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明:美对华“理性派”的战略竞争说,会比“脱钩派”更难应付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7-24 08:05

周建明

周建明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习近平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建明】

特朗普上任以来,中国被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在“脱钩派”主导下,美中关系进入公开对抗的新时期。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对此有一个评论:“美国对中国已经有了一个态度,但还没有形成一项战略”。1确实,美国虽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但“脱钩派”的政策莽撞,对这种竞争的性质、内容、形式与边界都未做出清晰的界定,甚至对政策的利弊得失都未及考虑。

近来,美国对华战略中“理性派”的声音渐起。他们强调:对华战略中对中国的实力低估会产生自满,高估会产生恐惧,两者都可能导致误判,2并提出了与“脱钩派”不同的“战略竞争”解说,值得我们重视。

美智库卡内基国家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文(Micheal Swaine)撰文批评特朗普政府现行一味对华强硬政策并不明智,美政府应该把“共存、竞争、合作”作为对华战略的主基调。

一、将中国视为“同等的战略竞争对手”

以往中国从未被美国视为“同等的”国家。而如今被认为是同等的战略竞争对手(Peer Competitor),是因为“理性派”对两国的实力有了更符实际的判断。他们认为,与前苏联相比,中国这个战略竞争对手在经济上更强大,外交上更老练,意识形态上更灵活,在制度上完全融入了国际体系,3因此是美国跨越所有领域,并关乎价值观的战略竞争对手。4在包括军事/安全、外交、经济/商业、意识形态、价值观、媒体、文化软实力、治理理念、公共外交、间谍活动、技术、创新等方面,也包括在印太地区、国际机构、全球治理范围内,中国与美国几乎在每一个领域内争夺优势和影响力,尽管不是全都构成零和博弈,但已严重威胁着美国的利益。5

因此,美国必须摒弃“对华建设性接触战略”6,将战略目标从“把中国纳入国际体系”,转变为“有意识地制衡中国的崛起”,保护美国和盟国的安全,重建美国在全球等级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并促进自由国际秩序的力量。7

二、对抗中国“反自由秩序”的战略选择

把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上升到价值层面,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以反自由秩序(Illiberal Order)来取代美国的大国,这使美中陷入一场结构性、不断深化的地缘政治竞争,这场竞争或决定未来几十年支配国际关系的规则、规范和机构。如果中国获得了关键地区或关键功能领域的主导权,对美国就意味着同盟弱化、安全伙伴减少、军事势力范围大大缩小;美国公司将难以进入引领潮流的市场(leading Markets),并在唯一的技术标准、投资规则和贸易壁垒面前处于不利地位;美国在国际和地区组织中难以抵抗中国的胁迫;世界各地的民主和个人自由将长期衰弱。因此,制止和扭转这种趋势成为美国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8

美国看到,对许多国家来说“美国对安全至关重要,而中国对经济繁荣不可或缺。”9大多数国家都不愿生活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也不愿意与中国对抗。只要美国致力于捍卫海外利益和价值,就能阻止中国对关键地区和关键功能领域的主导。因此,美国的对华战略竞争将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避免自己的衰弱,重新确立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确立新的战略平衡。通过巩固美国实力和影响力来增强美国的竞争力,要比中国跑得更快;

2. 对内和对外直接对抗北京的反自由主义模式;

3. 加强与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团结;

4. 重建亚洲地区秩序,制订一套能更好反映现实的规则、规范和制度,防止中国反自由势力的扩大,防止中国在技术、金融、贸易、投资、外交、安全、治理、信息领域对关键地区实现排他性、支配性的控制地位。

5. 与中国的战略争并不妨碍与中国在利益重叠的领域进行合作。10

按照这个思路,“理性派”强调了美国具有战略优势:

1. 美国的地理位置被海洋和友好国家包围。中国则与14个国家接壤,且与日本、印度、越南存在领土争端,限制了中国的软实力。

2. 美国实现了能源自给。中国高度依赖通过印度洋和南海运输进口能源,而美国在这两个海域都有重要的军事存在。

3. 美国的金融实力来自庞大的跨国金融机构,美元占世界各国外汇储备64%,而人民币短期内无法成为可兑换货币。

4. 美国是人口最多、且保持增长,在未来15年里劳动力仍有可能增长5%的发达国家,而中国将减少9%,未富先老。美国有能力吸收全世界人才,并在多样性和创造性方面将他们重组。中国很难做到这一点。

5. 美国对本世纪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生物、纳米和信息等关键技术处于前沿。研究型大学主导着美国的高等教育,大多数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都在美国。中国正在奋起直追,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重要进步,但仍有差距。11

中国虽日益强大,但在与美国的战略竞争中存在许多弱点:人口规模大、老龄化、性别失衡;僵化的一党制国家政治制度;国家主导的财政增长、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僵化的教育体系;收入高度不平等;对民间团体、持不同政见者和宗教实行镇压,对西藏和新疆严厉控制;媒体受到管制;高度腐败,资本外流;工业产能过剩,企业和地方债务激增,经济增长放缓,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房地产泡沫和过度建设,环境恶化;体制上还没有解决领导人的继任问题。12中国在军事上并不是美国的全球对手,只要美日同盟存在,美国就不可能被排除在西太平洋之外。在亚洲内部中国被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制衡,软实力排名与美国有很大差距。13

“理性派”承认中国并不想推翻现有的国际秩序,只是力图增加自己的影响力。14但令美国焦虑的是,中国经济规模在不断增强。如果美国的经济规模大大弱于中国,就无法维持世界领袖地位,必须阻止这种情况发生。15

基于以上因素,“理性派”对中国这个战略竞争对手的性质判断十分严重,但比“脱钩派”有更多自信,愿意在现有的国际秩序框架内与中国战略竞争。

三、与中国“竞争第一,合作第二”

“理性派”意识到与中国战略竞争的长期性、全方位、全领域、综合性,甚至不乏对抗性,但又不简单地与中国对抗,还需要合作,从而提出“管理竞争”或“巧竞争”战略,强调既不轻视中国的挑战与威胁,又不把中国简单地作为敌人;既要在力量消长中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又不忽视与中国的合作,防止出现完全敌对的美中关系,因此提出“竞争第一,合作第二”。16

需要竞争的领域前已叙述,与中国合作的领域包括:全球经济稳定、反恐、气候变化、流行病、海上航行安全、核不扩散、地区安全与维和、禁毒与走私、移民管理以及其他跨国问题上的合作。此外,中美之间还存在互利共赢的相互依赖领域:商业、学生、游客、旅游、移民、电信、技术和一些安全领域。

针对“脱钩派”的政策,“理性派”认为在先进技术、保护美国比较优势和国家安全领域与中国脱钩是必要的,但与中国全面脱钩既不现实,也不可取。战略竞争不同于冷战,需要对两国关系中的摩擦有更高的容忍度。17他们主张管理好战略竞争,分门别类地制定竞争与合作的政策、确定竞争的强度与边界,持续资源投入,特别要避免歧视华人和中国学生、关闭投资和交通大门,防止完全敌对关系的出现。

四、与中国在经济技术领域的战略竞争

中国的崛起超出了美国的想象和控制。如果中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5G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北京将拥有创新优势,有能力转移互联网流量或切断美国的通信中枢,将对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安全产生巨大影响。特朗普政府采取了“实体清单”来打压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企业,动员一切力量来抵制华为5G技术在各国的应用,代价巨大,也未必能完全奏效。“理性派”提出的建议是与中国竞争、争夺与合作:

1. 与中国竞争。防止外国投资、并购、合资和伙伴关系导致知识产权外泄;惩罚特定的中国公司或行业部门采取的强制技术转让、经济间谍和市场保护主义;与意识形态相近国家采取共同防御行动;对中国运用信息技术侵犯人权进行制裁。

2. 与中国争夺。在经济外交领域,美国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以色列、日本和韩国建立“技术十国”机制,共享信息,在出口控制、投资限制和网络安全方面协商一致,针对威慑性的政策工具、供应链安全、关键基础设施和军民两用技术的投资和许可形成共同规范,确保人工智能和其他先进技术的安全使用;政府致力于对科学技术进行世代性的国家投资;改善STEM教育体系,对国家的技术人才基础进行世代性投资;招募STEM人才进入政府,提高决策者的技术决策能力;吸引并留住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加强有关资助与合作的资源、机会的信息共享渠道。

3. 与中国合作。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继续寻求与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合作,接受符合美国规范的中国私人资本投资,继续与中国接触以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包括分享非关键技术。

4. 重新投资美国自身在创新方面的竞争和领导能力,包括人才发展和联邦研发,加强全球联盟。通过领导规范、规则和制度来管理技术创新,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领导地位。18


目前独缺美国的CPTPP 图自CGTN

五、在外交领域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针对中国实施多维度多途径的外交,加强基于相同价值观国家之间对中国立场的协调,如已在日本-欧盟-美国之间进行“关于非市场经济做法和世贸组织改革”的三边协商;尝试建立跨大西洋经济协调关系针对新兴和先进技术寻求共同应对方法,如以“法德英+欧盟+美国”为框架,再争取加拿大、荷兰或澳大利亚等其他盟友,形成共同策略,限制中国通过单独谈判实行各个击破;提出WTO的改革框架;美国尽快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增强与该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前景与外交互动;对“一带一路”做出适当回应;评估中国在欧洲提出的“17+1”倡议,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抗衡措施。在已有的双边联盟、“五眼联盟”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国家,多途径、多维度地实行有关中国的信息共享。

印太地区是中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主要环境,也是美国对华战略的重点地区。这是一个拥有30多亿人口、各国政治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地缘战略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与结构都各不相同的多元化地区。亚洲国家不希望被中国主导,美国仍是力量平衡的关键因素。美国在亚洲已不再拥有战略上的主导地位,但仍有塑造地区环境的能力,阻止中国建立一个封闭的地区势力范围,维护各国的行动自由、全球公域的开放、信息自由流动和国家间的合作,维护一个开放的亚洲。19

另一方面,必须看到美国在全球或印太地区的盟友和伙伴不愿意在美中之间选边,亚洲国家总希望能有机会在两国之间左右逢源20,与他们的合作必须注意在价值观与尊重其不同利益之间的平衡。21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是确保亚洲开放,确保中国无法建立一个封闭的地区势力范围。这就要求美国始终把亚洲作为主要的外交政策舞台,在该地区配置大量军事资源,制定可行的岛链防御战略,提高美国机构内部以及与外国伙伴之间的协调,更好地应对非常规威胁,但不以对称方式来回应中国的行动,避免做了过头事而使自己疲惫不堪或牺牲其他的外交政策工具。22

六、怎样应对美国的战略竞争?

为与中国战略竞争,美国的“脱钩派”不择手段、不计后果,不惜抛弃全球体系与中国对抗,重要原因是失去了现有国际体系下的霸权自信。“脱钩派”虽不缺国内政治上的支持,但其推行的政策无法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广泛的利益基础,故难以持久。只要对美国的反华政策建立底线思维,与“脱钩派”打交道并不可怕。

相比之下,“理性派”更注重美中之间战略资源上优劣势的对比,在战略和策略上更有韧性和弹性,更注重美国国内建设,注重与盟友的团结,并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在准备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对抗的同时,也不排斥合作,又有着和中国作长期战略竞争的思想准备。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反而使我们不能掉以任何轻心。

世界进入一个以争夺基础科学与尖端核心技术制高点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又急剧制造分化的时代;一个在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较量中短兵相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一个国家治理与发展无法分割的时代;一个对抗、竞争、合作并存的时代。在这场战略竞争中,我们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短板与弱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是中美之间一场不同于任何历史经验的较量。能否在这场较量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对手,正确地认识国际环境,不畏强权,不过高地估计自己,妥善地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化为世界观与时代观,转化为对外的软实力和可行的政策,是21世纪中国的一场大考。

参考注释:

1. Nicholas Burns:Preface,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2020.

2. Joseph S. Nye:The Rice Of China,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2020.

3. David Shambaugh:Toward A “Smart Competitions” Strategy For U.S- China Policy,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4.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2019年《全球威胁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与美国及其传统盟友和伙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跨越所有领域,涉及到对技术和军事优势的竞争,而且越来越关乎价值观……中国力图塑造国际体系和地区安全格局,并对世界各地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施加影响,特别是在它的后院。”Franklin D. Kramer: Managed  Competition: Meeting China’s Challenge In A Mult-Vector World, Atlantic Council, Dec 12, 2019.

5. David Shambaugh:Toward A “Smart Competitions” Strategy For U.S- China Policy,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6. 建设性接触战略是指:美国鼓励中国融入自由的国际秩序,成为利益攸关者和负责任大国,同时进一步加快中国内部的经济和政治自由化进程。Robert D.Blackwill: U.S. Strategy Toward China: Seventeen Policy Prescriptions,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21st Century, 2020.

7. Robert D. Blackwill: U.S. Strategy Toward China: Seventeen Policy Prescriptions,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8. Ely Rather:Toword A New China Debate: The Strategic Logic Blunting China’s Illiberal Order,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9. Elizabeth Economy : Reimagining Engagement,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10. Ely Rather:Toword A New China Debate: The Strategic Logic Blunting China’s Illiberal Order,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11. Joseph S. Nye:The Rice Of China.

12. David Shambaugh:Toward A “Smart Competitions” Strategy For U.S- China Policy.

13. Joseph S. Nye:The Rice Of China.

14. Joseph S. Nye:The Rice Of China.

15. Joseph S. Nye:The Rice Of China.

16. Franklin D.Kramer:Managed Competition: Meeting China’s Challenge In A Mult-Vector World, Atlantic Council, Dec 12, 2019., DavidShambaugh:Toward  A smart Competitions” Strategy For U.S- China Policy.

17. David Shambaugh:Toward  A smart Competitions” Strategy For U.S- China Policy.

18. Anja Manuel, Pavneet Singh, Thompson Paine:Compete, Contest,and Collaborate: How To Win Technology Race With China,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19. Kurt Campbell,How Asia Navigates The U.S.-China Rivalry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20. Kurt Campbell,How Asia Navigates The U.S.-China Rivalry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21. Franklin D.Kramer:Managed Competition: Meeting China’s Challenge In A Mult-Vector World,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22. Mira Rapp-Hooper:From Primacy To Openness: U.S. Strategic Objectives In Asia, The Aspen Institute: The Stra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朱敏洁
中美关系 中美脱钩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马斯克公开反对禁止TikTok

伊朗外长否认以空袭:除非遭重大袭击,否则不予回应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