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伊文:从古巴的“颜色革命”看西方的“价值观灭绝”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7-25 09:08

尹伊文

尹伊文作者

前世界银行咨询顾问,《优主治国》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尹伊文】

7月11日古巴有好几个城市发生了抗议政府的示威游行,西方媒体大张旗鼓报道,说这是史无前例的,是社交媒体时代的革命,古巴人民可以通过自媒体组织游行,反抗专制政府,他们预言示威游行将持续下去。

但是,游行只“持续”了一天,11日之后没有再发生反政府游行。尽管美国政府为了“支持”游行对古巴政府制裁再次加码,但仍然没有游行。

在这次游行中,示威者抗议的主要是“食物短缺”、“电力供应短缺”、“新冠疫苗短缺”。这些短缺的确存在,西方媒体说造成这些短缺的原因是“共产党把古巴经济搞得一团糟”;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卡内尔说,短缺的原因是美国的制裁,同时也承认古巴政府的政策是有一些问题。

古巴总统卡内尔7月11日抗议爆发当日面对媒体(图源:路透社)

古巴的政策有些什么问题呢?美国的制裁给古巴造成了哪些影响呢?古巴的经济究竟有多么糟糕呢?

我2010年去古巴考察过,体验到美国制裁的影响,观察到古巴经济政策的问题,更是有机会感受到古巴经济的好坏程度以及它独具的特色。古巴走了一条很独特的道路,这是它独特的价值观选择的结果。它的道路不同于西方,在经济方面也不同于实行了市场化改革的中国和越南。在它的道路上可以看到很多问题,但也有不少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既可以给人以经验的启迪,也可以給人以教训的反思。

多样化的道路,多样化的世界,这应该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共同财富。西方推行价值观霸权,认为只有西方的价值观才是普世最好的,其它价值观都是劣等的,是应该通过“经济制裁”“政权更替”“颜色革命”来实行“价值观灭绝”的。这种“价值观灭绝”和“种族灭绝”同样要不得,同样有害于人类的发展进步。

古巴经济究竟有多“糟糕”?

西方媒体是把古巴经济描述得一团糟,好像是世界的地狱。但是用客观的经济数据来分析古巴,来比较古巴和它周边的国家,就可以看到一幅不同于西方主观嵌入的客观全面图景。

人均GDP是描述经济水平的一个重要数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人均GDP(现价美元)数据显示,古巴是9100。古巴周围距离较近的八个国家是,海地1272,尼加拉瓜1927,洪都拉斯2574,牙买加5369,多米尼加8002,墨西哥9946,巴哈马34863,美国65280。在这些国家中,三个国家人均GDP高于古巴(美国、巴哈马、墨西哥),五个国家低于古巴,最低的海地比古巴低了86%。

海地是距离古巴最近的国家,自然环境和古巴相似,都是加勒比海的岛国。海地是有名的“失败国家”,当西方媒体讲述海地的失败时,常常会对比它旁边的“成功国家”多米尼加。不过,即使是多米尼加,它的人均GDP也比古巴低了12%。在这个客观全面的图景中可以看到,古巴并不是经济的“地狱”,当然也不是“天堂”。按照世界银行的发展水平分类,古巴是“中高收入国家”。

参照中国和越南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古巴不是“地狱”。2019年人均GDP,越南是2715,比古巴低70%;中国是10217,比古巴高12%。

虽然古巴的人均GDP数据不错,但为什么它的食物会出现短缺呢?越南的人均GDP比古巴低得多,越南却没有食物短缺,而且还是某些食物产品的出口大国。古巴的问题出在哪里?

古巴的农业政策和食品配给制

古巴需要进口很多食品,小麦、玉米、禽肉、炼乳是古巴进口中的大宗项目。古巴的自然环境是适于农业的,气候不错,还有很多闲置的可耕作土地,但是由于“非市场化”的农业政策,使它的资源没得到有效的利用,农业产出不佳。

古巴政府也想进行改革,2009年出台了新政策,鼓励人们去耕种闲置土地。这个政策规定,国家保留土地的所有权,私人可以获得使用权,人们使用这些土地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可以自由出售的。但这个政策对增加农业产出并没有产生很大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政策规定的使用权合同年限只有10年,到期有可能续约,也有可能土地被政府收回。农民在土地上已作的投资,政府会酌情偿付,但对于偿付金额政府有很大的决定权。

这样的合同条件对人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即使有人签了合同,也不愿意在土地上作大投资,因而难以增加产出。而政府之所以不愿意私人拥有很长的使用期,更不愿把土地所有权给予私人,是因为担忧会出现财富过度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现象。他们认为,私有的激励可以增加短期的效率,而贫富的悬殊将对社会造成长期的影响,他们不愿意古巴社会出现贫富悬殊的不公平现象。

越南的农业发展也经历过古巴那样的困境,但在“效率”和“公平”的两难中,越南选择了市场化的效率优先。越南统一后,在1976年至1985年期间执行过很僵化的计划经济政策,结果经济搞得很糟糕,粮食产出严重不足,越南不得不大量进口食品。1986年以后越南推行了市场化的“革新”,土地承包给了农民,承包期先是20年左右,后来发展到50年,各地还有各种灵活政策,土地的交换、转让、出租都以各种灵活的形式进行着。市场化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越南不仅不再需要进口粮食了,还成为出口大国,稻米出口是世界第一,咖啡出口有些年达到世界第二。

越南的革新政策在增加产出的同时也增加了贫富差距,我2018年去越南考察,就观察到很多贫富悬殊的现象,在湄公河下游我拜访过一户人家,房子相当豪华,比普通人家好得多,他们是富人,他家经营一个大农场。现在越南已经出现了“荣登”福布斯富豪榜的大富豪,越南首富的个人资产有61亿美元。而2020年越南的人均月收入只是180美元。(关于越南改革的详细情况,以及古巴的各项政策,请参阅作者《优主治国》和《幸福与GDP》。)

湄公河下游一户经营大农场人家的豪华住宅(作者供图)

古巴不希望社会中出现贫富悬殊,坚持了古巴特色的农业政策,结果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食物供给不足。为了应对食物供给不足的问题,古巴不得不采取食品定量配给的制度。政府给每人配给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食品主要有大米、豆类、食糖、鸡蛋、牛奶、肉类等,这些食品是能够保证身体健康的。配给也考虑了人的不同需求,譬如牛奶只供给儿童、老人、孕妇、病人等,一些特殊的病人还能得到一些特殊的配给。

配给品不是免费的,但是价格非常低,大约比市场价格低80%-90%。人们是要凭票证才能购买这些低价的配给品,在各社区有负责供应配给品的商店,社区的人可以来购买,这些商店的店员还为不便于来店购买的人上门送货。

我在哈瓦那的街上就看到过一个店员给人送鸡蛋,那家是住在楼上的,要爬很多层楼梯,那家的人在阳台上把一个用绳绑着的菜篮子降下来,店员把鸡蛋放到篮子里,然后再提上去,店员和那家人的配合亲切默契。这是古巴特色的、非市场化的“快递小哥”,没有快快的摩托车,却有缓缓的社区人际关爱。

古巴特色的“快递小哥”,楼上人家从阳台上把菜篮子用绳子放下来

社区店员把鸡蛋放到篮子里

古巴有很多普通的食品店,那里的价格是市场价格,多数古巴人不愿意去这些商店买食品,因为和他们得到的配给品价格相比,实在是太贵了。古巴配给品的低价依靠的是政府的补贴,这是政府财政的巨大负担。政府多次考虑过、甚至建议过要取消配给制,但都遭到大众的反对,食品配给制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我和古巴人谈论过配给制,一位古巴人说,这种生活必需品的配给供应,使古巴人享受了稳定的生活,感觉到社会的平等。在古巴的配给制中,除了食品,还有一些非食品的“生活必需品”,譬如冰箱和电视,都属于这样的生活必需品,因为政府认为,冰箱和健康相关,电视和教育相关,要让人民能够平等地享受健康和教育,就需要人民能够平等地拥有这些“必需品”,因此每个家庭都配给了低价的冰箱和电视。虽然古巴人能够稳定平等地享受生活必需品,但必需品之外的其它消费品,很多人就享用不到,因为一般人的收入捉襟见肘买不起,国家的资源也捉襟见肘供应不了。

稳定与平等是幸福的元素,但人们还会向往着其它的元素,觉得其它很多东西也会给人幸福。我遇到一些古巴人很羡慕美国的丰富消费品,觉得丰富的消费品可以给人幸福,不过他们也不喜欢美国的一些坏东西,尤其是医疗制度。一位古巴人说:“我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好东西,医疗制度是我们最好的东西,我不想放弃这些好东西。但我知道美国也拥有很多好东西,我想两样好东西都拥有,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希望改革能把这两样好东西都给古巴。”

古巴的改革能够做到如此的两全其美吗?这大概是太高的期望,尤其古巴还承受着美国的严厉制裁,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已使古巴在2019年5月不得不紧缩食品的配给,新冠疫情后更是雪上加霜。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古巴能够做到的,是从两边各取一部分“美”。如何取?如何平衡,正是古巴面临的难题。

古巴新冠疫苗和逆流搏击的制药业

在7月11日的游行中,除了“食物短缺”,示威者还抗议“新冠疫苗短缺”。

古巴政府在6月份的时候是有雄心要在8月份给70%的古巴人接种新冠疫苗,这是很高的标准,美国在7月中下旬的接种率是56%左右(包括1针和2针),墨西哥还不到30%。古巴给自己提出如此高的目标,并非说大话,而是有基础的,因为古巴自主研发了两款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后,6月份的试验报告显示,其中一款(Abdala)的有效率是92.3%。

能够研发出如此高质量的疫苗,需要很高的研发水平,需要掌握很高的制药技术。古巴有水平有技术,不过,却不能掌控原材料的进口供应,连注射器的大量生产也有问题。因此,古巴研发出了疫苗,却不能快速生产和大量接种,出现了古巴特色的“新冠疫苗短缺”。

熟悉制药业的人,对于古巴能够研发出有效率高的疫苗不会感到惊奇,因为古巴的制药业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以前古巴就研发出不少好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虽然美国对古巴实行严格禁运,但对古巴特殊的“好药”竟也网开一面,譬如特别批准在美国临床使用古巴的脑膜炎疫苗、刺激免疫系统抗肺癌细胞疫苗等等。当美古关系在奥巴马时代缓和时,很多美国的医药机构去古巴寻求合作。

古巴制药业是在1990年代极其艰苦的经济环境中逆流搏击发展起来的。1990年代的苏东巨变,使古巴的GDP下降了35%左右。药物短缺是当时古巴面临的严峻问题,因为以前药物都是从苏联主导的经互会进口的,现在全都乱了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巴决定发展自己的制药业来“进口替代”。古巴领导人把当时仅有资源中的绝大部分投入了制药业,这个投入举动被西方媒体戏称为“卡斯特罗的十亿美元豪赌”。

古巴作出如此的投入决定并非怀着“豪赌”的侥幸,而是有其深层的原因和远瞻的考虑。在1980年代,古巴就认真考虑过要提升自己在经互会贸易体系中的地位,要从蔗糖生产国上升为药物生产国,并且派专业人员去芬兰等国接受培训,还建立了药物研发机构。这个药物发展计划被经互会解体打乱了,“豪赌”投入正是该计划在逆流中的搏击。古巴决定集中力量在制药业进行搏击,这是基于制药业的特点而作出的远瞻性战略抉择,因为制药业有其特殊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恰恰可以在这种特殊性上发挥优势。

制药业的一大特殊性是:研发成本非常高,生产成本非常低。面对这种特殊性,资本主义私有药企使用的方法是专利垄断,它们把新药的价格定得很高,用专利垄断来保护这种高价,以便能够支付前期的研发投入。但是,这种高价对社会整体的医药支出和卫生健康显然是有害的。古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国家的发展计划战略指导下,国企接受政府拨款做研发,没有高价专利,这一方面降低了公费医疗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私企在研发药物时的狭隘性。这是社会主义的方法。

这个方法避免了狭隘性,加强了合作性。古巴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常常有几个研发机构介入,发挥各自的强项来进行合作。这种强调合作、不强调竞争的体制,使得科研成果可以立刻由全社会的相关机构分享,避免了各机构再做重复实验浪费资源。而在资本主义体制中,私人研发机构不会把自己的科研结果让竞争对手分享,而是要千方百计进行保密保护。

古巴发展制药业的逆流搏击获得了成功,现在制药业已经成为古巴的龙头产业,自2005年起古巴的药物出口就超越了蔗糖和烟草等传统出口产品,这个超越是在美国严酷制裁下取得的。

古巴的医药贸易还有哪些特色?

古巴制药业的成功,还和它的社会主义医疗制度相关,它的家庭医生制度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库和试验基地。古巴家庭医生为病人建立了完整的健康档案,这些资料汇入社区综合诊所的资料库,再和全国的系统连接,研发机构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料,其他国家很难具有如此全面的大数据。当药物研发出来要进行临床试验的时候,家庭医生也进行了很好的配合,他们与试验的参与者很熟悉,近距离地观察参与者的各种反应,作出专业化的记录,这对药物研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古巴医疗制度是被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誉为楷模的,因为它效益高、成本低,古巴在预期寿命、儿童死亡率等方面优于美国,人均医疗成本却只是美国的5%。古巴的优点突出表现在初级卫生医疗方面,政府给每120-150个家庭设置一个家庭医生诊所,离这些家庭非常近,医生就住在诊所旁边,医生和病人成为社区的邻里熟人。另外,在每15至40个家庭医生管辖的地区内,设置一个包含多种专科的社区综合诊所,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

我和一些美国医务工作者考察古巴社区综合诊所时,美国人听说24小时服务非常惊异,因为美国的诊所晚上关门,大医院晚上即使不关门,也不提供正常服务。古巴人听说美国诊所晚上关门则非常惊异,他们说晚上凌晨是许多病的高发时段,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他们还说,许多人白天要上班,晚上才有时间来看一些不是十分严重的病,如果晚上不开门,这些人就会扛着小病不去看了,而小病不看是会酿成大病的。

这正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按照两种不同的规律,做出的两种不同的选择。美国诊所晚上关门,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按市场规律办事,减少人力成本,增加个人利润。古巴诊所24小时服务,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按医疗保健的科学规律办事,少考虑人力成本,多考虑医疗效果,为社会谋福利。

古巴医疗体制的一大特色是人力资源充沛,古巴是目前世界上人均拥有医生数量最高的国家,不仅高于美国,还高于北欧的福利国家。正是充沛的医务人力资源,使古巴不仅能够克服严酷制裁下医疗物资匮乏的问题,而且创出了一条令人意外的新路。

古巴的医院房屋破旧,缺乏先进设备,很多人会觉得像是中国的乡镇医院。不过这些“乡镇医院”,却取得了比美国的“三甲医院”更好的社会保健成果,使古巴的预期寿命、儿童死亡率等指数都比美国为佳,如此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巴充沛的医务人力资源。在古巴设备欠缺的医院中,人力资源极其丰富。古巴没有“看病难”的问题(因为医生很多),看病时很少做需要先进设备的检查(因为缺乏设备),他们凭借的是大量医生的高水平经验诊断和认真服务。

哈瓦那的一个社区综合诊所,外表破旧,但里面医疗人力资源丰富先进。(作者供图)

古巴充沛的医务人力资源,不仅满足了本国的医疗需求,而且还成为了重要的出口资源。古巴的医务人力资源为古巴赚了很多外汇,在美国的严酷制裁下,这项出口是及其宝贵的。古巴的医疗出口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古巴医生到外国提供医疗服务,仅2015年古巴就有3万7千名医务工作者在77个国家进行医疗服务,使古巴获得了80亿美元的收入。

第二种是国际旅游医疗,吸引外国人来古巴作治疗。近年来古巴建立了一些专为外国患者治疗的医院,给古巴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很多患者来自加拿大,虽然加拿大医疗水平高又有全民医保,但有些治疗项目需要自费,到古巴治疗这些需自费的疾病,性价比有很大的吸引力。当美国在奥巴马任内和古巴的关系有所改善的时候,不少美国公司筹划古巴旅游医疗,因为和加拿大相比,美国的医疗价格更高、医保覆盖面更差,而且美国离古巴更近,这些公司预测这将是巨大商机。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和古巴的关系逆转恶化,旅游医疗无法开展。

古巴医务医药出口是世界贸易中的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根据贸易理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才有竞争性,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相对优势是自然资源和底端廉价劳动力,不少国家利用这种优势发展了经济,譬如越南就利用自己的农业资源和低端廉价劳动力。而古巴的医药产业并非自然资源,其相对优势的医务劳动力是高端的。

一般发展中国家最初的出口产业附加值都比较低,需要经过产业结构转型,才能逐渐增加附加值。而古巴的医疗和医药产业都是高端产业,是含金量大的高附加值产业,更为奇特的是,古巴的医务出口不仅有含金量,还含有软实力,譬如有几个拉丁美洲国家,以前紧跟美国,和古巴关系恶劣,自从接受了古巴的医疗服务之后,改善了与古巴的关系。

古巴选择的医药发展之路,充满了特色,令人惊异,发人深省。

坚决反对“价值观灭绝”

在哈瓦那的时候,我曾经住在郊区的一个酒店,周围是普通古巴人的住宅区。有一天我想买些零食,走了半个钟头才找到一个商店。在这半个钟头的路上,我经过了两三个家庭医生诊所。

买零食难,看病不难,这是古巴特色。人经常要买零食,人不经常要看病,经常要做的事情要走半个钟头,不经常要做的事情只需要走五分钟,这是否合理?当人已有生活必需品时,吃零食是锦上添花;当人生病时,能够及时看病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哪个更重要?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选择。

锦上添花vs雪中送炭,生活必需品vs丰富消费品,市场规律vs科学规律……古巴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了独特的资源配置选择。这样的选择结果,有长处,有短处,有经验,有教训,可以给人类很多的启示。

各国根据不同的价值观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构成了多样化的世界,这种多样化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共同财富。西方推行价值观霸权,把不符合西方价值观的斥为落后劣等,要通过“经济制裁”“政权更替”“颜色革命”来实行“价值观灭绝”。

这种“价值观灭绝”和“种族灭绝”同样恶劣,是应该坚决反对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赵珺婕
古巴 古巴疫苗 医疗 特朗普 颜色革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对华‘去风险化’,在德国引发了出人意料的现象”

欧美将“经济制裁”伊朗?以外长:已致信32国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劝不住?以色列誓言“报复”:美国与我们站一起

法军参与?马克龙:应约旦要求拦截伊朗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