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潭:我的企业家朋友感叹,大城市产业园区空置率正明显上升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5-27 11:42

艺潭

艺潭作者

民营企业家

疫情之后,中国经济正在重新启程。22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不再明确设定今年的GDP增长目标,而是强调“六稳”“六保”,突出抓好稳就业和保民生。

那么,贡献了中国80%以上城镇就业的民营经济,现在恢复情况如何?观察者网采访了一位白手起家的一线城市民营企业家艺潭,请她谈谈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感受和思考。

【采访/观察者网 张广凯】

观察者网:疫情之后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减税降费政策,您的企业得到了多少减免,占正常税负的比例大概多少?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得到的支持力度有什么区别吗?

艺潭:我们企业得到的减免,是2-6月份的企业养老、失业、工伤社保部分,减免的社保占全年应交比分的33%,但没有税收方面的减免。

本市产业园区平台企业享受到的减免,总体来说规模并不算大,而且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区别很大,本次疫情后的减税降费,主要还是针对小企业、生活服务性企业、抗疫产品生产企业。

观察者网:目前消费行业的恢复情况怎么样了?有没有感受到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

艺潭:我们做的是电子产品销售,作为一线品牌的全国总代理,主要客户是全国各地区的二级代理商和京东等电商企业。我们较快地完成了复工工作,代理的产品恢复也是比较快的,消费力的下降并不明显。总体来说,1-3月份的销售下降幅度较大,4月份就已经可以跟往常持平了。

不过消费类行业的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还是有一些领域恢复比预期差。生产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疫情期间在线上也能购买,但是非必需品,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明显,很多人能不买就不买了,目前仅仅处在缓慢恢复的阶段。期望之后的时间内,消费力能尽快回补。

观察者网:最近很多地方政府都推出了消费券政策,您的企业有意愿参与吗?中小企业有没有能力用消费券的方式补贴消费者?是否需要财政加大支持?

艺潭:因为我们的客户基本面向全国,且基本为企业客户,所以没有参与地区性的消费券活动。如果我们是面对终端客户的企业,还是很愿意参与到消费券的活动中来。

不过问题是,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不会有很大的能力来独立承担这样规模的降价补贴,比如说快销行业,本来毛利就很低,参加消费券只能延缓现金流困难,对盈利的损害却比较大。

这里面必须有政府财政的参与和出力,消费券的资金来源,建议企业和政府各占50%,这样才可能救活、救好企业,促进消费力的尽快恢复和增长。

观察者网:眼下民营企业裁员的压力大吗?还需要政府出台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吗?

艺潭:民营企业裁员的压力确实很大。目前民营企业已陆续复工复产,但因受疫情的影响,企业的人工成本负担较重。半复工或是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民营企业,在裁员上压力较大。而且就算裁员,员工补偿金也会变成很大的压力。

有些企业还有疫情之前的订单,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生存,不过现在也基本消化完毕了,下半年的考验会更加严峻。

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减轻民营企业的压力,比方说,疫情期间的合理裁员在一定幅度内的,就补偿金方面有一定的补贴。

资料图:武汉光谷六大园区之一的武汉未来科技城(新华社)

观察者网:民营企业还面临一个融资难的问题。国家近年出台了定向降准、LPR贷款利率下行和普惠金融等政策来破解这个难题,您对政策效果的感受如何?

艺潭:疫情阶段,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的政策还是很好的,疫情专项贷款利率优惠很大,对抗疫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过,受益于疫情专项贷款的,主要还是直接与疫情的企业,大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并没有感受到实惠。这些企业同样受到疫情的困扰,同样有很大的困难存在,但却因为与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抗疫经济没有直接关联,得不到任何的政策支持,确实不大公平。

至于定向降准和普惠金融,现实中对民营企业有作用,但效果不明显,金融机构依旧偏向国企、央企、外资企业。

LPR贷款利率下行,首先老百姓房贷按揭利率降低,是一个利好。不过LPR利率是个市场化的产物,有正反两个方向的作用,目前来看是下降,但也会有上涨的时候,大家要有心理预期。

观察者网:银行放贷天然喜欢规模大、财务状况稳定的公司,而民营企业往往规模较小,生存风险较大,这种矛盾靠政府的行政手段调节真的能够解决吗?是否可以发展更多民间的风险投资机构来支持民营企业?

艺潭:单靠行政手段,确实不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间风险机构也是一个资金来源。但它们的收费很高,行业还不完善,天使基金等民间机构,也需要股权上的支持。中国金融机构从利息差盈利模式到投资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现阶段,还是希望各级政府和银行继续转变思想,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因为他们是中国的经济细胞。

其实现在民营企业里最需要关心和关注的,是一大批随着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中型民营企业,他们几十年商海沉浮,从纯市场竞争中活下来了,已经比小微企业有一定的生存能力。但是又不像阿里巴巴等大企业,能拿到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利息优惠、参与到国企混改的机会等。

其实中型民营企业,很难真正获得各种政策支持和生产要素,政府近年来出台的许多针对小微企业的惠普政策,也没惠及到他们。大型和小型企业,都比中型民企受到更多的政策惠及。但恰恰这些中型民营企业才是中国民营经济的生力军。这些企业家不小富即安,不去国外做移民富翁,虽然很艰辛,仍坚守在祖国的土地上,与国家共生同荣。所以一定要尽快、及时支持好他们。

观察者网:根据您身边的情况,民营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的现象跟头两年相比有没有减少?疫情之后是否存在严重的连环违约风险?

艺潭:民营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的现象,跟头两年相比明显下降。目前民营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信誉,对互相担保厌恶程度上升,更多地采取合资、合作共同经营,而不是简单地提供担保。

疫情之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还是会存在违约风险;但如果金融机构可以继续支持不停贷、不抽贷,并给予一定的成本减免或延期支付,那么应该不会出现较严重的连环违约风险。

观察者网:目前民营企业的用地成本有多大?企业因为大城市高昂地价而外迁的情况普遍吗?政府有哪些手段可以缓解企业这方面的压力?现在的产业园区手段效果如何?

艺潭:商业、科研、工业用地标准不同,成本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我所在的一线城市,民营企业的工业用地成本大约200-400万元/亩,大城市地价高、环保要求高、税收高,中小型民营生产类企业生存不易,普遍外迁。但新经济、科研类民营企业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已经形成,这对中国的科技创新是非常有利的,对产业园区类企业构成长期利好。

目前地方政府都很重视产业园区的发展,不过疫情之下,尚未达产的园区企业,还需要政府更大幅度的政策扶持。我的一些企业家朋友都在感叹,生存压力真的很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园区,最近空置率明显上升,短期效应反倒导致郊区有不少企业迁入。

前几年,经济上行时,各地都在探索用高质量发展代替高速度发展,全面提升土地供给质量,要求园区“亩产论英雄”,对于园区开发生命周期内的绩效评估重重加码、层层加码,不仅有“法则”还有严苛的“罚则”。当然,提升土地绩效无可厚非,考核评估也是政府管理的有力手段,但是更应该考虑到目前因为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困境,以及大多企业的实际困难,及时调整前经济乐观时的旧指标,让考核变得更合理、更包容、更谨慎。同时要强调的是,科技产业园若过短的产业培育期(比如2年)、过高的考核指标,都是不切实际、不健康的。急功近利的唯政绩效是不可行的。地方政府应与科技园区共谋共赢。

在后疫情时代,建议地方政府适度下调民营科技产业园的土地税收绩效考核指标,适度延长民营产业园达产的税收考核时间。建议首次土地绩效评估在项目建成投产后5年进行。为民营企业进行高质量的招商和高质量为入园科技企业服务而流出合理时间,发展好平台经济。

相信在更精准的政策支持下,经营园区类企业也能提升服务能级、加强政策辅导力度等手段,实现平稳过度;相信在党中央、习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复工复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采访对象由民革上海市委宣传部推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张广凯
产业政策 民营企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