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云飞:意料之中的黑天鹅——2022哈萨克斯坦大变局(下)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1-18 08:45

扬云飞

扬云飞作者

旅俄华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云飞】

同一个剧场,不同的演员

上篇讲述了哈萨克斯坦背着什么样的“行囊”走进了2022年,下面就可以简单复盘一下从1月2号到1月9号这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然,因为确切的信息毕竟还少,不可避免有推测和分析的成分,不排除被之后出现的消息证否,当然也可能是证实。

这里首先要说一下结论,即1月2号到1月4号,1月5号到1月9号,这两个时间段内所发生的,有很大可能是完全没有必然联系的两个事情,只是前后依次发生,导致人们将其视为一体事件,有因果关系,由此得出很多离谱的结论。

当然这个结论不仅仅是笔者的个人推测,普京在1月10号集安组织领导人电话会议上也说过类似的话,即因为经济问题上街抗议的人群和拿起武器攻击国家机关的不是同一批人。

普京在1月10号集安组织领导人视频会议上一直情绪不高

1月2号到4号,西部地区城市发生游行示威,参与者主要是抗议油气价格上涨和反对疫情隔离政策的人群,这个判断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的。这期间有大量“颜革”组织参与,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两年中国国内对“颜革”作为政治现象加以重视,这是好事,但是这一过程中也有对“颜革”的大量误解和刻板印象在传播。

其中一个最大的错误认知,就是把“颜革”的实际控制者认作CIA,将“颜革”看作是特务片、谍战片那种模式,有一个统一的中心精心策划、斗智斗勇。

其实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CIA就不亲自指挥“颜革”了,原因是和谍战片里演的不同,各种精心策划的行动计划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失败了,猪肉没吃到还惹了一身骚。那之后,就把这些工作外包给各种有活力的民间与学术团体了,各有分工各有用途,平时都是自行发展。

由学术团体不断的研究制造新的学术议题并加以包装,比如环保、语言、小群体权益保障等等;又由其他团队针对不同社会人群不断推广这些概念,造成目标国人群分裂;又有群体进一步引诱人群极端化,乃至在现实当中推出偶像型领袖,号召在现实中冲击政体。现在的“颜革”并不依靠少数人精心策划,而是靠着大范围波浪式渗透,不断地水滴穿石,最终导致大坝崩溃。

另外,就是由于机构数量众多,大多数已经形成了独立运作的能力,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曾经掐断过大多经费来源,加之拜登上台后呼吁(忽悠)大家自费搞“颜革”,导致“颜革”技术大范围扩散,而且“颜革”组织更加依靠各个地方的本土势力与资金支持,这也就导致了很多“颜革”活动领先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尾巴摇狗”现象。

最典型的是2020年白俄罗斯爆发的颜色革命,背后主持者是波兰和立陶宛、拉脱维亚这几个国家,特朗普主政的美国压根对这事不感兴趣,不但导致后继无力,还把刚刚和俄罗斯产生重大分歧的卢卡申科重新推到了普京的怀里。

哈萨克斯坦这次,确实在信息战的层面获得了东欧和乌克兰“颜革”组织的大力支持,基本上还是白俄罗斯内乱期间那几个机构出来指挥。

当然现在不确定的是,这些机构究竟是所在国支持它们搞乱哈萨克斯坦,还是干脆在赚外快,又或者是闻风而动,看哈萨克斯坦有了动静就立刻跳出来刷存在感。

有件事情国内好像很少有人注意到,1月6号,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查抄了位于基辅的一个哈萨克人建立的“颜革”组织,过程当中手段粗暴甚至将主事者牙齿打掉。乌方将其全部逮捕后,要求写保证书不许在乌克兰境内从事反哈萨克斯坦政府的行为,否则就将其交给哈官方。

按说乌克兰安全局是被美国方面控制极深的机构,是正宗有“血统证书”并自带干粮的,这一行动恐怕很能说明问题。

也是在那一天前后,除了少数几个之外,其他各个“颜革”组织就开始陆续和哈萨克斯坦发生的事情切割了,声称和自己没有关系。

哈萨克斯坦的反对派在基辅的“指挥中心”,其成员被乌克兰安全机关殴打逮捕后上网求助。

后来,普京在1月10号集安组织领导人视频会议上也说“这一过程中使用了‘颜革’的技术”,而没有强调是颜色革命。

那么1月5号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说之前和之后可能是两批不同的人群?1月5号的情况是骚动迅速蔓延到了哈境内所有大城市,新情况是各地的军警都开始陆续撤离游行集会的地点,并且出现了大量有组织的年轻人,立刻开始使用暴力行为攻击政府机关和少数仍旧在执勤的警察。

这种现象完全不像一般的“颜革”流程。“颜革”通常非常看重拉拢当地军警等力量,尽量将其拉入自己的一方,而不是与其对立。

这是因为“颜革”主要是依靠所谓的软实力扩散,真正的力量并不足以和正式的军警对抗,大多数都是通过漫长的街头对抗和舆论攻击导致军警丧失士气,这时才会派出“颜革”动员人群中为数不多的“武勇派”,袭击少数仍旧坚持维护秩序的军警。

哈萨克斯坦则完全没有这一过程,直接进入暴力攻击阶段,如果所谓的“颜革”有这么大的本事,那美国陆军都可以解散了。

1月5号风暴的中心,并不在各大城市的示威人群那里,而是在首都阿斯坦纳。当然具体发生了什么,目前都是漫天飞舞的谣言和推测版本,并无确切可信的信息。

唯一可以百分百确定的是,一贯以老好人身份出现的托卡耶夫,那天在首都以雷霆手段一举敲掉了政府内外的大多数反对派首脑。

整个过程中,参与者、组织者乃至被打击对象目前都不是很清楚。在各种推测中,比较靠谱的说法应该是各派认定纳扎尔巴耶夫病情突然恶化,导致纷纷准备摊牌,只不过“反托联盟”还没来得及谈拢条件和有实际进展,就被托卡耶夫抢先动手一窝端掉了,大多数被监视居住而极少数人遭到了逮捕。

那么这是托卡耶夫临时起意效“高平陵旧事”,还是俄罗斯作为最大受益人,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的颠覆行动?目前这两种说法在独联体国家都很流行。

整体上笔者更加倾向于是临时起意,具体有如下原因。就像前面说过,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的颠覆活动,历来都是成少败多,连美国人都改为搞外包了——成功最好,不成功没关系。说是俄罗斯组织的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性和可行性,但缺乏其他同类案例来证明它有这种能力。

另外,要做到这一点,必然需要哈萨克斯坦内部势力配合,而哈萨克斯坦本身各种组织的执行能力就不行,信息泄露得和筛子似的,就像一个学生常年考试不及格突然拿了个双百分,怎么看可能性都不大。反倒是临时起意突然莽了一波,会把所有人都打个措手不及。

其次,要考虑到普京的个人倾向,虽然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普京是个骑老虎、赤手猎熊的壮汉形象,而西方国家则认为普京是一个冷酷的特工杀手,但在很多独联体的民众看来,普京一直都是一个爱开玩笑的圣彼得堡知识分子,当然不排除被逼到走投无路会做出绝地反击的行动。

而从普京历来行政做事的理念来看,他是一个非常重视维护现行政治秩序和程序正义的人。怎么理解这个描述?有点类似沙俄帝国在19世纪上半叶,拿破仑战争之后克里米亚战争之前的欧洲政策,即维护一切统治者的合法地位不可侵犯。

21世纪欧美推广“颜革”的理念,本质上就是人民随时有权推翻“暴君”,俄罗斯则反其道而行之,鼓吹一切使用非法手段推翻现行统治者的行为绝不可行。

2015年出兵支持叙利亚,日后又先后派遣武装人员在南美和非洲活动,所有这些行动俄罗斯的旗号都是“受合法领导人邀请入驻以维护秩序”。如果俄罗斯一夜之间突然改变策略,导致整个俄罗斯对外军事活动遭到目标国的质疑,恐怕也缺乏说服力。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土耳其的“颜革”危机。当时因为土军在叙利亚击落俄罗斯飞机,两国关系陷入冰点乃至在叙利亚大打出手,即使如此,普京也提前给埃尔多安提供了情报让他躲过一劫,哪怕之后俄土两国因为地缘政治利益继续纷争不断。

而且这不仅仅是对外问题,普京遵守这一准则实际上还有内政方面的考虑,毕竟俄罗斯一直是“颜革”渗透的主要目标。普京如果主动搞秘密行动干涉哈萨克斯坦,等于是给自身的合法性挖墙脚。

拍摄于2005年的纪录片《颜色革命的背后》,里面就已经提到当时的普京就已经将颜革视为心腹大患,并且提出要尊重当事国法律来处理政治问题。从这点上来说,十多年来普京并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立场。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整个集安组织出兵过程中,前后活动最热心的并不是普京,他一直到1月10号才公开对此事表态。而前后数次斡旋出兵的,是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

前面提过,因为乌克兰事件,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都对俄罗斯可能干涉本国事务而有所警惕。虽然2020年8月之后白俄罗斯对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弯,但是两国仍然没有就最终走向和卢卡申科的个人去留达成共识。

如果是普京强力主动干涉哈萨克斯坦内政,那么卢卡申科肯定会兔死狐悲,又像刺猬一样卷起身来防范俄罗斯,而不是热心地帮忙。

当然再次强调,这些分析可能在日后被新披露的细节证实或是证否,但是我们现在确切知道的是,1月5号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发生了重大政治变动,反托卡耶夫势力无论来自哪个派系什么背景,其高层都在首都被一网打尽,失去了人身自由。

那么在1月5号其他大城市发生的事情,就容易理解了。突然之间丧失了高层的各个势力,以及得到消息感觉可以浑水摸鱼的团体,都行动了起来,要么对总统施压示威,要么乘火打劫。

而同样感到震惊的军警等强力部门,要么按照出身和关系投入到反对派一方,要么开始明哲保身不再行动。这也是为什么一天一夜之间,多处政府大楼、警察局、安全局等机构受到攻击并被占领和破坏,因为守卫人员要么是内鬼要么逃之夭夭,甚至搞出来四十人就能占领阿拉木图机场的事情。

阿拉木图机场虽然比不上中国国内的很多机场,但也是一昼夜可以接纳200余架班次的大型机场,这四十个人是怎么将其占领的,是个玄学问题。

在1月5号至7号之间,这些武装攻击政府部门和满街打砸抢烧的,大致也是分为三种人。

第一种是各个家族的直属与间接武力,包括在强力部门任职的亲属和平时挂在保安公司名下的力量,还有外围挂靠的有组织犯罪团伙等。

第二种比较复杂,他们既有国外背景,有自己的政治理念,但是又和各个家族合作。这些组织属于挂着NGO名义的、实际上的武装组织,多是来自土耳其的泛突厥分子和来自中东的泛伊斯兰极端主义者,他们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加入了这次攻击行动。

最后一种则是被煽动起来以及企图乘乱抢劫的纯粹盗匪,来源有在大城市打工的外国黑工(主要是吉尔吉斯人),还有哈萨克本国牧区进入城市打工的人。他们是经济条件很差,而且对富裕城市生活非常仇视的人群,所以一旦发现城市失去了警卫和秩序,又有人煽动,立刻就出来打砸抢烧,并没有什么政治目的。

至于真正的中产小资和有工作的市民,不是躲在家里瑟瑟发抖就是成了牺牲品,并没有怎么参与。而一般意义上欧美组织的“颜革”活动,主要宣传和争取对象就是这种人,这也是为什么6号、7号开始,大多数“颜革”组织都主动和哈萨克斯坦的事情进行了切割。

被攻占后放火焚烧的阿拉木图市政大楼



这位女士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她是阿拉木图一家珠宝店的老板,当城市中心广场开始“和平示威”后,她就热心地前往帮忙送水和食物,等晚上才发现自己的店铺已经被抢劫一空损失惨重。

“借来”两万兵

按照1月11号托卡耶夫在议会讲话的内容反推,1月5号之后哈萨克斯坦强力部门大致的立场划分如下:国防部大致站在了总统托卡耶夫一方,各地警察部门基本瘫痪没有完成自己的职责,而安全部门则是站在了反面。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大概的划分,基于的是经过斗争和妥协之后才对外公开的说法。但是毫无疑问,在1月5号、6号期间,托卡耶夫应该是没有把握能控制住局势的,这才有了向集安组织要求出兵的举动。

现在官方的正式说法是,当天卢卡申科先给普京打电话,然后卢卡申科给托卡耶夫打电话,两人通话后,卢卡申科再给普京打电话,之后托卡耶夫给普京打电话。可以说是卢卡申科主动斡旋,促成了这次行动,并且在当天晚上集安组织领导人长达数个小时的闭门电话会议当中,一力主张共同行动并且一定要快速进行。

说起来,集安组织这次出兵行动,最有戏剧性的是这样一幕:目前集安组织轮值主席是亚美尼亚的总理帕西尼杨,最后也是他宣布出兵,但当时出兵的口号还是防止哈萨克斯坦发生颜色革命,而帕西尼杨是依靠颜色革命上台的领导人。

一个“颜革”领导人宣布由庞大的“保守主义阵营”出兵防止“颜革”在另外一个国家爆发,2022年开局就上演这样的魔幻大剧,写小说的敢这么写得被喷死。

帕西尼杨:没错,组织颜革的是我,宣布出兵镇压颜革的还是我。这究竟是命运的作弄,还是道德沦丧......

集安组织(俄罗斯)的部队6号就完成集结进入了哈萨克斯坦境内,行动如此快速也是“俄国主谋论”的论据之一。

其实从2010年开始,俄罗斯国防军事思路发生很大变化,主要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集中资源打造一支可以快速集结并且布防的部队,要求接到命令后4个小时完成准备工作上飞机,24小时内完成远距离投送。

后来在叙利亚战争期间不断地用这种流程反复轮换部队,在南美和非洲的武装公司行动,也是用这套系统远程运输。从这个角度来说,进入速度快远远不足以说明俄罗斯早有预谋。

集安组织的部队进入是个信号,意味着托卡耶夫的地位获得了域内大国的承认和背书,而这些军队的进入,也意味着围攻首都的计划不可能实现了。

按照现在所有公开和私下的信息,集安组织的部队并没有与叛乱分子直接交火,而是主要用于守卫首都重要机构、交通枢纽与核设施等。而直接平叛的力量,主要来自国防部。基本上可以认为,集安组织宣布出兵后,国防部的多数力量就率先承认了托卡耶夫并且愿意遵从他的指令。

1月6日晚上,叛乱烈度就大幅度下降了。因为叛乱分子们都是事发突然之下的盲动,并没有计划和组织,更加没有领头人,甚至都没有目的。

事实上,类似的“御家骚动”在哈萨克斯坦并不是新鲜事,即使是纳扎尔巴耶夫时代也不时发生,只不过大都是斗而不破、闹一闹更健康。每次碰到类似事情,连纳扎尔巴耶夫都会第一时间飞往国外,等风头过去了再回国对参与者们挨个打板子或是安抚奖励。他当初一意孤行把首都突然从阿拉木图迁往阿斯塔纳,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只不过这一次是牌局太大而且大家都不知道有没有人出来收拾场面,所以一下子失控了。

1月7号,局势已经趋于稳定,但当天托卡耶夫发表的全国讲话,又把不少人吓到了。主要是其中这句话:“有两万名土匪袭击了阿拉木图。”关注进展并且了解当地情况的人都知道,这两万人是很难凑出来的,到截稿日也才抓了一万人出头,而且主要是乘乱抢劫的“零元购”会员们。人们猜测,如果这不是口误的话,或许意味着托卡耶夫想借机利用俄军的威慑力,在哈萨克斯坦把各大派系的基干力量清剿一番。

我们目前并不清楚幕后交涉的过程,在公开的确切信息中,只有在7号晚上,卢卡申科再次宣布他和纳扎尔巴耶夫通了电话,称他一切都好。注意,这是去年12月28号以来,唯一一个“有份量”的人物公开说和纳扎尔巴耶夫有过直接的联系,至于其他的都是可信度不高的说法。

被独联体人民称为“老爹”的卢卡申科这次大大的露脸,特别的活跃。

之后哈萨克斯坦的局势进一步降温,而传闻被逮捕、且一直被指为阿拉木图暴乱黑手的纳扎尔巴耶夫侄子,突然有消息说他并没有被捕。晚一些又有消息出来,他不但没有被捕还仍旧官任原职,到了11号他居然还升官了。

实际上,从7号开始,俄文媒体上就不怎么提“颜革”影响,而称这是外来极端主义分子和恐怖主义分子对哈萨克斯坦进行的攻击,让泛突厥和伊斯兰国背锅。

这一方面是因为独联体国家经常发生“颜革”,大家都知道他们背不动这么大的锅;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视为对哈萨克斯坦内部反对托卡耶夫势力的招降,大意是不但不追究首恶,连首恶都没有,都是外来分子的错。之后总统发言人的推特上,也迅速删掉了“两万土匪袭击阿拉木图”的信息。

当然,这种转变速度太快,令很多人跟不上形势,忙中出错把邻国吉尔吉斯斯坦的钢琴家抓起来顶罪,引发了吉尔吉斯斯坦的严重抗议后不得不将其释放。

只要形势所逼,千万富翁也能承认为了200美元去打“零工”

总而言之,这次哈萨克斯坦动乱,1月2号到4号是一个阶段,是由经济问题以及疫情限制引起的民众抗议,这一过程中确实有境内外的“颜革”组织参与。而5号到8号,则是一场闹出格的“御家骚动”,当然有了强力外力介入和给予安全保障之下,就迅速平息了。

余波未了

1月11日,托卡耶夫在议会上做了讲话,并且任命了新一届政府,某种意义上既可以视作本次骚乱的终结,可能也是哈萨克斯坦一个历史阶段的结束与开始。

这一天的任命和讲话都很有意思,名义上是新一届政府,但是在二十多个部长当中,有十六个部长留任,被更换掉的九个部长中,六个是原第一副部长替补,其中也包括纳扎尔巴耶夫的侄儿。就是说,纯粹的新人部长只有三四个,这都不能用旧瓶装新酒来形容,最多是给装旧酒的旧瓶刷了几笔油漆。

但是,同时还要求“在第一总统执政期间获得大量超额收益的企业,常年向新成立的国民福利基金捐款”,这一条要和上面一条放在一起来看,会发现格外的有意思。

另外值得关注地是,托卡耶夫宣布将会成立五所来自俄罗斯大学的分校,以培养哈萨克斯坦面向未来所需要的人才。那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让哈萨克斯坦面向未来呢?需要的是技工和工程师,而不是人文学科的毕业生。

这一条如果配合上篇关于“国家性”的内容来看,也会发现确实是意味深长。因为纯粹人文学科的理论、概念和价值观的构建,并不会给国民带来值得期待的未来,反而是陷入空对空的无休止辩论,导致社会被日益撕裂。哈萨克斯坦需要的是能够实打实建设这个社会,能带来实际财富的人才。

最后的余波可能是这一条的注脚,既和人才问题有关,又和俄哈关系有关。

以第一副部长的身份被提拔上来替补的新任信息部长人选,在俄罗斯境内引起轩然大波。这人被称为是哈萨克斯坦境内排名前三的“仇俄人士”,自称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者”,也是泛突厥理念的狂热鼓吹者。他曾经发过一个自己编制的哈萨克斯坦地图,其中除了有俄罗斯的领土之外,还有很大一块中国领土。

按说俄罗斯对大多数独联体境内的反俄言论容忍度很高,多数时候都是装聋作哑,即使是这样的政策之下,都把这人列为不受欢迎名单禁止其入境。哈萨克斯坦的任命下达之后,连一贯老好人的俄罗斯对外合作社都宣布绝不和此人有任何的合作关系。

为什么会有这个任命的各种解释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哈萨克斯坦信息部里都是这种人,怎么挑也是这种,只能看未来是否有所改变了。

不过也不用等到未来,1月12号的时候,这位新部长自己就跑出来说:各种对本人的攻击都是扑风捉影、无稽之谈,我在各个职位上和俄罗斯都有很广泛的合作啊……

乌马洛夫:我的原则是俄军来之前当仇俄人士,俄军来了我当亲俄人士,俄军走了以后怎么办?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其实改口的不仅仅是新部长,还有旧总理。这位在1994-1997年担任哈萨克斯坦总理,后与纳扎尔巴耶夫分道扬镳移民伦敦,多次在各种场合抨击哈国内政问题。一月事变开始之后,每天都被多家媒体邀请评论事态进展,本文一部分内容也是引自他的评论。

1月6日他激烈抨击托卡耶夫邀请集安组织派兵是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甚至是叛国罪,到1月11号他已经改口称托卡耶夫做的太正确了,而普京真的是帮了大忙。估计是看出来哈萨克斯坦新权力中心缺人,而他这个托卡耶夫的老上级老朋友,还是可以回国发光发热的……

2022年的魔幻剧本,看来是不会合上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刘惠
哈萨克斯坦 纳扎尔巴耶夫 普京 俄罗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