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祺:郭台铭亲自抬轿送妈祖,“独派”还有啥话说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9-26 09:10

姚祺

姚祺作者

台湾政治大学博士生,从事宗教、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姚祺】

9月23日,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亲赴福建莆田湄洲,抬轿护驾送妈祖上渡轮,宣告了开始为期17天的“2017湄洲妈祖巡游台湾”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本次绕境是为纪念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20周年和妈祖羽化升天1030周年而举办,也让围绕妈祖信仰展开的两岸民间交流再掀高潮。

妈祖信仰历史悠久,在台湾各类宗教信仰中更是首屈一指,对台湾政治、社会,乃至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影响。那么,妈祖信仰究竟缘何在台获此地位,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又有着怎样的特定表现呢?

郭台铭抬神骄迎妈祖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

妈祖信仰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其原型为北宋时期福建莆田湄洲的林默,后人为表尊敬,在其名后添加”娘”字。而“妈祖”一词原是闽南语中对具有最崇高地位之女性的尊称。由于年代久远,又历经多方势力不同诠释,林默的真实出生存在颇多争议,但林默一生中“祷雨济民”、“化草救商”、“降服二神”等诸多神迹,却受到各方信众的普遍认同与称颂,成为妈祖信仰的根基。

早在南宋年间,妈祖信仰即为官方所认可,被认定为“通天神女”而许可建庙祭拜。自此,对林默娘的崇拜从民间自发的“淫祠淫祭”转身为官方信仰,经历宋、元、明、清四朝官方的不断钦定加封,逐渐有女巫性质的“神女”升格为“天妃”,最后获得了与玉帝平起平坐的“天后”地位。

妈祖信仰体系极为复杂,湄洲妈祖被公认为祖,即所谓“大妈”,或称湄洲妈,之后传至泉州、漳州、厦门,再至广西、云南、上海、浙江、山东、天津等地,乃至漂洋过海到日本、东南亚和美洲地区。

宋代丁伯桂所书《順濟聖妃廟記》

根据史料记载,妈祖信仰产生伊始,便伴随赴台拓荒垦殖的闽南先民进入台湾。但正式在台建庙祭拜,一般认为要到明朝中晚期才开始出现,这与长期定居台湾的闽客移民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有直接关系。郑成功光复台湾后,由于郑氏军民自郑成功以降多信奉妈祖,兴建妈祖庙以军营为单位进行,一时蔚然成风。

清朝攻克台湾后,施琅率兵进驻台湾,以澎湖妈祖护佑方有其军事胜利为由,大规模兴建妈祖庙宇,更敦请康熙帝御赐“天后”名号,辅之以王道教化之功能。乾隆年间,福康安平定林爽文起义后,再次重提妈祖保佑显灵之功效,使妈祖信仰更为兴旺。

此后清朝历代皇帝均对妈祖加封新封号或赐予匾额,终于使妈祖成为全台信众人口最多、宫殿庙宇分布最广的信仰,信众人数超过1400万,庙宇仅登记在册的就有2000余间,新港奉天宫、北港朝天宫、大甲镇澜宫等大庙不仅成为全台湾敬奉妈祖的宗教中心,也成为影响地方乃至全台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心。

分香体系带来的生机与乱象

所谓分香,即妈祖由祖庙分享香火所代表的灵力至一新庙的过程。分香庙每年又会定期回访祖庙,称之为“谒祖进香”。进香过程中即包含分庙向祖庙致敬之意,也包括回到祖庙再次分得灵力的意涵,后者在台湾称为“刈香”。

台湾各地的妈祖庙除了有直接从湄洲祖庙分香而来,还有以泉州、同安、莆仙、龙溪、汀州妈祖为祖庙,此外还有一些小庙则更多以大陆仅有地方影响力的妈祖庙为祖。这些妈祖庙宇表面上固然以“姐妹庙”相称,以礼相待,但实际上往往暗中较劲,争夺信徒。

在近代之前,福建、广东和台湾都属帝国边陲,国家渗透能力有限,地方豪强势力各自为政,不同地域或者行业体系的妈祖信仰实际上反映了地方权力的分配结构。特别是在台湾,由于台湾先民多为背井离乡的闽客籍移民,故乡的宗族体系在台湾这片新土地无法发挥作用,妈祖信仰中大陆祖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这样的分支结构,实际上替代了原本的地方宗族或者行业体系的作用,成为凝聚不同群体的意识形态媒介和组织架构载体。

白沙屯妈祖交香

时至今日,传统权力结构日渐消弭,可是每年大甲镇澜宫妈祖软身神像绕境进香的过程依然充满着暴力,每年媒体都会爆出绕境过程发生暴力冲突的新闻。其背后的原因依然在于分灵。

根据台湾著名民俗学家林美容的考证,妈祖的灵力来源有“巫女说”、“敕封说”、“社群说”、“跨海说”、“流动说”、“应化说”、“兵马说”、“正统说”、“香火说”等多种认定方式。【注】巫女说、敕封说、跨海说、社群说所划定的灵力是既定的,在今时今日很难再有所改变,围绕分灵和绕境所产生的冲突与争端主要围绕后面五种灵力来源。

大甲镇澜宫妈祖绕境盛况

进香的过程中,神像随着在不同的庙宇辖区间流动本身既能获得灵力,而分灵庙的神像彼此之间“交香”,即神像的汇合,被视为灵力的彼此分享。香火较旺的分庙往往就会不愿意与香火少的庙宇“交香”,而小庙则会出人去拦截大庙绕境的队伍,而后借机强行“交香”,或者将大庙的绕境神像强行多留在自己的庙口。

镇澜宫最近十几年每次绕境,都要提前将神像途径路线、停留地点、停留时间事先公开,甚至做到精确到分钟的程度,就是试图在绕境开始前就与各方势力谈妥分灵和交香,避免绕境过程中“发生意外”,然而每年总是事与愿违,有感觉自己受到冷落的小庙出来拦截。另一些小庙更是自称自己的妈祖灵就灵在不循规蹈矩,因而全然不顾大庙的绕境规划,肆意冲撞。

而大庙之间的冲突则往往源于正统之争。如早年北港朝天宫、新港奉天宫和彰化南瑶宫因都自称是康熙年间所建笨港天后宫的直系而彼此争竞不息,双方支持者从媒体和学界的笔仗一直打到绕境过程中的肢体冲突。

80年代台中大甲镇澜宫在颜清标的努力经营下,逐渐从台中地方小庙发展成为影响全台的大庙,因此决定改变自清朝开始的向北港朝天宫“谒祖进香”的提法,改为“绕境进香”,并要求朝天宫方面登报澄清镇澜宫并非朝天宫之分灵,而是与朝天宫平起平坐的姐妹庙。朝天宫方面一口回绝,导致颜清标决定从此停止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朝天宫进香传统,改为到新港奉天宫“绕境进香”,一直延续至今。而土城圣母殿与鹿耳门天后宫则为谁才是郑成功当年登陆台湾后为感念妈祖保佑所建第一座妈祖宫庙而多年争执不下。

台湾媒体报道绕境过程中爆发冲突

灵力大小直接影响信众多寡,而信众多寡不仅会影响到灵力增减,更会影响到庙宇收入和在当地政商界的地位,难怪每年都会有人为此争得头破血流了。

本土化还是“去中国化”

宗教要在一个地方生存,本土化是在所难免的一种策略。妈祖信仰从湄洲祖庙传播到全国各地后,依据各地不同风俗,都会有所改变,即为本土化。

在台湾,妈祖信仰自然也逐渐产生了地方性的表达方式。如早在清朝时,台湾便开始流传大道公(保生大帝)与妈祖婆是一对恋人的传说;又有先民因不满朝廷将林默敕封为天后,借此实施王道忠顺教化的做法,将妈祖,或者婆仔、圣母的称呼与天妃、天后这类称为做区隔,认为只有前者才会在自己急难时有求必应,后者因为要梳妆打扮难免“耽误时机”,体现了古代台湾劳动人民朴素而又实际的信仰实践。

而妈祖在台湾显灵的故事更是被广为传颂。如鹿耳门天后宫有妈祖引潮水助郑成功登录击退荷兰殖民者的传说;鹿港妈祖显灵助福康安平定叛乱;安平妈祖神像在马关条约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以及1938年台湾平民被日本殖民者强制征兵派往中国前线时落泪;白沙屯和南瑶宫妈祖均有分开浊水溪以便香客安全通过的传说;近代台湾各地宫庙都有一则妈祖在二战末期接住美军空袭投放的炸弹,使平民幸免于难的故事。

而在称谓上,台湾各地妈祖称谓由早年以大陆祖庙的湄洲妈、银同妈、温陵妈、兴化妈、汀洲妈的叫法,逐渐转变为以台湾本地的北港妈、大甲妈、干豆妈、鹿港妈、新港妈、旱溪妈、南屯妈、笨港妈、内妈祖、外妈祖等在地化称谓。近几年来,各地宫庙为了吸引年轻人,逐渐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礼仪,如以“电音三太子”形象作为妈祖神兵,在绕境过程中表演前两年红遍全球的“骑马舞”的现象也不时出现。

跳着“骑马舞”的“电音三太子”

显而易见,以上这种本土化与时下台湾社会中出现的“去中国化”是截然不同的。事实上,本土化恰恰是让与大陆血脉相连的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与台湾历史记忆和在地经验相交融,使其在台湾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但是近几年来,妈祖信仰却不断受到来自“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势力的压力。“中国神”、“统战工具”的攻击之声不时传来。特别是今年7月,台湾环保机构推动“宫庙减香”引起社会广泛争议后,泛绿阵营别有用心人士接机再次炒作宫庙为政治工具的议题,以至于镇澜宫这样的大庙都不得不登报澄清,呼吁社会认识到宗教信仰的包容性与普适性,并强调自身对两岸良性互动交流的作用。

增进两岸互动提升交流品质

归根到底,妈祖信仰缘起大陆,两岸妈祖源流源远流长,这一点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磨灭的事实。自宋朝妈祖信仰初到台湾起,至明代台湾妈祖庙出现,两岸妈祖庙分香体系日臻完善,至清朝成熟。1895年日本以《马关条约》占据台湾后,逐步限缩查禁台湾妈祖宫庙赴大陆祖庙进香,使得台湾宫庙只能在岛内各庙宇之间绕境进香。后又因1949年两岸分治而再度隔绝。

1979年,湄洲岛零星出现复建妈祖庙并进行祭拜,恰逢大陆调整对台战略,一些台湾渔民因而得以来到参拜湄洲祖庙,见庙宇简陋破败,不少人便捐资帮助翻新。另一方面由于大陆物料人工便宜,也开始有台湾宫庙托人在大陆雕刻妈祖神像后带回。

就这样,妈祖信仰开启了两岸分治30年后交流之先。1987年,镇澜宫正与朝天宫就双方地位问题发生争议,适逢湄洲妈祖祖庙举办妈祖升天1000周年纪念,镇澜宫随派出17位董事突破岛内重重阻力,绕道日本前往祭拜,进而谋求与湄洲祖庙建立进香联系,以作证镇澜宫由湄洲祖庙直接分香而来的论述。

自此以后,两岸围绕妈祖信仰开展的民间交流日渐兴旺,每年赴大陆参拜的台湾香客人数从开放前零星数人飙升至每年数百万人,而大陆方面也从1997年开始举办妈祖金身赴台绕境活动。

台湾信众为了能够使两岸宗教交流更为便捷,一度成为推动两岸实现“三通”的急先锋。在2000年,“独派”势力千方百计阻挡三通直航之时,宫庙人士直指“我们到底是听妈祖的还是听蔡英文的”(蔡英文时任台陆委会主委),给台湾当局施加巨大压力。各大宫庙不仅热衷于寻访祖庙提升自身灵力,也愿意协助大陆传统宫庙的恢复,以此扩大自身在大陆的影响力。

妈祖情一家亲

当前两岸民间信仰交流在量上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为了进一步发挥通过民间交流增进人民情感拉近彼此距离的作用,应该在质上进一步下功夫。目前大陆不少地方在民间宗教交流方面所持的还是“完成任务的心态”。

笔者有一位台湾同学身兼台湾一著名宫庙的董事,其多年来的夙愿即为厘清其庙宇所祭拜神邸从河洛地区一路传至台湾的历史发展脉络。几年前他以宫庙名义去函该祖庙所在地,希望获得祖庙历史方面咨询,结果一个月后收到的却是当地政府通过网络搜集到的他本人在多年前撰写的关于该种信仰历史发展的文章,当时顿觉异常失望,也失去了带队赴祖庙进一步考察求证的兴趣。

事实上,内地不少宫庙虽然历史悠久,但在改革开放时期恢复后,往往成为隶属于当地文化局或旅游局名下景点,仅仅对建筑和造像进行复原,严重缺乏对民间信仰习俗历史源流和科仪习俗方面的考据和恢复。另一些地方虽然对宫庙恢复投入较大,但地方政府却始终秉持“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在民俗信仰活动中加入太多商业元素。

这两种情形不仅会挫伤两岸人民民俗信仰交流的品质和积极性,也容易被岛内别有用心人士趁机大做文章,扣上“宗教统战”的污名,更有可能导致大陆方面因为不谙礼俗使得交流的主导权逐渐落到台湾方面的不利局面。所幸最近几年以福建莆田地区为代表的一些两岸民间信仰交流最为兴盛的地区日渐增强了对挖掘民俗文化内涵的投入,使得两岸民间信仰交流的品质得以稳步提升。

妈祖信仰自古既有保境安民之内涵。两岸信众在共同的信仰下互动沟通,分享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必将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做出实质贡献。

【注】巫女说是指林默传奇故事本身所包含的妈祖的神能所具有的灵力;敕封说是指朝廷敕封匾额中对庙宇妈祖的定位,定位越高灵力自然越大;社群说是指在特定神庙在某一特定群体内方才具有灵力;跨海说是指妈祖对跨海活动从业者所具有的灵力;流动说是指妈祖在离开本庙辖地,与不同群落进行联动的过程中获得灵力;应化说是指一尊妈祖神像获得越多的人祈求,其灵力就越强,也就越灵验,而越灵验的神像自然会获得越来越多信众的祈求;兵马说是指妈祖庙所统辖“神兵”的多寡决定妈祖的灵力大小,妈祖本身并不具备“武神”的神格,但通过绕境过程中经过山川河流与大海,降服这些自然景观中的“妖怪”,妈祖可将其转化成为我所用的“兵将”;正统说则指历史越久远,与大陆几大祖庙关系越亲近的妈祖庙灵力会越大。而香火说则是指获得香火祭拜越多,香火绵延时间越长的妈祖越具有灵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妈祖 宗教 宗教力量 郭台铭 两岸关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李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西方媒体,看清你们了!”拜登“走后门”也没躲过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不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