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解决台海问题不能轻忽偶然性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7-07 08:58

雁默

雁默作者

台湾自由撰稿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今年“七七事变”是抗战85周年,国民党周边组织邀请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郭岱君,以《重探抗战史:战争与我们的距离》为主题发表演讲。时值俄乌冲突,美国想借此削弱俄罗斯,重振西方,并在东方另外开一个“乌克兰战场”消耗中国。因此今年的抗战纪念,对两岸而言别具意义。

郭岱君研究团队的史料来源除了两岸,也整合了日本与美国等相关材料,不过主要的线索是来自于《蒋介石日记》这个庞大的数据库。目前其著作《重探抗战史》已出版第二卷,整个主题未完成。

关于这场演讲,台媒抓的重点是“‘七七事变’只是偶发意外”,因为在国民党的历史叙事里,“七七事变”是日本为发动侵华战争而蓄意寻衅的事件,而非偶然事件。

郭岱君更指出,这个偶发事件让一直在等待抗日时机的蒋介石,索性扩大战端,将日军拖入广大的中国战场进行持久战。于是有了淞沪战役,此役不但激励了全中国的抗日决心,也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注意。

中国军队在上海闸北八字桥抗击日军(资料图)

持久战,就是抗日战争我方的主要战略,两岸中国人都非常熟悉。争论到底是谁先提出的,意义不是那么大,因为就当时中日实力悬殊的背景来看,中国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地广人稠,有持久战的基础。而若西方列强干涉,又能强化持久战的优势,因此除了此项战略,当时积弱的中国其实别无选择。而投降,不是选项。

持久战的重点不在于概念,而在于它能否彻底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应留意的是,中国以拖待变,日本又何尝不作如此算计?郭岱群强调,当时日方对华的主要战略是扶植伪政权,“蚕食”中国,慢慢来,以节省成本应付主要敌人:俄国。这也是旨在积蓄力量的持久战略。

但日本决策中枢控制不了前线将士,两端还互相掣肘,以致那些没能理解持久战略的前线部队杀红了眼,反而掉入了中国的陷阱,并两面受敌。

所以日本的失败并不在于忽视了持久战的重要,而在于他们无法贯彻持久战。

我们站在目前的位置,能清楚看到这个“拖”字诀,也是俄乌冲突、中美对抗以及两岸关系的关键字,而“偶”,则可能是更重要的隐藏字。

先说说其实已经结束了的俄乌冲突。

速战速决不成,就必须拖

俄乌冲突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的战争,乌克兰是西方代理人,因此,“交战”双方应以“西方vs俄罗斯”进行理解。不必等到100年后的历史解读,现在就能目击“拖”这个字在俄乌冲突里的显著存在。

一开始,俄西双方都想速战速决。俄罗斯迅速进军基辅,试探乌克兰会不会不战而降;结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迅速介入,立刻以极限施压式的全面制裁,看看能不能不出一兵一卒逼退俄罗斯。

俄方发现重拳一击无法撂倒乌方,当即从基辅撤兵,改而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务求先取得乌东顿巴斯地区,避免被拖入乌克兰广大战场的泥淖。

另一方面,将制裁当炮弹的西方,很快就发现制裁不但无法取得设想的效应,还反伤己身,油气涨了,粮食缺了,通胀来了,民怨沸腾了。更致命的是,决策者的任期也一一到期,选举将至,手上烂账一堆,俄罗斯也在乌东地区取得绝对优势,西方眼看就要蒙上战败之耻,还得顾着面子不断给乌克兰输血,分明是赔大钱的生意。

因此,西方的速战速决战术失败,现在正想方设法体面退兵,腼颜要求乌克兰割地求生,保存自身实力以期与俄罗斯,甚至与中国进入另一场持久战。

利西昌斯克公路旁被遗弃的坦克(图自路透社)

事实上,俄乌冲突还没满月时,远在东方的华人舆论就已强调俄罗斯打得起持久战,西方打不起。没几天,俄罗斯从基辅撤军,西方舆论便猴急宣称俄罗斯已败。殊不知摆脱泥淖的是俄方,深陷泥淖的却是西方。

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人都知道关键在于谁打得起持久战。

在俄罗斯这一面,取得乌东的利益可不止于地图上那些边陲土地,而是乌克兰的工业重镇与煤矿基地。根据蒋百里的持久战论点,对工业国,只要占领其关键地区(工业集中地)即可,但松散的农业国没有可抓的要害。

现在的乌克兰“半工半农”,但乌东顿巴斯是主要工业区,5%的土地面积,20%GDP,俄方拿下了这个地区,乌克兰就成农业国。而在现代,农业国没有筹码谈地缘政治,要建设乌西的工业弥补乌东的失去,谈何容易?

这样就懂为何俄罗斯必然不惜持久战的代价也要拿下乌东,这个“拖”字诀,价值不菲。

其实乌克兰也知道要打持久战才有生机,但命运并不掌握在代理人手里,西方不输血,乌克兰没有条件“拖”。乌方最愚蠢的决策,就是放弃了外交谈判路线,以为只要在军事上获得西方支持就能打持久战,但事实上,谈判也是持久战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俄方发现无法速战速决的当时,谈判才是乌方的最佳选择。

在西方这一边,美欧对战争的计算并不一样,甚至矛盾比共同利益多。当美方发现谈判有苗头时,立刻使出各种手段,让乌克兰拖延战事,至少,要拖到北约顺利扩张为止,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失败也能粉饰成胜利。

所以才说,俄乌冲突其实已经结束了,因为瑞典与芬兰被裹挟到北约后,美国已达到目的。接下来,就是出卖乌克兰为西方止血的过程。

以上可见,对各方而言,“拖”才是俄乌冲突里的关键,没有一方是傻子,即使是乌克兰也不笨,而是明知“拖”为上策,但将命运交到别人手上,能不能拖,决定权就不在自己。

总言之,大家都知道“拖”的必然与重要性,但西方无能力贯彻到底,相对地,打死不退的俄罗斯,底气却愈来愈厚。

这场冲突,速战速决都没有成功,所以我们局外人不免觉得歹戏拖棚,也有人觉得俄罗斯失策,始终盼不到决战。但事实上,它就是一种持久战的形态,如若俄方坚持滞留在乌西战场,或急于在乌东掀起决定性的大决战,那才是真的失策。

美国在这场冲突中取得胜利了吗?这还是问号,只能说美国选民可不认为赢到了什么。而可确定的是,欧洲几乎输光了屁股,因为它们最经不起持久战,也无能力与胆识速战速决,甚至没有多少决策权。

对西方而言,俄罗斯没因制裁而有所退缩,是出乎意料的偶然,现在西方反受其害,动弹不得,就是轻忽偶然性的结果。

接着,我们来看中美对抗。

贸易战,想速战速决的就是完败收场

撰写此文的当下,拜登政府放出消息要取消部分对华关税。无论最终美国怎么决定,这就是举了白旗,中美贸易战在第5个年头分出胜负:美国完败。如果美方决定不取消关税,那只会败得更惨。

耶伦说特朗普时期的部分对华关税“没有战略意义”(视频截图)

中美对抗是全方位的,贸易战只是其中一个面向,但也是截至目前为止,中美双方在持久战上最醒目的一个战场。

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并不只是针对中国,而是想趁美国还有优势的时候,借由贸易冲突扭转美国的全球化劣势。总的来说,这个决定的动机与时机都没有“错”,特朗普的错误只是高估了美国实力,以为还能像以往一样速战速决,但这只对了不到一半。

从美墨加协议到美日贸易协议,特朗普都获得可骄其妻妾的成功,但一拳打到中国身上,就如同打到棉花,美国终于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对手,想速战速决一定输。

打贸易战,中国的比较优势与日本侵华时类似,地广人稠,打持久战赢面最高。

这一次,所谓“地广”,是指内地市场;所谓“人稠”,则是指“供应链的完整性”。一个是先天优势,一个是后天优势。

特朗普想以美国市场为武器进行攻击,对出口导向的经济体才能发挥成效,如愿速战速决,墨西哥与日本都很快就投降。但中国并非出口导向,内销市场也很庞大,因此关税的威力先卸了大半,深陷泥淖的,反而是美国的进口商。

另外,供应链的完整性,意味着驻扎在中国的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连结的境外企业,形成了一个坚韧的整体,能抵御几乎任何压力。诚然,有不少以美国市场为主的企业不得不移出,但在成本的利诱下,仍得与中国藕断丝连“再挂钩”。

中国在经贸上的“地广人稠”,决定了美国发动贸易战无可能速战速决,只能转进为持久战。而无论在经济体质与政治体制上,美方与中方打持久战的赢面其实都很低。白话说,在贸易战层面,美国就是外强中干,现在只剩下“狮吼声”还能威慑四方。

打持久战,中方决定以逸待劳,采取守势原因就在于对手耐力有限。

再者,需要中国买单的众多美企,其实也是中国“人稠”的底气,就好像美国队长的盾牌落在中国手里,因此中方非必要不会制裁这些美企与美国斗气。况且,此举形同帮助美国收回企业重振其制造业。

这场贸易战,中方用“拖”字诀取胜,而且只忍了不到5年。而美方呢,高关税是一直在自我削弱,直到通胀给予华盛顿致命的一击。美国制造业迟迟无法重建的实态,从这次的通胀大潮就可看得清清楚楚,若美国有中国这般的制造业基础,通胀问题不至于如此严峻。

美方现在还有一派,坚拒取消对华关税,因为“印太经济框架”(IPEF)也是一个持久战略,维持对华关税,有助于将供应链重心移出中国。从美方长期利益考量,这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但就像侵华时期的日本,现在的美国没有能力贯彻持久战。

同理,再看中方处于弱势的科技战,现在胜负未分,但只要知道美方无法贯彻持久战略,大概就知道结果了。

旁证一,至今,美国半导体补贴的相关法案仍未过关,这个国家内部的利益过于错综复杂。旁证二,美企如特斯拉不会离开中国,甚至德企大众还坚持留在新疆。这两个代表性企业,都不惜与各自的政府战略对立也不肯走,原因不只在于营收,也在于研发能量的考虑,当然,营收与研发是一体两面,是彼此高度关联的企业灵魂。

企业也在打持久战,与竞争对手比谁“气长”,为了生存,会尽其所能地排除政治干扰。

不能不提的是,对拜登而言,这么严峻的通胀,是偶然,而他现在想拖也拖不得的窘境,就是轻忽偶然的结果。

亚特兰大联储GDPNow预测,美国二季度GDP或萎缩2.1%

最后,我们看两岸。

如果解决台湾问题出于偶然……

和平统一,就是持久战;“以台制华”,也是持久战;“倚美谋独”,亦是持久战。

对中国大陆而言,台湾问题就是中美问题,若能“拖”到美方气衰力弱,而自身持续壮大,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而且成本可控。

对“台独”而言,台湾问题也是中美问题,只要“拖”到美方觉得不惜一战也要打压中国时,“独立”就不再是梦,而中国大陆会为自保而永远处在犹豫状态。

两岸三方,没有一方想速战速决,都在想如何打赢持久战。美国作为相对焦躁的一方,频频出牌,照三餐设陷阱,就盼望北京像莫斯科一样,自投罗网,然后遂行削弱中国的长期大业。

中国大陆作为稳健求胜的一方,自然不会往陷阱里跳,而是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之迂回战术,另辟其他战场消耗美国。

以上都是理论。在纷杂的国际情势下,哪一方无法贯彻持久战,还很难说。主要可能不是实力消长的问题,以历史为殷鉴,往往是由“偶发事件”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就像“七七事变”,日方可能没想到大规模战争是由此而起。

真实状况是,不是你想拖,就能拖。偶然,常常就是转折点,历史并非沿着理性的轨道线性发展。

2016年,蔡英文刚上台还没两个月,就发生雄三导弹误射事件,如果这个偶然发生在中美互信甚为薄弱的今天呢?如果导弹误射时,刚好美军舰正穿越台湾海峡呢?如果明明是误射,美方索性谎称这是因为解放军有所行动的回应呢?

以上情景,就是郭岱君讲述“七七事变”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忽“偶然”,而要有所准备,特别是在剑拔弩张的时刻,发生什么都不奇怪,星星之火,皆可燎原。

输的那一方,往往是理性上轻忽偶然性的那一方。

我想,这就是“七七事变”85周年,我们对历史与现状应有的认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七七事变 台湾 中国 俄乌冲突 美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