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接下来四年,警惕赖清德在这方面做文章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5-21 08:31

雁默

雁默作者

台湾自由撰稿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要爱上我你就别怕后悔,总有一天我要远走高飞……

——崔健《假行僧》

520前,“和平,团结”的呼声在岛内魔音穿脑,希望赖清德调子放软,回应对岸抛出的善意,甚至要求在野党“放弃斗争,准备幻想”以避战谋和,显示很多人对“台独金孙”报以不切实际的期望。道德劝说如果有用,世界早就太平了。

果然,赖清德完全不提及两岸关系是什么关系,直白示强。也让这次大陆的回应相当强硬:“台湾地区领导人罔顾民意、逆流而动,释放了谋‘独’挑衅、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危险信号,充分暴露了其‘台独工作者’的本性。”

所以,可以回到现实了吗?有意义的讨论不是道德劝说,而是探究赖清德会用什么工具斗争四年。

中美“盖牌”,只是暂时性的

从当选到520期间,赖清德异常沉默,此一沉默,反映了在美国大选前,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暂时“鸣金收兵”的共识,双方将台湾牌“盖牌”,以免选举激情让台海局势失控。

两岸间,这段日子有两个关键字:“214金门撞船事件”与“炎黄子孙”。关于前者,华盛顿将民进党当局意图借故寻隙的念头摁熄了,北京则展现有所节制的回应。关于后者,北京从民族立场论事,调子放软,释出和平信号的同时,也软中带硬,没收了金门海域,也惩戒了几个胡言乱语成性的名嘴。

简单说,现在是“盖牌”期间,各方克制,因此,赖清德的“5·20”讲话,不可能暴冲,但也不可能示弱,一定是软中带硬,而软硬都反映美国利益。因此,这份演讲稿参考价值不高。个人认为,赖清德未来将如何回应北京的“炎黄子孙”,才是重点。

按北京对赖清德的知根知底,520前夕抛出“炎黄子孙”概念,无疑是预知了“务实的台独工作者”接下来的四年执政,重点将放在“文化去中”的工作。个人认为,诉求“兄弟之邦”将是赖清德的总体战略。

台湾历史课本竟宣扬“台湾地位未定论”。(图片来源:台媒)

“文化台独”危机

兄弟之邦,是辜宽敏生前曾提出的概念,意思是,两岸各自“独立”,但可作为兄弟之邦和平相处。“台独金孙”的爷嬷,就是皇民残余辜宽敏们,简言之,“兄弟之邦”是老“台独”的老把戏,赖清德继承之。

按“台独”思路,“兄弟之邦”没有法理问题,因为“兄弟分家”就意味着“法理独立”。如果你问这些“台独”,愿不愿意做巴基斯坦,当中国的铁哥儿们?只要能“独立”,他们肯定愿意作中国的“台铁”。然而,“台铁”意味着脱离美国掌控吗?答案不言而喻,可能性为零。

换言之,兄弟之情是廉价的承诺,兄弟分家才是“台独”要的。至于“炎黄子孙”,日韩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台独”就会怎么处理。别忘了,“台独”连基因都能穿凿附会,肢解“炎黄子孙”根本小菜一碟。

因此,对大陆而言,所谓“兄弟之邦”的恶劣意图很容易拆穿,但对台湾人而言,恐怕就没那么容易。

从政治光谱看,对大陆问题,台湾只有中间派与极右派。极右派就是“台独”,包含“真台独”与利益导向的“商业台独”;中间派就是“华独”,包含倾独的深蓝、本土蓝、亲美蓝以及柯文哲的“变种绿”(包含在两岸问题上较温和务实的绿营人士)。主流台媒,皆反应着中间派与极右派的成色。统派还存在,包含红统与蓝统,但影响力甚微。

中间派与极右派虽在政治上互斗不休,但当前,两造的共识是“台湾主体”与亲美,以此作为“台独华独一家亲”的基础反统。

近年,由于中美对抗形势日益严峻,台湾中间派吹起“疑美”风,加上视频平台的流行,引入了大陆海外观众的巨大流量,因此大有中间派台湾网红日益“远美亲中”,其中也有些网红倾向以“邦联制”作为两岸终极解方,算是不三不四的“类统派”。

简单说,中间派结构松散,意识形态极不整齐,但在当前美国刻意炒作兵凶战危的气氛下,中间派一致呼吁和平,以作为与极右派的区隔与斗争杠杆。

“兄弟之邦”云云,从大陆看是陷阱,但从台湾中间派的角度看,却可能是机遇,因为此一概念传达了和平的愿望,又隐含“台湾主体”思想,与“邦联制”遐想,乍一听没啥问题。

换言之,“兄弟之邦”是赖清德的最佳斗争工具。借此,对内可威吓“团结”,团结在“亲美远中”的旗帜下;对外表演“友善”,方便美国在国际社会贩卖台湾的小白兔形象,以此要求北京自我约束。

赖清德不会改变“抗中保台”路线,最多只会改变表达方式,从呲牙裂嘴的真小人,改成口蜜腹剑的伪君子。处理两岸问题,大致上是“蔡规赖随”,但差别在于接下来四年,岛内的“文化去中”会更猛烈,更细腻,更国际化。

重点是,无论美国明年谁执政,都不会反对台湾以“兄弟之邦”之姿进行广泛的反华斗争。“人家把你当兄弟,你却视之如寇雠”,美国会用这样的叙事占据道德高度,企图一举瓦解中国目前在国际社会努力建立的“和平人设”。

以下论“兄弟之邦”在岛内的影响,与国际影响。

“兄弟阋墙”的陷阱

一定会有台湾中间派人士,建议大陆“接球”,将“兄弟之邦”视为开启全面民间交流,甚至消除贸易壁垒的口实,要求赖清德兑现。

乍听之下,这招似乎够狠,但请细思,欧盟各成员的民间交流也是畅通的,却从来没实现团结,连“兄弟之情”可能也谈不上,而且从未摆脱美国,走上战略自主的梦。

在贸易上亦然,无论德国大企业如何抵触,欧盟对华的经贸“去风险”路线很难改变,个别成员反对“去风险”路线,只会在欧盟内部形成“例外主义”的裂痕,最终导致兄弟阋墙的结果。当然,无论如何,只要欧盟不散,“兄弟之邦”的形式还免强维系得住,但这是大陆想要的统一模式吗?

再者,从交往心态上说,台湾人民会将“兄弟”视为“一家亲”,还是“各自独立”?最好的情况,恐怕也是“以上两者皆是”。对于多数希望维持现状的台湾人民而言,能和平交流,又能长久“分家”,百利而无一害。但长久分家是大陆想要的吗?

一旦人民的心态定型,就不容易改变,未来大陆若要施行任何惩戒措施,就会放不开手脚。如最近大陆惩戒5名台湾名嘴,在当前两岸关系恶劣的环境下,任何惩戒理由都能说得通,一旦成了“兄弟之邦”,台湾人民恐怕再听不进任何说辞,而会一面倒指责大陆破坏兄弟之情。这是不是与“心灵契合”的目标背道而驰?

那么,有没有促进民间交流,又避免兄弟阋墙的方法呢?有,就是完全排除美国干涉,然后想办法让台湾像澳门一样聪明务实。说到底,统一后,一切好说,统一前,别想太多。

承上述,有些台湾中间派的梦想是邦联制,会想办法扩大自己在两岸的影响力,说服北京朝此一方向努力。而我的看法从来没改变,只要美国仍能长臂管辖台湾,邦联制后患无穷。只要破坏因子不除,兄弟之情非常脆弱,难以避免分家的结果。

这阵子,亲蓝主流媒体趁着大陆释放善意,呼吁在野党与赖清德团结,共同找出避战谋和的道路,甚至严斥拒绝参加赖清德“5·20”讲话的蓝营地方首长“将成为历史罪人”。据说,此举是为了帮赖清德解除“台独”顽固份子们的牵制,用在野多数的力量促使赖对大陆释出善意。

对此,我只能说,用心良苦,精神可佩,但请尽速回到现实。什么现实?520前夕,“立法院”上演久违了的“全武行”,执政党认真打架,在野党豪爽还手,当即消音一切善意的呼唤,这就是现实。

对民进党而言,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对在野党而言也一样。妥协,在选举意义上形同自杀,赖清德自己就是“台独”顽固份子,怎么会反杀“台独”顽固份子们,将自己四成的支持选民踩在脚底?更别说,目前的在野势力是脆弱多数,柯文哲的支持者还大都是“天然独”。

民进党在马英九完全执政时都不曾妥协,现在他们自认“台美关系史上最佳”,妥协的动力在哪里?更别说,民进党的生存之道只有“抗中保台”一招,怎会挥刀自宫?

团结谁都会喊,但重点是,谁团结在谁脚边?我若是赖清德,也会利用“兄弟之邦”概念假装温柔开明,实质深化“去中”认知,在斗臭柯文哲之余,笑纳务实的“天然独”柯粉回流,让超过6成的选民重新团结在自己脚边。

在台湾,基本不会有人认为“兄弟之邦”是恶意,除非我们不断拆穿伪君子的恶劣意图,在“文化去中”的战场上决不妥协。

“文化去中”的国际叙事

若认为关公、妈祖信仰在台湾根深蒂固,是“台独”永远无法切断的“中国底色”,那就太天真了。台独对此早有一套说法,并逐渐将自己的叙事透过主流美媒在国际传播。

说法一:台湾宗教信仰凸显的不是两岸同源,恰恰是两岸分歧,因为大陆没有宗教自由,台湾有。

说法二:关公、妈祖保生大帝都不是中国人,他们是东汉人、宋朝人,因为“中国”在历史上从来不是正式的国家名称。

将历史割裂,并凸显现实分歧,本来就是“台独”惯用伎俩,最极致的切割工具是“DNA去中说”,将闽越人血统与汉人血统分离重置。因此,抹除“中国底色”并不是多么困难,就像德国与奥地利也是同文同种,但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国家,“同文同种又怎样”是“台独”口头禅之一。

台当局被批将妈祖打造成动漫人物(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

纽约时报在台湾疯妈祖季节写了篇报道,讲台湾年轻人的宗教认同,顺带否定大陆的“文化融统”意图,当中有条叙述是,“无论北京如何努力,许多进香者都将妈祖视为一位独特的台湾女神,只是碰巧出生在海峡对岸”。

这“只是碰巧出生在海峡对岸”叙事,我也真是服了,轻描淡写地否定了“历史渊源”这个词。虚无主义我也会——文艺复兴是独特的人类文明事件,只是碰巧发生在意大利,当时意大利还不是统一的国家,所以它与现代意大利人与欧洲人没有一点关系,更别说占据美洲与澳洲的白人了。

鬼扯蛋何患无辞?但人们的认知往往就来自鬼扯。台湾有一座宫庙上关于妈祖来历的碑文,那是我爸爸杜撰的,因为当时他正编写有关妈祖的古装电视连续剧,有次他拿着自己杜撰的故事向某庙请教核实,颇料,庙方看了大喜过望,因为妈祖庙都缺乏讲述妈祖来历的叙事,刚好拿我爸的杜撰文本刻在庙碑上。

我爸没有“商业台独”意识,所以没赚到“台独”的钱,若他当时杜撰妈祖其实出生在台湾,小时候“碰巧”被人贩子偷渡到大陆,那这碑文肯定会被“台独”大肆宣传“妈祖是台湾人”,不必绕着弯说宋朝不是中国,而我爸会变成“国宝级台湾民俗大师”,被“台独”高捧供养。

从“兄弟分家”的角度杜撰故事非常容易,美媒也乐于帮忙营销,而这就是赖清德可能会干的事。这招成本低廉,买单者众,可算是性价比最高的“抗中保台”战术。

换言之,善意被滥用,甚至被拿来增强“台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北京和统战略里不能不防的后果。因此,接受“兄弟之邦”概念而想反将一军的策略,最多只能维和于一时,长远看,不良并发症会很多,而且处理起来更棘手,若缺乏万全准备,不能“接球”。

和平固然好,但若所有人都认为和平理所当然,那就不太妙。

能被蔡英文扔进屎坑再爬出来,并重新攀登高位,显示赖清德绝对不傻,也绝对有耐心在美国监视下测试各种曲线使坏的伎俩。

希望各界对赖的道德劝说,是最后一次警告。斗争,冲突,硬干到底,才是赖清德听得懂的语言,也才是当前台湾政治的现实。从北京到台北,都别幻想赖清德会以善意回应善意。

可悲的是,我不认为蓝营与白营能有效对抗“兄弟之邦”概念下的文化战争,因为本质上,蓝绿白都是“台湾主体论”的支持者,而此一概念被“台独”长年用来当成“文化断根”的工具。对此,蓝营是常败将军,更别说自称“内心本质仍是深绿”的柯文哲了。

因此之故,赖清德必然会在“文化台独”战场上,以斗争求团结,要求所有在野党团结在“台湾主体”的旗帜下夯实“独”的现状,并在做法上务求符合美国利益,继续扮演“受害者”、小白兔与对抗哥利亚的大卫。

俄乌冲突前,乌克兰就是在搞“文化去俄”,踩到俄罗斯最后一道红线,以致酿灾。如果缺乏有效对策,历史连结被完全切断,中国元素在台湾社会被完全刨除、歪解,在野势力也都被驯服,可能就是未来四年的局面。

反制“文化台独”的对策有很多,但其中并不包含“将计就计”,民族立场要站稳,坚壁清野,才能让台湾中间派抛弃若干不三不四的幻想,以为能有一个两面讨好的空间,既能和平又能实质“独立”。

要爱上我你就别怕后悔,总有一天我要远走高飞……《假行僧》里的这句,我深有感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政界、商界、智库、媒体几乎都问了我这个问题”

被美国拉黑4年现在怎么样了?“我们真的不在乎”

卢卡申科:西方曾利诱我们,但我们没有背叛中国

阿桑奇出庭认罪,庭上称“美国宪法本该保护我”

他边夸边炒作:中国人非常出色,他们通常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