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康: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郭指部队是怎样创造奇迹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百问之六

来源:观察者网

2022-11-21 08:03

张小康

张小康作者

为纪念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六十周年,部署和指挥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开国中将张国华的女儿张小康在采访当年参战老前辈、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组织战史研究者一起编写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一百问》,全景式反映了这次反击作战,展示了许多反击战在前期筹划,安排部署以及作战指挥中的细节,讲述了英雄、功臣、烈士、伤员等前线指战员和支前民工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

经张小康同意,观察者网选其有关内容逐篇发表,以讲述这场战争的真实情况。

本文为继《我们为什么要追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首战克节朗,我军为何能全歼印军王牌旅?》《印军步兵第7旅旅长达尔维是怎样被我军俘虏的?》《决战西山口——邦迪拉,我军为何能一仗定乾坤》《瓦弄反击战为何强烈地震撼了印度朝野?》之后系列之六,讲述了“郭指部队”在克节朗战役中的战斗过程,以及在略马东阻击战中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实行大迂回穿插、歼灭数倍于自身之敌而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小康】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我军有一支部队因由西藏山南军分区副司令员郭志显上校率领,而被西藏军区命名为“郭指部队”。这支部队虽然仅有3个步兵连和1个炮兵连,却因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彪炳青史。

郭志显摄于1955年(郭林提供)

一、克节朗河北岸设哨卡,制止印军继续入侵

1962年6月,印军步兵第7旅入侵“麦克马洪线”以北中国克节朗河地区的扯冬,建立了侵略据点。

为制止印军继续北犯,山南军分区副司令员郭志显及步兵第2团政委史宗宽、参谋长熊锦玉率领2团步兵第3连,于9月8日进入克节朗地区,在择绕桥等地设立哨卡,控制了克节朗河北岸地区。

入侵扯冬的印军指挥官对我军这一行动极其惊恐,竟然向上级谎报:中国有600多名军人逼近和包围了印军哨所。为此,印度国防部长梅农推迟了赴联合国开会日期,从9月13日至17日连续5天召开高级军政官员会议,决定对中国边防部队采取“武力驱逐”。

 

印军入侵克节朗地区

1962年9月17日至20日,印军在克节朗河的择绕桥对我军边防哨兵进行挑衅,双方形成武装对峙。

我军步兵第2团3连7班班长吴元明率领全班坚守择绕桥哨卡。吴元明在印军的枪口和刺刀威逼下,临危不惧,严守政策纪律,坚持不打第一枪的原则,与入侵印军作面对面的斗争,英勇机智地挫败了印军多次严重挑衅。

郭志显等军分区、团领导表扬了吴元明。总部首长、西藏军区首长称赞吴元明:“我们的班长有战略头脑。”

 

吴元明和战友与印军作斗争(高虹 作)

1962年9月20日24时,印军突然向择绕桥我军哨位发起攻击。此后至29日,印军多次在择绕桥攻击我军边防哨兵,并进行了炮击、爆炸。我军边防分队指战员奋起还击,英勇战斗,毙、伤敌40余人,击退了印军的入侵进攻。

战斗中,吴元明不顾足踝伤口剧痛,主动要求炸毁印军的掩体工事。在连队火力掩护下,吴元明抱着炸药包,利用水沟隐蔽接近敌人,拉火后突然跃起,将炸药包放在敌人掩体顶上,一个翻身滚进水沟,一声巨响,摧毁了印军的掩体工事。吴元明再次负伤,仍然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战斗。

吴元明的一系列英雄壮举,捍卫了祖国尊严,显示了我军卫国守土的坚强决心,表现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962年9月,西藏军区批准吴元明荣立一等功,他成为对印自卫反击的第一位荣立一等功的战士。西藏军区号召全体指战员向吴元明同志学习,激励广大指战员英勇杀敌。战后,国防部授予吴元明“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1964年在一次共青团会议上,毛主席接见了吴元明。

 

毛主席接见战斗英雄吴元明(中)

二、攻克棒山口要地,歼灭印军1个连

择绕桥事件发生后不久,总参谋部于1962年10月6日向西藏军区、新疆军区传达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在中印边境地区对入侵印军进行反击。

西藏军区前指部署克节朗战役时,命令山南军分区副司令员郭志显组建一个精干的指挥所(简称郭指),率领步兵第3团的步兵第1连、步兵第2连、炮兵连,以及由得芒、肖站、东章三个边防队临时抽组编成的步兵第3连,合称郭指部队,共400余人,在棒山口北侧监视当面印军,保障藏字419部队攻歼印军步兵第7旅时的翼侧安全。

印军第7旅被歼灭后,西藏军区前指于10月22日向郭指部队下达《拔除敌棒山口据点的作战命令》。

棒山口位于“麦克马洪线”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术地位,从错那到达旺的交通要道必经此山口。该山口海拔4300多米,两侧是高大的山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印军阿萨姆步兵联队第5营的2个排和锡克联队第1营第4连部署在棒山口地域,企图扼守通往达旺的咽喉要地。

针对印军的部署,郭志显副司令员决心:采取“正面牵制,翼侧主攻,分割包围”的战法,歼灭棒山口之敌。

10月23日7时,郭志显副司令员、山南军分区参谋长曹宗堃指挥部队向棒山口之敌发起进攻。

炮兵连的6门火炮和肖站边防队的2挺重机枪以猛烈的火力摧毁印军工事,压制敌火力,支援步兵冲击。肖站边防队以1个班在棒山口正面进行牵制,吸引印军火力。

步兵第1连担负迂回任务,从右翼迂回至印军侧后,切断了锡克连与阿萨姆步兵的联系,包围了敌人。

步兵第2连、第3连担任主攻,从左翼迂回至棒山口东南侧实施突击。3连的2个尖刀班猛打猛冲,首先在棒山口印军老营房附近摧毁了敌人7个火力点,一举突破了印军阵地。2连、3连协同攻击,迅速歼灭了阿萨姆步兵联队第5营的2个排,攻占了棒山口印军据点。

在1连的协同下,2连、3连转向敌锡克连展开勇猛攻击,经大半天激战,基本歼灭了印军锡克联队第1营4连。

 

郭志显使用的1:20万作战地图  (郭林提供)

郭指部队在棒山口攻坚战斗中,歼灭印军114人,越过了“麦克马洪线”,以实际行动否认了非法的“麦线”。随后,郭志显副司令员指挥部队继续向达旺方向发展进攻。

我军攻占棒山口要地后,印军将领十分恐惧。东部军区司令L·P·森中将乘直升机逃离达旺之前,命令驻守达旺的部队放弃达旺,逃往西山口地区。

西藏军区前指指挥藏字419部队、陆军第11师、郭指部队从多个方向追击逃敌,攻占了达旺地区。

1962年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边境冲突,重开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建议。中央军委电令西藏军区前指在攻占达旺后,部队暂不过达旺河,在达旺河以北地区集结,休整待命。

至此,中印边境自卫反击第一阶段作战胜利结束。

三、130公里大纵深迂回,斩断印军腰部

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的当日,印度政府就拒绝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建议,再次走上了以武力解决边界问题的军事冒险之路。

印军在主要方向西山口——邦迪拉地区集中了1个军部、1个师部,辖4个步兵旅、1个炮兵旅以及装甲、工兵等兵种部队,呈一线式兵力部署,企图依托西山口天险固守达旺河以南地区,伺机向达旺、克节朗地区实施反攻。时任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的刘伯承元帅指出:“目前敌人的配置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

针对印军兵力部署的特点,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决心采取“打头、击背、斩腰、剖腹、切尾”的战法,歼灭西山口——邦迪拉地区之敌。即以陆军第11师担任“切尾”任务;以藏字419部队、陆军第55师、郭指部队和3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担任“打头、击背、斩腰、剖腹”的任务。

郭指部队担负迂回略马东,斩敌腰部的任务。张国华司令员原计划以1个步兵团迂回略马东,由于侦察人员报告说,这条路线多是崎岖翻山小道,有些地段是悬崖绝壁,甚至没有路,大部队通行十分困难,于是将此项任务交给郭指部队。

略马东是个小村子,位于申隔宗与米龙岗之间,是印军一线式部署的腰部,印军步兵第62旅、炮兵第4旅主力部署在西山口、申隔宗地区;第4师战术司令部、步兵第65旅等部署在米龙岗、德让宗地区。我军一旦占领略马东地区,即可拦腰斩断印军部署,形成分割围歼敌人的有利态势。

1962年11月12日20时,郭志显副司令员、步兵第3团副团长张天明率领部队及藏族民工运输队由达旺以东的劳村出发,一路翻山越岭,艰苦行军。

郭指部队到达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鲁克塘后,找到了一位曾经走过由鲁克塘村到略马东村小道的门巴族老人,郭志显副司令员向他详细地了解了道路情况。此举解决了百里大纵深迂回的关键问题。在门巴族老人的指引下,郭指部队直插略马东。

郭指部队大纵深迂回路线全长130公里,沿途全是海拔2000至4000米的大山,小道崎岖,坡陡艰险。指战员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翻越常年无人行走的高山,战胜悬崖绝壁等重重困难,奋力向略马东开进,坚决完成斩敌腰部的任务。

我军部队在大纵深迂回途中艰难行军

四、歼灭巡逻警戒之敌,获取最新敌情

郭指部队于10月15日18时30分进至熊酒干娘,此地距离略马东只有10余公里。先头2连尖兵班在前进中发现前方200余米处有火光,便立刻报告。郭志显副司令员命令2连尖兵排前出侦察处置,并命令部队停止前进。2连尖兵排隐蔽进至距火光约20余米时,观察到在一顶帐篷里有7名印军正在围坐谈笑。我尖兵排突然开火,以猛烈的射击将印军全部击毙,除缴获敌全部武器弹药外,还缴获了1部电台。我军无一伤亡。

被歼之敌是印军第65旅拉加普特联队第4营派出的巡逻警戒分队,因该敌被我军突然歼灭,电台被我缴获,敌后方未能得到报警。这是郭指部队在迂回途中的首次战斗,打得干脆利索。这次战斗的重要性在于:敌人来不及报警即被歼灭,而郭指由此得知已进入印军部署区。

歼灭警戒之敌后,郭志显副司令员当即判断距敌可能不远,于是决定2连往前伸出200米,担任警戒;部队暂时在熊酒干娘原地停止,以待进一步查明敌情和地形道路。

16日9时,2连警戒组抓到一个可疑的人,此人是当地土著部落的一个小头人,受印军派遣,前往熊酒干娘地区寻找中断电台联络的巡逻警戒分队。经询问这个小头人,郭指获得以下敌情:(1)在熊酒干娘以南2公里的罗布泽地区驻有印军1个连,该敌已经控制了通往略马东的必经之路;(2)略马东村子里没有驻印军;(3)略马东村东南6公里的米龙岗村驻有印军300余人。

面对前往略马东的道路已被敌人控制的新情况,郭志显副司令员沉着冷静地作出两条重要处置:第一,派出6人侦察小组查明从翼侧绕过罗布泽,通往略马东的迂回路线;第二,以2连加强警戒,准备阻击由罗布泽沿小路北上寻找巡逻警戒分队的印军。

五、郭指主力绕道略马东,以部分兵力阻击印军

11月16日下午,驻罗布泽的印军因与巡逻警戒分队电台联络不上,又不见小头人返回,便派出一支机动分队沿小道北上搜索,寻找失去联络的巡逻警戒分队。

印军机动分队接近我2连8班警戒阵地时,8班长曹尚荣率领全班突然开火,当即毙敌10余人,其中战士崃家祥毙敌3人。16日傍晚和夜间,8班击退了印军两次进攻。曹尚荣班长腿部负伤仍坚持指挥,机枪射手杨忠华腰部受伤仍坚持战斗。17日凌晨,印军撤退时以密集射击迷惑我军。

侦察小组经过昼夜侦察,返回报告:已查明我军前进方向的左侧山沟无道路,但山沟没有绝壁,可以通行,能够迂回到略马东。

郭志显副司令员果断定下决心:主力避开当面罗布泽之敌,沿左侧山沟绕道略马东;2连长王海龙率领3排在熊酒干娘进行佯动,牵制罗布泽之敌。

郭副司令员这一处置,不与敌纠缠,不贪图小胜,不为敌所阻,绕行无路之地,争取按时到位,无疑是正确的,充分体现出他的指挥水平。

郭指部队主力于17日15时从熊酒干娘出发。为了防止走错路线,郭志显副司令员亲自率领尖兵班走在最前面,掌握着部队开进的方向。

部队离开山上小道,走入山沟,一路下陡坡,穿密林,过草丛,踏灌木,夜间遇雨又跋泥泞,其苦无比。炮兵连、运输队每人负荷达35公斤左右,掉在主力之后较远,郭志显副司令员即派2连2排一面担任后卫掩护主力安全,一面协助炮兵连、运输队前进。

郭指部队主力在没有道路的峡谷、陡坡、密林、草丛、灌木中,昼夜冒雨穿行17个小时,终于在11月18日7时45分抵达略马东村以东的公路上,按时到达张国华司令员指定的位置,胜利完成了斩敌腰部,割裂敌部署的任务。

六、郭副司令员审时度势,果断定下阻敌决心

郭志显副司令员率领主力进至略马东村后,观察到略马东村子确实无印军,同时发现略马东台地距离公路较远,坡度太陡,不利于阻击敌人,因此决定:部队首先向东南前进,歼灭米龙岗之敌;尔后再选择有利地形,阻击敌人。

郭志显副司令员率领部队前进2公里多,发现略马东以东的大山梁是个天然的良好阻击阵地,一是公路弯曲狭窄,从3个山腿腰部傍山而过,有利于我居高临下伏击敌人;二是大山梁长达3公里,有足够的战术地幅,有利于我兵力展开;三是大山梁对面的深谷底下是地尖河,不利于敌人逃跑。此时,我军已发起战役总攻,西山口、申隔宗地区的印军步兵第62旅、炮兵第4旅有可能沿公路逃跑。郭志显副司令员当机立断,改变攻歼米龙岗之敌的决定,定下最后的战斗决心:部队迅速占领略马东以东大山梁,利用有利地形,切断公路,坚决阻击南逃之敌;并以少量兵力监视米龙岗地区之敌。

郭志显副司令员慧眼识地形,他的这一决心为很快来临的略马东地区阻击战斗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郭指部队略马东地区阻击战斗经过图

七、伏击敌汽车纵队,首战告捷

18日10时许,正当郭指部队还在大山梁上占领阵地,组织战斗尚未就绪时,郭志显副司令员即发现公路上有8辆小汽车从西山口方向驶来,正往德让宗方向逃跑,便立刻命令3连尖兵班速插公路阻击。

3连尖兵班插行时遇到断崖,只得绕行坡缓的地方下到公路,因延误时间,来不及阻击,印军小车队即沿公路向南逃去。战后查明:该敌是印军步兵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及其旅部人员,这股逃敌后来被我军步兵第154团1营2连2排在搜剿中全部歼灭。

根据印军8辆小汽车南逃这一情况,郭志显副司令员判断西山口、申隔宗地区之敌已开始逃跑,于是命令各连、排尽快占领阵地,准备阻击南逃之敌。

约20分钟后,印军几十辆汽车组成的汽车纵队进至我军3连阵地西侧公路,3连副连长周炳春立即指挥射击。1班长和藏族战士、翻译占堆首先开火,打伤了头一辆汽车的印军驾驶员,击毙了车箱里的3名印军。其他指战员紧跟着猛烈射击,将印军先头3辆汽车击毁,堵塞了公路。

印军汽车纵队被堵塞后,车上乘敌纷纷跳车,有的逃窜,有的在公路旁射击。我3连各班、排相继赶到,凭借山腿有利地形,以各种火力大量杀伤敌人。

乘敌汽车纵队混乱之机,我3连1排1班、3排先后从山坡上冲下去,沿着公路猛打猛冲,一路歼敌。冲在最前面的1班长和占堆抓俘了8名印军。在3连迎头痛击印军汽车纵队的同时,1连、2连1排和82迫击炮、57无后座力炮各1个班迅速占领大山梁,形成了一道阻击阵地。

我军缴获印军的部分汽车

八、伏击敌炮兵纵队,全歼印军3个榴弹炮连

18日13时,从西山口撤退下来的印军炮兵第4旅的3个连组成一路纵队,沿公路驶至我1连与3连阵地的结合部。

郭志显副司令员指挥已占领阵地的火炮和重机枪对印军炮兵纵队进行猛烈的火力打击,并命令步兵第3连2排冲下公路攻击敌炮兵纵队。

我炮兵连2班携带1门82迫击炮及38发炮弹,在5昼夜的艰难行军中开展体力互助,全班10人无一掉队。郭副司令员命令下达时,炮2班观察到印军2辆小吉普车和4辆拖着火炮的牵引车正沿公路驶来,便立即发射3发炮弹,直接命中印军第一辆和最后一辆牵引车,打得其余炮车无回旋之地,被迫停驶。

我步兵第3连2排乘势从山坡上冲杀下来,一举歼灭印军1个炮兵连。2排继续沿公路攻击前进400余米,打乱了敌人的先头部队和炮兵纵队,并机智地破坏了地尖河下游的木桥,使敌人难以在此地过河逃跑。

与此同时,印军后续2个炮兵连也遭到我步兵第1连的火力打击。最终,郭指部队歼灭了印军炮兵第4旅的3个炮兵连,缴获了11门87.6毫米口径榴弹炮。

我军缴获的印军87.6毫米口径榴弹炮

九、步炮协同,伏击印军千余名步兵纵队

18日13时30分,从西山口、申隔宗逃来的印军第62旅的1千余步兵乘车及徒步进至我1连阻击阵地西侧公路。

印军第一辆汽车刚驶过公路弯曲部,即被我军57毫米口径无后座力炮击中。我迫击炮2班观察到公路上有15辆满载步兵的汽车正在行驶,即以急速射打得印军步兵纷纷跳车,向路旁森林逃窜。我重机枪以猛烈的火力打击敌步兵。

我步兵第1连2排主动下山出击,冲至距公路40米左右时,以轻机枪、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向公路之敌猛烈打击,击毁敌数辆汽车,歼敌一部。

敌千余名步兵遭到我军步兵、炮兵的伏击,伤亡惨重,深感沿公路逃跑无望,于是决定改变逃跑路线,企图从我阻击阵地实施突围,沿略马东村至米龙岗村的骡马小道逃跑。

十、英勇阻击,粉碎印军主力突围企图

18日15时20分,印军以400余步兵的密集战斗队形,向我步兵第2连1排阻击阵地发起进攻,企图尽快突围。

面对10倍于我之敌的蜂拥进攻,我2连1排指战员沉着冷静,依托工事、乱石、树根据枪瞄准,当敌先头进至我军阵地前不到40米时,全排以短促火力向敌人猛烈射击,毙伤敌先头40余人。与此同时,我炮兵火力和1连的机枪火力向敌后续主力猛烈射击,敌人伤亡惨重。

当被打退之敌回窜时,我步兵第2连1排乘势以多个战斗小组实施阵前反冲击,追打溃退之敌,并捡回不少手榴弹及一些枪支、子弹。

印军不甘心失败,重新组织第二次突围,于17时20分集中300余步兵,分两路向我2连1排、1连3排阻击阵地同时发起进攻。

我2连1排、1连3排在各自的阵地上,采用第一次打退敌人的战法,首先在近距离突然开火,毙伤敌先头后,即以多路战斗小组实施阵前反冲击,追歼溃逃之敌。

我炮兵第2班向高处转移发射阵地后,观察到敌主力集群,瞄准手曲京宁来不及装表尺就操炮射击,给敌主力集群予严重杀伤,迫敌四散逃命。战后,曲京宁荣立一等功。

印军两次突围失败后,不惜孤注一掷,集中主力600余人,采取“正面佯攻,侧后迂回进攻”的战术,分兵两路发起第三次突围进攻。19时10分,印军以200余步兵在我阻击阵地正面进行佯攻,以主力400余步兵隐蔽地迂回到我2连1排右翼,企图从侧后突破我军阻击阵地。

我2连1排观察到敌人动向后,主力隐蔽地运动到敌人翼侧。当敌人距我阵地只有约30米时,我军各种火器突然开火,给敌先头予严重杀伤。战士罗永正隐蔽地迂回到敌人侧后,打伤了敌指挥官,使进攻之敌人顿失指挥,慌忙撤退。

印军第三次突围进攻又被粉碎了。向我军进行佯攻的200余名印军,趁夜晚摸到了我军1连与3连的结合部。当我发现敌人时,距我仅有数米,我军全体指战员一跃而起,冲入敌群展开白刃格斗。副连长周炳春、战士曾家禄等指战员与敌人扭成一团,抱摔拼打。我指战员以勇猛的白刃拼杀和肉搏格斗,打退了敌人的夜间突围。

18日夜间,印军先后三次试图沿公路从我3连1排阻击阵地突围,均被打退。至此,印军再无信心组织突围。

当晚,米龙岗的印军以两路兵力分别进到我1连、3连侧后,该敌侦察时发现了我军监视分队,因不摸虚实,犹豫不决,未敢逼近,最后于19日零时撤离。

十一、发起总攻,围剿被阻之敌

我军步兵第157团于19日9时10分与郭指部队胜利会合。该团于18日傍晚迂回到略马东地区,歼灭往不丹王国方向逃跑之敌后,于19日凌晨从地尖河攀上公路,继续前进。157团7连在沿公路进攻中,击毙了印军锡克联队第1营营长梅赫塔中校以下119人,俘敌8人。

我军步兵第31团1营奉西藏军区前指命令,由德让宗沿公路赶往略马东增援,于19日8时30分与郭指部队胜利会合。途中,该营3连在米龙岗俘获印军高尔瓦尔联队第4营营长巴塔查尔吉·坦登中校以下45人,毙敌52人。

郭指部队在157团、31团1营的协力配合下,于19日9时50分向略马东地区被阻之敌发起最后的总攻。

被阻之敌经我军一昼夜打击,已伤亡惨重,建制混乱,指挥失灵,各自龟缩在丛林、石隙、石洞内,企图寻机偷逃。

郭志显副司令员决心采取“多路直插分割,三面对进合击”的战法,围歼被阻龟缩之敌。

在郭志显副司令员的指挥下,3连以2排沿公路攻击,以1排插到谷底沿地尖河左岸向上攻击;2连1排直插公路,由被阻之敌的背后向下攻击;1连兵分三路,每个排为一路,直插敌群,将敌人分割成数块后,各个歼灭。

郭指部队歼灭公路两侧及地尖河左岸附近的残敌后,1连乘胜分三路徒涉地尖河,仅用30分钟,又肃清了地尖河右岸之敌。

战至19日14时30分,略马东地区阻击战斗胜利结束。

十二、略马东地区阻击战斗的战果与战评

郭指部队在略马东地区阻击战斗中,共歼敌681人(不含第157团、第31团1营歼敌数),其中毙敌445人、俘敌236人;缴获87.6榴弹炮11门、81迫击炮24门、90火箭筒6具、重机枪7挺、轻机枪50挺、冲锋枪52支、步枪230支、手枪11支、汽车84台、电台15部、电话单机15部,各类弹药、军用物资一大批。我军牺牲8人,伤7人。

郭指部队歼敌人数与自身伤亡人数之比为45.4:1,并且这一战果是在我军以400余人应对印军1500余人(含罗布泽、米龙岗之敌)的情况下取得的。

被俘印军官兵

郭指部队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其重要原因就是既得地形之利,又讲求战术,无论伏击、攻击还是抗击、反冲击,直到最后围剿战斗,郭指部队都巧妙地利用了地形,灵活地运用了战法,体现出高超的战术水平。

对于带兵打仗的指挥员来说,战绩说明一切。郭志显副司令员深刻领会西藏军区前指的战役意图,坚决执行大纵深迂回斩敌腰部的艰巨任务,其决心之果断、组织之周密、指挥之灵活,堪称典范。步兵第3连是由3个边防队从数个哨卡临时抽调人员编组的连队,郭志显副司令员特意和3连在一起行动,使该连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全连打得英勇顽强,战绩显著。

 

郭志显摄于西藏(郭彬提供)

郭指部队面对4倍于我之敌,坚持孤军奋战,全体指战员无一人畏缩,个个英勇顽强,人人奋勇杀敌。藏族战士、翻译占堆一人歼敌15人,英勇牺牲,被追记一等功,这位昔日的奴隶被部队和群众称赞为“藏族人民的好儿子”。战后,郭指部队有17个单位、126名指战员荣立战功。其中,2连1排、3连1排3班分别荣立集体一等功;3连1排、2排,炮兵连2班分别荣立集体二等功;王祥才等3人荣立一等功,卓群贤、曹尚荣、吴忠元等6人荣立二等功。

张国华司令员于1963年2月19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月2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作中印边境东段自卫反击作战报告时都专门讲到:“郭指部队按时插至略马东,将敌拦腰斩断,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张国华司令员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山南军分区4个连打垮敌1千余人,其中毙敌400多人,俘敌200多人时,毛主席当场对郭指部队给予了特别的肯定。

总参谋部把郭指部队略马东地区阻击战斗作为经典战例,收入《战例选编》,供全军学习借鉴。

总之,从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到西藏军区、各参战部队,对郭指部队百里大纵深迂回,斩敌腰部,大量歼敌的略马东地区阻击战斗,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郭指部队的辉煌战绩足以彪炳青史。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张鲁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又签合作大单!巴西:对华贸易已超美欧总和

“袭击将至?”乌克兰全民恐慌…

习近平同卢拉会谈:这是中巴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拜登批了:鲁莽的竟是我自己

这份“反华”报告果然来了,中方严厉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