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台湾经济20年来最好?我们检查下GDP之外的“切肤之数”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9-06 07:25

雁默

雁默作者

台湾自由撰稿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上个月初,蔡英文启动选举造势,大呼“民进党执政经济稳定成长”,而且是20年来最佳状态,今年上半年还超越韩国,失业率也是17年来最低。“女皇”开始用“智商攻势”展开愚民动员:如果现在还有人说国民党比较会拼经济,那就要问那个人你数学是好还是不好。

关于此,最大的“苦主”马英九说话了,2017年GDP增长2.85%,全世界平均增长3.7%,台湾落后。也就是说,蔡英文是幸运碰上全球经济荣景,但在荣景中还低于世界平均。跟他执政时,在世界经济动荡下,台湾还能维持国际平均以上的水准,谁比较会拼经济呢?

我数学不好,智商勉强还行,至少知道“数字不会骗人,解释数字的人却会”。

GDP成长3.2%

今年上半年,台湾GDP增长约3.2%,2017年2.86%,2016年1.41%,看起来确实年年增长。不过,人民无感却是铁一般的事实,于是乎,在蔡英文热烈搅动“冷冰冰的数字”后,那些“数学不好”的舆论也开始沸腾,从各种角度告诉蔡,为什么经济增长,人民却无感。

GDP是一般人最熟悉的经济数字,代表整个经济体内的生产毛额,数字愈高,经济活动愈活跃。只是,评估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好坏以及前景,相关数据很多,只看GDP增长率,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道德出问题。

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这四项中即便有三项衰退,政府只需要扩大支出即可“粉饰”整体GDP数字,故而因政府扩大支出而造就出来的GDP,民间无感很正常。另外,由于台湾将“台湾接单,海外生产”所产生的数字也并入GDP计算,所以有时,政府并未扩大支出的GDP增长,本地劳工与靠内需的企业也无感。

对于关心劳工权益的人而言,GDP的计算方法包裹了“受雇人员报酬”(所有受雇者薪资),“营业盈余”(企业主获利总和),“间接税净额”(政府收到的税金)与“固定资本消耗”(企业投入生产的费用)。其中,“受雇人员报酬”占GDP比重愈高,社会分配愈均等,然而,这个数字从1990年的51.04%,降到2015年的43.97%,与企业有关的“营业盈余”与“固定资本消耗”则一路增长,现在比例占GDP一半以上。“间接税净额”则从9.73%降到5.4%

这种计算方法叫做“收入法”,而此趋势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财富长期往高层流动。

这样的GDP增长,就像从高楼往下撒钞票,愈高层的人接到的愈多,愈低层者接到的愈少。

那么,GDP既然与一般民众距离遥远,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数字?

GDP增长3.2%,GNI增长1.4%

有一项经济数据叫做GNP,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与GDP的差别在于,GDP是指在这个经济体内的所有生产毛额,外国人在当地的产值也算在内。GNP则是指“国民”在“国内外”的产值,外国人的产值不算。亦即,GDP是以边境为计算标准的“属地主义”,GNP是以“国民”为计算标准的“属人主义”。

GDP与GNP代表两种经济增长的方式,着重GDP增长就是关注于境内的生产,包含外资企业的增长。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外资企业占有极重要的份量,但本国企业始终没有拉拔起来,使得该国长期依赖外资企业,以保GDP增长。着重GNP的增长模式,则旨在让本国企业支撑本国产业,以及注重本国企业在外国的产值。

故而,重GDP的地区,致力于招商引资,重GNP的地区,则重视培植本国企业,包含国有与民营。两者并无绝对的好坏,端视该地区想造就什么样的经济前景。不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要往均富的方向发展就必然要重视GNP,因为一味追求GDP,有可能让外资赚走了大部分的利润,本国劳工则只能捡剩下的面包屑。

最好的状况,当然是GDP与GNP增长幅度相当,最坏的状况,则是两者一起下跌。如若GDP上涨,GNP下跌,则代表地区经济表现与民众薪资不同步,比较有可能是非该地区民众造就了经济增长。简言之,肥肉没嘉惠到本地区民众。

1993年联合国将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改称为GNI(国民总收入)。现在各经济体发布的也都是GNI数据,所以我们看GNI即可。

由上图可见,台湾近十年来,最佳状态是2010年马执政时期,GDP增长10.68%,GNI增长8.89%。但是,马当局因2009年的“八八风灾”,声望崩落,在走过了经济荣景的一年后,以这两项经济数字反击在野党“执政无能”的抨击,选民也在2010年,以及2012年以勉强及格的分数,让国民党继续执政。

马时期,有三年GDP增长高于蔡英文这两年,更关键的是,GNI在马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增长的趋势,而这个“本地居民总收入”成长率,在蔡执政后骤降,到2018上半年仅为1.4%,并在去年开始与GDP数字“死亡交叉”。

蔡英文在执政前抨击马英九是“数字总统”,只看数字,不看人民感受,夸口说她当选后绝不做“数字总统”。今天,蔡看到GDP增长就志得意满,不但开口闭口都是数字,还只挑好的说,“数字总统”换人做,也换成马英九抨击蔡“不看人民感受”。

GNI是将贸易条件纳入考虑的数字,也就是进出口价格变化对民众的影响,也直接关乎民间消费力。根据台媒《工商时报》的分析,原油与农工原料行情走高,致使贸易条件转坏,影响了居民总收入与民间消费,这才是更有感的数字,也是为什么GDP成长,民众却无感的原因之一。

《工商时报》另外揭露了三项指标: 公司解散家数,服务业员工退出率,就业总人数。

切肤之数

上半年台湾公司解散家数超过一万三千家,年增率剧增23.6%,新设公司家数则下滑6.3%。倒了一万三千家公司意味着好几倍的家庭受到直接影响,此为“切肤之数”一。

上半年服务业员工退出率2.53%创八年新高,劳工流动有一定的数据量,过高的退出率可能显示企业正在裁减人力。在服务业中,餐馆业5.09%更是创下十年新高,其余诸如教育服务业、专业科学业的员工退出率,也都创下十年新高。

服务业占台湾GDP六成,服务业人口也在劳工占比中最大,薪资基数与增长则比制造业低,说白了,这个台湾最大产业,就是低薪人口聚集地。政府支出在GDP贡献度上若很高,受惠者是土木、营造工程业,而非落到服务业。这也是为何一般有良知的舆论,反对八年八千亿前瞻政策的原因之一。这个政策会造成民众普遍无感的GDP增长,也是理所当然。

那么服务业裁减人力,造成的员工退出率增高,再搭配公司解散家数剧增的数字来看就很合理了。此为“切肤之数二”。

上半年就业人数增幅跌破十万人,这是所谓“失业率创十八年新低”(3.88%)的“阴影数字”。以半年计,往年增幅是十万到二十万人,蔡执政后降至七、八万。就业人数增长逐年降低,代表少子化的冲击正显现在人力供给上,而人力供给面的减少,自然也降低了失业率。若人力供给没有减少,计算下来,今年的失业率就会升过4%。此为“切肤之数”三。

这些切肤之数,都在解答为何经济好转,民众却无感。本文所揭露的数据,也仅是众多经济数据里的极小部分,真要往“主计处”公布的各种数字里深入挖掘,智商就算不高,也能挖出不少其他的切肤之数。

结语


工业遇到瓶颈,政府若无法推出下一阶段的宏观计划,整体进一步往服务业移动是必然的。并不是说,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就不好,只要在转型的决策上明确,预算的投入精准,以服务业造就繁荣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若台湾的经济政策规划能与大陆互补,扶植各种服务业,那八年八千亿的“前瞻基础建设”也就不会那么为人所诟病。现在的问题是,方向不清楚,钱投到哪里都会被嫌浪费,毕竟,台湾二十年来累积了不少无用的公共建设,每一项都是动辄数十亿的虚掷,这是方向不清与政治图利造成的后果。

“数字总统”也没啥不好,大范围治理,不能不重视各种数字,但若智商过低地解错数字,或是智商过高地曲解、隐瞒数字,就很不好了。

至于,只有自己可以讲数字,别人不能,那就纯属土匪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轩甫
台湾 GDP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朗外长否认以空袭:除非遭重大袭击,否则不予回应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