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有没有人在中国衰弱时仍给我们点赞?有!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01 07:13

雁默

雁默作者

台湾自由撰稿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如果世界上有任何一个国家‘自豪得不屑于打仗’的话,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说这话的人是英国哲学家罗素(Russell),时间约在1922年。

用比较大的时间尺度看中国的发展,20世纪简言之是“去旧”阶段,表征是革命。21世纪虽还没超过20年,但目前看来显然是“布新”阶段,表征是复兴。

中国的革命去旧,算是世界文明史上少有的彻底,不单是政治体制,连同传统文化,血源观,生活习俗,以致男女关系,一起打破。比起邻居日本与韩国,中国想要改头换面的意志强大得多,“成果”也相对“丰硕”。

不过,既然在21世纪走入了复兴布新的阶段,上世纪的革命灰烬里,必然又要找些“旧”的回来挥挥掸掸。因为所谓的“新”,绝大部分是为“旧”注入新意的结果,这才叫做“复兴”,纯粹原生的“新”,没有“复”的概念。

现在论中国复兴者多矣,但在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旋律是救亡图存,西方知识分子则在半个世纪的顾盼自雄,又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自我怀疑了起来,罗素就是其中的典型。他批判西方社会的方式,就是“亲中”,但他与现代西方捧中国的差异在于,罗素是真心捧。

今天陷入民主退潮危机的西方,中国成了他们“恐惧的总和”,与百年前的西方知识界一样,建构“中国威胁”的西方知识分子,来中国长住观察的少之又少。

相对地,罗素的中国观来自他在中国教书的亲眼所见。经过一年的观察,他说“当我去中国时,我是去教课,但是,与时推移,我在教的方面想得愈来愈少,而在(向他们)学的方面却愈想愈多”。

罗素将在中国学到的东西,系统性地整理后写成了一本书《中国的问题》,在当下咀嚼近百年前的“亲中”论,特别有趣。在欧洲极右派抬头的今日,罗素当时对西方的批判依然有效,对中国的见解则颇异其趣。

和平主义者的亲中

一战令罗素对西方深感失望,所以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上,他批判西方专断,以及强烈支配他人的欲望。而当时的中国之所以虚弱,他认为是因为具有“不想统治他人”的美德,一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弱在政治腐败与军事、工业方面的落后。

对罗素而言,中国人宽容而友好。“倘若中国情愿,他们可以成为世上最强大的民族,但是他们只求自由,不愿统治。”“别的民族若强迫他们为自由而战……他们将失去上述美德而爱好统治。”

当今日西方建构“西方自由主义对抗中国民族主义”时,罗素的话是不是特别有趣呢?对他而言,中国才是自由主义者,整天忙着支配别人的西方文明,才是民族主义者。

故而,罗素为被西方不断欺凌的中国感到忧虑,因为他心中的和平友善国度,如果被逼到不得不以牙还牙时,中国就不再是中国了。“倘若他们为了保存自己作为一个民族生存下去,而不得不降低到与我们文化相同的水准,对他们与我们都不是好事。”

无奈的是,当时的中国,正是千方百计想要“追上”西方文化的水准以图存,只是按罗素的观点,这是中国的自我降低。

能够生存又能保留中国的长处,罗素认为最好的解法是“一定限度内采用西方的一些邪恶手段”,所谓邪恶手段,主要指的就是欧洲的贸易扩张主义、军事现代化与工业发展。所谓“一定程度”,就是在维护安全的最小限度上仿效西方,却又保持优良传统文化的一种折衷作法。

这种折衷,在当时几乎不可能,直到21世纪才有机会实现。

资本主义与民主体制的紧密结合,是西方文明在两次大战后的自我折衷,让旧有的“军事全球贸易”降低了一点硝烟味,但罗素批判的西方支配欲并没有改变,于是西式民主价值在资本流动的逻辑下,成了另类的枪炮。

对现在的西方而言,中国已学全了西式“邪恶手段”,刀枪不入,他们的武器库里,只剩下自由主义看上去还有点“威力”,然而,中国却正在重拾自己的自由,重拾罗素定义的和平主义式的自由,与中式的民主。

折衷的道路比想像中艰难,但终究跨出了步伐,若罗素在世,会怎么看终于走出一条自己道路的中国呢?

一个简单的命题,中国人可以先自问,得到了答案,再回复西方:“当21世纪的中国成为19世纪的强大英国,中国会想做日不落国吗?”如果不是,那会是什么?

中国的良好品质是什么?

优雅的仪态与完美的礼貌,是罗素观察到的中国人良好特质,特别这种表征不限于特定的社会阶层,而是连最下层的苦力皆然。他说:“当人们看到中国人以一种沉静的尊严回应白种人的粗暴时,那是令人羞愧的。”“他们不愿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表现自己,欧洲人往往视为软弱,其实那是真正的力量,凭藉这种力量,中国人征服了迄今为止的所有征服者。”

罗素所言的“沉静的尊严”,是传统中国人处事所讲究的圆润特质,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喜怒不形于色,从正面看,是圆满,从负面看,是圆滑,但无论怎么看,就不是“粗暴”。

我们可以说,罗素的观察有点流于表面,因为中国人内敛的特质,也代表长期缺乏宣泄的管道,以致所有的负面情绪都积累在心里。一旦社会条件允许释放时,就会以难以想像的喷发力,解放出所有蓄藏的能量。

别的不说,光是那些当初与罗素在中国交往的知识分子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们多数主张完全扬弃中国传统,至少,也要将中国丑陋的痼疾,摊在阳光下批判。这就是一种大释放,连所谓的沉静、礼貌,都在批斗范围内。

心理学大师荣格(Carl Gustav Jung),醉心于中国的易经,有次胡适来访,荣格兴致勃勃地说易,胡适坦白说自己不相信易经,认为那是一种魔术与符咒。有趣之处在于,胡适信仰西方的客观实证,荣格却认为西方的因果律过于强调客观,过度压抑“主观”的智慧价值。中西双方都在释放心中对自己文化的不满,而始终没有找到“折衷点”。

罗素虽非唯心论者,但也绝不是一个唯物论者,他不认为用经济环境或气候变迁这类客观知识,就足以解释古代中国。

相对地,他更愿意相信孔子的影响力,较大程度地穿透了这个庞然大国的历史。不能不提的是,罗素所解读的儒学,是朴素的孔门教义“克己复礼”,但他未曾深刻了解儒学在汉代与宋明时代,分别对阴阳本体论与释道思想的借用与融合,所以单靠孔子学说也不足以解释古代中国。

中国人的特征,必须从多面性的传统思想找线索,政治上的“外儒内法”,生活上的“早儒晚道”,曾经的崇佛毁佛,举儒弃儒,信道斥道,都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骨血,千锤百炼出一种聪明的处世方法。

罗素确实看到一个高贵的面向,并鼓励中国人不要放弃那种西方人所无的沉静力量,只是,对当时千疮百孔的中国而言,沉静太不现实,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

罗素并不是不知道,要让受西方压迫的中国人维持优雅,有点不切实际,所以我们看他为中国点赞时必须了解,罗素想对话的对象,是西方而不是中国。重要的是,他切中了西方的要害,至今仍有效,例如白人优越主义里的“不宽容”。

“我认为中国人的宽容超出了欧洲人在其故乡经验中的任何想像……我们仍然实施政治和社会迫害,并且坚信我们的文明和生活方式都远优于任何其他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因此,一旦我们遇到中国这样的民族时,我们深信所能做到最仁慈的事情,就是使他们变得与我们相似.....我相信这是极严重的错误,对我而言,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即使穷困潦倒也比一个普通英国人幸福,因为中国是建立在一个比我们更有人性更文明的人生观上。”

欧洲强权在殖民时代,正是如此对待东方文明,今天西方强欲输出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体制,不过承其余绪而已。对罗素而言,真正宝贵的价值,是中国人沉思的睿智、独树一格的美感,甚至是单纯享受人生的人生观,只有在重视这些价值的国度,人们才能活得幸福。至于欧洲,太纷扰忙碌了。

讲西方文明的“不宽容”,罗素直指基督教文化的排他,一部基督教史,充满了对异教与异端的讨伐和镇压,但在中国却少有类似现象。

身为中国人,我们必须诚实地说,中国也有华夷之辨,不过我们通常透过“教化”的手段,同化那些披发左衽的异族,“使他们变得与我们相似”。宽容与否的尺度,只能看同化的方法,以及能多大程度容忍异族与我们的不同。

说到底,一个民族是否有能力同化异族,软硬实力都要具备才有可能。许多人说,只要具备了可观的硬实力,就相应会有软实力产生,这看法只有部分正确。“宽容”这类的软实力,是不需要搭配硬实力的,因为它与消费文化无关。罗素所痛斥的西方毛病,大都集中于非消费性质的软实力匮乏:不宽容,支配欲,粗暴无礼,傲慢。这些不但不是硬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且往往是使其恶化的原凶。

结语

今天看罗素的中国观,有点像盛世的危言,他对百年前中国的赞誉背后所批判的西方短处,适不适合描述今天走向强大的中国?应该是很值得警惕的。

没有错,罗素对中国人的某些赞誉真的很“萌”,他所看到的高贵文明,很难说里面有多少当年对洋人的“客套”,我绵里藏针你西方人也傻傻搞不清楚。但是,这种萌观点,我认为反而很适合让中国人反思,别人看我们其实就看这些表面,我们看别人亦然。那么表面功夫重不重要呢?中国需要让他国感受西式野蛮吗?需要用拳头来展现自己的客观实力吗?还是,我们有自己的方法,让人感觉中国的强大,是可以从主观价值上折服人的?

许多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花了很多精力对西方解释,中国不会走上霸权之路,这样的人最能感受,西方人惯常地对中国报以不信任与敌视。我们心里知道这不是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西方历史告诉他们,强盛之后的路只有一条,就支配他国,否则难以维持强盛。

不过或许,我们也可以反省自己是否“少做”了什么,当西方知识分子来到现代中国,还能否获得罗素当年的折服感?

中国的历史长,不免布满伤痕,而所有的血泪教训,都融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他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明白我们的复杂性。正因为复杂,所以中国人看自己的时候,有时正面负面都很极端,众说纷纭,但有时我们从外国人的眼光看中国,反而能获致一种简单而不喧嚣的中国表征。

罗素的赞誉,相信许多中国人听了都感到有点不好意思,我们其实没那么好啦……不过,或许我们也可以尝试,将自己简单美好的一面更突出些,像祖先一样将锋锐稍微藏起来,让人真心折服于中国文明的强大。

孔子的“以德服人”,老子的“以柔克刚”,一点都不八股,而是永恒的中国价值。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中国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罗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