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法治 社会
北美 欧洲 周边 亚非拉
科技 工程
区域 产业 生活
艺术 体育 传媒 历史
而俄乌战争,在战争前期恰恰是两支都只具备非常有限信息化技术支持的机械化军队在进行战争,最后决定战争天平的,其实是双方适应信息化支持下使用老旧机械化武器进行战争的能力。
朝韩关系本已十分紧张,半岛局势本已十分脆弱。然而,北约和美国两架全球最强大的战争机器却踩着油门不放,甚至要将朝鲜半岛也卷入俄乌冲突,这无疑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态势。
尽管当代无人空飘气球的控制系统技术水平要远优于二战或冷战初期,但“靠天吃饭”的空飘气球在侦察的关键问题路径设定上仍很难有太大长进。认为中国会为了一些可替代情报耗费巨资进行气球侦察活动,这无疑是过分低估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决策科学程度。
除了少量“挑战者”2和“艾布拉姆斯”,北约援乌坦克的主力仍然是豹2系列,无论英美坦克是否会上一线,由于德国并没有约束其他国家提供的豹2A4们不得投入作战使用,T系列大战豹2——这个在冷战中被双方无数次推演的场面终于要上演了。
相比于传统大型航母,数量较多、尺寸较小的“无人母舰”搭配无人机、潜航器等装备,能够提供数量更多和更丰富的信息及打击节点,价格便宜,损失代价相对可以接受。
今年是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周,辞旧迎新之际全军各个单位也纷纷按照惯例登上军事报道向全国人民拜年,而其中一些部队在装备和编制上的变化能让我们看见人民军队在过去一年经历的新一轮变革。与此同时在依旧激烈的俄乌战场,俄军在经历一个季度的被动以后终于开始转守为攻。
中国与美国“摊牌”的准备一旦就绪,将具备在最极端条件下“吓阻”美国的扎实能力。这一步不是我们临时让几个智库拍脑袋提出来的想法,而是一个准备了几十年、一步一步落实的大计划的最后一步。
对于眼下的对手而言,一个航母编队可能还只是西太平洋上偶尔出现的小麻烦,而当这一数字继续增长之后,接二连三的海空铁拳也会成为对手眼里的新麻烦。
本期军评,就从12月最后几天公开的中美军机南海对峙事件说起。为何这种“中国用硬实力扮软实力”、堪称荒谬绝伦的声音还能在美国颇有市场?归根结底是对我军硬实力的藐视。
这期军评是2022年的最后一期军评了,回顾这一年来的世界军事风云,俄乌战争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年尾之际,就让我们对这一年来的战况做个总结,从军事角度谈谈双方在战争中的种种表现吧。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藏字419部队是歼敌最多的师级部队,共歼灭印军4070人, 其中毙、俘了印军准将旅长2人、中校营长5人、中校通信团团长1人;缴获印军直升机2架、各种火炮103门、90火箭筒30具、轻重机枪209挺、其他长短枪2313支,以及汽车、电台等一大批装备和军用物资。
每次半岛出现缓和氛围时,总会有一些势力释放各种“情报”,企图将局势引导到紧张上来,因为半岛的永久和平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这从近期美韩决策者的涉华公开言论中可见一斑。
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总额高达8580亿美元的国防授权法案,比去年更是高出了780亿美元——换言之,仅仅比去年多出来的部分,就是美国今年援乌装备总价格的两倍还多。根据美军军费经验比例,这其中至少一半的钱将落入军工复合体之手。
这次冲突发生之后,虽然印度媒体首先把它报道出来,但是印度高层特别是像国防部长辛格这些人,他们的讲话表明还是希望把这个事情低调处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不是继续挑衅。
F-35真是“新闻里的飞行器”,不时会闹出一点事故上新闻。有坠毁事故不意外,意外的是各种“不应该”。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东线西藏方向的战场正面宽达1100公里,为此西藏军区成立了两个指挥所。由张国华司令员率领的军区前线指挥所位于一线,负责指挥主力部队在主要方向反击印军主力。由谭冠三政委率领的军区基本指挥所位于拉萨市,负责指挥边防军分区在辅助方向反击部分印军。
美国陆军选定贝尔V-280型偏转旋翼机作为下一代的通用运输乃至武装直升机。作为当代美、欧、中、俄都在激烈竞争的领域,美军在产品和技术上迈出的这一步无疑有着先行意义。同时,随着日、英、意签署了开发下一代战机的联合研发协议,五代机研制的国际竞赛也愈发热闹。
俄乌陷入实际战争状态已有超过半年之久,双方军事行动仍然未见胜负端倪;随着12月临近,东欧大部分地区进入寒冷的冬季雪风之中。观察者网专访身在乌克兰中部地区的中国公民李博,通过他的现实生活,描述在战争地区挣扎于炮火之外的平民命运。
在可预见的将来,各国都只能像中国60年代打U-2一样,只具备有选择地打零星目标的能力,不具备组织大规模的反卫星作战的条件。考虑到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期间显露的各种窘况,不管从国防经济角度还是从军事技术角度,俄罗斯的实际反卫星能力是有限的。
诺格公司承认,他们同样花了大量精力,力争让B-21实现远比B-2出色的可维护性,以及让它实现比B-1B和B-52更轻松的海外部署,其目的不言而喻:“我和你们的轰炸机一样皮实,但比你们先进两代!”
本周,土耳其航空工业“异军突起”,展示了一种五代机原型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与此同时,凛冬终于降临在俄乌残酷的战场上,在这个寒冷的12月,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都将试图耗尽对方的最后一滴血。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我军有一支部队因由西藏山南军分区副司令员郭志显上校率领,而被西藏军区命名为“郭指部队”。这支部队虽然仅有3个步兵连和1个炮兵连,却因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彪炳青史。
美国宣布嘉手纳基地的F-15C战斗机将会撤出后,各方观居然对这个问题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新加坡。同时俄乌战场上又发生了不痛不痒的“导弹袭击波兰”事件。改变战争的,不是一两件“秘密武器”——而是一整套秘密武器和与之相配套的理念。
本周,震撼人心的第14届中国航展在珠海成功举办。包括各型大型无人机在内,人民空军展示了近年来航空兵部队装备建设的几乎所有成果。同时,俄军在赫尔松地区宣布撤退以后“光速”完成撤退,让大家对于俄乌战场有了新的判断。
在维多利亚时代,香港是可以坚守和向中国南方投射影响的要塞;到二战时代,香港要塞被日军一拱就攻下了。在解放初,台湾海峡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在今天已经挡不住统一的步伐了。嘉手纳曾经是美国对东北亚单向投射影响的要塞,现在成了中国战区打击力量重压下的易碎品了。
1962年10月22日,瓦弄反击战打响,11月16日我军一举攻克瓦弄,130师与昌都军分区部队联合作战,基本歼灭了印军第11步兵旅,歼灭印军1256人,此次战役是我军第二阶段反击作战的首战,强烈地震撼了印度朝野。
本周,作为一件军事上的大事,即将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也就是珠海航展在筹备中的动态无疑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从这份充斥霸权主义用词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我们可以窥见美国霸权主义者焦虑的内心。美国认识到了中美战略核力量将走向均势的事实,因此不得不将霸权寄托在战术核武器的优势上。这是一种较为纯粹的核讹诈,但美国人似乎忘了,全世界最有资格说不怕核讹诈的人,就是我们中国人民。
本周,随着乌克兰进入泥泞季,俄乌前线处于“西线无战事”状态,但实际上双方的小规模攻防并未完全停止。同时,双方正各自积蓄力量,估计未来几周内,乌克兰的烂泥会被冻硬,一场“冬季风暴”似乎已经蓄势待发了。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西山口—邦迪拉战役具有战略决战的重大意义。对此,可以从战略决战的三个要素来理解:第一,这次战役是在我军主要反击方向上进行的,同时这一方向也是印军入侵进攻的主要方向;第二,这次战役是中印两军在中印边境地区的主力部队所进行的决战;第三,这次战役将最终决定中印边境地区的战略格局。
这场军改持续时间之长、强度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丰,是超过很多观察家预期的。
回首中国军队的这十年,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在军队建设上所取得的的成就,也能更好地明晰未来中国军队的发展方向。
10月7日,《解放军报》在头版大幅报道了有着“察打先锋”美誉的空军航空兵某无人机团的事迹。在俄乌冲突使得无人机与无人作战概念几乎妇孺皆知的今天,来自官方的最新报道,让长期低调发展的我军无人机部队引发了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
伊朗早就证实拥有了年产数百枚导弹的工业能力。在中东战局的高峰期2020年,光是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就发射了273枚弹道导弹——其中绝大部分是伊朗“征服者”系列弹道导弹改进而来。考虑到同年伊朗还向本国和哈马斯等武装力量交付弹道导弹,说明伊朗光是2020年就生产了至少400枚弹道导弹。
现在来看,俄军通过这次动员,想要做到的是,用征召起来的C类部队填满战线,承担防御任务,也能辅助进攻。以便让现有的A、B类部队能够集中使用,恢复进攻态势。
对乌军事行动发生在苏联解体三十周年纪念日之后不久,这似乎是某种预兆:当年苏联解体作为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其实一直没有终结,如今的俄乌冲突可能会以惨烈的方式真正终结这个历史过程。
随着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大规模后撤,乌军取得了开战以来在“夺回失地”领域最大的进展,而对于俄罗斯方面,“何时结束战场”和“如何结束战争”则成了看起来比之前更大的难题。与此同时,美国售台的“重点装备”——首辆M1A2坦克非官方地亮相也引发了关注。
在部队八连的荣誉墙上,详细地铭刻着王万成烈士和战友们的光辉事迹,打动和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官兵。
在这次托利党的上位过程中,对华政策、对华战争都是托利党攻击对手的高频词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上台的托利党人反对战争、主张对华友好。对于能够建立日不落殖民疆域的大英帝国而言,正义从来都只是幌子。
金正恩时代提出的“自力更生、以民为天、一心团结”的三大口号,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要想保证“以民为天”和“一心团结”,就很难100%依靠“自力更生”。
乌军策划的“赫尔松大反攻”遭遇了军事上的失败,但这仗却是乌克兰乃至北约集团不得不打的一场“政治仗”。无论反攻结果如何,本轮赫尔松攻势都将让乌克兰和北约集团再次审视自己“继续战争”的意愿和能力。
美国通过了一项给乌克兰提供了用于“高科技游击战”的武器,似乎表明美国正试图把“游击战”当做他们的新利器,这件事该怎么看?
印度的内外环境比以前要好很多,它现在心气又上来了,又准备搞什么两面作战——想法可以很大,但是面对现实,它必须承认很多困难,这也是它搞军改的原因。
对于美军来说,无论是台海还是南海的“自由航行”,现在也逐渐成了效果有限、自讨没趣的差事……不过美军仍然有他们的办法。琉台不守,三韩为墟”,毛主席生动辩证地阐述了台海地区与朝鲜半岛局势的联动关系。就在“里根”号航母返航日本横须贺基地前后,朝鲜半岛上的各方也发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互动”。
在多局演习中,美国都要损失两艘航母,似乎说明这是在短时间里能调集到台海战场的最大兵力,但不仅不足以阻止解放军渡海登陆,连自保都不够。作战飞机和水面舰艇不大管用的结论,似乎也暗示美国空军增援都不够给力,可能基地、飞机数量、航程都是制约因素。
台湾问题的走向,取决于太平洋大两岸势力的对比,而我军每年大量入列的并生成战斗力的新装备是促使美国人焦虑,不惜撕破战略互信来加速台海局势的根本原因。
如果印度此次得逞,将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今后中国任何与军队有关的船只可能都不能在斯里兰卡等接近印度的印度洋沿岸国家港口停靠。印度洋恐将真的成为“印度的洋”。
在联合大演习期间,美国舰队和飞机躲得远远的,往日跳得很高的日本和澳大利亚也悄然无声,北约更是没事人一样,对只有美国和西方支持才敢上蹿下跳的“台独”势力是沉重打击。在某种程度上,西方对中国军力增长的认知是矛盾的……
相比军事行动,这些政治外交层面上的内容看似不够刺激,但某种程度上,它们是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础,而在这一系列基础被佩洛西破坏的情况下,中美双方在军事领域采取的行动所蕴含的内在逻辑也就发生了变化。
我们面临着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建军强军思想,人民军队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它们在亚太地区都有利益,都需要利用这张“台湾牌”与中国讨价还价。而解放军展现的力量,已经让他们感到了不安:这张牌,可能不好使了。
现在,美军可能提前行动的紧张时刻已经过去,随着我方拦截手段已经全面就位,整个事情已经明牌了,美军将以佩洛西为诱饵,企图迫使我方亮牌,看看我方如何压制台军的防空和制空,看看我方如何应对美军大机群,看看我方的指挥控制能力,到底有几斤几两。
这次危机,美国政治决策已经失控,如果没有新的因素,美国的政治决策已经在向危险的方向狂奔了。所以,可能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解放军能够给美国施加多大的军事压力,迫使他们那边有危机管理能力的“瓜农”起来干活了。
本周,随着乌克兰战场上俄军与乌军在地面作战陷入僵局,印太地区再次成为了全球军事领域的关注重点。
本周比较有意思的军事新闻,无疑是美国方面宣称伊朗要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一事。俄罗斯求助伊朗确实并不奇怪,因为俄罗斯的无人机水平在部分领域已经落后于伊朗。
无论安倍挑明与否,无论是谁在台上当政,战后日本武装力量就是美军“仆从军”的地位都不会改变。
俄军现在就是在乌克兰东部制造了一座血肉磨坊,而迫于政治压力,乌克兰政府又只能继续将自己的力量,当然也是活生生的乌克兰人送去磨碎,搅烂,这实在是当代的悲剧。
西太平洋上中国海军的一连串海空行动显得颇为密集,如果将这一系列行动与美国海军在西太的部署行动对照起来,就能看出不少端倪。
我们已证明能够建造现代化的超级航母,这艘航母是我们国家亿万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它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财富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本身就象征着骄傲。从红船到红色超级航母,我们百年奋斗的道路无疑验证了教员同志的那句话。
美国的一些政客开始撒泼耍赖,不承认实力的此消彼长。在这个问题上反而是美国军队比这些政治家更能够理解和承认现实,因为说到底中美关系还是要靠两军的“硬实力”来作为基础的。
北顿涅茨克市的战局发生重大变动,标志着俄军在“落实解放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政治承诺上实现了后一半的承诺,某种程度上也为俄军结束“特别军事行动”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隔离不需要滴水不漏,只要把大头截住,就确保了基本的战场态势。有人从乌克兰战争中解读出战争正在转向有利于防御一方,尤其是大城市成为不可攻克的要塞,这是误读了。
仗打到这个份上,虽然俄乌战争是以全面动员的乌克兰与俄罗斯常备军作为作战双方主力打起来的,但面对双方都不算小的作战伤亡和装备损失,外界也免不了开始用总体战的思维来考虑两国的战争潜力。
印度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在当前整个国际体系中的位置,使它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据说猪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不知道风口上的大象能不能飞起来。
战术这东西是要跟着技术走的,但同样的技术条件下, 实力强的军队会有它的战术,实力弱的军队肯定也有适应技术背景的另一种战术
由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不懈跟踪,外界也因此获得了更多评估中国航母战斗力生成水平的信息和线索;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的作战舰艇结构也正面临着剧烈的变动。
我军航母编队以5驱1护的庞大兵力主动出击,配合航空、天基兵力前出应对强敌航母编队,反映出了我军航母编队的常态化运用以及“拿敌练兵”的斗争新常态。随着我国航母即将产下“三胎”,随时可用的航母编队将为我们带来新的能力和挑战。
不正视历史,不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又在现实中被人牵着鼻子走,缺乏必要的自主性,如此能换来多少他人的“敬重”和“感恩”呢?
这其中今天想说的,是一个历久弥新,似乎难以改变的结论“防空防空,十防九空”,俄军作为世界上陆军防空体系最完善的军队之一,在乌克兰似乎仍然未能解决好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焦头烂额。
从首部航母主题宣传片震撼发布,到中国第二艘两栖攻击舰广西舰以及多艘055型导弹驱逐舰,以及舰上的直-20舰载直升机成军入列的官方消息,再到一款神秘的舰载垂发新导弹的出现,作为世界第二海上力量的中国海军正在几个领域大踏步地取得进展。
塞尔维亚是中型国家,没有本钱建立完整的军工基础,也没有本钱为别人的先进技术试错,只有在先进但成熟的技术中选用,还需要来源多样化。
对于中国人来讲,本周最重要的军事新闻,此次跨大陆运输重要军用物资无疑是我军战略空运能力的直观展示,随着我军大型运输机队奔向100架的规模,新生的战略空军已经初步拥有了影响全球的战略运输能力。
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命名的战舰在军事行动中沉没,无论其具体原因如何,对于参与特别军事行动的俄军士气而言,都是一种不小的打击。而这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军舰命名的重要性。
这是民兵3无法做到的事情——或者说如果要把民兵3改进到能够实现这个任务,那其实和研制一种全新的导弹也没区别了。
中东人对中国的误解既广泛又深刻,三观也与中国差异巨大,使得他们难以明白中国的政策与理论。他们执迷于“龙的圈子”,就怎么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中方“求同存异”的主张。怎样应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是中国需要解决的课题。
从俄乌冲突爆发至今,我们看到印度国内围绕其外交政策,特别是与美俄关系进行着激烈的辩论,但实际上对印度的对外政策真正有影响的精英阶层与一般知识分子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差别很大。
郭老说:“这生,我以我父亲为荣为傲,虽然我还没来得及叫他一声爹,他就离开了我。但我在经历苦难时,他都是我心灵的支柱,他的英勇顽强永远铭刻在我心中。作为一名革命烈士的后代,我不想辜负他。”
某种程度上,战争形态又回到了笔者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前的“翻车言论”:俄军由于规模所限,不大可能在乌克兰全境发起大规模作战行动,其主要兵力和行动都会集中于顿巴斯地区。而这场乌克兰无意结束、俄罗斯又不可能在目前情况下结束的战争,注定还要迎来第二轮杀戮。
现在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一个关键在于印巴两国能不能达成一致。由于美国推行它的“印太战略”,并且千方百计要提升印度的战略地位,巴基斯坦方面是比较焦虑的。
“火星炮-17”仅论起飞质量,它超过了美国所有的固体洲际核导弹,也远在中国的东风41之上。即便是最糟糕的估计,“火星炮-17”也足以把1.35吨的弹头投送至美国首都。但核威慑是大国的玩具,朝鲜想加入这个俱乐部,前方的路还有很长。
可以预见到的是,此次试射标志着朝鲜的核武力进入到新的时代。朝鲜未来会将各种新的导弹突防技术不断安装到“火星炮-17”。朝鲜信号是明确的,无论美韩日等周边国家如何加强军事同盟和军事施压,朝鲜都将步入一个主体核武力的新时代。
美国和乌克兰的官员们为这一天已经准备很久了。我自己预估,一个抵抗俄罗斯的地下组织已经有了通信基础设施、情报收集能力和行动计划。而且,前期支持抵御侵略者的防御策略,可以较快转变为针对占领军的骚扰策略。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有什么人出于某种原因,到了这里,可能只做短暂停留——而为了攻击这个稍纵即逝的时间敏感目标,俄罗斯不惜发射了一枚“匕首"来取某人性命呢?
乌克兰战争的局势以及各国围绕乌克兰战争展开的大国博弈在继续进行,同时,巴基斯坦空军为本国空军接收的歼-10C战机大办亮相典礼,印度却低调地展开了新一代的“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样机的制造工作。南亚次大陆就这样开始了新的一轮的空中力量技术竞赛。
俄军暴露出来的种种原因还是国力问题。俄军的军费有限,其空天军机队规模仅有解放军的字面意义上的零头。即便外界观察家再找借口,开战10天以来空天军的缺席都是不应该的,尤其是空天军强击力量是苏俄式进攻战役体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环。
除了个别教训之外,海湾战争还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示了现代战争的打法,并向其提供了成为世界级军事力量的路线图。2015年颁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明确提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期望如何打赢现代战争:“运用诸军兵种一体化作战力量,实施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
俄军以5万左右的作战部队,就成功切断乌克兰东部前线十多万大军退路,形成了使之几乎陷入绝境的态势,从军事艺术角度说是可以拿到高分的。
本周全世界都高度关注的军事新闻莫过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可能爆发的全面战争。由于美国和西方媒体的连续煽动造势,2月16日在几天之内就被外界当成了俄乌战争爆发的“起爆点”,而如今16日已经过去很久,俄乌边境没有战争,却也没有暂停军事对峙。
父亲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是他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从小,我就听着父亲在饭桌上讲故事,被他绘声绘色的讲述逗得捧腹大笑的同时,不曾认识到背后隐藏的另一种深刻残酷的面目。当偶尔瞥见父亲流露出默然沉思的神情时,我不禁想认真严肃地去了解他所历经的那场战争。
革命斗争的胜利证实了老一套勋奖体系的有效性:我军荣誉奖赏虽然不够细分,但部队立功受奖的公正权威性得到了贯彻,极大地调动了指战员们的战斗热情。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这一不够完善的制度为日后勋奖制度的正规化带去了巨大的历史惯性。
在科技发展放缓的时候,可以用概念刺激股市,在综合国力下降的时候,可以靠虚拟国际危机,但这样的“虚拟实力”碰到了需要真实检验的时候呢?
1月24日解放军大规模机群出动在南海展开实战化演训之后,美国航母编队目前应该也不会距离战机坠海位置太远,以便出现相关情况及时应对。考虑到搜索和打捞F-35C战机几乎必定旷日持久,未来几个月中美两国在南海上的博弈也自然将充满变数。
强调与欧洲在经贸上的连结与价值观上的同轨,但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沉默,显见台当局唱得心虚。吴钊燮去年还在强调中国大陆会引发世界大战,但随着乌克兰的局势升温,美国蓄意捏造“邪恶轴心”,以及俄罗斯的摊牌,台湾“断交部长”就闭嘴了,因为去年嚷嚷是嗨假的,而人家现在是玩真的。
美军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人员、舰机的超强度运转以及设备更新迭代周期强行压缩的危害,也试图通过补充人员和调整技术投入来修补漏洞,但在目前以南海为核心的印太军事安全战略的安排下,美军不得不铤而走险。
上半场的“俄攻美守”,以俄罗斯“初胜”收场,其标志事件就是美国答应给俄罗斯提供书面回复,实际上意味着拜登公开承认了俄罗斯的核心关切与具体要求。按照俄专家的说法,至少在官方层面,这是两德统一以来美西方首次公开展示出这样的姿态。
现在美国的亚太基地群,尤其在第一岛链基地群,非但难以起到100年前海洋霸主的海外基地战略作用,反而成了陆权国家远程陆基武器理想的打击目标。现代技术下的各种远程陆基武器对固定目标的打击精度非常高,已经可以精确到米级。
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无所作为,让“管杀不管埋”的本性暴露无遗。克里米亚问题则锁定了西方的困局:西方无意帮乌克兰“夺回”克里米亚,更无意承认俄罗斯“收回”的现实。在两难中,乌克兰的泥潭越拖越深,越拖越烂。
无论外界如何猜测,金正恩时代的朝鲜是一个正常国家,朝鲜的政策和目标是公开的,其领导层的决策和行为都是以朝鲜利益为前提的。进入1月后,朝鲜的一系列动作虽然有所加快,但其行为动机并未偏离去年朝鲜劳动党“八大”制定的一系列新路线.
美国的DDGX反过来证明了,055确实领先他们一步。当初解放军讨论055设计方案的时候曾经提出排水量更大的“目标舰”方案,可能真的是相当超前,只不过最后为了控制预算和提高下饺子的速度,才折中选择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排水量12000吨的方案。
“所有希望真理战胜克利夫达的人,要让真理之星永远照耀着劳苦大众,让他们过上轻松的生活。大家都应该去参加红军,在额上佩戴一颗红星,与克利夫达的追随者——沙皇、亲王、地主和资产阶级作斗争!同志们,在红星下集合吧!因为她是真理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