“指控”,企图以西方国家对华撤资为威胁,敦促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影响俄罗斯,完全不顾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俄两国正常军贸合作完全符合国际法所有规范的事实。
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的“现代”级956EM型导弹驱逐舰宁波舰,舷号139 图源:军网英文
跳出将俄乌冲突与中俄军贸捆绑这一西方惯用的议题设置伎俩,回顾中俄军贸合作近年来的发展瓶颈,中方显然也不是“店大欺客”的那个。
即使在2014年之后,俄罗斯仍然能从西方国家获得所需的部分精密军用设备(时至今日也没有彻底断绝),这使得俄罗斯军事工业的“面子”尚可维持在“从欧洲来的高端技术,我能用那是我有面子”的层级上,进而强化其国内相当一部分认为“中国货都是不可靠的廉价山寨品”的错误认识。但这一年来乌克兰战场内外的动向,让俄罗斯逐渐看到这条路越走越窄的趋势与现实。
就在2月24日,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及七国集团盟国等共同对俄罗斯“主要创收部门”的200多个个人及实体实施制裁;同一天,欧盟也通过了第10轮对俄制裁方案。不过这些制裁已经不会对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产生什么本质影响了:在“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毁后的几个月里,整个欧洲软弱的反应不仅将俄欧关系进一步切割,美国利用俄乌冲突进一步削弱欧洲的企图更是成效初显。
难怪俄常驻联合国代表直接表示,“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已经不复存在”。对于这个老欧洲的“迷弟”来说,能说出这一番话颇有些痛心彻骨。
当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去年12月说出“德法2014年推动明斯克协议的本质是为乌克兰争取时间”时,普京的失望溢于言表。图源:《外交政策》网站
漫长的俄乌冲突,将俄罗斯拉拢西方的努力再次失败的现实提前摆到台面上。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不是第一次向西方投怀送抱,也不是第一次“自古表白多白表”。随着那些代表着美(苏)俄之间曾经难得存在的一丝信任的军控条约,纷纷成为一张张废纸,普京还是选择了沙皇的那句名言:“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只是这种一再碰壁后“恍然大明白”的选择,比起早在1999年5月8日之后就丢掉幻想、开始系统性重振国防工业发展的中国还是太晚了,难免会出现力有不逮的情况。
就这场冲突而言,俄罗斯最需要的是“见效快、难替代”,例如伊朗“见证者-136”无人机(绰号“小摩托”)这样的装备。而随着美国周五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四种先进无人机/巡飞弹,未来俄军在战场上面对乌军无人机的挑战也将更加多样化:如果不想继续“打肿脸充胖子”,承受那些本不应该出现的损失,那么与反无人机作战装备研制经验丰富,多款装备拥有实战经验的国家展开洽谈,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至于老生常谈的精确制导弹药储量问题,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军工逐步转入战时生产,也有几种新型制导弹药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加上战争态势的变化,这些都使得俄军这方面的窘境有所缓解。但随着北约方面援助的新一轮武器即将投入战场,俄罗斯能否将目前尚算稳固的局部空中优势,及时转化为立体战场上的主动权,非常考验小到精确制导弹药数量性能,大到空中战役组织能力的方方面面,并非一两样装备能够改变。
刚刚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展示的“外置式火控系统”,或许是兼容苏/俄制飞机与其他制式对地弹药的一个新选项 图源:航空工业微信公众号
而要在战场之外影响战局,今天的俄罗斯海军水面舰队已经爱莫能助:作为俄海军最为新锐的打击武器,配备于22350型护卫舰的“锆石”高超声速反舰导弹,即使后续试射成功,由于既无法驶入黑海助阵,也无法作为战略威慑力量使用,使其在战场内外都显得有些“上下不靠”。
只有战略导弹核潜艇部队——这支规模庞大、不断更新装备、外界对其内情知之甚少的“核大棒”,还具备与俄战略火箭军相互配合、并在关键时刻起到“用美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谈判”的能力。而要维持这些镇国重器的战备与更新,自然只能靠俄罗斯自己。
2月21日,普京宣布俄罗斯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此前美俄之间仅存的军控条约。而在此之前,俄罗斯刚刚根据New START的有关条款要求,向美国提前通知,将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新一代井基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的第二次试射。无论这次试射时机是否有回应拜登访问乌克兰的意图,但“萨尔马特”的试射失败不仅让俄罗斯没能在政治上赚取相应分数,还让这款去年11月23日宣布投入批量生产的新型导弹能否按期步入战备值班,看来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国之重器,一举一动牵动人心 图源:路透社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有关提问时表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着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尽管俄罗斯并未彻底退出New START,仍然留有重返的余地,但已经给全球战略态势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从技术上说,虽然现阶段俄罗斯的核武库总体仍有着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威慑力,但长远来看同样存在失衡风险。这些情况也都使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面临着严峻考验。
同样是在2月21日,在以“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为主题的外交部蓝厅论坛上,外交部长秦刚不仅用三个“停止”——停止拱火浇油,停止向中国甩锅推责,停止鼓噪“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阐述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劝和促谈的坚定立场,更是首次强调了“没有中国的安全,就没有世界的安全”: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的国际环境。同样,没有中国的安全也就没有世界的安全。中国从未主动挑起过冲突或战争,从未侵略过别国一寸土地。但来自外部的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却不断升级,愈演愈烈,对中国的主权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将于2月28日访华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日前接受中国媒体对话时,对中方就乌克兰危机发布声明表态:“中国人做事谨慎小心,当他们决定以发布声明的方式表达立场,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这一信号没有被应当听取的各方认真对待,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图源:白俄罗斯政府网站
正如卢卡申科所说,当中国决定以发布声明的方式表达立场时,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然而不仅在俄乌冲突议题上,西方和乌克兰的“当局者”对中方这则堪称不偏不倚的声明,当前普遍持以“微微颔首、不置可否”的态度;即使在中国已经明确了自身安全诉求对全世界的重要意义时,也许是出于对华关系中某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也许是他们已经习惯于傲慢太久了,那些“当局者”们仍旧不为所动。
2月23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针对美日等国渲染炒作“中国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载具超过美国”、“中国在大幅‘扩核’后可能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等报道进行了严正驳斥。尽管对于官方历来在“扩核”一事上的低调“示弱”态度、特别是对当前美国摆出一副“我就是下套等你钻”的无赖嘴脸的态度,许多网友颇有微词;但笔者认为,在战略核力量的新一轮发展建设形成实实在在的战斗力之前,在这种议题的表态上维持既往降温原则,而非“贷款威慑”,不仅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也与秦刚外长的安全表态相称,与中国一直以来展现出的行事风格相称。
当这一切瓜熟蒂落时,终会有人吞下这“严重后果” 图源:社交媒体
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战略核力量领域,中国军队不会搞“贷款威慑”,在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维护主权一线上,中国军队更是要物尽其用。
2月24日下午,美国多家媒体编辑搭乘美海军P-8A海上巡逻机窜扰我西沙岛礁附近空域,遭遇中国空军苏-27UBK战斗机拦截 图源: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随着国产战机批量列装一线部队,此前无论是我方还是美方公布的南海上空的拦截画面中,我方出镜的均为歼-11B/BS和歼-16战机。但实际上,那些从俄罗斯进口或在国内散件组装的老“侧卫”们(苏-27/歼-11和苏-30)至今仍有一部分留在一线发挥余热,美国编辑团们这次就“有幸”遇到了一架苏-27UBK(苏-27UBK均为从俄罗斯进口的双座机)。
使用这些机龄已经超过20年、部分超过25年的苏-27UBK拦截美军大型机,其优势是一方面在这种任务中,其目视跟踪监视效果与歼-11BS、歼-16等新型战机并无本质区别,单架次成本却低廉不少;另一方面,如果态势升级,需要我方战机开启火控雷达锁定美机,警告其不得进一步挑衅的话,配备国产新型雷达的歼-11BS和歼-16此时多少有些不便,老“侧卫”们则可以大胆开机,完全无需担心雷达信号被“窃取分析”:
早在苏联解体后不久,美国就获得了苏-27的N001雷达,而我军的老“侧卫”使用的雷达一直是N001系列,改进也主要集中在后端部件,信号发射前端的改进并不明显。因此对于美机来说,如果在南海上空再次收到这瓶“斯拉夫陈酿”,可绝对算不上什么“富贵险中求”,反而意味着自身处于高度危险之中;而这种危险的根源,又完全是美国自己种下的。
一年前在南海上空折戟的F-35C已经证明了,技术再先进的挑衅者也难以确保自身的绝对安全 图源:社交媒体
实际上从美媒编辑对美军P-8A机组的访谈来看,面对老奸巨猾的编辑们,这些前来南海挑衅的“飞贼”并不想过度渲染这种非战争时期的一线对抗:不仅说出了“这不过是又一个周五下午而已”的大实话,甚至还难得说出了“中国军队的拦截安全且专业”——第一反应还以为,美国人背错台词儿了?简直是尽可能不给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笔杆子弄个大新闻的机会。
美军是否在这种一线对抗中逐渐适应了“斗而不破”的烈度,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料敌从宽的角度说,仍然要警惕美军实现“平战无缝转换”、发起更高烈度挑衅乃至军事冒险的可能性。特别是当其决策层面的举动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混沌”,而一线任务部队仍能基本维持攻势存在,甚至联合其盟友及时发起对假想敌军事活动的“反制”时,这使得战时美军的行为方式也变得更难以常理预测。
这种奇葩组合的最新例证,就是在美国宣称计划增加在台美军规模、增大军方交往力度时,美国知名媒体人2月16日突然声称,拜登曾表示有“摧毁台湾”的计划。图源:社交媒体
尽管频频有报道传出,在俄乌冲突不断持续的当下,美国相当一部分军工生产能力,早已不得不投入援乌这个无底洞;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大国对抗中优先使用的防区外打击武器和超视距空战武器,在其中占比很少、甚至压根没有。包括此前美国在对乌援助中频频上演的“风头我出、东西你掏”等等戏码,这些细节都时刻提醒着我们,美军仍然保持着对亚太方向军事动向的高度警戒。
面对这个被我军称之为“强敌”的老对手,我们必须抱着底线思维,把一切预案想好做实,才能在事关“没有中国的安全,就没有世界的安全”的紧要时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打开APP查看142条评论
评论142条
情场鬼见愁
2023-02-26 13:45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
武器的本质还是得上战场上打仗、体现出它的能力,口碑也随之水涨船高。
正如俄制装备近年遭遇可谓风评坍塌,亦正是一系列战场之差强人意表现导致。
最近中航技竞争马来西亚单子,即使拿下枭龙换上更符合客户定位的L15B,以相对更好的质量加便宜一半的出价,最终仍不敌棒子卖得盆满钵满的组装货F/A50一样,背后还是美械口碑在抢蛋糕吃。
国产武器若想摆脱“不可靠的廉价山寨货”印象,在别人手上多参与热点战事并拿出亮眼表现,真金不怕火炼,或许是条事半功倍之捷径。
既然要做军火商,无需为“不往交火地区提供军火”的道德洁癖背书,军火商做大做强,又能从技术、资金与主观能动性上反哺制式装备研发,堪称良性循环。🐶
一国军火的能力与实际表现,除了是硬实力,还是一种打多少广告、多少八股妙笔生花都换不来的国家软实力。。
杀虫剂
2023-02-27 11:03
来自北京市
大毛的先进武器都需要什么外部来源的部件?咱们作为普通军迷可以简单分析一下,1,MCU单片机,这个从战场拆解看,常见的也就是英飞凌、德州仪器等公司的产品,大多数是32位以下的成熟工艺,可能需要一些抗干扰加固措施,或者是适合恶劣工作条件的车规级就能基本满足需求,2,白光传感器,其中光学CMOS/CCD,这东西白菜价,手机上的都能拿来用,或者干脆拆sony等相机,很多无人航拍机都是拆sony的廉价照相机的coms。3,红外焦平面传感器,制冷型的,这个不好买,但非制冷的焦平面传感器,这也是常见组件,兔子的廉价焦平面热成像仪,卖遍全球了。4,抗干扰的GNSS组件,拆机发现常见的是瑞士ublox这种常见的廉价GPS芯片,至于适合高速运动物体的GNSS组件吗,原本也都是军用产品,这个毛子自产产能怕是不够,但不排除通过外挂数字算法处理器,强行将民用改为军用。除了上面这几个东西,还真想不出大毛战场上的武器会被供应链卡脖子的。
自救而不得
2023-02-26 11:09
来自广东省
环球同此凉热
2023-02-26 10:32
来自江苏省
军工组写写这样的文章就行了,千万别预测俄乌战局,免得又为合订本提供新素材。另外,中俄之间即使有军贸,也会严格限制中国军用装备流入乌克兰战场,原因很简单,中国一直指责北约武器流入战场是“拱火”,所以不会做这些授人以柄的事,除了惹麻烦,没有任何好处,而且没有必要。
正常军售OK ,但是限制使用就很奇怪。中国出售给老美的稀土难不成还能让他不准使用在F35上面并出售给日韩?
越汉唐
2023-02-26 11:12
来自江苏省
真不知道“中国是1999年之后才重整国防工业”这样的话从何而来,而且观网的编辑张口就来。如果是从1999年才开始重整国防工业的话,很多现在的先进装备根本服不了役,时间上根本不够。如果从1999年才开始的话,那么领导层就是失职就是无能。是这样的吗?可能吗?我认为仅仅是没有大规模投入而已,而研制从没间断。
虚数区间
2023-02-26 16:14
来自江苏省
情场鬼见愁
2023-02-26 13:45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
武器的本质还是得上战场上打仗、体现出它的能力,口碑也随之水涨船高。
正如俄制装备近年遭遇可谓风评坍塌,亦正是一系列战场之差强人意表现导致。
最近中航技竞争马来西亚单子,即使拿下枭龙换上更符合客户定位的L15B,以相对更好的质量加便宜一半的出价,最终仍不敌棒子卖得盆满钵满的组装货F/A50一样,背后还是美械口碑在抢蛋糕吃。
国产武器若想摆脱“不可靠的廉价山寨货”印象,在别人手上多参与热点战事并拿出亮眼表现,真金不怕火炼,或许是条事半功倍之捷径。
既然要做军火商,无需为“不往交火地区提供军火”的道德洁癖背书,军火商做大做强,又能从技术、资金与主观能动性上反哺制式装备研发,堪称良性循环。🐶
一国军火的能力与实际表现,除了是硬实力,还是一种打多少广告、多少八股妙笔生花都换不来的国家软实力。。
南海这些国家因为领土争端,只会把你当做讲价筹码,才不会买你的飞机。什么时候买我们的主战装备了只代表一件事:南海争端以我们的胜利,它们的妥协告终,从此南海中国说了算
环球同此凉热
2023-02-26 10:32
来自江苏省
军工组写写这样的文章就行了,千万别预测俄乌战局,免得又为合订本提供新素材。另外,中俄之间即使有军贸,也会严格限制中国军用装备流入乌克兰战场,原因很简单,中国一直指责北约武器流入战场是“拱火”,所以不会做这些授人以柄的事,除了惹麻烦,没有任何好处,而且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