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莱茵日记:欧洲反对特朗普,力挺WHO?其实还有小心思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4-19 08:46

扬之

扬之作者

德国时政专栏作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复活节”周二(4月14日),德国的DAX指数收盘时增长1.25%,达10696.56点,复苏的趋势仍在继续。原因是,疫情对中国三月份的外贸冲击比预计的要弱很多。股市专家阿尔特曼(Thomas Altmann)表示,中国的经济如果能以较小的损失度过疫情这劫,对世界经济将很有益。

但是,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依然不可小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后果相当严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德国的经济萎缩7%,意大利甚至达到9.1%。

疫情的全球化使得各国必须摒弃嫌隙,共同抗疫,惟有如此,人类才能尽快从这场瘟疫中走出来。同理,经贸的全球化导致供应链相互依存,难以独善其身,因此大家必须相互扶持,不能只顾自己和只看眼前。

目前仍在德国持续的“停摆”态势不仅意味着生产瘫痪、出行受限,社交骤减,也影响到了政治日程。政府和政党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与抗疫有关的事务上,其他计划统统延后或取消。疫前的“图林根地震”导致德国执政的基民盟(CDU)出现严重的领导层人事危机,党主席克兰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宣布辞职,并决定4月底举行特别党代会,选举她的继承人。不料疫情暴发,原先的计划被打乱,现党主席无法如期卸任,选举恐怕要到年底再说。

德国一家市场门口的提示牌:请保持1.5米距离!图片来自德新社

放宽限制,如履薄冰

4月15日(周三),全国关注的首次“开禁”磋商结果出笼。

联邦政府总理默克尔,副总理绍尔茨,州长联席会议主席徐德(巴伐利亚州长),副主席秦切尔(汉堡市长)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

德国今后将以“两周一议”的节奏,逐步启动“恢复常态” 程序(zurück zur Normalität)。所谓“两周一议”,就是迈出第一步后,先观察审视开禁的效果,两周后(5月3日)再重新检讨、调整并制定新的放宽措施。这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做法的确符合德国人慎重的行事风格。

这次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磋商,基于科学家和专家们的建议和判断。此前,利奥波第纳(Leopoldina)国家科学院提出过逐步复课等建议。“罗科所”所长魏勒尔也对德国疫情发展持审慎的乐观态度,用他的话说,德国实现了两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Etappenziele):一,成功将每年的季节性流感与新冠瘟疫切割开来;二,德国的重症病床和呼吸机充足,保证了整体救治能力。

但是,目前的成果给开禁所提供的回旋余地还非常小。默克尔用了一个概念叫“脆弱的阶段性成功”(“ein zerbrechlicher Zwischenerfolg“);汉堡市长秦切尔(Peter Tschentscher)也表示这次开禁的第一步“如履薄冰”;徐德更是反复强调“小心,小心,再小心。”

一句话:“拐点”尚未到来,同胞仍须努力。

归纳起来,这次的磋商结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此前的限制措施将延长至5月3日,继续保持社交距离(1,5米)和人数限制(除家庭成员和生活伴侣之外不得超过两人),违者必究。

2.为了确保这些措施的实施,普遍增加公共卫生监管部门和疫情追踪的人员配备(五人团队/每两万居民),特殊地区可酌情增加团队,联邦国防军将提供人力支持;加紧研发和投入新的技术手段(contact tracing);进一步提高检测数量,确保满足医疗保护物资需求;特别加强养老院和残疾人院等弱势群体聚集场所的安全保护。

3.5月4日开始,恢复毕业班和职业培训班的各类考试和课程,前提是学校做好一切卫生保障准备工作;小学低班和幼儿园依然关闭。大型集会助长病毒的传播,所以8月底之前继续禁止举行。

4.在遵守卫生规则、控制进店人流、避免门前拥挤的前提下,面积800平米以下的商店及汽车行、自行车行和书店(此三类不受面积限制)近期可恢复营业;与顾客身体有近距离接触的行业中,理发店可作好5月4日以后恢复营业的准备。

5.在遵守现行安全和卫生措施的前提下,图书馆、档案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公共设施可重新开放;餐馆、酒吧、旅馆以及教堂则将继续关闭。

6.与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相比,德国依然没有规定“必须戴口罩”,政府只是“紧急建议” (dringend empfehlen)公民在公交场所和商店内佩戴口罩。此外,政府将努力缓解口罩紧缺状态。

应该说, 公众对政府的“谨慎开禁”措施相当满意,反对声当然也有,特别是有些行业及教会。

一些大的商家对政府的“800平米”界限非常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且违反常识,按说店铺越大,越能保证顾客之间的规定距离。对此,政府也做出了解释:大的商场如果开放,会造成市面人流急剧增加,并造成交通拥挤等现象。

德国著名百货连锁Galeria Karstadt Kaufhof和其他一些大型商场不接受这个理由,于是告政府的规定不公平,法庭予以驳回,理由是“健康优先”。

鉴于此前病毒传染往往与大型集会和活动有关,如,宗教活动,体育比赛,各种大型演出、度假等,因此,这次的开禁措施中依然不包括这些领域。只要还没有疫苗和有效药物问世,限制措施估计还将持续下去,开禁的余地也会非常有限。巴伐利亚州长徐德表示,他难以想象今年的暑假里人们还能和往年一样出国旅行,“十月啤酒节”恐怕也无法如期举行。

第一次开禁涉及的行业不同,难免造成竞争扭曲,机会不等的局面。为此,有些商家提出建立“平衡基金”(Ausgleichsfond):疫情中未受到限制及营业额不减反增的行业应该将盈利的一部分拿出来支持和补贴那些因无法营业而遭受损失的商家。

在目前的疫情下,任何决定肯定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昨天错的,今天或许就是对的;今天对的,明天或许就成错的。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精力去进行解释、调整、协调和平衡。德国的联邦制在决策时或许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却也保证了各方利益在磋商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

本次磋商之前,在何时以及如何开禁这个问题上,曾有过“踩油门”(Drängler)、“踩刹车”(Bremser)和“出建议”(Ratgeber)等三派之分。譬如,巴伐利亚州非常谨慎,不同意过快开禁,以免前功尽弃;而北威州则认为前几周国民已养成了卫生习惯,也认识到了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尽快恢复常态。所谓的“出建议者”,多指学术机构和专家。

联邦制为各方提供了充分磋商的平台,因而也较容易产生相对周全的结果,这也是德国政体的优势所在。这次,以默克尔和徐德为代表的“保守路线”显然占了上风,对于“保险至上”的德国人来说,这个结果是可以让人安心的。

4月17日(周五),联邦卫生部长施帕恩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根据今天的情况看,德国的疫情重新进入可控阶段("Der Ausbruch ist – Stand heute – wieder beherrschbar")。他充分肯定德国三月中旬开始实施的限制措施,称其彻底止住了(“Vollbremsung”)病毒的失控蔓延。施帕恩说:“4月12日以来,每天康复的人数连日超过新感染的人数。”而且,德国的医疗体系“到目前为止从未告急过。”

另据罗科所所长魏勒尔透露,疫情主要参数之一的传播率(R)在德国已降为0,7。这意味着新的感染人数呈下降趋势,德国的疫情将进一步得到缓解。

笔者所在的城市人口27.8万(2019),拥有约10家医院,其中一家的情况颇具代表性:该院共有856个病床。正常情况下,这里有24台呼吸机,疫情开始前做了充分准备,将呼吸机数量增加到69台。到目前为止,该院接收的新冠肺炎患者最多时达到24人,目前还有18位就诊,其中6位重症,4位需要呼吸机。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德国目前有170万人接受了新冠检测,每周的实际检测量达35万。如果需要,周测量可提升至70万。到目前为止,阳性检测结果占9%。罗科所所长魏勒尔表示:“今后我们将更多地在敬老院和疗养院中进行测试,以防病毒在病人和护理人员中传播。

施帕恩还发布了两个好消息:一,德国50家企业获得了生产医用口罩的许可,预计8月中旬后每周可出产1000万只“FFP2“型特殊口罩和4000万只普通口罩,能基本满足德国国内的医用需求。二,目前,世界上共有四种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德国不久也将进行疫苗的临床实验。

阴谋论再起

科学家一致认为新冠病毒源于自然,只是还没有弄清楚这个病毒首次从动物界进入人类的具体途径。这个认知“缺陷”导致各种“阴谋论”盛行。

美国民间智库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对8914名美国成年公民进行了一次调查。43%的受访者认为Sars-CoV-2病毒源于自然;但三分之一(29%)的人相信病毒来自实验室,其中23%的人甚至坚信病毒是有意培植的。

还有一个调查结果也颇引人深思:“阴谋论”的信众主要为共和党人或与该党比较亲近的人。从年龄分布来看,信者年轻人居多:18至29岁的受访者中有35%相信新冠病毒源自实验室,60岁以上的人中有同样看法的只占21%;从受教育程度上看,19%的信众有学士以上学历。

“阴谋论”的散布与盛行也离不开“名人效应”。先不说,有些“理论”本身就有可能是情报机构“阴谋战略”的一部分,一些名人的公开宣讲或暗示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4月14日(周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陆军上将马克·米利(Mark Milley)与国防部长埃斯柏(Mark Esper)一起举行记者招待会,当被问及病毒是否源自中国某实验室时,他表示:“我们有不少情报机构,他们对此进行了仔细观察。在此,我想说,事情并不明朗,目前的证据似乎倾向于病毒源于自然,但我们并不完全确定。”

几周前,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一篇科学文章根据基因分析则排除了这种可能性:“没有证据表明SARS-CoV-2来自武汉的一个实验室”。

悉尼大学的爱德华·霍姆斯(Edward Holmes)4月16日(周四)也发表紧急声明,指出“阴谋论”正在美国“爆炸式地增长”。他的研究小组在3月17日就发表了对该病毒的遗传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SARS-CoV-2既不是实验室出来的生物结构,也不是被人为操纵的病毒”。

新冠病毒源于自然还是实验室?瑞典微生物学家安德森教授(Kristian Andersen)三月中旬发表了他对新冠病毒家族的最新研究结果,专门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的研究发现,这次的病原体利用其冠状棘刺更好地扎入宿主的肺叶和喉咙中。研究还揭示了Sars-CoV-2与其“亲属”病毒之间的两个重要区别:它们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结构,而且由不同的氨基酸组成。

安德森教授团队强调,这两个不同特征虽然能使新冠病毒更容易侵入人体,但整体而言却没有人工培植的生物武器病毒完美。报告指出:“这有力地证明Sars-CoV-2并非源于实验室。”

从逻辑上说,Sars-CoV-2源于实验室的说法也不靠谱,因为,如果要将其作为攻击“敌人”的生物武器,完全没必要从这种对人类杀伤力并不算太大的病毒中提取,Mers病毒的杀伤力比它更大。所以,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个病毒只能源于自然:要么直接从蝙蝠身上跃上人体,要么中间还有另外一个动物宿主。现在不清楚的是,Sars-CoV-2病毒是在这次变异后上了人身,还是早已“匿名”存在于人间。

被华人称为“德国钟南山”的病毒学家德罗斯腾(Christian Drosten)以及其他二十多位学者在三月初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也坚决否定了病毒源自实验室的说法。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日前发表视频讲话时指出,疯狂的阴谋论污染了网络,“假新闻瘟疫”正在侵蚀着个人和团体。人类也必须与这种“疾病”作斗争。

新冠病毒的确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病毒“政治化”之后的种种不负责任和蓄意的猜测与流言。

德国病毒学家德罗斯腾(Christian Drosten)

抗疫不力赖别人

在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断粮”威胁数日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真下重手,决定暂停向该组织提供经费。他的理由未变:“世卫”在此次抗疫中过于“亲中”,“操作差劲”,“隐瞒疫情”等。

美国的决定引起一片谴责声,舆论普遍认为WHO是特朗普为了掩盖自己抗疫不力寻找的“替罪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现在不是削减世卫组织或其他人道组织对抗疫情的资源的时候。”

由德国倡导的“多元主义联盟”17个成员国公开支持世卫组织。德国外长马斯(Heiko Maas)也发表推特表示:“指责别人有错于事无补,病毒无国界。我们必须在抗疫中紧密合作,最好的投资对象是联合国、特别是经费不足的世卫组织,以及研发和分配测试剂、疫苗等领域。”他说,美国的措施等于“将飞行员扔出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

的确,特朗普此举最大的受害者是那些依赖世卫组织帮助的穷困国家和地区。WHO干事长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对非洲地区的疫情发展表示担忧,他说,那里的感染率上周增长了51%,死亡率增长60%,非洲的医疗条件差,世卫组织经费减少意味着对非洲救援能力的削弱。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将继续支持世卫组织的工作,他在参加川普召集的G7首脑视频峰会上指出,WHO必须在各国,各机构以及各计划中起中心作用。欧盟外交事务专员博雷尔(Josep Borrell)对特朗普的决定表示遗憾,他认为,美国此举难以理解,此时此刻,世界其实更需要世卫组织的抗疫努力。

美国做出“断粮”决定后,澳大利亚最先表示支持特朗普的理由。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虽然也批评WHO的作法,但并不同意停止付费,他认为“不能把孩子与洗澡水一起泼出去”。

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周三指出,“这是美国当局非常自私态度的一个例子。”他认为这样一个步骤应当受到谴责和制裁。另外,中国对此表示十分忧虑,并呼吁华盛顿在新冠危机期间履行义务。

特朗普的决定在国内也受到批评:美医疗协会呼吁总统重新考虑这一决定。该协会主席哈里斯(Patrice A. Harris)说:“在百年未遇的公共卫生危机中,暂停向世卫组织出资无疑是错误且危险的一步,增加了战胜新冠病毒的难度。”

根据世卫组织官网提供的信息,近年来,其资金不到四分之一是会员国的会费。会费按照各国人口及富裕程度决定;四分之三以上来自合作伙伴以及会员国的“自愿捐款”。

特朗普抱怨说:“我们去年花了4亿5千万美元、4亿5千2百万美元,几乎是5亿美元。前些年都是几亿美元。我简直不能相信。中国花了4千2百万。我们花了4亿5千万。而一切似乎都是照中国的方式……”

问题是,既然美国出资远比中国多,世卫组织为何要不惜得罪华盛顿而有意去偏袒中国呢?

德国电视二台(ZDF)评论道:美国总统不懂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对他而言,责任永远在他人,具体到这次抗疫中,责任就在WHO。ZDF的结论是:“美国第一”(America First)损人而不利己。

该台分析道:特朗普总统真以为美国是付费冠军,是处处被利用的“冤大头”,所以,他不喜欢各种国际义务。他就任后,美国领导世界的传统被“美国优先”的观念所取代。“巴黎气候协定”可以被推翻,北约的义务也常常遭到质疑。现在轮到世卫组织了!特朗普的理论是:我永远不会有错,错误总是别人的。譬如,州长,民主党,中国,世卫组织……他的责任名单很长,唯独没有自己。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接近尾声,连任的可能也并不小。但是,“美国优先”对国际社会已造成很大的损害。二战后经过不懈努力和各种妥协开创的局面,正遭到这个世界前领袖国的攻击,甚至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虽然对川普的政策和行事方式相当不满,但这种“不满”更多源自“失望”,而非价值观的变化。从这次对世卫组织“断粮”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国家的政府和媒体一方面谴责特朗普的决定,或对此表示遗憾,另一方面则同情其批评世卫组织的理由。换而言之,他们也对世卫组织及中国的有些做法不满。

有个“悖论”现象值得注意:西方认为中国政府是不可信的,因而也不相信中国政府公布的各类数字;同时又指责中国公布的数字给了他们错觉,因而延误了其抗疫准备。如果真的不相信这些数字,又怎么会受其“干扰”和“迷惑”呢?这到底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呢?

抛开中国先期抗疫的具体情况不说,中国当时孤军抗疫时基本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不仅要面对完全不了解的病毒,还要面对来自西方针对中国一些措施的责难(“封城违反人权”等等)。

抛开意识形态之争,最晚到今年一月份,西方应该清楚新冠病毒“人传人”的事实,那时候已经谈不上什么“隐瞒不隐瞒”了。那么,从那时候起到病毒进入欧美,这中间有多长时间?此前可以把“责任”推给别人,那么此后呢?

德国舆论一致认为,特朗普抗疫不力,开始时否认病毒的存在,后来又标榜已控制疫情,直到纽约的惨状出现,他才不得不面对新冠病毒的杀伤力,但他没有思考自己的失误,依然将全部责任推给别人。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和如此规模的瘟疫,抗疫的难度如今很多国家都能感同身受了,有谁还能拍着胸脯说自己在抗疫中不曾失策和误判?

德国总统施坦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复活节”讲话中这么说:“这场世界大瘟疫告诉我们:是的,我们很脆弱。也许,我们长久以来都以为自己是无敌的,只会发展得更快,更高,更远。但这是错的。这场危机不仅显示了我们的脆弱,也彰显了我们有多么强大……”

他还说:“我们是在这个世界上共谋出路,还是闭关自守各自为政?让我们来分享所有的知识和科研,以便我们更快地获得疫苗和疗法。并让全球来共同确保这些成果也能惠及最贫穷最脆弱的国家。”

- 未完待续 -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朱敏洁
德国 新冠肺炎疫情 默克尔 禁足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劝不住?以色列誓言“报复”:美国与我们站一起

法军参与?马克龙:应约旦要求拦截伊朗无人机

德总理率商业天团来华,“没中国不行”

“伏特台风”真相:美方和微软以黑客栽赃中国

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伊以互相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