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法治 社会
北美 欧洲 周边 亚非拉
科技 工程
区域 产业 生活
艺术 体育 传媒 历史
民粹主义极右翼政党最近的增长并不是依靠更多工人阶级的支持,其真实原因在于9·11和“难民危机”等事件的反应使更多民粹主义激进右翼的观点进入了主流讨论,而右翼的“解决方案”也因此被更广泛的公众群体所接受。
谁曾想,在2017年的今天,在普世价值盛行和自由开放的西方,“家乡”和“故园”正在成为新闻和政治的时髦词汇。在德国政坛,这个词汇不再是保守政党的专利,连左翼政党(譬如绿党)也开始强调“乡情”了。
在本次竞选中,奥地利自由党的主张是:防止国家“伊斯兰化”、拒绝新移民享用社会福利、增加一般家庭所得,右翼民粹主义立场十分清晰。而观其历史就会发现,成立于1955年的奥地利自由党不仅是欧洲成立时间最长的右翼民粹政党之一,还赫然拥有深厚的纳粹背景,称其为“极右”毫不为过。
法国民众之所以如此厌恶传统政治人物,和它们这套弊病百出的制度密不可分。西方把程序正义推向极至,而完全忽视了政治的结果。一方面导致选出来的领导人不胜任,另一方面当选后政治人物又把精力都放到下一次选举连任,追求短期行为。
短短几天内,欧洲发生了两起案子,一起在伦敦,一起在巴黎。一个是拿刀开车发动独狼式袭击的南亚裔,一个是拿着剪刀为家人准备食物的中国人。两起事件折射出欧洲已经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也提醒着中国人,在海外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这里有一堵政治正确的高墙矗立,人人都谨言慎行,我也不能例外。但是不方便说不等于问题就不存在。比如美国的特朗普显然就因为在这类问题上突破禁忌而获得许多选票。法国的勒庞更是这样。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极右的基本盘自然还会增加。
假如议会制的荷兰失守,这将极大鼓舞极右势力,也将对中间选民产生强大的影响。当西方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抱极右的时候,极右不但去魔化、去敏感化,更会成为新的政治正确,这股多米诺效应将无人可挡。如果随后法国也沦陷,仅仅一个德国是无法支撑欧盟的。
一直到最近,人们都普遍认为,西方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目睹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的崛起(中国正在世人瞩目之下成为本世纪的全球领导者),却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全球化不是一条“单行道”,东方获得了西方流失的大量权力和财富。
在英国,右翼组织“英国防御联盟”借伦敦街头砍杀士兵恐怖袭击示威,攻击清真寺;在西班牙,右翼政党民主国民党领导人曼纽尔·坎杜拉号召实行“驱逐政策”,称“欧洲是属于欧洲人的”。所谓的我是查理,不过是想说,我是法国人,我是德国人,我是欧洲人。