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法治 社会
北美 欧洲 周边 亚非拉
科技 工程
区域 产业 生活
艺术 体育 传媒 历史
通过与人口与物价指数,可以看出清朝从传统农业财政向以商业为基础的新型财政的转变。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关税管理、财政机构改革、实业贸易机构的设立,这种转型从经济史的角度或者财政的角度来讲,可被称为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的转变。
1948年秋,决定新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率先在东北开打。战前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军力和经济都超过了国军。这种优势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角逐东北初期,中共部队曾遇到重大挫折,被国民党部队一路撵到松花江以北,可谓狼狈之极。
中国是超大型国家,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所以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要有底线思维。邓小平对底线非常坚持。曾经英国人、美国人都以为改革开放的中国会在香港、台湾问题上松口换取西方支持,最终他们都碰了壁。
关于淮海战役的决策和指挥,网上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焦点就一个,全战役到底是粟裕指挥的还是邓小平指挥的?为阐明全战役的决策全过程,有必要先对这个问题的相关背景做一下介绍和分析。因为淮海战役的指挥,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不是某一个具体人独自承担的。
仅在第一天战斗中,美军就发射各种炮弹20至30万发、重机枪弹15.6万发、炸弹8.76万磅、燃烧弹24枚、破碎弹30枚、火箭弹40枚。而在整个战役43天里,战场上落下炮弹235万发,航弹5千枚,平均1.5平方米就要落下1发炮弹!
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是刘少奇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刘少奇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刘少奇同志的一言一行,处处体现出可贵的公仆风范。
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三大战役中唯一国民党军在兵力上占据优势的,但最终依然难逃失败的结局,原因众多,其中士气衰败军无战意,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都失去了斗志,也是原因之一。 内部的派系争斗,再加上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最终使国民党军的军心动摇士气衰败。
在这场战争里,小说里说歌颂的战争的浪漫,壮观和英雄主义已经消失殆尽。然而,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对于一些自私自利的官员,制造商和其他奸商来说,是一个以牺牲他人的血和生命为代价来攫取自身利益的大好机会。
黄百韬兵团12万人被全歼,伤亡交换比为1:2.8,这是在三大战役中仅次于歼灭黄维兵团的伤亡交换比,可见战斗之惨烈。而且原来打算只需要三到四天就能解决却整整拖了十二天!粟裕曾回忆到,围歼黄百韬兵团是他戎马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
在中国大规模出兵朝鲜参战之初,美军不断俘虏到中国军人,搞清了中国入朝军队的番号。但在中国军队进入朝鲜并被美军俘获的事实面前,CIA居然仍不相信中国已经出兵,竟然怀疑被俘军人的口供,并对此做出符合自己“镜像思维”逻辑的解释。
1200年前的公主,谁也没见过,你说你复原了,那到底是不是公主的原貌呢?面对大众这样一个疑问,我们有责任来解释一下,我们到底是怎样来做这件事的,它的原理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要说的颅面复原技术。
那时候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譬如说自由派大师弗里德曼,还有休克疗法的鼻祖萨克斯,到中国来推销他们在拉美的经验,就是价格改革必须一步到位。中国当时有的领导人觉得很有道理,宣布准备价格闯关,结果中央文件还没执行呢,老百姓全都去抢购,中国领导人立马表现了“摸石头过河”的智慧,马上就退回来了。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他指示央视摄制团队,“你们要少拍我,多拍人家的现代化建设,多拍日本普通百姓的生活”。这在当时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气,因为大家对外部世界的知识非常有限,所以大家从电视里看到日本普通工人的家里有电冰箱时,有种很大的震撼。
嘉靖二十四年,甘州副总兵冯大伦于临水设伏,仰头望见有妇人于墩上站哨询问后深为怜悯,于是拨军士瞭望,本堡百姓永远不必再出人力。另位于肃州镇城东北的野猪沟墩,则没有这么幸运,“冬则男子瞭高,夏则妇人应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是历史悠久的,是卓然与世界的,每位学者也希望通过证据来证明这一点,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历史学者在面对神话的时候,都应该有敢于针砭的态度,这样才能从后人的粉饰当中寻找到一个真正的上古史。
时至今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过去了百年之久。这场本因列强分赃不均而引起的空前混战却激发了世界各国受压迫人民的觉醒,人类跨入新时代的契机。 看似距离一战很遥远的东亚,因为帝国主义列强格局的演化,呈现出了别样的面貌。
在墩台上,除数名军士彼此互相照应之外,还有动物相伴(即鸡、犬或猫)。天一亮,先放绳梯,让狗下去巡视,确定没有敌兵埋伏,军士才下去挑水。至于探查是否有蒙古细作经过,则看墩旁细土上的鞋底印,因为蒙古兵的鞋子缝合线在底,与汉人鞋子是平底的不同。
巴尔干问题在多个世纪被铸就,被不断强化,任由不同时期的帝国霸主书写,旧霸主的霸权坍塌后,新霸主迫不及待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书写,所以留下了斑斓无序,越来越难以弥合的区域复杂矛盾乱局。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帝国主义烂尾楼”。
1905年,爱因斯坦引发了人类关于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的三大革命。一个26岁、默默无闻的专利局职员如何能引起如此深远的观念变革,因而打开了通往现代科技时代之门?我们也许可以分析他成为这一历史性人物的一些必要因素。
出土资料证明秦始皇“书同文字”并非限于一般理解的统一字体,而是统一法律制度、名物称谓、专属用语的简称,即“书同文+书同字”,体现的是秦朝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历史特点。段玉裁对许慎文的注释割裂了许慎原意,不足为训。
当年老布什问邓小平想派多少留学生去美国,邓小平回答“我们没有限制”。多年后老布什仍感到十分震惊,当时的苏联为了防止人才外流,对美国是严防死守;而中国领导人竟这么有自信,能这么开放,要知道中国当时与美国在教育上的差距可比美苏大多了。
世界上的很多文明都在历史进程中衰退或消亡了,直到现在仍真正兴旺发达的文明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方的欧美文明,一个是东方的中国文明。而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且连续不断,则又是世界唯一的。 我们民族有过七次大的危机,又都是七次大的转机。
邓小平有一种军人的豪迈,以自己是军人而自豪,他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常用能不能打仗来判断。实际上中国最高领导人都展示了一种军人的素质,特别是担当和勇气,这对中华民族刚健豪迈的性格塑造十分重要。
有人也强调大历史,尝试把近代以来的历史结合进来,但讲来讲去其实并未走出多远,甚至把少数几个人的思想形成过程、几份报告的修改出台过程,放大成了历史运动本身。从思想资源方面看,即使追溯到马克思出生,也不过只有二、三百年,谈不上是真正的大历史。
清末新政规定了在县下建立区级政权,推行自治。这次改革是在“五大臣出洋考察”归来之后,因此很自然的,这次基层行政制度改革被赋予了“现代化”的帽子。但这次基层政权建设仅仅是西方再一次“施法”于古老国度的产物吗?
中国历史上,古代战争造成人口巨大损失的记载比比皆是。动不动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说法,在三国时代,由于战争,人口从东汉末的5600万锐减至不到800万。古代战争真的那么可怕吗?能造成千万级别的人口损失吗?
福山新书《身份》以短小的篇幅上溯古希腊,下抵普京、特朗普,但又犯了历史终结论的老毛病,即假设西方思想具有普世性。这本书算是旧书新论的典型:从鲜有人问津的故纸堆里挑出几页折成纸娃娃,再把它们串起来仿佛就成了历史。福山是个聪明人,但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把这个歪理说通。
各类回忆不乏“我们的80年代”,却不见有人如此认领90年代,这说明“分化”成为思想界的标签,很难再用整体性思想倾向与所谓共识进行概括。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争论、自由派与新左派知识分子的争论,构成了这个十年的基本回忆。
今天的中国确实很辉煌,但我们也要记住:清朝也曾辉煌,但后来却因盲目自满而不思进取,最终走向衰败。如果今天我们没有改革的心态,还是像清朝那样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而不用改革,那我们能继续发展下去吗?恐怕不能。
《重塑中华》覆盖的时段截止于1949年,但其问题意识绝非仅限于近代。任何优秀的历史作品,都不仅是关于过去的,而是用过去观照未来来,“通古今之变”。既然中华民族认同的塑造仍然“在路上”,“一”与“多”之间的张力也将长期存在。
马洪舒在《风雨哈工大》书中特别写了一段话:“50年代初,年仅30多岁的苏联金相专家奥尔洛夫在学校工作期间,为了教学工作需要出差到沈阳,不幸患病,经医治无效,为哈工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有人称我是中国的“强硬学者”,甚至给贴上“鹰派人物”的标签。我认为自己是“实事求是”派,自己的学术定位是由中国面对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如果一定要贴标签,我认为“龙派”比较贴切:该屈就屈,该伸就伸,怎么对中国好就怎么来。
中国传统烹饪的“煎炒烹炸”技术,正是在宋朝走向成熟,各种门类的食物,也是花样品种繁多。《水浒传》里,那些宋代好汉们动不动就喝酒吃肉,隔上几个重要章节,就会有大碗喝酒的丰盛宴席。叫多少沉浸情节里的读者,不知不觉就看饿。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支配”一词时,特别强调道:“学校里行使的支配则会持久且决定性地类型化官方学校用语的形式与优势。”可见一个学校中的说话方式,系于该校的权力结构与生态,不正当的权力关系,则会扭曲一个共同体中的说话方式。
我们该如何理解国际秩序与国际法?了解近代以来的列强究竟是如何理解他们自己的帝国事业,以及他们所建立与主导的国际秩序。这可以使我们对于霸权秩序的批判更为准确和有力,同时对于国际秩序建构的原理,获得更为深切的理解。
当我作为苏联驻北平总领事,收到寄给我的请柬,邀请我出席1949年10月1日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隆重仪式时,考虑到上述指示,遂询问莫斯科,我该怎么办。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回答说,我可以出席这个仪式,“但不要站在前面”。
随着民族融合程度的深入,匈奴受汉族文明之影响越来越深刻。比如生产方式上逐渐由游牧向农耕转变,匈奴单于号的末尾都加“若鞮”二字,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的集会不仅祭祀天神,还开始“兼祀汉帝”。
明末渐已凸显高涨的“中国意识”进一步影响到了后来的清朝,这不仅表现在清朝入关后在汉满文献中继续以中国自居,并且还体现在其处理对外事务时同样继承了将“中国”一名顶格书写的先例。
从东亚悠久的历史看,所谓的“传统”其实应看作在晚近时代形成的。“传统”绝不是很久以前就已存在的,而是历经14—17世纪的变化而一齐形成的宏观地审视东亚长时间的社会变动,可知其最大的分水岭并不是在前近代和近代之间,而是在小农社会形成的前后。
后殖民理论家们不满足于通过非西方历史经验去打破西方历史中心主义。而在二战之后的世界新秩序构成过程中,作为一种对霸权主义的暴力反抗,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运动通过不断的抗争与联合的形式,自下而上地保卫并推进了《联合国宪章》中所保证的平等权利。
中国西部以昆仑山为中界分南北两部分: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分别反映中原王朝与滇缅区域民族和西北民族的融合关系。西部边疆地区治理是一个涉及中国整体安全且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大学问,本文从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总结规律性的经验与教训,借鉴当下。
江山代有吃货出,各领月饼数百年。如今,市面上的月饼早就打破了苏式、广式的限定,走向了不可控制的道路。巧克力香辣牛肉月饼、奶酥松露鹅肝月饼、方便面月饼……如此之多的月饼种类,哪一个口味是你的最爱?
在存在所谓“单语主义”的同时,国内学界乃至公众又都不无“外语崇拜”的现象。对于传说中掌握多门外语的学者,人们多肃然起敬。尤其是梵文以及其他显得高大上的古代语言文字,谁若能做到“精通”,便宛如掌握独门秘技,境界顿出。
《中世纪医学》记载,给广大下层士兵提供医疗服务的并不是专业医生,而是看似接近(都靠刀吃饭)实则风马牛不相及的群体——理发师。这些古代跨专业者们从事的主要工作是:理发、剃须、日常放血,且给受伤的士兵起箭头、消毒止血、甚至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