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法治 社会
北美 欧洲 周边 亚非拉
科技 工程
区域 产业 生活
艺术 体育 传媒 历史
眼看日本作为战败国就要跻身“核心圈”,尹锡悦政府选择了彻底倒向美国,努力争取核心地位,放弃了文在寅时代继续保持中立,推迟站队时间的战略——这也是韩国保守阵营的共识,既然无法完全避免被美国监视和窃听,还不如尽快加入,换取高级别情报共享和自身的“安全”。
目前这个时期,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竞争是存在的,但重要的是竞争需要有限度,确保我们在高层相互之间有持续的沟通,能了解对方的红线是什么,不要让各自陷入危机中。
中泰高铁使用了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中国在高铁领域的发展有目共睹。在泰国修建中泰高铁,究竟合不合适,只有我们泰国人才知道。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总结探索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发展道路,别的国家最好不要插手。
引人注目的并不是欧洲超出了预期,而是一个小国家——爱尔兰——凭借其蓬勃发展的经济单枪匹马地阻止了欧元区滑向危机的边缘。
2月10日,堂弟和叔叔婶婶进行了战前最后一次电话交谈。他给妈妈发了一首歌“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妈妈,我不是最好的儿子。”作为回应,婶婶也给他发了“没有人像妈妈在等你一样等你!”
巴西一直深受农业综合企业霸权的困扰。农业综合企业是一种农业管理模式,由跨国公司、金融资本和当地的大地主联合控制。从全球历史上看,这一生产模式将导致产能减少、营收下降,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尤其严重。
如今韩国的政客拿历史大做文章,其中的套路丝毫没有新鲜感,诸如讨好日本、追随美国的目的更是昭然若揭。但在这场由历史引发的“大戏”中,他们的入戏角度之怪、程度之深,却还是让人有些惊讶的。
阿肖卡·莫迪的观点有些诱人地简单:在获得独立75年后的今天,印度的民主制度和经济状况都已基本处于崩溃状态。印度很为自己的民主制度自豪,不过阿肖卡·莫迪却认为印度的民主机制未呈现出任何健康的特征。
叶利钦的改革最彻底,最后连吃的都给改没了。当时党内理论界争论,即使俄罗斯都一片惨象了,一些人还毫无根据地断定俄罗斯的道路是正确的,还说它是充满希望的,中国是错误的——19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浦东开发都大踏步前进了。
有人认为阿拉伯人会为正在坍塌的“单极”秩序兜底,他们现在被狠狠地打脸。在新兴的多级世界格局中,阿拉伯人自视为独立的一极,不愿意担当任何大国的“陪衬”。
日本和韩国由于这几十年间漫无止境的来回扯皮,加上触及到实际利益,双方国民对彼此的信任都是极少的。尤其是近30年的折腾,更让日本网友对韩国保持警惕。
这20年间,俄罗斯一直谨慎和部分机会主义地利用其他国家的失误,来加强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现在到了俄罗斯自己设定并完成任务的时候,它会犯错,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目标是否可实现。赌注非常高。结果将是一个处在与直接参与者共建的不一样世界中的不一样的俄罗斯。
对“人口质量”的评价不能像以前那样片面依靠人均GDP、人均受教育程度等发展指标衡量,还应该考虑到基本资源禀赋、人民健康程度、文化影响力等多种方面的影响因素。正因为如此,如何探索出新的“人口质量发展指标”,是当今研究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尹锡悦虽然没有替历届政府做“裱糊匠”的义务,但也用访美期间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不打算担负起总统历史责任,宁愿饮鸩止渴的态度。长期的国家尊严和政治信用,可以用来换取短期的个人业绩和经济刺激。至于整艘大船是不是正在沉没,那是下一任船长的问题。
“谁在乎这个?你叫警察啊!看看他们能做什么?我还会当着他们的面骂你‘你是中国XX(脏话)’,怎么着了?”
和日本和解,就是韩国向美国证明自己忠诚的时候,最大化的利用其内部亲美和亲西方的情绪、情结,在历史问题上做出一些具有戏剧性和冲击力的重大让步,继而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他们相互之间的扭曲关系。
而且,积极构建跨境产业链网络,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中国企业积极利用国际经贸规则合理规避关税壁垒。比如一个企业在中国、越南两个园区都有设厂,其产品可在中国完成初步加工,再运送到越南进行组装,满足原产地证书要求后,最后从越南出口到欧美市场。
“俄罗斯总统普京用核威胁阻止了美军直接介入乌克兰,那么如果朝韩发生冲突,朝鲜是否可以采用相同的战术对抗美国?”
我在复活节假期与人聊天时,几乎从未听到任何人谈及经济,相反,大家都在喋喋不休地谈论“原住民之声”,并对意见相左者大加鞭挞。“澳大利亚的‘美国化’程度已经如此严重了”,我这样想道。
有一些拉美人担心,飘扬在拉美上空的美国国旗正在被中国国旗取而代之,明天的中国-拉美关系,就是昨天的美国-拉美关系。由此可见,为了消除拉美对中拉关系的误解、误读和误判,必须加大民心相通的力度。
美国面临的风险是陶醉于“美元无可替代”的叙事中,过度自满到一发不可收拾。这种叙事建立在全球对美国体制与法治的信任之上,而恰恰是美国将美元当做制裁武器的做法,严重伤害了这份信任。
美国正在花费数十亿美元打击乌克兰的腐败,但反腐败机构却没有发挥作用。“拜登政府向乌克兰进行的援助,第一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赶走俄罗斯侵略者,而是通过这种‘金钱外交’来实现对该国的彻底控制。”
几十年以来,美国都将保护身处海外的本国公民视作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拜登政府显然不希望喀布尔机场爆炸事件重演。但抱着这样的考虑,他们传递出的信息是:美国政府不愿像过去那样竭尽全力营救美国公民。
我们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立场,还通过元首外交来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表明中方并非像美国编造的那样,把和其他国家的亲疏远近排在第一位,对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弃之不顾,而是始终秉持着公正客观的立场来看待和对待乌克兰危机。这也是对美国和西方舆论的有力回击。
西方不想无端升级战事,这可能导致事态无法控制。同时,北约似乎不太担心核战争或明或暗的威胁,而更担心冲突扩大到乌克兰以外。华盛顿可能已经向乌克兰表示,如果基辅开始推进到战前“接触线”以外的失地(克里米亚),军援将减少。人们预计,任何收复克里米亚或顿巴斯的倡议都需得到西方伙伴的批准。
前不久朋友圈里疯传一篇文章《德国汉诺威参展发现:为什么中国制造被边缘化?》,出于好奇,临近汉诺威工业展尾声的时候,走马观花地把几个展馆都看了一遍,希望能亲自验证上述论断是否准确。
退一步讲,如果将来出现某种危机,美国要向韩国提供战术核武器,也极有可能是放在美军的驻韩基地里,从指挥到运载工具都由美国自己控制,不可能让韩国指挥美国的核武器。美韩之间连北约式核共享都做不到,何谈超越?
节目到我发声时,我置主持人的问题于不顾,反过来问法国常驻泰国记者:“您知道天葬吗?”对方迟疑了一下回答说:“知道啊!”我一听就明白,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天葬。于是我一再追问,这时法国记者不敢再撒谎。
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这样描述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日益孤立:“一位发展中国家人士告诉我,‘我们从中国得到的是一座机场,从美国得到的是一通说教’。”
冻结别国外汇储备的行为,对于许多国家来说犹如当头棒喝:原本外汇储备被视作保障本国经济和金融安全的坚实防线,但是大家突然发现,这些以美元欧元日元形式储存的财富防线,其实只是建筑在沙滩上的城堡。
果用中国模式来看俄罗斯的话,他们现在想在远东西伯利亚或者靠近中国附近建设一个像深圳这样的示范区,难就难在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抓手。
现在的拜登政府是在“胸有成竹地把事情搞砸”。
对于中国在这些重大问题中能发挥多大作用,欧洲持观望态度;但与此同时,在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的状况下,他们一定程度上期待中国可以发挥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因为在欧洲人的认知中,俄罗斯处于不利局面,已经成了中国的“小伙伴”,所以中国对俄罗斯有很强的影响力。
无论是从对华关系的实质出发,还是从彼此对这段关系赋予的高度重视来看,欧洲永远不可能追随美国的对华立场。马克龙认为自己是一位支配命运之人。地理即是命运。
美西方国家对印度是又打又拉,如今对印度进行限制、遏制的趋势已非常明显。美国和西方在利用印度遏制中国的过程中,也害怕印度成长为第二个中国。
我姑姑第一次去西方旅行时曾到访美国,她对美国的第一印象是:“道路就像是用黄油铺成的,不会停电,水龙头里一直有自来水……就像天堂一样”。
尹锡悦上台后,一系列堪称丧权辱国的事件,令韩国国民深感羞耻,加上房价高涨、炒房危机暴雷等民生问题集中爆发,尹锡悦的支持率已经跌到历史低点的27%——朴槿惠刚开始遭到邪教质疑时,比这都还高一些。
现在中国无论在国际上做什么事,美国都要站出来反对,既没有是非观,也不考虑事实依据。美国在搞美国的“两个凡是”:凡是中国做的一定要反对;凡是中国提倡的美国一定不赞成。
美国的霸权主义并非真正的“安全公共产品”,其本质是以牺牲别国安全来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东南亚国家也已无意重回冷战状态,成为美国附庸。但即使如此,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依然需要警惕美国精心构设的地缘“陷阱”,防止区域内矛盾转化为外部危机。
巴西不必再依靠这种方式吸引中国公司,正如中国深圳不再需要如此吸引德国的投资。某种程度上来说,以这种形式为代表的、上一个阶段的全球化已经走向落幕。
但西方人并不认为强劲的经济有助于普通的中国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对中国政府有利,中国拥有一切,但正常的中国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作为中国经济大发展的代价,中国人不得不为了可怜的工资而整天在工厂工作。
从疫情的起源到封城、疫苗、确诊人数,这段漫长又艰辛的进程中每当出现新的话题,都可以被塞进“中国十分不诚实”的美国叙事中,并通过抨击中国的体制来捞取政治得分。这种靠疫情对中国抹黑的举动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全球各国已经在大踏步前进,美国该醒醒了。
只能说明中国选择多极世界体系,不是选择站队俄罗斯,也不是选择西方。这种独立性比直接支持俄罗斯要珍贵得多。中国很强大,我认为中俄友谊的未来应该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尊重你们,我们尊重全球趋势,我们正在采取相应的行动。
卢拉此次访问中国,巴西在全球变暖议题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这是外交政策上的胜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但巴西没有利用这次访问机会与中国签订相关协议。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外交上的失利。
很多人喜欢看热闹,会把我们很正常的外交放到中美博弈框架里看,看热闹不嫌事大。实际上,我们主观上不是有意针对美国,没这么小气,客观影响就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了。
从去年11月来访的朔尔茨,到刚刚离开的贝尔伯克,欧洲政治家接二连三到访中国,相较中国一以贯之的立场,他们好像都处在各自不同的频道,从他们身上很难看出欧洲对外政策的整体原则和脉络。
对于即将在5月主办G7领导人峰会的日本来说,此次袭击事件自然不是光彩的事情;而如此水准的安保,也再次戳穿日本社会的“安全幻觉”。
我在电话里说:“我是一个可能没有希望的美国人,但我很想申请这个奖学金。我爸爸没能在美国实现他的美国梦,所以我想去国外寻找新的梦想”。三个月后,中国教育部告诉我:“我们愿意给你奖学金,因为你最需要这个机会”。那是1983年,美国非常富裕,中国比较贫穷,但中国慷慨地给了我一个机会,我一直深怀感激。
“中资企业大举进入巴西始于2013年之后,最主要的原因是巴西腐败案,腐败案调查对巴西经济与社会震动影响巨大……可以说,中国很多企业确实是把握了时机,‘抄底’收购了一些重要的资产。”
在美国国防情报局60余年的历史中,间谍案和泄密不算罕见,但如此无厘头的泄密实属罕见——百余份机密文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流传近一个月,直到亲俄军事自媒体发现并转发后,美方才启动相关调查机制,并罕见地公开承认泄密。
就像在中东一样,中国是唯一能在俄乌战争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大国。当其他大国都站在乌克兰一边时,北京既没有与莫斯科结盟,同时也与基辅保持友好关系。中国没有提供任何军事支持,但仍拥有俄罗斯的信任,基辅也可能会欢迎北京发挥中立斡旋者的作用。
俄罗斯是根据现在的需要来运作的,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国家,不像中国,中国从来都不觉得有必要向别人证明中国要说什么,喜欢他们或比他们更好。中国就是中国,但俄罗斯的情况并非如此。
听证会后,美国国会领导人更加坚定了完全禁止或强制出售Tiktok的决心。不过,Tiktok还有一张底牌,即美国宪法,尤其是保护言论自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奈特第一修正案研究所执行主任贾米尔·贾弗援引相关判例证明,禁用Tiktok可能侵犯人们的发言权和接收信息权。
卢拉致力于提升巴西的大国地位,使其国际政治影响力与国家经济体量、在拉美地区的重要性相匹配。作为东西半球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巴西的关系发展已然超越双边范畴,对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建都有着重要意义。
CSIS报告的标题也很有意思:《下一场战争的第一场战斗》。看来,即便是CSIS也认为台海只是一场战斗,不是战争的全部。战斗的输赢不重要,战争的输赢才重要,这是军事常识。或许这才是CSIS报告对台海的最重要暗示。
美国早已不能容忍中国,遏制中国、“战略竞争”成为两党共识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轴。美国将纠集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全面遏制,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反遏制。
法国的核电厂基本饱和,已经多年没有新的项目,早年参加法国核电厂设计和建设的工程师大多已经退休。如今,法国最优秀的人才一部分去了金融界,即便留在工业界,薪资水平也不如美国和加拿大,所以这个领域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战争初期,两党对乌克兰的支持是惊人的。但到了2022年11月,随着选举季的到来,分歧越来越大。在认同“MAGA”的共和党人中,仅有36%支持对乌援助。无论谁成为共和党候选人,为了在大选中赢得更多支持,都更有可能站在批评乌方的角度,而非相反。
佩洛西的“危险地缘政治游戏”只能玩一次,蔡英文没有了去年8月在台湾主场接见佩洛西的存在感和体面仪式,麦卡锡也缺乏佩洛西之旅冲撞“底线”的过山车刺激感。二人会面成了短暂寒暄。
还有一个受关注的点是人民币结算问题。我们最近看到,在高油价背景下,中国在中东的地缘影响力同时在提升,这两件事情结合,共同促成了一系列人民币支付的现象。
司法追杀,一旦开了一个先例,也许以后就会成为一个惯例。如果在美国这样一个自诩成熟发达的民主国家,如果继任者是另一个党派,前任领导所有的行为就要在司法上被清算一遍,毫无疑问对美国的真正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美国历史上能称得上速战速决的战争是少之又少的。这其中大多数都发生在美国与一些二流国家之间。在另一方面,一些表面上看起来速战速决的战例其实是人们的幻觉。
在近代日本历史上,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明治维新,另一次就是77年后的战败。而从战败到去年再次迎来这一大转折,正好又是77年!这也许是偶然的巧合,但问题在于:这次转折,日本将转向何方?
芬兰将不再是俄罗斯一个想象中的伙伴,而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敌人。在这场斗争中,俄罗斯将正式把芬兰摆在敌人的地位上。
我认为欧洲理应在中美竞争中保持中立,但现实是我们做不到。欧洲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只能与美国同进退。每当爆发战争时,理性的选择就是依靠盟友,尤其是那个军事实力最强的盟友。欧洲国家眼下没有多余的精力考虑如何实现“战略自主”。
拜登政府上台后,通过意识形态口号、强调价值观来拉拢欧洲,重新动员美国的盟友体系以服务其战略目标。欧洲要在安全、能源等领域捍卫自身利益,就不可避免地会与美国发生利益冲突。法国以欧洲利益的保护者自居,在这些具体领域和美国的矛盾就会长期存在并不时还会有所激化。
基石公司到底想要隐瞒什么?而当我注意到这些存在严重错误且缺乏透明度的文件时,作者力所能及的事情,仅仅是提醒美国司法部提高关注。
有参会的日本政府官员在会场上看到20多年前就已经确定、只不过体型过于精小的电容产品,就顿时紧张了起来……
随着立法、行政分支“武器化”,司法分支也沉没在质疑声浪之中,其在社会力量动态平衡中的调节作用逐渐消失。如果特朗普在面临指控或定罪的情况下赢得总统职位,美国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公信力和运行效力将遭受严重损害。
美国的政治哲学核心是众所周知的,它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大学的专著和教科书到社交网络上的宣传视频和帖子。而中国的政治哲学核心却鲜为人知。
新加坡没有和美国签订正式的盟友条约,但通常被认为是美国的“准盟友”。某种程度来说,当国际局势出现比较尖锐的问题时,新加坡往往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多是体现它对于国际大势的一种理性思考,一种平衡外交的做法。
正是因为许多地方的家庭结构如此支离破碎,所以美国确实存在你所说的那些差距。不幸的是,这个问题在美国被赋予政治意味,因为它涉及种族和阶级等因素,这掩盖了家庭结构极不稳定的事实。
批评我们对于国际刑事法律立场的人从来没有提到过,美国和菲律宾一样,它们都退出了国际刑事法院。很多国家在制定对南海政策的时候面临着实际困难,而这些困难均来源于严峻的现实——菲律宾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实际上是夹在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
中国毫不藏私、不求回报地将成功经验传授给发展中国家,吸引发展中国家加入“一带一路”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填补基础设施、工业技术等领域的资金缺口,从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繁荣。
印度现在不仅模仿中国的经济制度,同时也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我有不少案例可以证明,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模式是非常相似的。中国过去有一句话——“中国可以说不”(China can say no),现在印度也模仿这个外交语言——印度可以说不。
两会之后,美国政商学界人士纷纷访华,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号?中美政商学界人士的你来我往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他们在观察中国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走向又将如何?
自1979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减贫成就。如果这一壮举能在印度重现,其意义不言而喻。如果印度能达到中上收入水平,印度将震撼全世界。
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等概念在西方垄断话语下的遭遇:当其符合发达国家自身的利益时,发达国家可以将其迅速打造成一个全球流行的概念;当其对发达国家的利益造成威胁时,发达国家要求更改其概念内涵;当概念的内涵变迁无济于事时,发达国家最后还可以选择抛弃这些概念。
随着司法改革方案的推出,内塔尼亚胡自己再次成为以色列政坛“众矢之的”,这也意味着未来内塔尼亚胡政府必然会面临更大的政治冲击。
这样一个由狂热分子、犬儒人士与江湖骗子组成、一点也不“神圣”的政治联盟,正在对以色列司法体制进行“美国化”改革,试图将以色列的最高法院改造成一个有明显政治倾向的机构。哪怕这些领导人是民选的,结果也将动摇以色列人对本国治理体制的根本信任与信心。
大部分东亚国家都不认为中国对其生存构成威胁,因此没有过度反应。东亚国家的决策者与公众认为他们面临的最紧迫的是经济与国内问题,而非军事问题,并且不一定与中国有关。该地区的确存在一些有关中国的遗留问题,如海上领土争端,但并不攸关国家存亡,因而各国都不认为这些问题值得力争。
不同债权人的性质、在债务中的地位、适用的规则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认为需要时间,呼吁谈判的原因。其实西方也知道这一点,但是它们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把中国拎出来,在舆论上给中国制造压力。
这等于是一个耳光扇在盟友脸上,撕下了欧盟所谓独立自主的面具。同时,也测出了欧盟的底线:欧盟顶层决策混乱,各国政府不知所措,反应异常软弱,最后彻底认怂,一窝蜂跑去援助乌克兰,向美国表忠心,断绝了和俄罗斯政治解决冲突的念想,被彻底绑上了对俄战争的战车。
为了提醒大家注意旅游安全,你直接说“注意安全”就行了,不能编故事吓人。用谎言去抵达善意的结果,本质上依旧是对大众的愚弄。
法国的福利优厚,劳动轻松,世所共知。而部分法国人在街头不断游行时,表现得似乎他们是世界上,至少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遭受痛苦剥削的一群人。本人在此,深不以为然。
巴西不满足于成为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商,我相信这个角色甚至也不是中国人的兴趣所在。一个衰退的、去工业化的巴西,其社会结构被破坏,处于法西斯主义威胁之下,这对美国来说再好不过,但对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来说却是很糟糕的。
中俄两份《声明》有哪些重点?未来中俄关系将进入一个怎样的阶段?如何结束乌克兰危机?中方在化解俄乌冲突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关注俄乌危机的人一定记得,即使在冲突开始之后,莫斯科和基辅也曾经坐下来谋求以和谈方式解决危机,但因为参与方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谈未能继续下去。而此次峰会,中国发挥的第一重作用,就是再次为和平进程注入动力。
书中还推测说,美国从2005年到2025年的这个小周期将以什么方式结束?要么是内战,要么是跟外敌打一仗,然后再创造一个新历史。这本书把我关于历史线性进步,尤其是直线式进步的观念彻底打破……
对于法国来说,退休改革是标,而移民问题才是本;马克龙治标不治本,法国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如果大家不相信我所言的移民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上街看看,游行队伍中,有多少外来移民,就清楚了。
中俄关系与乌克兰危机没有关联。有没有乌克兰危机,中俄领导人都会保持正常交往和互访。西方不少领导人都在乌克兰危机期间访问过俄罗斯,认为中国领导人访问俄罗斯就是“站队”的逻辑,毫无道理。
非洲国家的资源与劳动力,至今仍在服务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资本主义精英。非洲大陆蕴藏着全球一半以上的自然资源,七成的可耕种土地。可非洲为什么依然贫穷落后?任何专家试图理性地解释这个问题,都不可能绕开非洲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俄乌冲突发生在当下全球转型的复杂背景下,而且全球转型的未来很可能取决于中国人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中国为什么不能在全球转型的过程中,在俄乌冲突这一场关键争端中更主动、更有意识地发挥我们的影响呢?
四面出击,用日本的政治、军事及经济力量,与周边国家全面对峙,逼迫周边国家向日本低头——数年来日本做出的设想与努力,终于在韩国这里获得重大成果。
印度邦一级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领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和自治权。在对华认知和具体态度上,中央政府往往将政治和安全放在首位,而地方政府关注更多的则是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从2021年8月15日美国仓皇撤出阿富汗之后,国际社会一直呼吁,美国应该对阿富汗的重建、对减缓阿富汗因外国军事占领所经受的破坏、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承担主要责任。
韩国政经学者有一个观点,早晚要站队,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往后推,能拖一天是一天;尹锡悦应走更实际的外交路线,而不是现在这种危险的价值观外交。但问题是,尹锡悦是听专家话的人吗?
为什么都2023年了,还有很多人在为乌克兰的纳粹问题辩护,或把纳粹洗白成“保家卫国”“人民战争”,或围俄救乌把俄罗斯说成纳粹。这种做法非常不尊重那些在乌坚守多年的纳粹分子,不尊重那些从天南海北来乌组成国际纵队的新纳粹人士……
其实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好战本性,是加速两岸谈判的重要力量。两岸统一事业,不能没有“美国失策”。
沙伊协议在中国达成,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地区小国很难成为强有力的调节者;沙伊双方对中国更信任,中国的大国影响力、国际信誉和全球安全倡议都为中国斡旋沙伊关系奠定基础。中东国家看到本地区中美力量的消长,其本身战略自主性的增强,对未来限制大国在中东对抗是一个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