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少谈怎么统,多谈统一后

来源:观察者网

2021-11-10 08:07

雁默

雁默作者

台湾自由撰稿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最近华盛顿一连串的“捧台”攻势,个人视为美国“捧杀台湾”的起点,按理,它的终点应该是“将台湾交易出去”,将笔尖还给桌面。在抵达终站之前,台湾牌必须被镶金包银,山姆大叔的盘算是,即便发生最坏情况也能确保获利。

欧盟、印度、日本各自在这个过程里掺一脚,于贸易上、产业上、主权上捞点好处;唯独澳大利亚,我还真看不出来他们能占到什么值得一提的便宜。

一如预料,拜登星球,反华势力杀伐声很大,且宣传成本很低。对此局面,北京至少有两种回应选项属于低成本文宣反击:其一是不回应;其二是公开地、全面性探索统一后的治理问题。

拜登在10月21日的CNN节目上再次表示,美国会“协防台湾”。(视频截图)

不回应

谈判,就是看谁比较需要谁,优势方会善用沉默的力量,让劣势方主动退让以求达成协议;中美博奕,美国打台湾牌都打到“联合国2758号决议”这老黄历了,有点狗急跳墙,由此可见,目前的优势方是中国大陆。

沉默,就是不回应,不随之起舞,但当然不是不作为。

除非对方退出红线外,否则拜登政府想要什么,大陆不置可否,虚与尾蛇,模棱两可,默不作声,顾左右而言他,国际媒体很快就会察觉情势变成“北京不急,急死美国”。这一招,没什么成本,但天威难测的效果这次就会换边。

硬怼,被说成战狼、跳脚、暴怒,那不回应呢?肯定会被解读成退缩、胆怯、内斗。然而,这类解读找不到根据,没多久就会看到各种阴谋论,五角大厦则会负责散播恐惧。重点是,对手陷入五里雾中,便不敢轻举妄动。

保持沉默的同时,要留一条线索让对手心生恐惧,也就是公开地全面性探索统一后的治理问题,而且是当真议题在谈,不是虚晃一招纯宣传。

统一后

由于“台海战争风险”被美国撩起来了,北京做什么都被往此方向解读,例如大陆商务部鼓励家庭囤粮,就被解读成“战前准备”,网民则谣传台湾民众也在囤物资(其实是在消费五倍券),诸如此类的事件,还得花成本遏制谣言,形同照着拜登剧本走。

大陆相关媒体报道

这个现象当然肇因于美国的恶意挑衅,但也引人深思,我们平常是否对“怎么统”讨论过多,以至于稍有异样便一惊一咋?

彭博社对此现象的解读是,大陆在管理公众情绪上面临挑战,我认为此言还算中肯,北京不能不疏导民众对台美挑起的愤怒情绪。

疏导民愤最好的方法,个人建议,大陆要在压力下表现淡定与自信,直接谈统一后的治理,让外界觉得大陆在“怎么统”的问题上已胸有成竹,并正在更深层次的问题上进行探索。

国台办最近表示,统一后,台湾财政收入尽可用于民生。虽然台湾绿营的反应是“今日香港,明日台湾”,以不信任的嘲讽作为回应;然而,谈统一后治理的对象,并不是绿营基本盘,而是其他6-7成的台湾民众,这3-4成的“绿民”是不必浪费口舌与之对话的。

个人认为国台办起了一个很好的头,建议所有涉台智库都开始公开讨论统一后的治理问题,不过要慎选议题,少谈民族,多谈民生,少谈历史,多谈未来。

且不论中美博奕,在两岸关系上,这么做旨在尝试解决一个问题,即台湾多数民众主张维持现状,主因在于不知道统一后的情况,而大陆应投注资源于此。

当然,绿营肯定炒作“大陆统战”,但他叫他的,你做你的,种子落土,方有开花结果的可能,而且并不是所有台湾人都信绿营那一套,只要议题切中要害,态度中肯,正面效应自会慢慢扩大。

谈什么议题?

关于民生议题,试举一例:台湾最严重的问题是少子化,少子化的根源是养育成本高,养育成本高的祸首就是高房价。

限于篇幅,这里无法谈数据细节,但两岸民众一定听得懂,高房价对年轻世代所带来的剥夺感,是真实而深刻的痛苦,香港就是显例。前两年香港社会闹这么大,高房价无疑是长期累积因素之一。台湾房价虽没有香港那么夸张,但也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距,它是统一后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按目前台湾的政治体制,政客的政治献金三成来自建商地主(这还是公开的账目,暗盘不可考),不可能推出真正有效的政策,打房都算不清打几次了,无效就是无效;公共住宅的选举支票也都不知开几次了,全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大陆同样也有房地产问题,现在正在解决,那么目前的做法,统一后是否可供台湾参考呢?

国台办发话后,大陆网民已经在讨论统一后在台湾选哪里买房,台湾网民反呛“小粉红做白日梦”;表面上看起来,现在公开谈统一后治理会先显现反效果,然而长期看来,是好是坏,端视大陆官方如何处理后续论述。如果官方只是笼统地发表了这么一次,然后就没然后了,当然只有反效果,因此需要再深入并完整地将大陆的想法说清楚。

大陆网民讨论“统一后,台湾省买房怎么选”,台媒呛“小粉红做白日梦”

网民的意见肯定纷杂,往往还带情绪,信息到了台湾再被曲解放大,因此这不是一蹴可及的工作,关键在于坚持做对的事,并在过程中消除错误的揣测。

房价之外还有许多民生议题,如核能、空气污染、社会分配等等,只要持续讨论民众关切的真议题,台湾民众会逐渐感觉大陆总是在谈治理,对比台湾政治总是困在意识形态里,日子久了,就会自问这种“现状”是否值得维持。

无论最后统一的方法是什么,让台湾民众在事前多了解统一后的可能状况,日后维稳的成本也会少一点。换言之,现在谈统一后的治理,也属于统一行动,大陆涉台智库数量应该不少,对台湾的了解想必也够深,应该参与到实际行动里,这份民族事业,不能只靠解放军。

优势对优势,法案对法案

中美博奕,美国经常性盘点自己的优势,说来说去,就是说自己朋友多、邻国弱、离中国又远,就算战争也不会发生在本土。然而,朋友多也代表“破口”多;邻国弱代表他们也能找中国输血;离中国远亦代表美国要统战中国周边较费力。

上次谈过大立光的故事,优势恰恰也是弱点,见微知著。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明显弱势就是语言文化殊异,而两岸同文同种,现在许多词汇还互相借用,因此大陆应善用这层优势,什么都可谈,且无论谈什么,都比台美沟通高效。

美国时常利用国会推出挺台法案恶心大陆,现在欧盟议会也加入与美共恶。其实,大陆也可以时不时推出“治台”法案作为回应,例如:统一后怎么处理“美国在台协会”?怎么安排半导体产业?怎么布置边防?怎么管理与日本的争议领土?等等。

当然,治台法案不是像美欧挺台法案那样以宣扬国威为目的,而执政机关时常备而不用,或选择性使用,因此法条粗糙不已,摆明玩假的;大陆这么做,就是玩真的,法案就是法案,不是文宣,却比文宣更有宣传力。

治台方案,就是大陆的“台湾牌”,台湾既然不愿意谈,大陆就自己定,不需要顾虑太多,台湾无论谁执政都不会跨出这一步。长期处于被动,是在积蓄大陆民间愤慨,这股暗流是两面刃,虽能促成内部团结,却也在消磨人民耐性,对两岸百姓都不是好事。

要不就保持完全的沉默,让对手陷入困惑;要不就大鸣大放,主导事态的发展方向;两种作法并不互斥,也可交叉运用,重点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因为在台湾问题上,时间并不站在被动方那一边。

少谈怎么统,多谈统一后。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台湾 两岸统一 美国 拜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