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鹏鲲:2020年基建行业还能继续拉动经济增长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2-28 08:30

余鹏鲲

余鹏鲲作者

独立撰稿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鹏鲲】

中国是一个基建大国,中国基建的速度也体现着中国速度,同时基建业还为体力劳动者提供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对缩小不同学历间劳动报酬差异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基建行业的复工防疫工作是整个社会复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在马虎不得。

网友调侃装修公司开工条件简陋,装修公司是基建领域劳动保障能力最差的企业部门,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图源见水印

基建行业的复工进行得怎么样了?基建行业今年发展的还好吗?基建行业还能继续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吗?

就在一周以前,即使是基建人恐怕也回答不好这个问题,不少基建人都私下表达了担忧。

一方面是因为基建行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还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工期的延迟就代表融资成本的上升。疫情初期,很多基建人还比较乐观,因为通常很多项目本身也要正月十六以后才能全面开工。但是今年元宵节过去之后,很多项目依然还不具备开工的条件,而之前很多地区又为企业开复工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眼见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多项目管理者经历了一次过山车般的心路历程。

另一方面,在基建行业中工期决定着效益和信誉,如果延误了工期不仅要支付赔偿,而且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信用。但是混凝土从浇注到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下一阶段施工的物理限制,使得施工单位不能通过简单的增加人手保证工期。如果开工时间继续向后推迟,最后怎么保证工期呢?

最近一周以来,基建人的这种担忧弱化了很多,全国的基建项目都在有序进入复工流程。

笔者在此先盘点一下最近都有哪些项目得以复工。

全国大多数重要项目已初步复工

根据2月18日新闻联播的报道,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及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开始复工。

根据笔者的了解,部分重点工程的复工情况如下:

最早复工的一批重点铁路项目是中铁六局承建的京沈客专星火枢纽站、中铁三局承建的湖杭高铁部分重要工程和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的常益长高铁宁乡站特大桥。这些项目的复工时间都在2月10日,目前这些项目重要工程的人员规模已经接近节前水平。

根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2月10日起,中国铁建各级机关已采取现场办公与居家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开工。在建项目中,部分铁路、地铁、高速公路类国家重点项目已复工,其他项目也正在做复工准备工作。在疫情防控压力较大的地区,一些项目已按照业主要求向地方政府提交复工申请,正在等待地方政府批复。

从上到下分别是京沈客专星火枢纽站、湖杭高铁、常益长高铁的复工现场

2月13日,全国重要铁路项目迎来密集复工,盐通高铁、南玉高铁、杭绍台高铁、鲁南高铁、汉巴南高铁都在同一天开始复工,铁路项目的复工进入快车道。

截止到2月22日笔者过去知道的铁路线都已经有项目陆续开始了复工,开始复工的铁路项目至少有四五十个,此外还有长沙、厦门、太原、青岛、西安等几十个城市的地铁线也恢复了施工。

相对于城轨和铁路行业的密集开工,道路、隧道、房地产和工厂厂房的项目开工时间则各有不同。按照所在地区疫情、工人地区分布和项目性质及防疫条件的不同,有的项目元宵节前就开始施工,有的项目还在准备审批,一旦复工条件成熟随时可以复工,不过大部分项目已经开始逐步复工。

除了交通、住房等基建工程,5G通信建设也是各界关注的重点。2月26日,工信部就表示,将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并重点加快独立组网的5G网络建设,以求更加显现5G性能。一个星期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还特别召开专题会议,确保5G建设目标不降低,上半年完成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共建城市既定的5G建设任务,第三季度完成全国的既定建设任务。

为何2月15日之后项目复工迎来高潮

谈到基建行业相对集中的复工时间,就不得不谈到两个事件,一是2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明确法律主体确因新冠肺炎无法履约的可视为不可抗力,二是2月15日四川省住建厅发布《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积极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复工的通知》,再度明确撤销了成住建防疫发【2020】22号文件。

两个事件一是解决了基建行业短期合同可能产生的纠纷问题,二是解决了企业开工防疫风险过大的问题,相关部门的这些举措可谓非常及时。

传统上基建项目的开工时间在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八之间,如果2月15日也就是正月二十二复工,相比传统的复工时间仅延迟了1-2周。对于绝大多数以年为单位的工程来说,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某些为时几个月甚至一个月的合同而言,这一延误就相当长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及时明确如确因新冠肺炎无法履约可算不可抗力,起到了定分止争的作用。

被撤销的成住建防疫发【2020】22号文件,是成都市住建局下发的一份通知,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最严复工负责令”。

之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是因为通知中有这么一些内容:

造成1人以下疫情确诊,3人以下被隔离的,视为一般安全事故;

造成1人以下疫情确诊,3~10人被隔离的,视为较大安全事故;

造成1人以上疫情确诊的,视为重大安全事故。

造成3人以上疫情确诊的,依法依规予以一定期限市场禁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现在的角度看,这份复工令显得非常严苛。举例而言,如果开工后有两人感染了疫情,哪怕最后全都治愈了也将被视为重大安全事故。在正常情况下,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29人死亡,或者50-99人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这一通知反映出在疫情还非常严重的时候,相关部门对于复工存在过度谨慎的心理,总是希望企业处于绝对安全可控情况下再复工,没能平衡好生产和防疫的关系。

当时这种错误一度非常普遍,根据《新华每日电讯》2月16日的报道,某些地区企业想要复工需要交21份材料,某地区企业填写的一份申请表就需要盖九个章。

从效果来看,尽管该通知只限于成都地区,还是打击了基建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安全员的复工积极性。因为一叶知秋,很多项目害怕复工后本地也出台类似政策,那么企业就相当被动了。由于业内的一致批评,成都住建局很快撤销了该文件,进一步为基建工程的各级管理人员卸下了心理负担。

2月15日四川省住建厅再次明确撤销成住建防疫发【2020】22号文件,并且指出行政主管部门要简化复工复核要求和程序,不得擅自增加、提高复工条件。

四川省住建厅的通知响应了中央号召 也代表着管理部门思想的转变

相关部门态度的转变打消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疑虑,这是15日后各基建企业迎来复工高潮重要原因。

随着疫情初步得到控制,更多地区进一步降低企业复工的审批门槛。

2月16日,河北省提出开工审核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月17日,江西省提出除来自重疫区的务工人员外,其他地区的人员只需进行必要的健康监测即可,一律取消隔离要求。

2月19日,郑州开始了报备式的复工。类似的还有浙江省,将企业复工由审批转向备案。

这些措施进一步使得更多的企业开始复工。

2020年基建行业还能继续拉动经济增长吗?

这个问题十天前问,是问疫情对于今年基建行业的影响大小。我想这个问题,通过之前的分析,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这个问题现在及以后问,是问中国基建还有增长的空间吗?以及基建投资增加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是否还有足够强的正相关。

中国基建还有增长的空间吗?短期来看是当然的。

根据基建通大数据的统计,2019年共有约2.3万亿的公铁轨重大交通项目获得相关部门批复同意。其中铁路项目大约9000亿,公路项目约4600亿,城轨交通约9700亿。

这些获批的项目中很多工程的开工时间就在2020年,例如川藏铁路雅安到林芝段、重昆高铁、沈阳至白河的高速铁路、西安至延安的高速铁路、西安至安康的高速铁路等等。因此中国基建在2020年很可能增长态势会比之前更加强劲,《中国经营报》曾就这个问题在今年2月密集采访过基建人士的看法,相关人士也非常认可这一观点。

至于基建的增加能否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这是近十年来的一个新问题。上个世纪中国的基建投资虽然也不少,但是和祖国建设的迫切需要相比还是显得非常不足,因此基建投资的评审非常严格,保证了绝大多数基建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过去的成功给很多普通老百姓甚至一些地方干部造成了一种错觉——只要有基建项目发生,一定能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甚至有人认为“有路就有车”。

近年来的“鬼城”和一些观光旅游项目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已经纠正了这种看法,大家对基建的看法趋于理性,所以基建与经济的关系也就被提了出来。

笔者认为基建与经济的关系是中性的,基建并不一定促进经济发展,甚至有可能影响经济发展。比如贵州独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累计所欠债务高达400亿元,相当于每个独山县居民负债14.8万元。

独山县之所以会产生天量的地方债务,根源就在于过去几年大量举债进行了数量繁多的建设项目。例如下面的这个天下第一水司楼,独山县为了修建这一大型建筑举债两亿多元。

独山县天下第一水司楼 耗资超过两亿元 目前属于烂尾状态

但是造价如此高昂的建筑,却没有起到预想的吸引大量游客的目的,甚至都没能完成。因此基建项目能否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该项目本身是否足够有价值。

近年来,基建投资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公路、铁路、地铁等过去拉动经济效果较明确的领域投资继续增加,而房地产和旅游度假等项目的投资增加幅度减缓甚至可能会减少。

在交通基建之外,民生方面的基础建设也非常重要,结合这次疫情来看,最明显的就是医疗相关的基础建设,包括疾病防控中的人力、技术、设备、物资等一系列的软硬资源。此外,农村的基础教育、医疗、养老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建设空间。

另外这次疫情还带来了一些新的产业机遇,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在未来,5G、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方向的基础建设都可能会成为投资热点。

2月11日,财政部发布消息称,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5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加上2019年11月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额度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万亿元。

同时国务院去年提出“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预计今年专项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会从往年的20%有一个成倍的增加。

投资额增加伴随着投资质量的提高,毫无疑问,今年中国基建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柳叶刀
疫情 基础建设 5G建设 复工防疫工作 经济增长 防疫文件通知 烂尾工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