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执拗的低音,如果国民党重返执政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4-08 14:10

雁默

雁默作者

台湾自由撰稿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台“中研院”院士、中国历史学家王汎森有本著作《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2014年),探讨非主流史学论述的演进与价值。所谓“执拗的低音”在此即指非主流的,被边缘化的“思想群”。借用王教授的概念,本文聊聊台湾社会,政情的循环现象上的类似特征,与国民党可能重返执政的大陆因应建议。

在台湾内部,政党轮替被视为民主常态,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无可回避的事实,却是轮替所带来的社会空转。一般知识分子不会赞成在此时此刻就以结果论,定谳台式民主的失败,而会将20年来的虚耗,视为民主初生的阵痛,认为如果再将时间尺度拉长到50年,台湾人民的民主素养终会提升到西方进步国家那种境界,功德圆满。

这是一个不大经得起推敲的信念,欧洲的极右发展且不论,美国特朗普对西方意识形态与制度带来的空前挑战,已经打蒙了亲西方的台湾知识分子,更别提社会主义目前在美国风风火火,普遍受到年轻世代的瞩目了。

王汎森《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2014年)

台湾实行的普选制度,简言之,就是大规模人群定期对政治路线的重新选择,这里的大规模人群,也可以视之为“大规模政治外行的人群”。外行人选出的“专业”人士,有时候是治理外行,有时候是政党竞争的外行,蓝绿两党,在这两项特质里,没有一党是“皆内行”者,社会也因此而空转虚耗。

以蓝绿格局来看,两造的支持选民在“敌方”执政时,就是执拗的低音,被边缘化的非主流。他们的执拗,外化地展现在组织性的社会反对运动和舆情中,为下一次的大选积蓄能量,然后再换回一次执政权,主流地位易主,如此反复循环。“低音”常常换人做,不变的却是“执拗”。

换言之,国民党重返执政是肯定的,就算不发生在2020年,也会是2024年,没有政党能支撑超过8年长期执政,现在甚至还缩短到4年过一次鬼门关。不可能永远占据主流位置的不只是政党,还包含路线与意识形态。

从两岸统一的角度看来,一般皆曰“统独问题”,其实是不准确的说法,因为统派是少数,内部的分歧主要显现在两种“独”的路线之争,台独与华独,也就是“独独问题”。精准地说,台湾有特殊的“中国问题”,也就是看待对岸的方式,无论视角是过去,现在或未来。这便使得“执拗的低音”是两种“独音”,统派的声音,则只剩低音,却难以执拗。

所以看起来自由的言论与思想环境,其实自成一个封闭系统。

想穿透这样的封闭环境,唯有靠外部力量介入,增加不同思想的选项才有可能。故而若国民党重返执政,台湾保守自闭的倾向不会改变,作为外部力量,大陆的声音最起码也要在台湾内部成为执拗的低音,才谈得上心灵契合的基础。

化为具体作法,就是要求国民党实现两岸经贸上不可逆的对接环境,以及思想上更为开放的土壤,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和平协议”。

当你对台湾人说,社会主义其实是一种理想主义时,换来的是“哈?”的一脸狐疑。但当你说美国社会现在兴起社会主义风潮,是因为社会高度贫富不均,贫者对业已扭曲的资本主义进行反击时,社会主义就会隐隐成为一个选项,因为这说法比较具象,而且民众正处在资本扭曲度愈来愈大的社会里。

因此,给予台湾人民多一些选项,才是值得努力的国共新默契。在此要求下,大陆应给国民党一个清楚的讯息 ——“九二共识”是不够的。其潜台词就是,“统一”思维必须是执拗的存在,哪怕在台湾它暂时是非主流的“低音”。

“金厦共同生活圈”是朱立伦(与周锡玮)具体的两岸政见,打造“自经区”与大陆经贸特区对接是国民党的具体政见,这两项若能实现,确实均为不可逆的政策,因为它们与大陆官方政策相符合,所以能获得实际成绩。问题只在于,开放程度够不够而已。

国民党最喜欢从文化的角度,含蓄地解释“台湾人 v.s. 中国人”的定位,让两岸脐带不至于断裂。既然如此,“金厦共同生活圈”与“自经区”能不能让大陆成立“孔子学院”?能不能建立有效反独的思想建设机构?这些类似的文化机构,都旨在打破台湾看似多元,实则一元的思想环境,而目前的环境,只会产生过度亲西方的一元人群,他们对社会主义连最起码的认识可能都谈不上。

认识,不代表认同,但至少有选项可以比较,有材料可供思辩。

王汎森谈“执拗的低音”,主要关注于主流论述与边缘论述的分叉点,何以在历史事件之中,人们透过选择,使得某种论述成为主流,传统论述则被边缘化,例如反核运动。一般而言,被边缘化的传统论述并未被思潮所淹没,它还是执拗地存在。在学术目的上,王教授认为重启对这些“低音”的重视,以及它们被边缘化的主因,有助于丰富(思想)资源的多元性。

说到底,这样的企图就是旨在保存“低音”的土壤,保护思想的多层次与多样性。如此,在当下思潮走向偏激的道路时,那些低音才有高亢的机会,让人们重新反省来时路。

统一的思想之所以在台湾被边缘化,其分歧点就是“台湾主体性”思潮的崛起,而台湾主体性思想又是借由西方自由主义的掩护,才得以大行其道。自由主义再衍生个人主义,然后这一切思想建设最终成为分离主义的铜墙铁壁。过程中,传统中国民族主义就被边缘化,成了低音。当中国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配成了对,自然就与分离主义与自由主义的配对,成为截然两分的概念。

从配对结构上的对立,就可看出为何中国民族主义在台湾无法成为统一思想的干城。解决之方,就是扭转台湾人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解读,对自由主义的过度崇拜,以及对中国民族主义的重新认识。这并不是说,要用哪种配对来说服人群,而是将选项从配对中拆离,使之多元,让人群的思想打掉重练。

此前,台湾女主播黄智贤因“过分亲中”遭到投诉

所以当讨论到第三势力是否能改变台湾政治结构时,通常结论就是不能。台湾真正的第三势力,其实是新党所代表的统派,而非似白实绿的柯文哲。新党作为“低音”之所以其思想主张连“执拗”都难,就是因为此党紧抓的中国民族主义,因为上述配对结构而被严重边缘化。柯文哲所凭藉的思想靠山,仍是分离主义与自由主义的配对,其主要支持者亦然。

如果台湾仍实行现行体制,国民党重返执政,也不过是暂时性事件,因为在它的对立面,仍有一个执拗的低音在等待风起的时机,而政党轮替也必然重演。因此,统一的工作就应该要专注于那些不可逆的具体建设,不受政党轮替的影响。经贸对接只要实现,通常会获得成功,而在这个基础上,就要布局思想对接的基础工程。

故而,若要与国民党重新建立信任基础,必须要在思想建设上有所共识,不能仅专注于扩大经贸依存。不在思想上打掉重练,国民党毫无可能接受“一国两制”,因为台湾没有真正多元思想的土壤,以供非美式的思维执拗存在,没有这种对立的存在,舆论环境就不会改变,话语权就始终会落在各种分离主义者手里。

韩国瑜的口号“台湾安全,人民有钱”,是在温饱层次上的诉求,对庶民而言是有吸引力的,但人民心中的安顿却是建立在“既独立又能温饱”的思想避风港里。“反陆委会”主委陈明通讥之“只求温饱,无异于猪狗禽兽”,事实上并没说错,只是此言从“肥猫当权者”嘴里说出来,当然没有说服力。

仅将大陆当成提款机,是错误的思路,在它成为执拗的思想套路之前,大陆应当在两岸关系尚未回温时,就做好导正国民党思维的准备。

因为那是与另一种执拗周旋的开始。

本文系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吴立群
台湾 台湾政客 台湾共识 国民党 台湾雷人雷语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