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非典型时代已经到来,“典型认知”正在崩解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5-13 08:15

雁默

雁默作者

台湾自由撰稿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很抱歉,这不是一篇典型的毕业致辞,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不典型……”

美国托雷多大学一位硕士毕业生在讲台上细数了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的罪行后,吐露了文首这段话,或许能代表00后年轻人对未来的总体看法——时代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而他们是“非典型”新世界的第一代。

表面看,美国大学校园抗议和璩静事件完全是两码事,但如果从00后年轻世代的视角看,两起事件有一个共同点,即“时代不一样了”。35岁以上的人们,正在体验一个接一个“典型”认知的崩解,无论是好的典型还是坏的。

所谓典型,就是人们过往所相信的概念、价值、或持有的信念,被塑造为“基于规则的叙事秩序”,最明显的例子有犹太人的受难叙事、种族主义叙事、原罪叙事、人伦叙事以及工作伦理叙事等等。

而所谓非典型,就是将典型叙事拉下神坛,许多人们曾经深信不疑的传统观念,都被打上问号。简单说,我们正面对一个一切都不可信的时代,一切都必须质疑的时代,大家要准备好迎接虚无主义的盛世。

虚无主义关乎的是人们的认知。过往,对人和事物的认知基本由传统媒体掌握叙事,也就是俗称的“话语权”,这种叙事由少数精英所主宰。但包含短视频在内的社群媒体崛起后,长久以来由传统媒体掌握的“认知泡沫”正在缩小与破裂,现在所有人都能透过自己的叙事左右人们的认知,覆盖、质疑并否定传统认知。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仍习惯接触传统媒体,年轻人则大都只关注社群媒体,两种媒体往往讲述着完全不同的故事。因此,与当前既深且巨的世代鸿沟比起来,过往所称的“代沟”都只是涓涓细流。

此外,AI技术是未来趋势,会带来势不可挡的虚假,而它已经与社群媒体结合,将破碎的信息重组,并粉饰一切。在同样的事实基础上,掌握着异于传统媒体编撰的叙事、观点与认知,使得后者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那些长期贩卖“典型虚假”的传统媒体。

年轻人感受到的非典型时代,其实就是在认知层面呈现断裂的现状,新旧认知大不同,而他们与任何时代的年轻人一样,选择了“破旧立新”。但与过往思潮换代不同的是,这次的“革命”规模更大,层面更广,解构更彻底。因为在每个人都能掀起风潮的时代,少数精英思想家已不再位于变革的前列。

从媒体的角度看,社群媒体的信息是破碎不全的,传统媒体的信息是精心炮制的。对年轻人而言,选择前者,至少有选择食材的自由,烹调自己爱吃的,而不是别人端什么菜就得吃什么。

如果两种叙事最终都流于虚假,宁可选择被自己炒的菜毒死,也不愿被别人炒的菜毒死。所以才说,我们正在迎接虚无主义盛世,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认知分歧越来越扩大。

据此,先说说美国精英的“失势危机”。

“美犹共同体”失守舆论阵地

众所周知,犹太人掌控许多美国主流媒体以及政治桩脚,美利坚事实上早已是“美犹共同体”,盎萨人耍狠,犹太人卖惨,美国用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目撑出一个软硬兼施的霸权来。但这种“典型”正在帝国内部被揭穿,被质疑,并迟早要被推翻。

美国的挺巴运动,是社群媒体的胜利,传统媒体在此溃不成军,虽然还没到颜色革命的程度,但由于是在选举时期东窗事发,其影响层面既广且深。挺巴浪潮已抵达欧洲,不仅是在校园里,连欧洲年度歌唱大赛都被卷入,影响着欧洲各种选举。从历史视角看,西方的“犹太人痼疾”似乎会周期性病发。

被栽赃为反犹份子集中镇压后,00后的西方年轻人惊觉祖国的“双标”早已病入膏肓,主犯竟是标榜自由、人权、多元化的政党,从犯则是标榜同样的开明价值、有头有脸的传统媒体。

关闭境内的半岛电视台分社,象征以色列自知国际舆论阵地已悉数失守,种族灭绝行动只能靠遮眼塞耳继续执行。然而,对美国犹太人而言,半岛电视台的影响力可能远不如TikTok,毕竟,后者是在帝国中心脱离掌握的。

叙事的去中心化令精英战栗,话语权分散在无数用户的短视频里,没有明显的目标可供集中攻击。

TikTok被猎巫,说白了,就是少数精英企图掠夺社群平台所释放的话语权,将思潮重新纳入控制而已。但他们不会成功,因为即便禁了TikTok,也删不了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而此举只会让美国年轻人取得源源不绝的革命养分。

一名妇人拿平底锅猛砸自己的电视,因为传统媒体正在播放拜登针对加沙战争的演讲,类似的短视频动辄以十万计的流量散播着美国人对加沙惨剧的不满,对拜登政府的愤怒,以及对传统媒体的鄙视。

TikTok上关于美国大学抗议的视频

美国主流媒体显然意识到挺巴运动已扩散至30-40岁年龄层,失控的焦虑感传达到了白宫,让拜登体感选举支持度流失。当外部问题成了内部问题,民主党再不灭火必败无疑。于是乎,若白宫继续无底线支持以色列,民主党人就会“叛变”这样的叙事,大量出现在传统媒体里。

很快地,拜登宣布暂停向以色列运送武器;美国多所精英大学向抗议学生承诺对以色列进行“撤资”;以色列的“酷刑集中营”曝光;纽约时报在拜登暂停运送武器以后,迅速将内塔尼亚胡政府打为“目中无人的以色列人”(Defiant Israelis)。

以上种种信号已经十分清楚,亲民主党的传统媒体正持续放送这些对以色列不利的新闻,企图挽回媒体信任度与拜登支持度。

在犹太族群这一边,美媒“犹太电报社”(JEWISH TELEGRAPHIC AGENCY)对拜登的“叛变”异常愤怒。该媒前两天还得意洋洋地报导犹太人组织如何在共和党的众议员初选中,成功将反以色彩的参选者拉下马,却没挡住民主党内给拜登的压力。

为此,“犹太电报社”曝光了犹太裔美国娱乐大亨萨班(Haim Saban)给拜登竞选团队的恐吓信,萨班在信中提及“不要忘记,关心以色列的犹太捐助者比关心哈马斯的穆斯林选民还要多”。你看看人家多横,在赤裸的实力面前,自由与多元化云云,全是屁。

但美国犹太人误判形势,挺巴运动不只是犹太对穆斯林的族群冲突而已,更是不分族群的世代冲突。民主党的票仓是年轻选民,数量远比穆斯林要多得多。也就是因为这样的误判,犹太族群动用所有资源投入了必败的舆论战场,包含催生“反犹太主义意识法案”这种明摆着限制思想的愚行。

因此,那种当众读着圣经“挺犹”,并要求大学校长买单的“典型”国会议员,要小心非典型的平底锅。

拜登若再对以色列进攻拉法无所作为,民主党必然会在11月大选中惨败。美国犹太人掀起的法西斯式猎巫,只会加剧年轻选民的厌恶感,并用脚投票拉拜登下马。

从另一个角度看,拜登虽想稳住年轻选票,但犹太选票恐怕会转移到特朗普的票轨,毕竟,共和党多数支持者仍阅读(犹太人控制的)传统媒体,“认知精纯”,忠诚度可靠得多。因此,说拜登在以色列政策上已“转向”,可能太高看他了,按其伪善的行事风格,嘴巴说不要,身体却会很诚实。证据就是,美国仍在联合国坚守挺以立场,否决了巴勒斯坦入联决议。“瞌睡乔”算票也算得很精。

拜登不会完全背对犹太金主与选民,毕竟,他就是个“典型”的昏君,一个不可信的时代里最不可信的政客。

总而言之,“美犹共同体”在国际舆论与国内舆论战场的惨败,保证了标榜多元化价值的民主党形象破产,以及犹太人长年经营的受难者形象破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从历史的眼光看,阴狠现实的盎萨人是否迟早要追随欧洲祖先的脚步,将精明富有的犹太人踢出美国?

接着说说璩静事件。

炒作有毒的职场文化?

最近,璩静的争议短视频突然火起来,并随即引起CNN的注意,将网站头条版面腾出了一个位置给璩静。来自CNN香港分社的稿件标题是“中国科技企业高管对有毒职场文化的激烈批判引发反弹——她因此丢掉了工作”。

所谓“有毒职场文化”,文章引用美国心理学会的定义,称其为一个充满内讧、恐吓和其他损害生产力的环境。

璩静事件说穿了,就是一个公关人说了公关人不该说的大白话。表面上看,是其激烈言词引发了广泛的不满,但关键问题并不在于璩静“失言”或“失职”,而在于她选择了在非典型媒体平台,用典型职场伦理的教条刺激流量。

流量不是万灵丹而是双面刃,正面声量能套利,负面声量会出事,在一个讲究多元的地方用激烈言词捍卫单一传统价值,刺激出海啸般的负面声量,是璩静失算了吗?不一定,因为物极必反,负面声量也会刺激出正面声量,在多元的短视频平台引发争议,璩静其实也收获了些逆风的支持度。

现在去搜短视频,正面看待璩静言论的也不在少数,目的同样是透过争议争取流量。

在璩静离职后,立马有消息指出,在职期间,璩静已于4月在深圳成立了公司,主要经营商品零售。啊?好像事情并不单纯。

对于流量内行人而言,用刺激内容产生1000万个负面流量,若能刺激出10万个正面流量,就能撑出一个小众市场份额,且知名度已被成功打响。反过来看,若不走激烈内容路线,可能只会产生1万个正面流量。算一算,与其散播正能量,还是反其道而行比较赚。

我不知道璩静是否有此目的掀起争议,但在一切都不可信的时代,一切均可启人疑窦,这就是讲究流量为王的社群媒体所造就的现状。

换言之,谈论“有毒职场文化”已经成了流量套利模式下的提款机。而此一争议,起源于00后年轻人与其前辈截然不同的工作观:拿一份钱做一份工。没有什么所谓“责任制”,放假与下班时间也得随时待命的工作观,正在被否定中。

我猜,璩静是聪明人,社群平台经验也丰富,关于“典型”的公司高管遇到“非典型”的年轻世代员工的“违和场景”,当前应该很普遍,所以精准地将此现象在社群平台里做戏剧性演绎,果然刺激出丰沛的流量。

若真相是如此,那百度的“典型”老板还真是聘雇了一个非典型高管——违和的公关负责人。

正面看璩静事件,劳权意识抬头这个现象,确实透过短视频海啸般的威力,将警报声传到所有公司高管耳里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不典型”,必须与时俱进,希望能促成职场文化的正面转变。

不说“公关语”,实情是,员工对资方而言,就是成本,而非资产,但好的公司会营造优良的职场环境让成本发挥最大的效益,员工流动性低,反之,则会让成本高于效益,员工流动性高。

不存在信任的社会是可悲的,希望传统媒体能坚持提供值得信任的内容,为新时代保留一些旧时代的优点。人生与社会,总得笃信些什么,不能万事皆虚无。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瑞士和会上,他忍不住说了实话:他们不来,无法影响俄

又一名校回应!要不要破格录取,到底听谁的?

美俄核潜艇同时现身古巴,“让人想起冷战”

“之前怎么没人去阿勒泰?没必要拍西方感兴趣的作品”

美媒哀叹:既软弱又专横,美国已沦为“帮派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