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鹏鲲:军民融合是为了富国强军,而非为了照顾利益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9-25 07:40

余鹏鲲

余鹏鲲作者

独立撰稿人

【文/ 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余鹏鲲】

9月6日,第六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隆重开幕。在这次博览会的主论坛上,《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发表了题为《民参军:一个迫在眉睫的时代命题》的主旨演讲。在为时不长的演讲中,刘总编回顾了美国军民融合的历史和现状,对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的现状进行总结和批评。

刘总编认为“与‘军转民’相比,‘民参军(笔者注:此处指民营企业参与军事工业)’当今在我们国家似乎矛盾更加尖锐,问题更加突出”、“我们的‘民参军’范围有限,领域狭窄,层次不高,比例过低”,最后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军工系统的观念和利益问题。

那么事实是否真是这样?

笔者认为并不是。那些把军民融合理解成民营企业必须高度参与军事工业的人无疑是把民营企业当成了军民融合中“民”的主体和关键。这种论调就轻视了国防工业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也侮辱了那些通过竞争参与到国防工业中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军民融合战略的出发点必须是富国和强兵,通过行政命令照顾某一类市场主体只能是南辕北辙。

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较少这种感觉有问题

描述军民融合现状的最好的窗口是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因为推动部分国防工业产品的公开采购正是为了打破原来军工复合体的利益藩篱。

传统的军工企业完成军工业务,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种是完成的又便宜又好,比如军用航天飞机,目前国内根本没有非军工企业和研究所能够承担第三代及更先进战斗机的设计和生产;还有就是好而不便宜、便宜而不好以及既不便宜也不好。

军工企业完成的又便宜又好的国防工业产品没必要拿出来进行采购,拿出来进行采购的主力是好而不便宜以及便宜而不好的产品。既不便宜也不好的产品往往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禁运和封锁,拿出来公开采购也面临同样问题,意义并不大。

之所以有些军用产品交给过去的军工系统生产会出现好而不便宜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些产品军队需求较少而民用需求较大。如果完全由军工系统进行生产,则无法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摊薄成本。相反地方很多企业长期生产类似商品,只需要通过工艺改良达到军品要求就可以通过产量和过去的设备投入有效的降低成本。

这方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龙芯中科的某型CPU获得2000万军用芯片大单的案例,根据《军营观察》报道该订单如果走过去的方法约需花费2亿元。之所以省钱效果如此明显,按龙芯总裁胡伟武的说法正是“这项技术,我们民品已经做成熟了,按军用要求修改即可,自然比从头做起要省钱得多”。

而出现生产的便宜而不好的原因则是:军工企业掌握着廉价优质原料的生产,但是加工成产品时则缺乏相应的技术。而地方企业和高校相应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因此通过公开采购引入地方技术就能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我国解放军来自民营企业的供应商已经有数千家之多。从份额上看,2016年通过竞争性采购获得军队订单份额中民营企业也已经高达26%之多,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6年民营企业在国防领域竞争性采购中份额已占到26%)

军民融合的民不应该仅仅指“民营企业”,同样也应该包括地方院校和地方企业。民营企业想要扩大自己在国防工业采购中的份额完全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

如果说非军工企业和军队单位在竞争性采购中份额已经占到50%以上的现在,还认为军工采购封闭,“民参军”比例过低,那无疑是与事实不符的。

军转民已经不是军民融合的主要矛盾了?

刘总编认为现在我国现在“民参军”的矛盾和问题似乎比“军转民”严重得多,而其演讲全文也是通过引用美国民参军的历史,希望扩大民参军规模以及拓展民参军领域。

其实“军转民”与“民参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军转民”始终是军民融合的主要抓手。没有高水平的“军转民”,只依靠“民参军”就能富国强军是不现实的,也无法打破利益的藩篱。

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军事强国,美国“军转民”的水平远超“民参军”。

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计算机、互联网、硬件防火墙等产品以及数据恢复、语音识别、GPS定位与数字地图测绘、移动通信中的CDMA等技术都是美国军方组织研发并向民用推广的结果。

美军除了把军民两用技术大力向民间推广,甚至还把部分更加偏向军事应用的技术经过脱敏之后也进行公开和推广,典型的例子有BRL-CAD项目和CFD Utilities项目。

BRL-CAD是一个美国陆军1979年开始开发的一个可以提供辅助计算机仿真和工程分析软件,主要用于美军军用车辆的开发。当时美国陆军也想过采购改良版的民用CAD来满足陆军车辆的设计要求,但是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民用产品。

最终美国陆军自行研制了同时兼备光线追踪渲染效果、力学效果可靠的物理引擎以及在全球坐标系绘图的BRL-CAD。即使是民用CAD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可以直接在建模过程中进行精确的弹道和电磁分析,并号称支持建立从亚原子(实际上达不到这么小的尺度)到行星系模型的已知CAD仍然仅此一家。

(用该软件设计的某型车辆)

时间到了2004年,负责开发的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认为该CAD中的很多技术完全可以经过脱敏移除敏感保密内容后转移为民用,遂决定将其脱敏后开源。

CFD Utilities项目则遵循的是另一种模式,由于航天飞机的设计制造高度机密,因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即NASA)选择把其中部分涉及到复杂流体力学计算的100多个程序以单独组件组成程序库的方式进行开源。这样美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就能降低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的成本。美国军方类似的无偿或有偿的公开向民用进行的技术转移还有很多。

“军转民”和“民参军”都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但为何说“军转民”更具引领作用呢?

对内的角度说,军用技术向民用进行转移,必将缩小小中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在军工竞争方面的差距。同时,军用技术的流入也有助于增强我国部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适当的不影响保密前提下的技术公开也有助于军工企业之间增进了解,增强军工复合体整体的实力。

而且来自军队的技术与来自地方的技术同台竞技才能真正打破利益的藩篱,如果缺少了“军转民”的市场竞争,无论民营企业占采购比的比例是多少都更大程度上是体现了决策者的意志,而非谁能干谁上。

“军转民”也是展现一个国家军队技术能力和技术形象的有力窗口,事实上只要军工项目例如神威超算宣传得力,都将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认可。如果中国军工技术能更好的走向大众的生活,纳税人将更为宽容地看待国防预算和军工企业。

在对外的方面,正如毛主席所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军民高度融合协调发展的军工格局将极大的遏制不怀好意者。

古人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因此在竞争性采购中绝不能以照顾的借口对任何市场主体进行倾斜,如此军民融合的事业方可正常发展。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

责任编辑:宙斯
军民融合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

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