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玮:“看着墓碑上比自己还年轻的烈士,总会想自己同龄时在做什么”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4-04 08:50

左玮

左玮作者

真写稿,写真稿

有一些日子,会将思念放大。

清明前夕,孙嘉怿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褒扬司、各地退役局和新闻媒体,还有数不清的烈属。或关注进展,或提供线索,或寻求帮助。但无一例外,都会为这位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并坚持了十二载的青年点赞。

每到这时候,孙嘉怿便一再强调:“这是大家一起做的,而我只是刚好被看到的那一个。”

为烈士寻亲不是个体的力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聚到一起,带着同样的信仰,坚持用特殊的方式缅怀英烈。

孙嘉怿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获评2023最美拥军人物(图片来源:央视网视频截图)

01

清明时节雨纷纷,细雨扫去烈士墓碑上的尘土,英烈的名字愈显鲜红。

云南昆明的志愿者李张良,自2022年在山上发现曾经无人知晓的散葬烈士墓群后,他为烈士寻亲、助烈属团圆和清明节代烈属祭扫的义举再没停下过。

“描红烈士名字的时候,总觉得他站在我面前,等着我带他回家。”打扫、描红、祭奠,将烈士墓资料细细整理。他将资料报给当地退役局,希望在未来为上门寻亲的烈属提供线索。他也将信息分享到志愿者联络群里,以期早日为烈士寻到远方的血亲。

为烈士寻亲的难度有多大?

李艳萍很小的时候,便深刻明白了父辈寻亲的苦楚和遗憾。

从小听父亲讲二伯,李艳萍知道李文辉16岁参加八路军,25岁牺牲。

中华英烈网上李文辉烈士的介绍(图片来源:中华英烈网截图)

“他离家参军,奔赴战场,多年鲜有音讯。后来有一年,二伯给天津亲戚寄去一封信,里面写道‘哥,我马上就要赴朝了。你不必给我回信,回信也联系不上我,部队马上就出发了’。”1950年,李文辉的烈士证明被送至李家。离家时是个生龙活虎的青年,归家时是一张薄薄的烈士证明。上面未写明李文辉安葬何处,李家人自此开始了漫长的寻亲。“因为他牺牲前的那封信,我们一直以为他牺牲在朝鲜,留意和寻找的方向都是抗美援朝烈士信息。”

实际上,李文辉烈士早在奔赴朝鲜战场前的1949年就已牺牲,安葬在吉林省辽源市烈士陵园内。

吉林省辽源市烈士陵园(图片来源:辽源市公安局)

一封信,三代人,这一误会,便是七十余年的苦寻无果。

这样的遗憾有很多。火线上方言的误导,彼时知识水平不高的档案组,繁体变为简体时的资料错漏,烈士解放前后或参军前后改了名,墓碑被风雨摧残导致的模糊不清,不断变化的行政区划和海量的人口信息等等。战火与岁月像一层层迷雾,让墓碑上的名字越发单薄,而随着老人离去,烈士在血亲的记忆里也逐渐变成了“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模糊影子。

 

这张撕裂又修补的证书背后,是母亲听闻噩耗时无法接受孩子没了而当场撕掉,之后又小心翼翼一片一片拼好。52年后的2023年,家人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找到了他的安葬地(应家属要求,隐去个人信息)。

对烈属来说,那是无尽的思念和等待,对志愿者来说,为烈士寻亲是一次又一次驱散“迷雾”、破解“密码”的过程。

每当烈士或烈属求助信息分享到各种寻亲群时,柳超杰都会格外注意。

一名志愿者告诉我:“柳超杰是我心目中的大神。很多时候没有他,就没有烈士更精准的信息,那下一步寻亲工作根本无从寻起。”

面对称赞,柳超杰淡淡地说,自己谈不上专家大神,最初也不懂如何筛查、锁定、还原烈士的准确信息。“可能因为闲暇时间多用来琢磨资料,久而久之就有经验了。”

闲暇时间,他常常一头钻进由英烈网、各地英名录、方志县志等档案组成的浩瀚大海。他努力在迷雾缭绕的书海中点亮明灯,尽力还原英烈身前身事,为“最后一公里”的志愿者们缩小寻亲范围。

有些烈士留有籍贯信息,那便根据英名录摸排户籍地的类似名字和发音;有些烈士只有姓名和牺牲战役,那便根据战史军史,锁定当年烈士所在部队番号,部队的兵源地等;有些地名村名早已消失在山河变迁中,那便翻开方志县志区域规划,仔细比对。柳超杰说:“这个过程非常枯燥漫长,有时候,大家花很多时间搜索比对、亲自走访,才能得到一个可靠信息。”

寻亲的证据链完整是他一直在强调的事,为烈士寻亲,一步步容不得臆想和马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时候还得靠猜靠碰运气。去实地走访求证,去找那些可能知情的老人。”他说,做这个事情要有恒心耐心。“你把时间花在哪里,花儿就开在哪里。”

02

更多时候,志愿者们没有搜寻墓碑、整理信息和实地走访之分,散是满天星、聚是一把火,他们不分你我的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2024年2月,王庆正这个名字,像一粒神奇的石子,在山东姑娘刘艳玲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刘艳玲告诉我:“为王庆正烈士找到家属后,烈属给我打来电话,我激动得难以言表。”

刘艳玲是“9120公益寻亲平台”的发起者,也是“我为烈士来寻亲”的骨干志愿者。“好多人不明白9120的意思,9120是‘就要爱团圆’。9取谐音‘就’,1是‘要’,2代表‘爱’,0代表‘团圆’,这也是我们9120的愿望。”她颇为羞怯地说,“LOGO、寻亲底板都是自己瞎弄的,不讲究。反正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好不好看无所谓,我把对的事做好就行。”

9120寻亲联盟抖音主页(图片来源:抖音网页截图)

刘艳玲与烈属的这通电话,还得从春节前夕说起。彼时,李张良在祭扫云南普洱烈士陵园时,看到王庆正烈士的墓碑。

厚重的墓碑上,短短几十个字记载着烈士短暂的一生。

王庆正烈士,1958年生,山东新泰人。生前为35118部队44分队战士,1979年5月在自卫反击撤回途中牺牲。

“我立即就想到了刘艳玲。”李张良将烈士墓碑照片,以及自己在中华英烈网查询到的基础信息一起给了刘艳玲。由于户籍信息仅有山东新泰,刘艳玲便拜托柳超杰分析比对,缩小范围。

中华英烈网上王庆正烈士的介绍(图片来源:中华英烈网截图)

经验丰富、储存着大量资料的柳超杰很快比对出烈士详细的户籍地——山东新泰宫里镇。但宫里镇没有志愿者们认识的人,有着本职工作的志愿者们,一时也协调不出时间实地走访。

于是,刘艳玲翻开了她万能的通讯录。

早在2017年,刘艳玲便积极投身道路救援,寻找走丢老人和被拐儿童。那些年,作为联络员的她,在全国各地组建和联系着无数救援队和寻亲专群,成功案例不计其数。也因此,她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救援队和寻亲志愿者的认可,积累下了海量人脉。

“我联系上了新泰爱心车友团的霍兴权队长,请他寻求宫里镇的好心人相助。他很爽快的答应了,说为烈士寻亲是大好事,一定会尽全力帮忙。”义举逐渐扩散和传递,之后,在宫里车队焦念海队长和当地派出所葛警官的帮助下,大家很快找到了王庆正烈士的哥哥王庆军。

王庆军和他的女儿先后给刘艳玲打来电话表示感激。烈属回忆,王庆正烈士牺牲时才20出头,没有后人。家里人只知他在作战返回途中牺牲,却不知具体安葬地。

电话那头,烈士侄女越回忆越激动,哭了起来。“当年,牺牲的消息传回老家,奶奶因为受不了打击,在同一年去世了。”在她的记忆中,逢年过节、别人家阖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日子,家人却总是泪流满面。清明时,想要祭扫亲人,也不知亲人长眠何处。王家稀里糊涂地找了等了几十年,终于在2024年的春节前,得到了亲人安葬在云南普洱烈士陵园的消息。

“知道叔叔找到了,我爸当时就激动得嚎啕大哭。看到他哭,我也很难受。我出生时,叔叔已经牺牲了,但从小到大,爸爸不停给我讲叔叔生前的点点滴滴......”烈士侄女感叹,“叔叔参军时,已经有了女朋友,如果平安回家的话,现在也是儿孙满堂了吧。”

烈属告诉刘艳玲,会尽快去云南祭奠亲人。“我们全家谢谢大家,谢谢所有帮助我们团圆的好心人。”

刘艳玲的笔记本一角,她记录着一路上,为她提供过关键线索的每一个人或团队。

03

自2020年刘艳玲创立9120公益寻亲平台以来,在全国各地救援队员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已成功为700余位烈士烈属找回亲人。但更多时候,是遗憾,是穷追不舍却劳而无果。

“奶奶!您等等我!等等我!”春节刚过,刘艳玲在小路上气喘吁吁的追着一辆车,她在追逐的是李辰之烈士的线索。

几个月前,山东莱州烈士陵园将部分烈士信息交给了志愿者邱涛。邱涛告诉我:“河南村战斗牺牲的烈士占很大一部分。这是一个当时整体素质很高而且很年轻的英雄群体,多年来,绝大多数烈士都没有人来祭奠,所以我们试图为他们找一找血亲。”

其中,李辰之烈士信息既丰富又单薄。

说他丰富,是因为曾任中共胶东区委党校校长的他,在抗日救亡运动做出卓越贡献。他的名字被镌刻在烈士陵园中为世人所铭记——李辰之烈士,1917年生,蓬莱市万寿村人。1939年12月在掖县河南村被日伪军包围,突围中壮烈牺牲。

墓碑上仅有牺牲时间和地名,要为他寻亲,志愿者们从而寻起?

常年收集、研读梳理军史的邱涛发现,李辰之烈士和著名抗战女英雄崔松、曲钦等人的墓在同一片区域。以此为线索进行搜索比对,邱涛从山东烟台党员教育中心的资料库里,找到了李辰之烈士的详细资料。这为志愿者们提供了方向,翻阅了解烈士的生平,也为他们注入了更多精神动力。但说烈士单薄,是因为他牺牲时太过年轻,没有成家没有后人,也没有留下关于血亲的记载。

微光燎成炬。大家群策群力,刘艳玲和蓬莱烈士陵园主任孟爱鹏经过查询比对,在英名录里也发现了李辰之烈士的名字。

蓬莱英名录里记录着:李辰之烈士,男,1919年生,城东公社跃进大队小河街人。1939年12月参军,1940年12月在掖县战斗中牺牲。

中华英烈网上李辰之烈士的介绍(图片来源:中华英烈网截图)

同名同姓,牺牲战役和地点一致,但莱州和蓬莱两地记载的出生年月和牺牲时间又不同。那边,邱涛和烈士陵园反复核对信息,这边,刘艳玲和孟爱鹏也翻出厚厚的蓬莱县至和陵园原始档案,一一比对。“最终确定,两边记载的李辰之烈士为同一人。”  

诸如此类查漏补缺的事,刘艳玲经历过很多次。比如,出生在磁山的陈光祺烈士,参军后改名为陈克祺,但蓬莱英名录登记的是曾用名。后来,他在即墨壮烈牺牲,即墨登记为陈克祺,又因磁山变更地名和英烈墙刻名时错写为“陈克棋”,两地便对不上信息。再如,开篇提到的李文辉烈士,若没有陵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整理并定位发布的寻亲视频,烈属仍在向着错误的方向寻找和祭奠。

说回李辰之烈士。宛如抽丝剥茧,一次次,一轮轮。刘艳玲发现,莱州记载的李辰之烈士资料中的“万寿村”曾用名“跃进村”,这与蓬莱记载的跃进大队小河街重合,如今,这里叫“万寿宫”。不愿放弃任何一个疑似线索,刘艳玲在百忙之中,利用休班日赶赴万寿宫街道,以期获得烈士或烈属的相关信息。

百度卫星地图下的万寿村(图片来源:百度地图截图)

天寒地冻,万寿宫街道家家户户大门紧闭。

刘艳玲厚着脸皮一路敲一路问,从一名当地老者口中得知,当地东街曾用名小河街。从东街问到南街,从镇上寻到村里,她一路走走停停,请教了十余位老者,众人皆说本地没有李姓人家。

“正发愁的时候,一位出门倒垃圾的大叔告诉我,另一个村里还有位土生土长、已经93高龄的老爷爷,可能知道点什么。正说着,一位老奶奶骑着电动车从我们身边驶过。大叔着急道,这是她家里人,你快追上她!”

于是,便有了老奶奶在小路狂飙,刘艳玲在后面狂追的一幕。

“老人知道我为烈士寻亲而来,特别热情。他也是一名老兵,我们聊了很久,他还给我看参战证书和战友们的照片。”但老兵也不知道烈士信息,老人感叹,这个村进进出出的人家比较多,可能烈士家早就搬走了,也可能烈士用的是化名。“老人告诉我,他有位95岁的朋友曾住在小河街,估计知道些线索。”耄耋之年的老兵,担心刘艳玲找不着路,努力站起身拄着拐杖,坚持要为她带路。

到了老人家中,推开门,一桌人正在打麻将。忽然来访的陌生人,引起了他们的警惕。刘艳玲还没来得及说几句话,便被轰了出去。

“送93岁的爷爷回家后,我把情况给涛哥说了,他说那么冷的天,劝我暂时别找了。”但刘艳玲不死心,又回到街上溜达,从头开始。兜兜转转,好不容易,才找到另个山头一户李姓人家的线索。

她来到李姓人家门前。得到的答复却是“搬走了,没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过了一关又一关,前期的努力全部瞬间付诸东流。

3月,刘艳玲再次来到村里走访调查,她对我说:“我真的不死心”。

04

“很多人来,很多人又走了。”有的时候,志愿者们也会感到沮丧和孤独。那是消息石沉大海时,那是前功尽弃时,那是一个个志愿者退出寻亲团队时。柳超杰回忆,这些年,很多人为英烈的事迹所感动,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但大多数会选择离开。

柳超杰说:“寻亲过程枯燥乏味,也没有名利可得,不是靠三分钟热情能坚持下来的。”刘艳玲说:“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每个人都有难处。我自己做好就是了。”

但这些在路上多年仍坚持着的志愿者们,是靠什么支撑自己的?

我已观察他们数年。或许,答案藏在一次次实地走访拍摄烈士陵园的路途上——“看着墓碑上比自己还年轻的烈士,总会联想自己同龄时在做些什么”;或许,答案藏在一次次寻找老兵、查证信息,还原烈士一生的过程中——是志愿军老战士孙成来那句“战友们临死前念叨最多的是‘想回家’”,是涕泪横流的史进奎老战士回忆“郭占鳌打红了眼,爬出战壕端起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被敌军飞机炸弹的流片炸断了脚筋”;或许,答案还藏在烈属的牵挂和相思里——满头白发的老者回忆起亲人哭得像个孩子,长辈弥留之际留下“你们要继续找他”的嘱托。


2021年5月7日,重庆市永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将赖云清烈士墓碑的照片打印放大,送到陈学明老人手中(图片来源:中国国防报)

一句“找到了”,让忠魂得以回家,让思念得以安放。惊讶、激动、感动,烈士墓前的团圆,带给志愿者们的不仅是团圆,胜过万千。

青山处处埋忠骨,目前,全国有196万余名登记在册的烈士。志愿者们说,自己做的微不足道,还有很多思念无处寻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于都烈士陵园英名墙上碑文所写:“岁月沧桑,烈士之遗骨无以觅焉,唯余英雄事迹,为后人念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德力格尔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上万字!中俄联合声明全文发布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习近平举行仪式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

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